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枫叶红了     
枫叶红了。老师带着幼儿来到了枫树下,“你喜欢枫树吗?为什么?”老师的话音刚落,孩子们便说开了:“因为枫树红色的叶子很美,所以我喜欢枫”“枫树的叶子像小朋友的红手套,所以我喜欢枫树。”‘.枫树的叶子像红五星,所以……”接着老师又带幼儿到远处观看枫树在秋风中的姿态。有的说枫树远远看去  相似文献   

2.
教育一得     
顾此失彼江苏苏州薛静雅为了向幼儿介绍蚯蚓的再生能力,我当着他们的面,把一条蚯蚓剪为两截。“你们看,蚯蚓有没有死掉?“不料,我刚说完话,小朋友们便惊奇地瞪大眼睛看着我。有的说:“老师,你把蚯蚓剪断了,它疼不疼呀?”有的说:“蚯蚓会不会哭呀?”还有的说:“它会死的吧?太可怜了。”……直到活动结束,还有小朋友对我说:“蚯蚓是农民伯伯的好帮手。老师,你为什么要把它剪断呀?”面对孩子们充满疑惑的眼神,我意识到自己犯了一个大错  相似文献   

3.
学做小主人     
最近,班里经常出现这样一些现象:玩具玩完后不放回原处;头饰放在地台上被踩来踩去;图片玩具掉在地上没人过问等等。针对这些情况,我组织了一次主题谈话《学做小主人》。首先,我把发现的问题讲给幼儿听,并请幼儿讨论:班里出现这些问题好不好?孩子们异口同声地说不好。“为什么不好呢?”有的小朋友说:“这样做不爱护玩具。”有的说:“头饰踩坏了就不能用了。”还有的说:“图书掉到地上会被踩坏,那我们班就没有图书看了。”我接着问:“怎样才能避免这些现象出现?”小朋友们七嘴八舌,说得头头是道。“我们应该不把玩具扔地上”“…  相似文献   

4.
认识小蝌蚪     
一天,我带了一瓶小蝌蚪到幼儿园去,将它倒在盛水的脸盆里,放在室外,让大家观察。小朋友看到了很高兴,他们不仅仔细地观察着,还热烈地议论着。一会儿,大家都能说出小蝌蚪的特证:圆圆的脑袋,长长的尾巴,细细的眼晴。不知谁发现了一只长了后腿的小蝌蚪,于是大家的注意力又集中到它身上……孩子们专心地观察着,从中获得了知识,掌握了小蝌蚪的特征。上课了,我对小朋友说:“今天大家都认识了小蝌蚪。可是小蝌蚪长大了会变成什么呀?”有的小朋友能说出来,可是怎样变的呢?大家不作声了。就这样,我让小朋友带着求知的欲望导入了课题——“老师来讲讲小蝌蚪是怎样变成青蛙的。”小朋友一双双眼睛盯着我揭示的图片,认真地听我讲述图片:卵→小蝌蚪→长出了两条后腿→长出了两条前腿,这时尾巴没有了,换上了一身新绿装,变成了小青蛙。小青蛙真神气,它能在水里游,  相似文献   

5.
一次,在玩动物百货商店游戏中,我给幼儿介绍了“售货员”孔雀姐姐。当我拿着孔雀开屏的头饰,让一名女孩扮演孔雀姐姐时,有个小朋友说:“老师,孔雀姐姐不开屏。”我问:“为什么?”他说:“我爸爸说‘雄孔雀开屏,雌孔雀不开屏。’”孩子们一听都笑了。顿时,秩序大乱,孩子们七嘴八舌,有的说  相似文献   

6.
李林霞 《山东教育》2003,(30):49-49
幼儿身体的生长发育需要各种营养素。合理膳食,可使幼儿得到充足的营养,但幼儿刚入园时,常有许多不良习惯。如何培养幼儿的良好饮食习惯?经过实践,我总结出以下几点:一、创设情境,激发幼儿食欲许多儿童刚入园时,自理能力差,有的甚至需要让人喂。有的幼儿整天吃零食,一到饭桌就什么也不吃了。我采取了以下几条措施:1.注意激发幼儿的食欲。如:我拿两节充电不足的电池放进小坦克里,打开开关,结果小坦克只跑了一会儿,就不跑了。孩子们问:“为什么小坦克不跑了?”我说:“它饿了,因为它没有吃饱,就好像我们人一样,只有吃饱了饭才能有力气。”在游…  相似文献   

7.
餐前预防针     
石云 《早期教育》2000,(11):38-38
午餐时间到了,我为今天的萝卜汤犯愁,因为班内有几个幼儿不爱吃萝卜,怎么办呢?这时玩具柜上的一只小白兔提醒了我。我拿着小白兔学着它的口吻问:小朋友,你们喜欢我吗?为什么?”小朋友七嘴八舌说开了,有的说:。小白兔白白胖胖很可爱。”有的说:“小白兔很聪明。”我见幼儿如此喜欢小白兔,便顺水推舟:“那你们知道我最爱吃什么?”幼儿很快回答出青菜、萝卜。  相似文献   

8.
“倪老师,你为什么这么老?”张子厦悄悄地问我。“你为什么这么老”,这个问题问得挺有趣,我决定让小朋友们自己找答案。下午小朋友们吃过午饭,我把张子厦问我的问题一说,所有的小朋友都笑了起来,好像他们也早已发现我老了。有的说“倪老师脸上有很多皱纹”,有的说“倪老师的样子像老奶奶”,还有的说“倪老师长得胖”。  相似文献   

9.
户外活动时,我们小班的小朋友正在玩各种各样的球,这时子恒骑着一个大羊角球跑过来,很神秘地对我说:“门老师,你知道大球为什么能跳起来吗?”“为什么呀?”我反问道。“因为球里面有弹簧呗!公园里的蹦蹦床也是用弹簧做的,要不它怎么能跳起来呢?”我们的谈话引起了旁边小朋友的注意,他们也纷纷谈论着,有的说家里的床也能跳起来,里面也有弹簧;有的说里面有气;有的说里面有一些小小球……到底是什么,谁也说不准。“羊角球里到底有什么呢?”这个问题让他们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于是,我组织孩子做了个小实验,把羊角球里的气放了出来,让孩子们把小脸…  相似文献   

10.
1·先让幼儿尝试,再指导或参与在教学活动中,教师习惯于让幼儿得到正确的知识、经验,避免让幼儿出现错误。其实,先让幼儿尝试,不管成功与否,教师再指导或参与,会引发幼儿继续探索的积极愿望。在“六·一”前夕,我让孩子们画一幅“全世界小朋友庆六·一”的命题合作画。结果孩子们第一次失败了。因为,当我把一张大纸呈现在他们面前时,孩子们就迫不及待地拿出画笔画开了。当我把他们画好的画展示出来时,问题出现了:画纸的中间一片空白,小朋友的画全在画纸的四周,要看清楚每个小朋友的作品,则需把画纸转过来,转过去。为什么会这样呢?孩子们经过…  相似文献   

11.
剪断的蚯蚓     
为了向孩子们介绍蚯蚓的再生功能,我当着他们的面,把一条蚯蚓剪成了两截。“你们看,蚯蚓有没有死掉?”不料,我的话刚说完,小朋友们便惊奇地瞪着大眼睛看着我。有的说:“老师,你把蚯蚓剪断了,它疼不疼呀!”有的说:“蚯蚓会不会哭呀?”还有的说:“它会死的吧?太可怜了。”直到活动结束还有小朋友对我说:“蚯蚓是农民伯伯的好帮手。老师,你为什么要把它剪断呢?”面对孩子们充满疑惑的眼神,我意识到自己犯了一个大错误。的确,把一条活生生的蚯蚓一剪为二,这样对天真善良的孩子来说,实在是太残忍了,他们怎能接受这残忍的举动呢?如果我在准备活动…  相似文献   

12.
一次,在组织电脑活动时,我像往常一样,先让孩子们观看课件,再提出问题让他们回答:“为什么小河会变得这么脏呢?”我询问了数次,只有几个幼儿小心翼翼地回答。奇怪,这可与平时举着小手争先恐后回答的场面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呀,我百思不得其解。在课间活动时,我偷偷地问了一个小朋友:“小宇,告诉我,你为什么在上课的时候不肯回答老师的  相似文献   

13.
最近,班上出现了图书被撕毁的现象,于是,我组织了情境教学《小图书哭了》的教育活动,并与幼儿开展了讨论。“小图书为什么会哭?”“小朋友不爱护。”“为什么小朋友不爱护小图书呢?”“因为小朋友不爱看这本书。”“小朋友年纪小,不懂得要爱护。”老师这才了解到他们心里想的是什么,原来他们对图书也有喜欢与不喜欢之分。老师提出“对不爱看的书该怎么办?”让幼儿讨论。回答有三:给别人看;交给老师;放回原来的地方再重拿一本。经过讨论大家认为第三种方法最好,同时明确对不爱看的书也要爱护。老师继续启发幼儿讨论“对爱看的书又该怎么办?”  相似文献   

14.
叶子小朋友是一个懂事、爱学习、助人为乐的好孩子,大家都喜欢和她交朋友。有一天吃过午点后,诺诺小朋友跑过来说,叶子把桃酥装在口袋里要带回家。我感到很奇怪,把她叫过来问问怎么回事,叶子双手捂着口袋,好像怕丢了什么宝贝似的说:“我全吃了。”“撒谎可不是好孩子,老师和小朋友都不会喜欢你的。”我严厉地说道。她望着我,含着眼泪说:“老师,妈妈生病了,我想把这一半桃酥带回去给妈妈吃。”边说边从口袋里掏出用小手帕层层包着的半块桃酥。多懂事的孩子呀!我立即在班上表扬了叶子。并且组织幼儿讨论:“妈妈生病怎么办?”孩子们发言非常积…  相似文献   

15.
做有心人     
我们幼儿园大厅里有几面哈哈镜。一次午饭后,我带幼儿来照哈哈镜。孩子们个个欢呼雀跃。但我发现他们只注意扭曲的、多变的、滑稽可笑的形象,并不去思考它的成因。于是,我问:“为什么人会变样?”孩子们发现“镜子是弯来弯去的”,“上面凹进去把脑袋照得那么长,下面鼓出来,我们成了小短腿”……回到教室后,孩子们余兴未尽,仍在议论,我乘机进一步启发:“你们家有哈哈镜吗?”“没有。”我又肯定地说:“有的,家里有,车上有,路上也有。想一想,什么东西一照就变样?”“妈妈推自行车送我上幼儿园,车铃盖能照见人,我一动,脸就变样。”别的孩子受到启发,七嘴八舌地喊起来:“钢精勺是弯的,一照,脸就变样”“我家的打气  相似文献   

16.
马兰,俗称马兰头,是一种常见的很不起眼的小草。可一堂认识马兰头的课,却给孩子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给小朋友每人一棵马兰头,让孩子们记住它的名称后,请大家仔细地观察它的形状、颜色,然后请孩子们讲讲:马兰头像什么?长在什么地方?什么季节能见到?大家你一言我一语地说开了。有的说像菜;有的说像花;也有的说像草,颜色也跟草一样。有的说它长在田野里;有的说它长在田埂边的草丛里;  相似文献   

17.
那天我教《早操》一课,见这篇课文语句优美,句式整齐、简单,便于模仿,就萌生了教小朋友写诗的念头。首先,我让孩子们把课文读得滚瓜烂熟。大家摇头晃脑,一会儿齐读、轮读,一会儿赛读、表演读,陶醉在诗的意境中。见孩子们读得差不多了,我问:“小朋友,你们喜欢这首诗吗?”小朋友齐声回答:“喜欢。”“你们相信吗?我们在座的每个小朋  相似文献   

18.
引导的作用     
在父亲节来临之际,我们决定组织孩子们开展一次调查爸爸的活动,让他们在父母帮助下将爸爸的近期照片、爸爸的姓名、爸爸的生日、爸爸的生肖等内容填写或粘贴在调查表中相应的位置上。那天,孩子们拿着调查表兴奋地走进了活动室,我们结合调查表开展了一次集体教学活动,主要目的是引导幼儿对爸爸的外貌特征、生日月份、生肖等作简单的分类和统计。其中,为了引导幼儿观察爸爸是否戴眼镜这一特征,教师提问:“你们的爸爸都一样吗?哪些地方不一样?”孩子们有的说“他们长得不一样”,有的说“他们的名字不一样”,有的说“他们的本领不一样”,可就是…  相似文献   

19.
春风吹又生     
刘影 《山东教育》2004,(30):36-36
孩子们非常喜欢诗歌《草》,在前几天的一次户外活动中,孩子们看到渐渐变绿的小草,忽然兴致盎然,开怀吟诵“离离原上草……”我想孩子们可能是触景生情,这不正是一次情境教育的好机会吗?于是,我指着攀缘墙下面的那一片草地说:“大家快看,春天已经来了,可是那里的小草为什么没有‘春风吹又生’呢?”孩子们观察后,顿时议论纷纷,有的说:“攀缘墙遮挡住了阳光”,有的说:“小草没有喝到水”,还有的说:“小朋友在爬攀缘墙的时候,把小草踩死了。”……各种各样的答案一下子被这群小家伙全都讲出来了。我借此为孩子开展了一次关于“草”的活动,对孩子…  相似文献   

20.
经过一个寒假,我们种植区里的小蒜苗都长高了,由于没有修剪,小蒜苗的叶子乱糟糟的。为了培养幼儿爱劳动、助人为乐的好品德,我故作神秘地对孩子们说:“小朋友,今天早上老师来幼儿园开门的时候,听见教室里有说话的声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