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媒介即讯息”是麦克卢汉媒介观中最能体现其媒介技术认识论的一个核心论断,在传统媒介面临大数据和5G物联网等新技术冲击的今天,其理论内涵逐步被诠释完整,并得到进一步延伸。论文通过对麦克卢汉“媒介即讯息”理论的再认识,从对数据传播根源的认识、数据传播内涵的理解,到数据传播形态的分析,多视觉探讨了“技术即媒介”“媒介即环境”“数据即讯息”的观点,并从哲学的角度对基于大数据的数据传播方式可能带来的伦理隐忧进行了思考,研究工作将有助于促进新媒介技术的理性发展和正确应用。  相似文献   

2.
<正>麦克卢汉的"媒介即信息"理论向我们阐释了媒介技术的重要地位和影响,同时也明确了信息传播活动对技术的依赖性。人类的阅读史与传播媒介的阶段性发展相重叠,文字的出现大大改变了人们当时的传播状况,信息能够被准确记录下来,至此,人类有了自己的阅读行为。直到印刷术出现,人类的传播媒介经历了飞跃性的进步,使普及阅读成为可能。再到电子媒介以及网络等新媒体的出现,传播媒介对于阅读,不再单纯是一种载体、一种工具,它更深刻地影响着人  相似文献   

3.
决定论原则是心理学研究的重要问题。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决定论,为料学心理学的产生和发展提供了丰厚的理论基础和实践指导。心理学中反对决定论原则的态度,实质上与马克思主义以前的心理学思想有内在联系。批判心理学中反对决定论原则的态度,坚持弘扬辩证唯物决定论原则,是心理学的本质要求和科学发展的必然归宿。  相似文献   

4.
利用档案需要借助一定的媒介才能实现,加拿大学者M·麦克卢汉认为,"媒介是社会发展的基本动力,每一种新媒介的产生,都开创了人类认知世界的方式,传播中的变革改变了人类的感觉,也改变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并创造出新的社会行为类型"[1]。纸质媒介、广播、电视等均在不同历史时期对档案利用产生了影响。伴随着新媒体技术的快速发展,动态传播、立体交互、点对点连接成为信息传播的主要方式,新的媒介环境出现,对档案利用工作提出了多元化融合的诉求。本文从新媒体的特点及在信息社会中的广泛利用为研究背景,探讨新媒介环境下档案利用工作方式的转变。试图通过对新媒体在人们日常生活各领域的应用特点、用户使用偏好,探索出借助新媒体进行档案利用的新方法,以提高档案利用率和公众档案意识,推动档案事业新发展。  相似文献   

5.
本文主要对近代甘肃的电影媒介产生的背景、早期的发展状况进行了简单的梳理,勾勒出近代甘肃电影传播活动的发展轨迹,并从麦克卢汉的媒介理论视角进行解读和分析,从而完整把握近代甘肃电影传播活动的进程和其内在独特的发展规律。  相似文献   

6.
"媒介间性"理论的含义是传统媒介与现代数字化电子影像屏幕媒介之间互补、吸收、更新和融合,这种理念在文本、影视作品和影视后出版物等诸多媒介中得到了很好的运用。借助麦克卢汉的"媒介即信息"、莱文森的"补偿性媒介"以及"互文性"等相关理论,可以更好地理解"媒介间性"及其媒介文化。  相似文献   

7.
媒介技术的发展,促使人类进入了"媒介化"社会,媒介融合成为传媒业的主流,更是一场传媒产业的重构。然而,技术带给我们方便的同时也带来了危机。文章根据国内外现有的危机传播理论模式研究,从媒介融合语境下传播环境的形势入手,探讨新环境下危机传播的特点、传播方式及传播策略,并试图建构媒介融合时代下危机传播的理论模式。  相似文献   

8.
马克思以前的历史决定论,经历了神学历史决定论、人性历史决定论和理性历史决定论等历史形态。马克思在历史决定论领域完成的理论视角转换,就是在社会实践这一认识论的首要观点的基础上,将历史认识的客观性原则与主体性原则统一起来。由于这一理论视角的确立,就使历史决定论成为一种体现规律客观性与历史主体选择性的双重属性的理论形态。那种所谓历史决定论与主体选择论统一的说法,实质上是把马克思的历史决定论理解为机械历史决定论,因而要从这个理论误区中走出来。  相似文献   

9.
在历史哲学中 ,卡尔·波普尔针对马克思的历史决定论提出了“反历史决定论”的观点。本文主要对波普尔反历史决定论中的历史规律虚无论和科技决定论两个主要观点加以批判 ,并进一步指出了其理论错误的根源之所在。  相似文献   

10.
西方技术的社会理论的演进遵循这样一条轨迹:①起点:技术决定论;②对技术决定论的批判和社会建构论的兴起;③社会建构论研究的进一步深入;④技术与社会折衷的理论。在此基础上,章对于技术社会理论发展的现象、技术与社会相互关系的实质,以及国内技术的社会研究中的问题加以说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