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孟子认为人性本善,性由天成。而善性虽是天之所赋却非常容易失去,只要人不断进行自我反省,努力加强自身修养,“寡欲养心”,其存善之心就一定能够得到满足。  相似文献   

2.
孟子性善论认为道德的实现在于人固有的为善之心,而不是外在的社会规范强加给人的;孟子性善论彰显了人的尊严与人的道德自主性;孟子性善论意在人具有实现道德的权利,强调每个人在道德实现过程中所承担的相应责任,凸现了其在当下道德建设中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性善论”是孟子思想体系中的重要部分,恻隐、羞恶、辞让和非四心是其具体表现,孟子据此来划分“人”与“非人”,以人的社会属性来界定人的本质属性,具有相当的先进性,对人的本质属性的探讨作出了一定的贡献;但由于“性善论”是为维护封建伦理道德和统治阶级政权服务的,对于生活在封建社会最底层的劳动人民则是一种具有迷惑性和欺骗性的理论。  相似文献   

4.
孟子认为人性本善,性由天成,而善性虽是天之所赋却非常容易失去,只要人不断进行自我反省,努力加强自身修养,“寡欲养心”,其存善之心就一定能够得到满足。  相似文献   

5.
李瑞 《文教资料》2014,(16):94-95
在孟子所处的时代,有三种关于人性的论断:性可以为善可以为不善论、有性善有性不善论及性无善无不善论。孟子跨时代地首次提出“性善论”,指出人生而有行善的倾向,这对中国道德文明乃至中国人的信仰精神有深远影响,《孟子·告子上》中孟子与告子对人性的辩论亦耐人寻味。  相似文献   

6.
孟子是儒家学派第一个提出系统的人性理论的人,性善论是孟子思想体系的核心,他主张人性都是善的,认为人的善性是与生俱来的,是先天的,认为人性是道德的本源,是人之所以为人的本质。孟子的性善论作为一个完整的体系,已不可否认地成为了儒家的正统思想,而以此为基础的孟子道德教育思想,对我们今天大力提倡的道德教育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
战国时期,孟子在三种人性论的基础上旗帜鲜明地提出了性善论思想.他从人类性善的本源、后天的扩充及其途径方面阐述了性善论思想.性善论充分肯定了人的道德属性,为道德教育的可能性和必要性提供了理论基础,并明确了道德教育的目标和内容,为新时期道德教育提供了积极的启示.  相似文献   

8.
中国传统心性思想的主流是“性善”论,对孟子“性善”论,前贤多从先验、天赋的维度来理解。但此类论证有一致命缺陷,是“一种推论”而非实际内容。随着中国哲学研究的深入,先秦儒家心性思想的另一重要范畴“情”受到关注。“情”是中国哲学、先秦儒家重要范畴之一,理解孟子“性善”论的“性”就必须把“情”作为基点。孟子是从情感的维度来看待人之本然,作为人之本然的“情”为善,率“情”而发,扩而充之,则“性”为善。“性善”之“性”由“情”所构,由“情”所生,这正是理解孟子“性善”论的关键之处。  相似文献   

9.
孟子试图通过人在紧急情况下所产生的"第一念头"具有道德性,来证明孟子性善论中"性善",从逻辑上看是有问题的。孟子反对认知理性"以故言性"的言说方式,认为只着眼于可知可感的经验事实,忽略了人的内在性。关注人的良心天性的效果推理是孟子阐述理论的特质。  相似文献   

10.
孟子试图通过人在紧急情况下所产生的"第一念头"具有道德性,来证明孟子性善论中"性善",从逻辑上看是有问题的。孟子反对认知理性"以故言性"的言说方式,认为只着眼于可知可感的经验事实,忽略了人的内在性。关注人的良心天性的效果推理是孟子阐述理论的特质。  相似文献   

11.
处于战国时期的孟子,深入探讨了人性论题,积极倡导性善说,并不是纯粹的思辨考证,而是具有很强的现实针对性。孟子的性善思想中,有对现实社会的深切关怀,此为其面向社会的维度;有对杨、墨之异端思想和其它人性论观点的激烈批判,此为其面向思想的维度;同时也有援引经典的方法论,此为其面向传统和经典的维度。总之,孟子的性善论不应仅作抽象的理解,也当历史地具体地解读。  相似文献   

12.
通常人们认为孟子性善论的提出主要基于"心善是性善的根据",把"心"作为性善论的基础和出发点。实际上,我们也可从另一视角——"义"来探讨孟子的性善论。"义"是人们在现实生活中的道德行为和修养,是对"仁"的精神价值的外在表达的规定性。"人之正路"就是要求人们要心存仁德,行由义路。"义"是开启孟子性善论的一把钥匙。  相似文献   

13.
李思婉 《文教资料》2011,(13):108-110
仁爱之心是世间最美好的东西,但是在物欲横流的今天,急功近利充斥着人们的心灵,人们的道德情感出现种种缺陷。孟子的仁爱思想作为儒家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可帮助人们重新审视自身道德意识,提升道德情感,具有很强的现代价值。  相似文献   

14.
雷红霞 《文教资料》2011,(26):81-82
性善论是孟子哲学思想体系的理论基础,是其仁政学说和人格修养论的立论前提。孟子的性善论对两千多年来的中国传统文化及民族心理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直至今天,它对于我们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仍然具有积极的意义。本文就孟子性善论的要旨及其现代价值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5.
孟子被认为是孔子思想的继承者,但他吸收了老子有关“善”的思想,并发扬光大,提出了著名的性善论。苟子认为孟子之所以认为人的本性为善,是因其没厘清先天本性与后天作为的关系,并由此提出性恶论。董仲舒认为,人的自然本性中含有“善质”,但是这些“善质”不一定都能发展为“善”,这可以看作是对孟荀人性论的一种调和与超越。  相似文献   

16.
●在关于“人性论”的激辩中,孟子提倡的“性善论”成为重要的一派观点,以此为依据,孟子指出了教育的作用在于扩充人生来具有的“善端”。 ●在教学上,孟子提出了深造自得、盈科而进、启发思维、因材施教和专心致志的观点。 ●在道德教育上,孟子首先提出了“大丈夫”的理想人格,并针对理想人格的培养,提出了持志养气、意志磨炼、存心养性和反求诸己的道德教育方法。[编者按]  相似文献   

17.
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是中华民族的希望。因此,加强青少年的思想政治教育,实现育人为本、立德树人的教育目标,帮助他们建立健全的人格,使之成为国家现代化建设的有用之人,是目前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要求。而孟子的人性向善理论,旨在使人们能够在后天通过道德教育把“四端”发展成为“四德”。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在孟子“性善论”的影响下,根据经济社会的发展,思想政治教育在“性善论”的指导下,使道德教育的目标、功能与道德教育模式得以进一步完善,使受教育者不仅可以接受正统的教育,而且可以运用德育的标准进行自我完善。  相似文献   

18.
不同人性论即导衍了不同意义的道德教育。孟子“仁、义、札、智,非由外铄我也,我固有之也,弗思耳矣”的性善论折射着主体性德育的思想,对于主体性德育模式的构建具有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19.
作为先秦时期儒家重要代表人物的孟子,以良心本心论、赤子之心论和天爵人爵论为理论基础,深入阐发了包含仁、义、礼、智“四端”为题中要义的“性善论”道德教育思想的完整体系.这不仅有助于挖掘人的善性,肯定人的自身价值,丰富中国教育思想资源,而且有助于提升人们的道德认识水平,形成人们的“大丈夫”人格和促成人们善言善行的统一.  相似文献   

20.
性善论是孟子思想体系的核心,也是他仁政学说和王道理想的逻辑起点和理论依据。性善论强调加强后天道德修养的必要性与可能性,所蕴含的哲学思想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构建和促进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中仍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