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刘南  孔军 《软科学》2024,(2):49-57
通过构建碳奖励机制下的新能源汽车消费选择模型,考察了基于碳减排贡献的碳交易方式的可行性及其对新能源汽车推广的影响。结果表明:碳奖励机制下,电网排放因子、新能源汽车平均碳减排量和购置成本、碳积分兑换系数是影响碳积分均衡价格的重要因素;平均碳减排量、购置成本、电网排放因子任一因素变动将引起均衡价格的同方向变动;通过合理设定兑换系数可以调节均衡价格的变动,兑换系数越小,均衡碳价越高。  相似文献   

2.
《软科学》2018,(2):44-49
碳限额政策下考虑碳减排技术和政府的碳减排技术补贴,分别建立零售商负责回收的闭环供应链分散化和集中化决策模型,将其对比分析并采用收益费用共享契约实现协调,然后进行优化分析。结果表明:与无约束相比,碳约束下最优的新产品和再制造产品的产量、碳减排技术投入比例、整个闭环供应链系统的利润更低,回收率更高;碳限额下最优的产量、碳减排技术投入比例和利润与政府补贴成正向变化关系,与技术成本系数成反向变化关系,而产量、利润与再制造产品和新产品碳减排技术投入比成倒U型关系,碳减排技术投入比例则与其成反向变化关系。  相似文献   

3.
针对碳排放权交易中有限理性企业的减排行为的策略选择问题,基于演化博弈理论和方法,建立了有限理性企业的减排行为的演化博弈模型,并进行了求解分析。结果表明,企业的减排行为的策略选择与其单位碳减排成本密切相关,当两企业的单位碳减排成本不断变化时,会出现多种演化稳定均衡。政府对进行自行减排的企业给予适当的补贴,会激励企业进行自行减排,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  相似文献   

4.
针对高新技术企业融资难与"圈钱"争议的困局,构建一个包括政府监管部门、投资者与高新技术企业的三方行为策略演化博弈模型,探讨三方行为策略的影响因素及演化路径,以期通过适当的制度设计与政策支持引导创新资金的高效配置,实现创新风险的有效防控,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提供保障。研究发现:(1)当投资者的信息甄别成本小于投资收益且投资额度小于政府监管部门的惩罚时,演化稳定策略是政府监管部门采取严格监管策略、投资者采取参与投资策略、高新技术企业采取自律策略;(2)当政府监管部门采取严格监管策略时,惩罚力度越大则高新技术企业越倾向于选择自律行为策略;(3)随着投资者的投资额度增加,高新技术企业选择自律行为策略的概率逐渐降低。  相似文献   

5.
在碳限额约束下考虑碳税政策,研究由多个制造商、多个零售商、多个随机需求市场组成的供应链网络均衡决策问题。利用均衡理论和变分不等式研究工具,描述网络中各层决策者的竞争行为,给出各层均衡及网络均衡的条件,构建碳限额约束下考虑碳税政策的随机需求型闭环供应链网络均衡决策模型。研究表明:网络内生的最优碳税保证了均衡状态下制造商的碳排放量没有超过政府规定的限额;当政府放宽对闭环供应链网络中企业的碳限额限制时,制造商采取提高回收价格、增加回收量以及降低批发价、提高产品批发量的方式提高其利润,此时其碳排放量也在增加。这说明企业环境绩效与经济绩效存在着冲突,为了实现一定的环境目标,企业需要放弃部分经济利益。  相似文献   

6.
在电力市场背景下,针对发电商和售电商组成的电力供应链,并考虑电力行业碳减排技术投资与否两种情况,分别构建发电商、售电商两级供应链模型和发售一体化的一级模型,探究消费者碳足迹敏感系数、碳排放限额及碳减排成本系数对电力供应链成员最优决策和减排效果的影响。研究表明,电力供应链可以通过投资碳减排技术获得更大的利润,同时减少碳排放量;在电力供应链一级模型中,由于发电企业和售电公司信息共享、共同决策,可以实现电力供应链整体利润的最优;政府在制定碳排放政策时,合理的碳排放限额能够有效降低电力供应链的碳排放量,同时提高供应链利润,实现经济与环境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7.
“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是我国新能源经济发展的方向。有效的减碳政策将极大促进目标实现,政府需要慎重决策。研究制造商和零售商组成的两级供应链,分析集中决策、批发合同和成本分担合同下碳交易和碳税政策。结果表明:不同的决策情形、政府关注角度都会影响最优政策的确定。政府关注角度不同,从供应链成员利润出发,在集中决策和批发合同时,当碳交易价格较低,碳税政策会使企业获益更多;在成本分担合同时,当碳交易价格较低,碳限额政策会使企业获益更多。当政府兼顾消费者剩余和环境效益时,碳交易价格较低时,碳交易政策会使消费者获益更多,碳税政策会使社会环境效益更多。  相似文献   

8.
当前中国碳试点市场价格与市场供求之间存在脱节,碳定价体系未能满足碳市场发展需求。为此,本文基于脱钩理论,运用随机分析方法从企业视角度量碳成本,构建影响企业碳成本的决定方程,并进一步模拟"企业-政府-市场"与初始碳价格之间的联动关系,得到符合中国碳市场发展规律的初始价格波动区间。结果显示:①政府惩罚规模与配额短缺概率是制约控排企业获取碳交易收益的核心,保证碳市场健康发展的前提是平衡"企业-政府-市场"之间关系。②初始碳价格设定与政府期望碳市场达到的减排效率直接相关,当前经济条件下全国统一市场初始碳价格的合理设定区间为[41,52]元/t。③惩罚规模对于初始碳价格设定的解释程度达到97%,惩罚机制是现阶段政府层面引导碳市场健康发展的最优工具。④市场效率与减排目标是长期影响碳价格设定的主要指标,碳市场健康发展的重要前提之一是设定"市场-政府"双向初始价格体系。本文为丰富中国碳市场价格理论、科学地设定初始碳价格提供了理论基础与实证支持。  相似文献   

9.
基于制造商和零售商的Stackelberg博弈模型,研究分散决策和集中决策下碳限额和补贴对供应链定价减排决策的影响。结果表明,无论是分散决策还是集中决策,对于清洁型制造商,碳限额额度的提高会增加制造商最优碳排放量;对于污染型制造商,随着碳限额的提高,制造商最优碳排放量呈现先降低后增加的趋势;碳限额过高时,政府补贴越高,产品的定价越高;集中决策下制造商单位最优碳排放量优于分散决策下,因此引进两部定价契约对供应链进行协调,发现在两部定价契约中,批发价随碳限额和补贴的增加而降低,但固定支付随碳限额和补贴的增加而增加。  相似文献   

10.
《软科学》2019,(11):41-46
考虑政府的最优补贴策略及其对企业、消费者和社会的影响问题。纳入政府、创新企业和异质性消费者三个主体,构建政府分别补贴给企业和消费者以及无政补贴时的博弈模型并分析均衡结果。研究表明:当创新产品生产成本处于较低或者中等水平时政府才应当实施补贴,否则不要补贴,并且创新产品生产成本越低,最优补贴额度越高。政府补贴给企业或者消费者时,等效地扩大了创新产品的需求,改善了企业收益、消费者剩余和社会福利。并且,当企业面对异质性消费者时,政府补贴对企业的新产品创新起到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