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南京国民政府时期,丹江县撤治引致地方治理渐趋混乱。随着地方局势缓和与民众呼吁,雷山设治成为新的选择。雷山地区撤县与设治的历史进程表明,政区调整引发地方治理失范,地方治理失范又促进政区进一步调整;地方民众在政区调整中扮演了极其重要的角色。这之间的密切关系,体现了民国后期雷山政区调整与社会发展的特殊之处。  相似文献   

2.
邢台市位于河北省南部,西倚太行山,东临卫运河,凭山濒水,地杰人灵。市区距省会石家庄约120公里。历史的风云变幻,使邢台市的政区不断变革,本文将就古代邢台政区沿革之特点略作探讨,以就教于史学界同仁。 先秦时期 先秦是邢台政区形成的童年时期,童年的步履为以后政区的完善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今天邢台政区各县的名称都打上了先秦的烙印。  相似文献   

3.
清代统治者通过行政措施将以西宁府为中心的青海东部地区纳入内地化行政体系,形成了"一府三县四厅"的政区格局。"厅"作为清代独创的政区形式在西宁府地区广泛设立,险要的地理位置、复杂的民族构成、地方经济的发展是影响这些厅的设立的共同因素。  相似文献   

4.
天津区级政区的形成早于市的建制。八国联军控制下的都统衙门开始明确城乡及各区之间的界限。区级政区的基础是原来的老城区、租界区和河北新区。中国的警察制度始建于天津。处于治安考虑划分的警区,是天津区级政区肇始。民国时期天津成为特别市,那时区级界限仍按警区划分。  相似文献   

5.
山东解放区革命战争时期实行的是"战时多层的行政区划体制"。本文对山东解放区的行署、专署深入分析,继而对县级及其以下的区、乡、村等基层政区深入探讨,最后总结出革命战争时期山东解放区政区制度的历史地位与启示。  相似文献   

6.
明清鼎革,长城一带景观变化明显。漠南本为蒙古游牧之地,清廷开疆拓土,以往作为边疆的长城被纳入腹地,大量汉族移民前往口外务农经商。随着族群关系变化,清代也在不断进行着行政建置的调试,不少蒙晋交界地带的政区建置经历了复杂的变迁。丰镇地区就从蒙古游牧地演变为卫所,再改为厅。政区变动是表象,背后关涉族群关系、土地利用、行政管理、治理策略等一系列相关问题。本文拟以丰镇为个案,系统讨论政区设置、地方社会变迁与边疆管理方式之间的复杂互动关系。  相似文献   

7.
地图是地理学科的第二语言 ,能提供给学生一个直观形象的区域空间 ,通过对地图知识的了解 ,掌握地理知识 ,培养学生读图分析能力 ,是初中地理教学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在我们常见的地图中 ,政区图以其简明的线条轮廓 ,能准确体现一个地区的区域特征而有着特殊的优势地位。因此 ,在教学各环节中始终运用政区轮廓 ,开展轮廓教学 ,掌握并巩固地理知识 ,这是我们提高教学效率 ,完成教学任务的有效途径。政区轮廓教学 ,是指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对多种不同的区域或区划 ,尤其是国家的政区、我国分省政区的轮廓形状特征加以掌握 ,并以此落实地理事物 ,充…  相似文献   

8.
论唐代都督府政区的发展与衰落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都督府政区是唐代地方高级行政区域。本文首先论述都督府政区与州政区间的关系,强调两者是上级与下级的统属关系,绝非同级政区之并列关系,并历述都督府政区的诸多特征。接着重点探讨唐代都督府政区的发展变化和建制沿革。继而论述唐代后期都督府制与节度司制的沿革关系,认为就管理职权而言,两者是前后继承关系,节度司政区系取代都督府政区而兴起;就机构实体而论,两者则是主从同时并存之关系,从而使都督府建制在不同时期的行政地位更为明确。  相似文献   

9.
粤东闽方言区至迟在13-14世纪已初步形成,潮州与梅州语言出现分异。在潮州政区范围内,始终未能形成为统一闽语分布的语言格局,仍有相当部分地域属非闽语区,而粤东的闽语区也不以潮州为限,方言界线与政区界线并未能重合。  相似文献   

10.
<正>贾俊侠等所著的《两汉三辅研究:政区、职官与人口》(长安历史文化丛书)于2019年3月由陕西人民出版社出版,该书融合了历史地理与职官制度,对两汉时期三辅的政区、职官以及人口沿革史研究有重要意义。通览全书,笔者认为该书有以下五个方面的特点。第一,作者把研究对象置于两汉三辅的立足点上意义重大。从《两汉三辅研究:政区、职官与人口》的书  相似文献   

11.
随着时间的变化和空间的转移,唐、北宋、辽时期,今河北对应区(包括北京市、天津市和河北省)所对应的政区发生了明显变化,主要表现在一级政区划分上。其中最显著的变化在于,河北地区由一个统一的国家内部的行政区划变为两个对峙政权的交界区域,并具有重要的军事意义。  相似文献   

12.
《湘南学院学报》2019,(4):38-43
近四十年来,东汉政区地理研究可分为两方面:一是通代整体研究,即着重于东汉一朝的州制变化、政区沿革及有关郡国县邑数目考证等方面;二是具体地望考释方面,即对某一政区的某一郡县治所今址的考证,成果颇丰。不管是整体性的研究还是局部的探微,都有力地推动了东汉政区地理研究的细化与深入。但也存在着一些不足,如经世致用的价值理念不强,研究成果没有被综合利用;研究层面较为局限;研究的区域选择性也较为明显等。  相似文献   

13.
中国封建社会的城镇是统治广大农村地区的堡垒,从来没有形成统一的行政区域和单独的城市政权机构。从19世纪中至20世纪30年代,城镇行政管理体制完成了向近代化的转变,形成了城市地方政府和城市型行政区。传统的城镇管理观念在现今仍有反映,这就是忽视城市型行政区与地域型行政区的差异,有城市型政区地域化的倾向,容易造成虚假城市化现象。我国城市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中应该采取措施,避免城市型政区地域化倾向的蔓延  相似文献   

14.
据史籍中秦汉至南朝时期高凉县、郡沿革及相关俚族记载,以分析梁末前历朝对高凉俚区的羁縻式分划统治。认为汉晋岭南始现俚族应与秦汉以来历朝通过边地郡县对瓯、骆、乌浒等族的羁縻式统治有关,从西晋至南朝分置的羁縻性政区可以看出,梁末前历朝逐步推进对高凉俚区的羁縻式分划统治。通过以上羁縻性政区及相关行政制度,加快了高凉俚区部分俚僚如冼氏俚族与汉族间的融合。  相似文献   

15.
岳云塘旅游区域与行政区域的关系整合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南岳区是湖南省最先建立的一个“行政旅游区”。南岳旅游区域与行政区域的关系整合问题一直倍受关注,剖析南岳政区调整的合理性和不足之处,进而分析设立南岳旅游行政市的基础及制约因素。在此基础上,探讨了南岳旅游区域与行政区域的利益整合化发展思路、模式、重点及其具体对策。  相似文献   

16.
元王朝是古代政区建置发展的重要时期之一。北方汉地政区的变化,主要有蒙古时期的“画境之制”和世祖朝投下食邑置路州等。江南行政建置变动,表现为以十一宣慰司取代南宋十一路,又依户口数实施州县升路升州之类的改造。另一项建树是创立了行省制。边疆政区变化又在于直接治理型的宣政院、行省、宣慰司及宣抚司、安抚司、长官司等取代羁縻州。引起政区建置显著变动的背景,首先是辽、宋、金地方政区建置的不断累加及发展变异,其次是蒙古因素的影响,前者侧重于路府州县及宣慰司等政区形式的外在惯性继承,后者表现得比较分散和不连贯,又往往与前者交互发生作用。  相似文献   

17.
山西省是全国市县平均规模最小的省级区,调整该省市县政区,可以克服山西省市县政区规模偏小的弊病.通过运用统计学方法对现存山西省现有市县政区进行分析、对比,采用规范量化市县政区人口数量和面积规模的具体指标来撤并市县政区,将107个市县政区调整为63个,并将11个地级区调整为9个.  相似文献   

18.
文章重点分析了诸城的置县问题以及置县以来历史沿革中的三次重大转折性事件。纵观诸城置县以来的历史沿革,其间有三次重要转折,即北魏时期东武的升级、隋前期的诸城政区变革和明初诸城的"撤州置县"。伴随着政区的历史演变,诸城城市的面貌也随之发生重要变化,文章对诸城政区各个转折时期内的城市建设亦进行了相应的分析和评价,以期深化对诸城地方发展史的认识,以及为当前诸城的城市规划和城市文化塑造提供历史的借鉴。  相似文献   

19.
云南边疆属于典型的山地环境,山高谷深,交通不便,为地广人稀之地。时至民国年间,云南沿边地区仍保持土司势力强大、政府行政管控薄弱、正式县级政区设置疏散的历史政治地理态势。因此,云南省政府在政区调整过程中,特设第一殖边督办和第二殖边督办专管边务,实现边疆行政的过渡。殖边督办是云南特有的沿边性特殊过渡型行政区划,体现边疆民族地区的特殊性。与此同时,殖边督办的设置使云南行政区划的层级关系表现为沿边地带两级制和三级制混合体系与腹地单一的两级制并存的复合体制。  相似文献   

20.
在元朝于乌蒙山地区初步设置政区的基础上,明朝强化了对乌蒙山地区政区的控制。随着明朝建立贵州布政司,以军事控制为主要目的对乌蒙山地区进行三省分治的格局,在明代继续得到强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