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利用1997~2012年中国省际面板数据,构建动态空间面板数据模型,探讨了交通基础设施与区域经济增长的时空关系。研究表明:公路密度、铁路密度和区域经济增长在不同空间关联模式下存在显著的空间自相关性,而交通部门资本不存在空间自相关;区域经济增长具有时间和空间依赖的特征,交通基础设施及空间溢出效应在三种空间关联模式下对区域经济增长具有不同程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在当前地方各级财政压力日益增大的背景下,中央和地方均大力推广PPP模式,把PPP模式作为一种缓解地方财政压力的方式,但事实并非如此.基于2016-2017年地级市的PPP数据和政策偏差指数,研究发现:PPP模式的实施并没有缓解地方政府财政压力;因政策偏差指数高低不同,对地方财政压力的影响有截然不同的影响,即高于均值时有加剧作用,低于均值时则起到弱化作用.在考虑空间因素之后,更准确地估计到了PPP及政策偏差指数对财政压力的更显著的影响.这意味着加强地方财源建设、扩大中央与地方的财政收入分成比例才能从更根本上解决地方财政压力.且在PPP应用推广中,一方面要注意各地PPP项目建设的规范性,另一方面也要兼顾不同地方的差异性.本文主要的贡献是将政策偏差指数以调节效应形式引入PPP模式对地方财政压力的模型之中,并引入空间效应,从而更全面、准确、充分的揭示了PPP模式对地方财政压力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交通基础设施与中国人口迁移:基于引力模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基于引力模型研究了人口迁移的影响因素和机制,重点分析了以火车交通时间为表征的交通基础设施改善对人口迁移的影响。根据1987、1995、2005三次全国1%抽样调查人口迁移数据进行的面板分析,结果发现交通基础设施改善极大地影响了人口迁移,其中火车交通时间提速1%将会促使跨省人口迁移增加约0.8%。这表明,交通基础设施改善能够显著地促进人口或劳动力要素的自由流动和最优配置。  相似文献   

4.
5.
基于财政分权视角,以2003~2013年中国112个地级市面板数据为研究样本构建联立方程,探讨城市级层经济增长和环境污染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财政分权、工业化水平的提高促进城市经济增长的同时,也会加剧城市环境污染的严重程度;人均GDP与工业SO2排放量和工业废水排放量分别呈倒N型、负相关关系;外资的引入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并不确定,但能改善环境质量。  相似文献   

6.
北京在历史发展过程中,聚集了许多功能,成为了政治中心、文化中心、经济中心、交通中心,体育中心、旅游中心……目前在中心城区聚集的功能太多,而且这些功能多聚焦于历史文化精华地区。导致历史风貌不断丧失,交通压力与日俱增,规划绿地不断被占,环境压力日趋严峻……为此,我们邀请了北京“自然科学界和社会科学界”的部分专家,从不同学科,不同专业角度就北京市的城市规划与交通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探讨,为解决北京市日益严峻的交通问题献计献策。感谢北京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北京市科学技术协会对本选题的组织实施所提供的帮助!  相似文献   

7.
PPP融资模式在我国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中的应用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PPP融资模式是政府与私人在投资领域合作的一种实现形式 ,本文总结了它的优点及应用条件 ,并对我国交通基础设施领域应用该融资模式进行了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8.
9.
中国明确提出2030年前“碳达峰”、2060年前“碳中和”的目标,制造业数字化是扭转碳排放整体增长趋势的重要路径,加快推进数字基础设施投入是带动数字化转型、优化资源配置效率的重要引擎。从制造业数字化转型视角出发,基于中国30个省份2003—2017年面板数据,运用空间杜宾模型实证分析了数字基础设施投入对制造业绿色增长的空间溢出效应及其地理边界。实证结果表明,数字基础设施投入不仅促进了本地区制造业绿色增长,还通过空间溢出效应显著地推动了周边地区的制造业绿色增长,且其空间溢出效应存在显著的地理边界特征。进一步分析其作用机制发现,数字基础设施投入主要通过促进技术进步和改善技术效率来推动制造业绿色增长,同时也会扩大技术差距来抑制制造业绿色增长。  相似文献   

10.
从多因素共生角度出发,将Solow模型中的资本进行分解,即交通基础设施资本投入、其他基础设施资本投入、非基础设施资本投入。利用1978—2009年的各种资本投入与经济增长情况的年度数据,构建反映交通基础设施投资与经济增长的动态关系VAR(向量自回归)模型,并把其他基础设施资本投入、非基础设施资本投入纳入研究框架与模型中,运用脉冲响应函数和方差分解分析交通基础设施投资与经济增长的动态效应。结果表明,交通基础设施投资与经济增长之间保持着长期稳定的均衡关系,交通基础设施投资的变动趋势比经济增长更加敏感,并受经济增长的影响远远大于交通基础设施投资对经济增长的影响。与其他基础设施资本投入和非基础设施资本投入相比,交通基础设施投资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度逐年增加并持久。因此,交通基础设施投资相对中国经济增长乃至整个经济系统来讲应视为内生变量。  相似文献   

11.
我国西部交通基础设施现状与发展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交通基础设施和区域协调发展的关系出发,分析了我国西部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的现状、问题及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对区域协调发展的作用,提出了基于区域协调发展的非平衡基础设施发展战略及西部基础设施规划。  相似文献   

12.
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对农业技术效率影响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中国两次农业普查对农村主要基础设施的调查资料,运用随机前沿生产函数模型研究了公路、码头及铁路三类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对农业生产技术效率的影响.研究结论表明:水路和公路的普及程度对中国各省区农业生产技术效率的提升有显著的推动作用,铁路运输网对农业生产技术效率的改进效果尚不明显.  相似文献   

13.
14.
金巍  章恒全  毛广雄  陈淑云  张陈俊 《资源科学》2016,38(12):2283-2294
本文基于1994-2014年省际面板数据模型,利用交通基础设施投资规模并在考虑滞后一期的基础上,分别对全国及东中西部各类交通投资与能源消耗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结果表明:①全国层面,铁路、公路、航空、水运投资均与能源消耗之间关系呈倒“U”型形态,但需警惕航空、水运投资与能耗之间“N”型形态;②区域层面,交通投资与能源消耗存在倒“U”型形态(西部水运投资整体不显著);铁路、公路投资拐点与经济发展关联性大,经济越发达地区投资拐点值小,反之则大,航空、水运投资拐点与经济发展关联性小;③进一步分析发现,铁路、公路投资对降低能源消耗作用最大,高铁和高速公路网建设有利于区域间产业转移和经济结构调整,促进低能耗产业发展(如旅游等)。通过全国和区域数据验证,继续加大交通基础设施投资有利于降低能源消耗,有助于“三去一降一补”目标的实现和“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  相似文献   

15.
从理论上总结出经济增长、FDI及环境污染两两交互影响的研究体系,通过构建半参数空间面板VAR模型及时空脉冲响应函数分析了三者之间的冲击在时空上的传导过程。研究发现:经济大省如北京的经济增长发生冲击会对周边地区的经济增长与环境污染产生微弱但持久的正效应,同时对FDI也存在正向影响;FDI大省如江苏的FDI增长在3期内会拖累自身经济增长,长期则表现出对经济持久的拉动作用,但同时也会增大周边及自身环境污染;河北的环境污染分别在4期与3期内对经济增长与FDI有促进作用,但长期内则会抑制经济与FDI的增长。此外,还结合模型半参数部分探讨了在财政分权制度下,经济增长、FDI与环境污染的协同发展机制。  相似文献   

16.
作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主题之一,城市轨道交通建设的研究在国内外一直是热点,同时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中国城市轨道交通的建设迎来了一个新的高潮:各大城市纷纷制订了规模庞大的轨道交通网络规划,其建设工作亦已全面展开.轨道交通建设必将对城市经济和社会的发展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同时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为此,中国政府必须正确地建立城市轨道交通投资和发展政策.拟从国内外关于城市基础建设尤其是城市轨道交通研究现状综述和不足点的基础上探寻中国城市轨道交通研究的切入口,为研究中国城市轨道交通提供理论基础和研究背景.  相似文献   

17.
马茹 《软科学》2017,(2):29-32
基于知识生产函数,引入空间计量概念,实证考察了社会资本是否通过作用于空间知识溢出效果而对我国区域创新产生影响.研究发现:社会资本积累是地区有效利用空间知识溢出促进自身创新发展的重要路径之一,其中社会资本信息交流特征的正向推动作用强于信任特征;分地区来看,相较于东部地区,经济相对落后的中、西部省份更加依赖于当地社会资本积累去吸收利用空间知识溢出效益.  相似文献   

18.
孙大明  原毅军  郭然 《科研管理》2022,43(5):154-163
    协同创新是影响产业升级的重要因素,本文将生产性服务业纳入协同创新系统中,由空间溢出视角出发,讨论了不同协同创新系统对产业升级的影响机理,进而以中国2003—2015年省际面板数据为样本,以复合系统协调度模型测算各协同创新系统的协同度水平,由此构建面板空间误差模型进行实证检验。结果表明:(1)不同空间权重矩阵下,各协同创新系统均对区域产业升级有显著正向影响,“大学-政府-制造业”协同创新的影响系数更大;(2)基于空间溢出的创新要素流动和集聚是带动其他地区产业升级的重要因素,该溢出效应呈距离衰减特征;(3)协同创新对东部地区产业升级推动效应高于中西部地区,环渤海和珠三角已形成都市圈效应,是空间溢出重要途径。本研究对于全面认识我国区域各主体间的协同创新关系,推进产业升级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从创新价值链视角(知识创新、科研创新、产品转化创新三阶段)分析我国区域创新活动空间非均衡与收敛特征。研究发现,(1)省域知识创新和产品转化创新活动的空间非均衡程度逐渐改善,而科研创新活动水平则呈现出"马太效应"和"发散趋势";(2)八大区域在科研创新和产品转创新活动的发展水平和空间非均衡程度基本一致;(3)地区间差异是三类创新活动水平空间非均衡的主要来源,区域间非均衡贡献程度随着创新价值链阶段上升不断提高;(4)三类创新活动都存在条件β收敛,在校大学生人数、市场化水平对知识创新水平增长有显著正影响,人均GDP对科研创新水平增长有显著正影响,人均GDP和市场化水平对产品转化创新水平增长有显著的正影响。  相似文献   

20.
本文基于2001—2011年中国31省区面板数据,运用ESDA分析工具研究了各省区人均高技术产业产值的空间分布格局与特征。分析结果显示:表征区域高技术产业水平的HTI在全域范围内具有正的空间自相关性,表明高技术产业局域性的空间集聚特征明显。通过空间计量模型分析进一步考察了区域技术创新等影响因素的空间溢出效应,研究表明区域技术创新水平是高技术产业发展的核心影响要素,劳动力投入要素的弹性系数大于资金投入要素。另外实证分析也表明空间溢出效应会随地区间距离增大而减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