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从网络诚信的概念与价值、网络诚信缺失的表现与原因、网络诚信缺失的治理等方面进行扼要梳理与分析,认为网络诚信缺失问题的根治不仅需要建立健全法律规制体系、道德规范体系、信用监管评价体系、营造诚信社会氛围,而且还需要网络信息安全技术做保障,更需要建立起一个以政府为主导,以网络运营者、维护者、使用者自律为主体,教育与引导、自律与他律相结合的网络诚信建设长效机制和网络诚信缺失治理体系.  相似文献   

2.
作为基础教育的补充,被称为“影子教育”的校外培训行业近年来蓬勃发展,各类培训机构呈爆发性增长。但与此同时,教育机构管理面临市场失灵和监管失灵的双重困境。传统的主张政府作为唯一监管主体的监管一元论难以有效应对当下的复杂环境,因而需要通过政府、非政府及各类社会主体共享监管权、协同监管来实现校外培训机构的法治化监管。一方面,政府作为管理的主体,应完善政策法律的内容与程序规定,对校外培训机构治理进行系统规划,提高教育机构准入的门槛和加强法律的执行力度;另一方面,社会组织、高校、市场和消费者共同参与监管,实现以人为本、鼓励创新和包容审慎的协同监管范式。因此,将“治理型监管”的理论融入我国校外培训机构的监管法治化机制建设,有助于提出建立以政府为主导,行业协会、市场主体等多方协同的监管机制,加强过程监管,弥补事后监管的空缺,同时也是对“治理型监管”本土适用性以及话语体系构建的加强。  相似文献   

3.
在管办评分离的框架下,实现高等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要求政府创新管理方式,加强对研究生教育质量保障的统筹协调,建立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质量保障的监管体系,政府首先要加强立法建设,完善研究生教育法规政策体系;其次要从资格准入、过程监控、结果评估与反馈等对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进行全程监管;最后,政府应鼓励社会第三方力量积极参与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质量评估,同时加强对评估市场的监管。  相似文献   

4.
我国校外培训机构监管历经前监管(2014年之前)、弱监管(2014-2018年)及强监管(2018年至今)三个阶段。当前的监管模式在厘清监管思路、建立监管组织、完善监管制度方面取得显著进展,但仍存在准入标准欠妥当、监管职责不明确、监管机制较乏力等局限。为实现校外培训机构的有效监管,应首先以善治理念为指引,完成从政策干预到法律主治、从行政管理到合作治理、从管控为主到堵疏结合、从主体管制到行为规制的理念转型。在此基础上引入清单管理模式,通过加强相关立法、建立“制度清单”,厘清监管权限、明确“权责清单”,降低准入门槛、实行“负面清单”,健全运营要求、完善“底线清单”来完善制度体系,从而实现政府监管与行业发展的平衡,促进培训教育治理现代化。  相似文献   

5.
青少年网络道德教育的公共治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青少年网络道德问题已溢出教育而成为一个严峻的社会问题。基于公共治理理论,青少年网络道德教育公共治理的框架是:将网络管理纳入政府社会公共管理的治理结构;加强网络法制建设,依法构建网络公民社会;转变政府管理方式,确保网络自由的主体地位;完善公共政策,建立网络公共治理多元参与的互补机制;建立政府主导下社区参与的平面化网络管理格局。  相似文献   

6.
罗喆 《教学与管理》2022,(22):81-84
网络的普及和互联网信息技术的发展,使青少年网络欺凌问题日益严峻。日本针对网络欺凌采取了一系列预防和干预措施,由政府、学校、家庭、社会等多方协同应对,通过立法先行、加强行政干预、建立监管机制、注重教育引导、提供技术支持等手段来共同防范、治理日益蔓延的青少年网络欺凌现象,取得了较好的成效,其中成功经验可为中国治理青少年网络欺凌问题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7.
英国中小学学校治理董事会作为参与学校治理的关键主体,以及学校—政府—家庭—社会多方的统合组织,一直在学校发展改进中发挥重要作用。其完善的运作模式及所具有的民主性、合法性、公平性、公开性、责任性、效能性、回应性七个善治特征,对我国中小学校务委员会等学校治理机构的建设具有启示意义:通过建立学校治理委员会加强组织化,通过提升治理主体能力凸显专业化,通过完善评价体系和制度体系保障规范化。  相似文献   

8.
文章首先分析了地方高校大学生网络借贷的现状,然后提出了"三全育人"视域下地方高校大学生网络借贷的对策,包括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消费观、价值观;加强诚信教育,建立个人信用档案、失信惩罚机制;明确监管主体,各个部门实行联合治理。  相似文献   

9.
产权是协调民办高校各方利益关系的边界。清晰而完整的产权制度是民办大学实现多元治理的行动逻辑,也是民办大学治理的微观基础。主体权利与机会平等可以推动民办高校治理格局的转变,实现多元主体的协同治理,提升民办高校办学的综合效益。我国民办高校的产权治理存在产权主体模糊、产权分割有失公平、产权边界不清晰的困境。化解这一困境需要实现产权治理话语体系从法律层面转向经济层面;建立现代学校产权制度,厘清民办高校产权归属;建立和完善资产监管体系,规范民办高校产权的流转秩序。  相似文献   

10.
网络谣言作为经由互联网传播的未经证实的信息,主要生成于相关社会信息模糊、参与主体的不良社会心理、盲目追求经济利益、现实社会矛盾和网络虚拟环境。为消解和应对网络谣言,需及时真实公开信息、完善相关法律治理、提升网络监管技术、促进社会和谐公正、以主体自律层层把关。  相似文献   

11.
未成年人网络游戏防沉迷的各项措施应当融入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模式,构建以政策法规为载体、以多方协作和共同治理为路径的预防和监管机制。网络游戏防沉迷政策体系中的治理主体包括政府、游戏厂商、家庭和其他社会机构,治理路径包括管理路径、技术路径、执法路径、教导路径和价值路径,同一治理主体可以采用不同的治理路径,不同治理主体可以交错联动和相互协同。依照《未成年人网络保护条例》的规定,将中央和地方以及游戏厂商制定实施的政策法规进行梳理和对照,从中析出优秀的立法例,对“防沉迷”法律机制的细化和完善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2.
当代大学生诚信教育问题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市场经济的必要条件。通过剖析大学生诚信缺失产生的根源,提出加大诚信教育的宣传力度,树立良好的社会道德风尚;加强校园文化建设,积极开展诚信道德实践活动;建立健全大学生诚信监督体系;加强对网络行为的监管和控制,杜绝违法乱纪行为的发生;大学生诚信教育必须依靠全社会的力量,以学校教育为主体,家庭、社会诚信教育为辅的三位一体的教育体系。  相似文献   

13.
《邢台学院学报》2015,(3):48-50
网络舆情是指人们通过互联网所表达的对社会问题不同看法的网络舆论,是关切民生问题的新形式,是网络时代的社会公众参与公共治理的新模式。立足微博时代,充分认识网络舆情的重要性,以开放的态度看待网络舆情,加强网络监管,增强网络舆情的价值引导,是地方政府提高社会治理能力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14.
社会组织参与社会治理:理论、问题与政策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代社会治理,强调多元参与、理性协商、建设性解决社会问题,是一个不断建构和积累友好、尊重、包容、信任等积极元素的过程。社会组织参与社会治理,既是社会治理的题中之义,也是政社合作的内在要求,它通过发挥动员社会资源、提供社会服务、参与社会事务管理等作用,不断提升社会整体的参与性、自主性和创新力,为不断发展的社会提供个性化、人性化和多元化的公益产品与服务。伴随全国各地社会治理创新实践,社会组织日益成为社会治理的主体力量,但也在政府、社会组织、合作机制等层面存在着政府职能转变不到位,社会组织支持、监管体系不健全,社会组织专业化职业化低、公信力不足、自治性弱、政府依赖性强、筹资渠道单一,政府与社会组织、社会组织与企业、社会组织与社会组织之间缺乏有效合作机制等诸多问题,需要从政府、社会组织及合作机制三个层面入手,进一步加强顶层设计、推进政社分开、完善社会组织支持、监管体系,不断提升社会组织专业化职业化程度、组织自主性和多渠道动员资源能力,以及加快构建政府、社会组织、企业、媒体、公众等多元主体协作平台与共治机制。  相似文献   

15.
在数字化视域下,建设政府数字化治理是实现国内政府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有效途径。以数字化视域下政府治理现状作为研究的切入点,分析数字化视域下政府治理能力提升中存在行政审批难、监管力度不足、开放性不够、人才匮乏等困境,提出要从加强政府行政审批数字化的宣传和培训、加强数字化政府监管的整合力度、增加对政府数字化应用平台的投入、实施数据开发主体行政免责制度、政府和高校与科研机构合作共同培养人才等路径,以提升政府治理能力。  相似文献   

16.
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关于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了“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理念,不仅丰富了对中国现代化内涵的认识,而且将会提升党和政府的国家治理能力。《决定》中的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理念注重加强制度建设,强调推进国家治理主体多元化,治理取向从注重和维护社会稳定向重视公平正义、激发社会活力、完善人民民主、增进市场自由转变。  相似文献   

17.
国家技能治理体系蕴含着错综复杂的政治、经济、社会与历史文化背景,并深深嵌于国家治理体系之中。在这一进程中,政府、市场二者的协同和互动起着关键作用,相应形成了基于"政府"与"市场"两种典型模式。通过分析和比较两种模式在协调技能供需、增强技能基础和奖励技能获取这三个方面的差异及现实利弊,认为我国应当选择一条融合两种模式利弊的合作型技能治理体系模式,即将政府之外的社会组织、企业、公民以及各种关系网络都纳入技能治理体系的框架内,从治理主体之间关系与结构的新视角去诠释治理行为,把治理理解为多元治理主体之间复杂互动的博弈过程。  相似文献   

18.
加强与提高会计监管是保证会计工作有序运行的必要手段。会计监管是个系统工程,从硬环境来说,要加强法制建设;从软环境来说,要提高人员素质;同时要理顺会计监管体制,建立单位内部监管、社会监管和国家监管三位一体的会计监管体系。只有不断采取措施来完善会计监管体系,加大会计监管力度,才能有效遏制会计信息失真的蔓延,规范会计行为,为提高经济效益、维护社会主义市场秩序做出贡献。  相似文献   

19.
教育治理体系是通过一定的规则和程序对参与教育治理的各方进行建立关系的一种过程,现代化是现代性不断增长和实现的过程,现代性是现代化的内在本质。教育治理体系现代化是一个不断增进和实现参与教育治理各方(政府、社会、学校)之间关系"现代性"的过程。如何推进教育治理体系现代化需要以教育治理体系内涵为出发点,从分析教育治理体系的主体及其相互关系角度,来探讨教育治理体系现代化的实践路径,从而为系统推进教育治理体系现代化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20.
随着乡村振兴战略深入实施,乡村“有效治理”成为新时代国家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共建共治共享理念由此得以不断实践及发展。村落社会各种主体通过参与治理实践,形成不同关系网络,以权威的互补、协调和交融,在复杂的关系网络中构成了“立体”的权威结构。在“立体权威结构”作用下,乡村社会治理模式得以创新,从而形成多元化的治理主体、协同式的治理方法、平台化的治理渠道及强自治的治理目标,构成多元权威主体共治的良性社会治理模式。乡村社会多元共治模式不仅大大提升了社会治理的能力,同时也真正实现了从“为村民治理”到“由村民治理”的重要转变,为乡村振兴战略中的“有效治理”提供了一种可行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