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数字经济时代背景下,虚拟CSR(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企业社会责任)共创使得CSR活动更加开放、高效和普及。以“蚂蚁庄园”案例为研究对象,采用扎根理论研究方法,探讨虚拟CSR共创绩效的路径。研究显示:虚拟CSR共创与消费者认同具有正相关关系;消费者认同对企业绩效具有正向影响;消费者认同在虚拟CSR共创和企业绩效之间起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2.
王雪冬 《科研管理》2022,43(7):106-114
本研究采用探索性多案例研究对CSR与商业模式创新共毁现象进行了分析,归纳了CSR与商业模式创新的互噬过程,揭示了CSR与商业模式创新彼此交互的双刃剑效应,以及企业家在此过程中的独特桥梁作用。研究表明,CSR与商业模式创新的互噬过程由攀附期、互吸期和共毁期三个阶段构成,CSR对商业模式创新的双刃剑效应体现为其对商业模式创新步伐的加速效应和对商业模式创新风险的放大效应;商业模式创新对CSR的双刃剑效应体现在其为企业履行社会责任提供必要的经济基础,但失控的商业模式创新也能造成巨大的CSR灾难;企业家在CSR与商业模式创新之间起到桥梁作用,企业家规模情结触发CSR与商业模式创新的互吸,企业家失控造成CSR与商业模式创新的共毁。本研究解释了理论与企业实践之间的冲突,丰富了已有文献对CSR和商业模式创新的认识。  相似文献   

3.
《软科学》2019,(1):140-144
采用实验研究方法对CSR信息方式对消费者感知价值和品牌认同的影响进行研究,结果发现:对于正面CSR信息,通过企业与第三方共同宣传的方式对消费者正向感知价值影响更大; CSR信息传递方式可以促进正面CSR信息对消费者感知价值和品牌认同的影响作用,其中共同宣传方式的促进作用最为显著; CSR信息呈现方式对消费者感知价值和品牌认同具有正向影响作用;采用得益框架可以促进正面CSR信息对消费者感知价值的正向影响。研究结果对企业有效宣传社会责任提供了管理建议。  相似文献   

4.
为探究虚拟品牌社区中用户共创绩效的影响因素,从内外生双视角建立假设模型,同时考虑个体开放度在其中的调节作用;以Threadless虚拟社区作为研究对象,爬取网页数据共2 130条开展多元回归分析.研究发现,自我学习反向影响共创绩效,社会学习、身份认同和主动施惠等分别正向影响共创绩效;另外,高开放性个体特质在自我学习和社会学习对共创绩效的影响过程中起到强化调节作用.基于研究结论,在用户发布创意的有效性、用户之间的创意交互和关系联结、用户个体差异性等方面提出相应的管理启示.  相似文献   

5.
将以往对企业社会责任(CSR)报告质量表现和治理机制的独立、不系统的研究整合起来,首先分析企业CSR治理机制,然后选取中国上市公司的经验数据进行实证研究,验证CSR表现和报告质量之间的关系,以及CSR治理机制对二者关系的影响作用.结果显示:CSR表现正向作用于报告质量,但这种作用是在CSR治理机制的部分中介效应下实现,其中文化机制的中介效应最为明显.揭示了CSR治理是决定企业能否根据CSR履行情况客观真实地披露责任信息的关键.  相似文献   

6.
杨楠 《科研管理》2021,42(5):87-93
伴随着社会化媒体的普及,企业日益注重虚拟品牌社区的建设,借此向顾客展示产品独特价值,以期形成良好的口碑传播效应。通过采用扎根理论研究方法,搜集社区评论信息作为经验资料,并进行编码分析,提炼出互动体验、社区归属感以及品牌定位等范畴,阐释了顾客参与价值共创与品牌形象塑造的关系。研究表明,产品价值共创包括价值认知以及用户需求等核心要素,且有利于形成良好的品牌文化,而品牌形象的塑造则依赖于创新产品及建构以用户价值交互为基础的生态圈,顾客参与价值共创有助于品牌形象的塑造,企业应围绕产品创新打造虚拟品牌社区,强化顾客互动体验,并建立完善的信息沟通机制,引导顾客积极参与价值共创。  相似文献   

7.
徐颖  姜思博  郭雯君 《情报科学》2019,37(4):130-136
【目的/意义【探究虚拟社区CSR共创中知识共享行为,利于丰富相关理论体系,为企业开展虚拟社区CSR 共创和知识管理提供实践指导。【方法/过程】通过文献研究、情境体验及访谈方式萃取了顾客契合的4个维度:认知 契合(关注、专注)、情感契合(认同、热情、满意)、意动契合(激活、互动)及社会契合(联系),基于顾客心理资本理论 和心流体验理论,探究了虚拟社区CSR共创中顾客契合对顾客心理状态的影响作用,以及其对知识共享行为的作 用关系。【结果/结论】借鉴刺激-机体-反应(S-O-R)范式,构建了虚拟社区CSR共创中顾客契合影响知识共享行 为的理论模型。  相似文献   

8.
为探究虚拟品牌社区中用户共创绩效的影响因素,从内外生双视角建立假设模型,同时考虑个体开放度在其中的调节作用;以Threadless虚拟社区作为研究对象,爬取网页数据共计2 130条开展多元回归分析。研究发现,自我学习反向影响共创绩效,社会学习、身份认同和主动施惠正向影响共创绩效;另外,高开放性个体特质在自我学习和社会学习对共创绩效的影响过程中起到强化调节作用。最后基于研究结论,在用户发布创意的有效性、用户之间的创意交互和关系联结、用户个体差异性等方面提出相应的管理启示。  相似文献   

9.
探究智能技术对智能商业中价值共创的作用机理。基于价值共创理论,采用多案例研究方法,以达闼科技(北京)有限公司和中国平安保险(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为研究对象,以多种来源的一手数据和二手数据相互验证,从动态、整体的视角研究智能商业背景下企业如何应用人工智能(AI)技术实现价值共创。研究发现,AI技术的应用使企业突破了“价值识别—价值创造—价值实现”的传统线性范式,企业价值共创各环节活动呈现“交互—反馈—增强”的非线性价值共创模式。其中,交互是起点,提供用户信息及行为数据基础;反馈是关键,提高价值创造效率;而增强是独特价值,也是更高起点的价值共创的开始。  相似文献   

10.
《软科学》2019,(9):108-112
基于社会认同理论,探讨虚拟品牌社区成员与品牌间类社会互动对成员价值共创互动行为影响的作用机制。通过线上线下问卷调查,共收集466份有效数据,采用结构方程模型和Bootstrap等方法对模型进行实证检验。结果显示:类社会互动正向影响成员价值共创互动行为;类社会互动正向影响品牌心理所有权以及社区内部人身份感知;品牌心理所有权、社区内部人身份感知分别独立中介类社会互动对成员价值共创互动行为的影响,且两者起到共同中介作用;互动支持显著正向调节类社会互动对社区内部人身份感知的正向关系,但对类社会互动与品牌心理所有权正向关系的调节作用不显著。  相似文献   

11.
企业社会责任与品牌影响力关系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对品牌形象、品牌资产的理论分析,从消费者视角重构了品牌影响力的概念及维度,并基于612个汽车消费者样本,利用结构方程模型和层级回归方法,对企业社会责任(CSR)与品牌影响力的关系进行研究。结果显示,CSR承诺、CSR水平、CSR时间选择可以显著地提高品牌影响力,而CSR关联度对品牌影响力的作用却相反。且消费者的企业社会责任——企业能力信念对CSR与品牌影响力的关系有微弱的调节效应。最后,提出了相应的管理建议。  相似文献   

12.
【目的/意义】研究在技术创新商业化过程中,企业与用户间的信息交互对价值共创的影响过程、机理,对企 业更好利用信息交互进行技术创新商业化具有重要指导意义。【方法/过程】以信息交互理论和价值共创理论为基 础,研究信息交互、用户参与及价值共创的关系,构建技术创新商业化过程中企业与用户的信息交互对技术创新商 业化进程中价值共创的影响模型,揭示价值共创机理。【结果/结论】企业与用户之间的信息交互是实现价值共创的 重要因素,在技术创新商业化过程中,企业通过信息交互过程中的信息整合,不断形成完整的信息网,并通过信息交 互行为影响用户体验价值从而促进价值共创,最终实现情境升级和价值增值。【创新/局限】创新性地提出了技术创 新商业化过程中企业与用户间信息交互对价值共创影响的理论分析框架,并分析了多种信息交互方式对用户参与 价值共创的多维度影响机理。但模型仅限于理论分析,获取更充分的数据进行案例及实证研究是进一步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3.
本文探讨大学英语教师职业认同对职业倦怠的影响,考察自我效能的中介效应,采用职业认同量表、职业倦怠量表和自我效能量表对292名大学英语教师进行调查。结果表明:大学英语教师整体具有较高的职业认同水平,但同时也伴有较高的职业倦怠水平;职业认同、自我效能感与职业倦怠均存在显著性负相关,职业认同与自我效能感存在显著性正相关;自我效能在大学英语教师职业认同影响职业倦怠时具有部分中介效应,该中介效应占总效应的36.8%。研究结论可以为降低大学英语教师职业倦怠,优化大学英语教师专业发展提供实践启示。  相似文献   

14.
本研究旨在分析用户持续价值共创意愿的影响机理,为增强用户粘性、提升企业虚拟品牌社区创新绩效提供有效参考。文章聚焦互动协调成本和社区认同在共创意愿形成中的作用,基于信息系统持续使用的期望确认模型和精细加工可能性模型,构建概念机理模型,借助问卷调查收集到的347份有效样本,运用结构方程模型(SEM)和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fsQCA)进行实证检验和比较分析。研究结果表明:4种能够触发用户持续价值共创的前因构型中,互动协调成本和社区认同是用户持续参与价值共创的重要前因。社区认同是其中的核心要素,并且在用户满意度对持续价值共创意愿的影响中起中介作用,互动协调成本通过期望确认和满意度对用户持续价值共创意愿产生负向影响。  相似文献   

15.
随着数字服务化变革兴起,服务生态系统多主体在有效互动、共创价值的过程中面临着价值共毁引发的系统破裂风险。为了深入揭示服务生态系统的多元交互机制和价值共创规律,本文采用纵向双案例研究方法,以小米和美的为研究对象,根据分阶段逐层编码结果构建案例研究框架;基于行动者网络理论分析不同转化阶段的证据链因素,归纳形成MI-SE-VCC整合机制,进一步剖析各转化阶段的联系与区别。研究发现:服务生态系统中多元交互实现价值共创的典型转化阶段主要有价值减少、价值修复和增强的价值共创。多主体通过识别服务生态系统所处的不同交互情形采取阶段性策略,从而实现价值共毁向价值共创的转化。本文完善了服务生态系统中多元交互的理论框架,也为多主体实现价值共创、规避价值共毁提供了实践指导。  相似文献   

16.
庞立君  杨洲 《情报科学》2021,39(7):108-115
【目的/意义】虚拟品牌社区日渐成为企业和用户之间的重要沟通渠道,对于企业而言,如何引导用户助力 社区发展至关重要。基于自我决定理论探寻用户参与行为的影响因素及形成机制。【方法/过程】运用自我决定理 论,构建信息交互对用户参与行为(奉献行为、浏览行为)的影响机制模型,并探寻用户承诺(情感承诺、算计承诺) 在其中的中介作用。利用结构方程模型对收集的386份有效问卷进行分析。【结果/结论】研究结果表明,信息交互 能够有效促进用户参与行为,如奉献行为及浏览行为;情感承诺在信息交互与用户奉献行为间具有中介效应,算计 承诺在信息交互与用户浏览行为间具有中介效应;与算计承诺相比,情感承诺对奉献行为具有较强影响;与情感承 诺相比,算计承诺对浏览行为具有较强影响。【创新/局限】本文基于动机视角探寻信息交互对用户不同参与行为的 影响及作用机制,但尚未对其它影响因素如社会影响及社区类型等开展研究。  相似文献   

17.
选取外在激励视角,诠释开放式创新社区中不同的激励机制对消费者创新行为的影响,并借鉴自我决定理论,解释和谐型激情在其中的中介作用,进一步,引入社区规范感知并阐述其在社区激励机制与和谐型激情之间的调节效应。实证结果表明:物质、社区认可和活动等级3个层次的社区激励都对消费者创新行为有显著正向影响,这一影响过程受到和谐型激情的部分中介作用,社区规范感知对前2类激励与和谐型激情间关系的调节效应显著,而在活动等级激励与和谐型激情间关系的调节效应不显著。  相似文献   

18.
《软科学》2015,(7):94-97
以联想网络理论为基础,探讨企业形象对国家形象的溢出效应。结果表明:企业形象对国家形象存在显著的正向影响,消费者—企业认同在企业形象与国家形象之间起中介作用,而自我—品牌联结对上述中介效应发挥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19.
企业技术创新投入和企业社会责任的关系已被国内外学者关注和探讨,而鲜有研究考虑同行社会责任水平对企业技术创新投入的影响。基于信号理论和利益相关者理论,本文研究了同行企业社会责任(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 CSR)明星的治理水平和产出水平对私营企业技术创新投入的影响。通过对16个行业的CSR明星和3546家私营企业进行实证分析,研究发现同行CSR明星的治理水平负向影响私营企业技术创新投入,但其负向影响程度随着私营企业创办者社会地位的提高而减弱;同行CSR明星的产出水平正向影响私营企业技术创新投入,其正向影响程度随着私营企业创办者社会地位的提高而增强。进一步研究发现,中国市场化水平较高的地区为以上结论提供了更好的证据支持。研究进一步深化了现有企业技术创新投入前因研究和同行企业社会责任效应研究。  相似文献   

20.
成全  刘彬彬 《情报科学》2022,39(2):82-90
【目的/意义】基于双路径模型(Elaboration Likelihood Model,ELM)探究互联网环境下用户跨平台学术信息搜索行为的影响因素,假设用户在多平台学术信息搜索行为的过程中除了受到信息质量(中心路径)与信源可信度(边缘路径)的影响外,还会受到感知有用性的中介作用以及注意力控制水平与信息自我效能的调节作用。【方法/过程】通过建立学术信息搜索行为模型,采用问卷调查法收集到350份有效样本,利用SPSS 21.0进行数据分析,同时对搜索模型的感知有用性、注意力控制水平及自我效能要素分别进行了中介效应与调节效应检验。【结果/结论】结果发现信息质量或信源可信度对感知有用性的影响受到注意力控制水平的负向调节,且注意力控制水平对边缘路径的调节更为显著,信息自我效能则能加强感知有用性对搜索行为的预测作用。【创新/局限】本研究从行为心理的微观视角,将注意力控制水平引入双路径模型,为探究跨平台学术信息搜索行为提供新的研究路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