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笔者以突发公共事件的处置为视角,对网络舆情的特点、网络舆情应对的误区、网络舆情应对方法的改进等方面的研究成果进行了综述。并提出了如下观点:网络舆情的特征为对事件反应迅速、传播方式快捷、信息交互性强、传播主体隐蔽、传播内容复杂、影响广泛、控制难度大。目前网络舆情的应对误区主要有两个:一是政府部门对民众意见置之不理或态度暧昧,二是政府部门采取强制手段对网络舆情进行压制。网络舆情应对方式改革的思路为:认真研究国家与社会的关系,努力建设服务型政府;加强公民意识教育,培育成熟社会心理;发挥主流媒体作用,搭建政府与民众沟通的桥梁。笔者最后指出,在网络舆情应对过程中,政府的行政决策必须始终以宪法和法律为依据。  相似文献   

3.
本文在分析公共事件中舆情互动机制的影响因素及运行规律的基础上,提出构建和完善公共事件中的舆情互动机制。此机制既解决了现有公共事件中舆情引导问题:缺乏预警和敏感性;缺乏积极和主动性;缺乏有效方式;缺乏必要的总结反思等,也满足公共事件中舆情引导的客观需要,遵循事态发展规律,是科学的、有效的公共舆情事件互动机制。  相似文献   

4.
通过文献计量和内容分析方法,对2005-2013年我国突发公共事件网络舆情研究进行统计分析,发现我国突发公共事件网络舆情研究正处于快速发展阶段,核心著者群和期刊正在形成,政府、公安部门和高校成为研究关注的主要对象,研究热点集中在预警、引导、监控等应对策略的探索,但同时也存在缺乏理论构建与反思,研究地域分布差异明显,研究视角依然沿用传统的媒体管理思路,实证研究不足等问题.  相似文献   

5.
在微博新媒体时代下,大学生上网方式、使用时长、表达方式与以往都有较大改变。面对突发公共事件网络舆情,大学生群体通过微博平台,其心理认知具体表现为片面仇官仇富与质疑、逆反宣泄、娱乐消遣等。大学生群体对突发网络舆情的舆情主体、对象、基础以及政府调控都有不同的体认。  相似文献   

6.
中国社会转型期的高校,公共危机事件多发,有效的舆情控制和媒体公关是成功化解危机的重要环节。本文从高拉公共危机事件的戍因及特点分析,认为高校公共危机事件中有效舆情控制是成功化解危机的前提.积极的媒体公关是化解危机和危机事件后高校形象修复的基本途径。  相似文献   

7.
8.
突发的网络公共舆情事件有着动态性、风险性、复杂性等等特点。对于舆情事件的公共网络讨论同样会很快的出现。目前出现以各种新媒体下博客的讨论,非理性的博客讨论所带来破坏社会稳定,影响公民价值观形成等许许多多的问题。加强在公共舆情事件中对博客非理性意见表达的引导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张曙光  魏新 《唐山学院学报》2020,33(2):59-66,74
以B市突发公共事件引发的网络舆情为例,通过详实的数据,从传播媒介、传播过程、舆情焦点三方面对舆情演化进行了分析。经过分析发现,在传播媒介层面,传统媒体在舆情传播中仍占据主导地位,而且立体媒体的传播效果要超过平面媒体;在信息传播过程中,政府发挥了主导作用;在舆情焦点上,次生舆情的出现使舆情焦点发生了偏离,它的产生主要源于政府行为和公众认知之间的不匹配,以及一些媒体的刻意引导。  相似文献   

10.
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经济、政治和文化长期处于后进状态,作为后工业社会反映的互联网政治没有得到学术界应有的重视.由于现代化的后发优势,中国社会迅猛走上工业化道路,并越来越明显地表现出后工业化的特征,社会的组织和管理结构、方式正在由传统向现代转变.在中国社会全面、深刻地急遽转变过程中,最近两、三年成为学术界焦点的突发性公共事件中网络舆情有效监管问题的研究,将在可能性上为互联网政治发展和研究开拓出一个崭新的领域.  相似文献   

11.
网络舆情管控是突发公共事件处置工作的重要内容,必须在突发公共事件处置过程中牢牢把握网络舆论引导权.突发公共事件中的网络舆情具有突发多发、热点转换迅速、参与主体隐匿、信息传播失真等特征,谣言传播、信息涡流等信息变异现象可能造成较大社会危害,尤应充分重视.要研究掌握网络信息传播的方式、途径、周期等规律,把握先机、科学应对、...  相似文献   

12.
非国家突发公共事件即国家突发公共事件及法律管辖案件以外的思想、价值观冲突类事件,包括严重损害党和政府形象类事件、反社会主流价值观类事件、反优秀传统伦理类事件、严重伤害民心民意离散人心类事件四大类。近年来频发的非国家突发公共事件已令我们目不暇接和十分被动。社会管理视域创新、内容创新构成当前社会管理创新的重要课题,但在这种视域和内容的创新中非国家突发公共事件却严重缺失。现实已迫使我们不得不将非国家突发公共事件的管理纳入社会管理视域和内容的创新之中,这已成为必然和燃眉之举。  相似文献   

13.
作为当代西方经济学中新起的学说,公共选择学派的一个特点是用经济学的方法分析政治问题。公共选择理论关注的焦点是政治统治者如何在发展经济的同时兼顾公平,在满足“经济人”个性要求方面取得认可和支持。这是政治合法性得以维持和延伸的主要因素。借助公共选择理论对政治合法性进行思考与解释,具有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4.
国家认同教育是一个建构个体与认同体关系的互动过程;公共危机事件具有情境性,既是形成社会性认知的元素,也是联结个体生活与国家事务的纽带,在国家认同教育中具备重要的教育价值。公共危机事件融入国家认同教育的路径包括:挖掘公共危机事件与学校课程的联结基点,强化以公共危机事件为载体的多个场域的国家认同协同共育。  相似文献   

15.
政治的价值就是政治事物对于一定政治行为主体所具有的某种有用性或积极意义。政治合法性问题实际上是对政治的一种价值判断。政治合法性的基础在于公众对政治的价值评价。政治合法性通常被看作是有效统治和政治稳定的基础。在我国现阶段,判断政治价值的根本标准就是邓小平同志提出的“三个有利于”标准,它对于我们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进行的一切政治实践活动都具有极为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6.
探讨了微博在舆情生产中具有的作用与特征:社会话语的叙事空间,产生舆情的公共领域,微文本的生产方式以及"泛冲突化"的表现形式。在分析微博舆情生产模式的基础上,从内容维度和时间维度两个方面对微博舆情价值进行判断,并提出了处理微博舆情的几点思考。  相似文献   

17.
非国家突发公共事件即国家突发公共事件及法律管辖案件以外的思想、价值观冲突类事件,包括严重损害党和政府形象类事件、反社会主流价值观类事件、反优秀传统伦理类事件、严重伤害民心民意离散人心类事件四大类。近年来频发的非国家突发公共事件已令我们目不暇接和十分被动。社会管理视域创新、内容创新构成当前社会管理创新的重要课题,但在这种视域和内容的创新中非国家突发公共事件却严重缺失。现实已迫使我们不得不将非国家突发公共事件的管理纳入社会管理视域和内容的创新之中,这已成为必然和燃眉之举。  相似文献   

18.
19.
随着社会变迁的加剧和改革的深化,高校的生存发展环境也面临新的态势和格局,高校公共危机事件的不断发生引发了现实与网络世界的极大关注.通过及时有效的信息公布和舆情引导可以规避和降低危机事件所带来的风险,给予高校管理新的教育“节点”,增强管理工作的科学化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20.
约翰·罗尔斯把获取政治合法性的努力理解为提出好的公共理由来为政治权力的行使作公共辩护的过程,要求合法的政治权威要得到公民的合理同意。合法性的公共辩护希望达致以下双重目标:1.以合理性来设定同意的条件,以提供作为公共辩护的好的理由;2.这些理由不仅外在地是好的,而且它们又是可被公民们视为好的。合理性的规范性力量源自于自由平等的民主公民的理想,但自由主义的一些实质性价值承诺构成了它的规范性边界;只有在这个规范性边界之内,合理标准本身以及合法性原则才有可能获得公民们的普遍同意,对检验合法性而言非常关键的“合理/不合理”之分才有得到辩护的可能性与现实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