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学生除了完成好课内阅读任务,还应丰富课外阅读,扩大阅读范围,增加阅读总量,提高自身全面素质。如果我们教师能创造丰富多彩的阅读机会,营造良好的阅读氛围,必能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使他们学会运用已学的课文和知识去鉴赏更多的优秀作品,不断提高自身的文学修养,畅游书海,其乐融融。  相似文献   

2.
文学作品鉴赏作为语文课程学习的重要内容,一直是学生学习的重难点。文学作品鉴赏的角度和方式多样,传统的鉴赏方法通常是以修辞学习和写作技巧赏析为主,是"术"的习得,而并没有将学生作为赏析主体从其个人体悟角度出发鉴赏文学作品的风格,完成知识的内化。本文以此为切入点,试图从鉴赏主体的角度,探究和引导学生赏析文学作品的新途径,希望与同业人员相互交流。  相似文献   

3.
《教师》2017,(11)
文章旨在论述阅读是一种个性化的创造活动。教师在教学中应鼓励学生从自己的视角,对文本做出有个性的反应。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发表自己独特的理解和体验,读出鲜活的人物形象,从而获得极大的审美享受,让阅读真正成为学生个性化行为。  相似文献   

4.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这深刻地揭示了阅读教学的本质。而在以往的阅读教学中,教师注重的往往是自己对文本的理解,然后把自己的理解传授给学生,学生的阅读活动完全是被动的,他们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去感受教师对文本的理解。这样的阅读活动显然偏离了阅读的本质,是与新课标相悖的。  相似文献   

5.
文学作品怎么教?当“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成为阅读教学的理念并被明确提出时,面对学生的或有理或有失偏颇的“侃侃而谈”,教师该如何处理“允许学生充分表达”与“引导教学进程”之间的关系?在文学作品的教学中,教师和学生该具备怎样的文学鉴赏能力?又该具备怎样的阅读视野?本期几篇文章以期在这些方面能给大家一些思考。[编者按]  相似文献   

6.
陆楚新 《广西教育》2008,(20):62-62
《语文课程标准》中对中学生阅读作了具体明确的规定:“7—9年级要扩展自己的阅读面。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260万字,每学年读两三部名著。了解课文涉及的重要作家作品、知识和文学常识;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作出自己的评价。”由此可见,课外阅读在语文教学中有相当的比重。确实,通过大量的阅读,学生能开阔视野,增长见识,积累丰富的语言材料,进而提高写作能力,整体上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对促进学生的个体发展,为今后的学习、生活、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7.
《新课程标准》在课程目标的总目标中强调:“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学会运用多种方法进行阅读,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同时新课标要求初中生课外的阅读量应达到400万字以上。由此可见,大力展开阅读已成为当务之急,怎样使学生养成爱读书、  相似文献   

8.
用一个苹果交换另一个苹果,所得到的还是一个苹果,用一种思想交换另一种思想,所得到的绝不是一种思想。由此推论,用一种体验交换另一种体验,所得到的体验也必然是增  相似文献   

9.
王娟 《语文天地》2013,(16):60-61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在原有基础上多次强调"多读书"在语文学习和思想文化修养中的关键作用,并对推荐的阅读名著书目做了一定的调整和补充。同时明确要求学生能够"独立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对作品的思想倾向,能联系文化背景做出自己的评价"、"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品味作品中富有表现力的语言。"  相似文献   

10.
段洪得 《成才之路》2009,(25):44-45
《语文课程标准》在总目标中提出,让学生“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这些无不强调了读书的好处,学生通过大量的阅读,不但能提高阅读能力,而且能丰富积累自己的语言,提高写作能力,还能在一定程度上陶冶情操。  相似文献   

11.
语文阅读教学应该让学生充分读书,在读中理解体验、交流感悟,让课堂"流动"起来:独出机杼巧设计——巧思引路让阅读趣味盎然;犹抱琵琶半遮面——引人入胜让阅读渐入佳境;一石激起千层浪——思绪万千让阅读点石成金。阅读,是引领学生在文本中漫步,让学生的身心作为生命体参与其中,让阅读体验成为学生的一种生命活动。  相似文献   

12.
学生的个性化阅读是学生借助文本与作者对话的心理过程。具有鲜明的个性化特征;它是教师引导学生探究性、创造性感受、理解、评价、鉴赏文本的过程,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以新奇感、神秘感、无畏感走进一个个文学“迷宫”,迈进一座座文学“殿堂”,探索一块块文学“新大陆”。这种读应是学生自己读懂的,而不是老师灌输的,那种浅尝辄止的“挖井式”阅读模式必须改革。  相似文献   

13.
当前,各个年龄段的学生需要不断加大阅读量。通过阅读课程体系的创新、阅读方法的创新、阅读评价的创新等,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塑造更好的人格。  相似文献   

14.
何富镯 《现代语文》2008,(11):42-43
语文归根结底是一种阅读:阅读历史,阅读社会,阅读自然,阅读生活,阅读人生,阅读自己,阅读文字,阅读情感,阅读心灵,阅读生命。好的作品能引起心灵的震撼,甚至能影响人的一生,改变一个人的生命轨迹。学生的自我教育是从阅读一本好书开始的,并且表现为他能用那些英勇的、忠于崇高思想的人们的生活来衡量自己。通过与阅读文本的对话,诉诸自己的良心,这才是真正的自我教育。  相似文献   

15.
小学语文中的文学作品比重加大,科学引导学生鉴赏这些作品是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引导学生自我发现,自我创新,与教师一起探讨质疑;教师梳理相关知识,让学生对文学作品的认识由感性上升到理性并升华内化为文学素质。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真正成为鉴赏文学作品的主体。  相似文献   

16.
阅读是一个古老的话题,从战国时代的苟子到近代的张之洞,不知多少有识之士写过劝学篇希望下一代去好好读书,国际阅读协会则把“鼓励人们养成终生阅读的习惯”作为根本宗旨。阅读可以帮助学生了解社会,认识人生,丰富情感,陶冶情操,形成健全的人格。另外,阅读对于学生文学素养的熏陶和积淀,以及培养学生开放、多元的文化精神,增强适应社会的能力等都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但是,毋庸讳言,作为教学第一线的语文教师,我们都深有体会,目前中学生的阅读现状令人忧虑。突出的问题是:[第一段]  相似文献   

17.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阅读要珍视学生的独特感受、体验和理解。”这就明确告诉我们,学生是阅读的主体,阅读教学应是在教师指导下的学生自主的阅读实践活动。然而,当我们走进小学语文课堂,却看到了这样令人深思的镜头。  相似文献   

18.
语文课不同于其他科目,它在传授学科知识,形成听说读写技能之外,更承担了文化浸染、思想熏陶的责任.如果仅仅是专注于按照教参灌输知识,依赖各种资料"宝典"强化训练技能,那实际上很难对学生的思想发生多少积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基本环节,处于重要地位。传统的阅读教学往往是教师先阅读课文钻研教材,然后将自己的阅读所得写成教案,上课时再将自己对课文的解读原原本本地灌输给学生,完整的一篇课文失去了应有的完  相似文献   

20.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积极主动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维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的独特感受、体验和理解。"正是基于这样的认识与思考,在语文阅读教学中个性化日益彰显。然而,在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