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语文教学改革已进行了几十年.但是纵观目前语文教学的现状,感觉步子并不大。虽然我们倡导教师要个性化地教.学生也要个性化地阅读.但总觉语文教学未能根本改变。一篇篇美文教得支离破碎.学生兴趣不浓厚且各种能力提升较慢.教师用课时不少却收效甚微。究其原因是教师在教教材.而不是在用教材教:是我们的眼光只是面向眼前,面向考试的多.却较少思考学生如何适应时代与未来的需要。  相似文献   

2.
"以夷制夷"用于语文教学,不但可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更有利于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叶圣陶先生早就明确提出"凡为教,目的在达到不需要教"的著名语文教育观",以夷制夷"在语文教学中的成功运用,正体现了不教而教的一种高境界。  相似文献   

3.
现代的语文课堂教学,由于考试等因素的影响,趋近于"功利化"。教师只注重"教"的活动,而忽略了学生"学"的感受。对语文的学习更像是"囫囵吞枣",想要真正地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就应该让学生学会"细嚼慢咽"的学习语文。  相似文献   

4.
本人在一所中职学校任职五年了,所教的高职语文内容少、难度不大,所教的学生都是中考的落榜生,底子薄,学习积极性也不高。如果每一天只按高职语文的低要求兢兢业业却又盲目而麻木地工作,那么无论工作了多少年,其实都只是工作了一天,因为每天都在重复昨天的故事,长此以往,无论自己还是学生都是不可能有什么进步。  相似文献   

5.
当下语文教学存诸多问题,较为明显的就是把语文课上成了"教课文"。学生在一堂课结束后,学习到的内容只有只限于当堂课教师所讲的部分,而"教语文"则是让学生真正的学会学习语文。  相似文献   

6.
余耀清 《学语文》2023,(1):35-38
文章针对性地解读香菱学诗的前后经过,结合当前新课改背景下语文教师的德能状况、学生的学习状况,从做一位德能双馨、教而有道的语文教师和做一名好学、会学、苦学的优秀学生两个方面,具体阐述了“教师怎么教语文”与“学生怎样学语文”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反思现阶段的中学语文教育教学,具有很强的功利性,太多地注入了语文教师个人的思想与情感,而限制了学生的思维判断,忽略了学生的情感体验。本文试图从语文教学的规律与受教育者的心理特点入手,提倡语文教学中教师"无为而教",让学生在教师的"无为"中学有所为。  相似文献   

8.
让每个学生能够“随心所欲”地写作,一直是我的梦想。很多年前,“教语文难,教作文更难”是语文教师共同的感慨。而在课改行进到今天,习作言之无物、干涩无味”则是很多孩子的通病。如何让学生能够“随心所欲”地写作,并能写得朴实而有情感?从教多年的我在经历课改前后的写作教学实践中,有了一些心得。  相似文献   

9.
刘旺 《考试周刊》2010,(55):49-49
由“教”到“不需要教”,中间的过程长短不一,在语文教学中要想缩短这一进程。教师就要想方设法激发学生的积极性,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变“要我学”为“我要学”.不失时机地教给学生学习语文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
正曾几何时,我们语文教师的眼睛中装了太多东西——目中有教材,目中有教参,目中有理论,目中有分数……可偏偏没有学生。"目中无人"的课堂是方向错误的课堂。这样的课堂是为了完成教学任务而教,为了传授知识而教,为了考试分数而教,甚至是为了教而教。"目中有人"的课堂才是方向正确的课堂。这样的课堂是为了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为了学生的素质发展,为了学生的精神成长,为了学生"会学"而教。  相似文献   

11.
正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阅读教学占时最多,是学生语文学习的主要形式,培养了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然而,在实际教学中,不少教师设计的教学目标主要是以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为主。课堂上,教师注重于繁琐的教学内容分析,这看似加深了学生对课文故事情节或人物思想情感的理解,但实际上,学生运用语文的能力却没有明显的进步,这样的阅读课是在"教课文",而不是"教语文"。反之,学生通过  相似文献   

12.
一、阅读教学"教什么""教什么"是阅读教学的核心问题。如果"教什么"没有解决好,方法越好越糟糕,"南辕北辙"即是例证。那么阅读教学教什么呢?概言之,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语文,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具体地说,  相似文献   

13.
吴映珊 《考试周刊》2011,(41):39-41
如果纯粹地"为考试而学",会扼制学生学语文的兴趣。学生厌学语文、不学语文,导致语文能力下降,导致"母语危机"。这事关国家民族尊严与存亡。语文教师应责无旁贷保卫母语:教好语文,让学生热爱语文,并为生活学好语文。  相似文献   

14.
"语文难教"是现在不少语文教师时常感到迷惘和棘手的问题,因为是母语,所以学生在认知方面并不会存在很大的认知困难。由此一来,在语文课堂上就会出现:教师在自说自话,学生要么在自顾自的神游天外,要么懒洋洋,软绵绵地无动于衷。而作为一个语文教师,到底应该怎样做才能激发起学生的学习语文的兴趣,使学生乐学、会学,真正的爱上语文这门学科呢?《百家讲坛》的易中天和于丹教授给了我们最好的答案。  相似文献   

15.
当前,"简简单单教语文,扎扎实实求发展"的教育思想已经得到越来越多小学语文教师的认可与赞同。教师抓住语文最根本的东西,扎扎实实而又简简单单地进行小学语文教学是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走出语文教学费时低效,构建高效课堂的关键。下面浅谈我对"简单语文"的一些思考。一、"简单语文"要让学生有更  相似文献   

16.
活动与生命课堂之链接语文教学秉承着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的人的教育之终极目的,即语文要给学生的更多的是一点生活的情趣、一个心灵居所、一种健全的人格。一言以蔽之,要实现生命的成长。而教生命自然需有生命力地教。  相似文献   

17.
强调“素质教育“,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就要提高学生阅读、写作、理解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而其中,写作能力是重中之重。语文教师要以自己的人格感召学生,以自己的学识启迪学生,因材施教,因人设教,采用灵活多样的教  相似文献   

18.
现如今,小学语文教学天天在教学生"阅读"。毋庸讳言,我们的老师天天在"教课文"",课文"教了不少,而学生的阅读能力多数没有多大长进。  相似文献   

19.
语文课程改革的最大亮点之一是“语文综合性学习”。而在语文综合性学习的实施过程中关键又是一个“变”字,不仅有教的变革,更有学的更新。本文就分别从“教”和“学”的角度,谈谈语文综合性学习过程中的“变”。一、“教”的变革1.教师理念的转变综合性学习的过程是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学什么,怎么学”的问题均是学生自主解决或在教师的指导下自主解决,学生要充分地“参政议政”,充分地“当家作主”。老师在整个过程中的指导是必要的,但不能干涉太多,否则,语文综合性学习就将蒙上较浓的个人色彩。可是,教师又必须满怀热情地投入到整个语…  相似文献   

20.
语文教学要给学生打下“语言发展的底子”,这是语文教师肩负的长期而艰巨的任务。一直以来,语文教学到底教什么、怎样教,这样的研究在不断深入,而我们在语文教学的改革中也有了越来越清晰的认识。“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再次着重阐述了语文课程的性质,把着力点放在了“运用”一词上。《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出:“语文课程应激发和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引导学生丰富语言积累”,“正确运用祖国语言文字”。可见,我们的课堂教学要求应从帮助学生“学习语言”向“学习言语”转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