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个性化全面发展的教育。数学作为一门基础学科,必须体现素质教育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数学课堂中的个性化学习,以小学生在数学课堂环境中个性化为基础,以内心需求为核心,在教师引导下找到自己个性才能发展的独特领域或特点,自主选择适当的学习内容和学习方式,以促进学生个性发展和创新潜能的开发,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学习热情。  相似文献   

2.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学生的数学学习和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的、主动和具有个性的过程.""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我认为教师要努力做到以下"三变",才能赢得课堂、赢得学生.  相似文献   

3.
<正>在数学课堂教学,培养学生学习数学兴趣的途径是多种多样的。数学老师要努力使学生热爱数学,才能对学习有兴趣,有了兴趣,才能学好数学。有兴趣是学习数学成功的秘诀,是获取知识的开端,是求知欲望的基础,我在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的前提下,努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下面谈谈体会。一、情感教育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有效动力只有构建起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师生间情真意切,才能使学生满腔热情地投入学习。情感教育是教师为每个学生的  相似文献   

4.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提高教学效果是永恒的研究话题.学习本质上是学生自己的事,而学生在具体学科中表现出来的个性品质,又直接影响着数学学习的效果.实践研究表明,在具体的数学内容教学中研究培养学生的个性品质是最为有效的途径,数学教师需要从理论上研究教学内容与学习个性品质之间的关系,从而更好地把握好培养学生学习个性品质的途径.以学习中的个性品质为抓手,也是初中数学教学研究的重要方向.  相似文献   

5.
高中是数学学习的一个关键时期。众多初中数学学习的成功者,进高中后数学成绩却不理想,数学学习屡受挫折。我想,造成这一结果的主要原因是这些学生不了解高中数学的特点,学不得法,从而造成成绩下滑。要讲究科学的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才能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才能提高学习成绩。  相似文献   

6.
现代数学论认为:学生数学学习的过程是—个以学生已有知识和经验为基础的主动建构的过程,只有让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去,才能使学生感受到学习数学的价值,促进学习自觉性、主动性的长效形成,使学生终身学习的愿望得以保持,能力得到培养。因此,在教学实践中,我努力从数学课堂的鲜活陛、新颖性、奇妙性等多角度培养学生数学学习的愿望,凸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7.
赖润泽 《考试周刊》2013,(22):89-89
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数学学习的重要方式。只有把课堂还给学生,把主动权让给学生,才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堂才会焕发生命的活力。要达到这一目的,教师就要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合作交流、自主探究的活动中,张扬个性,取长补短,共同发展,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和欲望,并从中获得成功与快乐。  相似文献   

8.
我在近20年的农村初中数学教学实践中发现,很多农村初中学生在数学学习方面存在这样或那样的问题,概括而言,主要表现为:一是数学学习兴趣和学习信心问题,二是数学基础和数学学习品质问题。根据农村初中学生数学学习的特点和教师的教学实践,本人以为,农村初中数学教学应从课堂教学入手,着力培养学生兴趣,增强学生数学学习的信心,促进学生主动学习、自觉学习,才能真正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推进学生数学素  相似文献   

9.
李婵娟 《学周刊C版》2010,(12):177-178
很多学生进入高中以后明显感到了数学学习的压力,学习乐趣和信心也随之渐渐消失。如何才能帮助他们解决数学难的问题,提高课堂的有效教学呢?我认为:首先要激发出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让学生从“要我学”转变到“我要学”;其次是在平日的教学中不只是传授给学生数学知识,更重要的是数学思想和方法,“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下面我就这两点具体来谈。  相似文献   

10.
对学生数学学习的评价既要关注学生知识与技能的理解和掌握,更要关注他们情感与态度的形成和发展;既要关注学生的数学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变化和发展;还应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综合对新课程标准的学习和教学实践,在数学教学中我觉得对学生进行评价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相似文献   

11.
新课程倡导在数学教学过程中要致力于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让学生通过主动探索、合作交流等方式,把数学学习的过程变成生动活泼、富有个性的创造过程。我在指导学生学习的过程中采用让学生“说数学”的方式,强化生生之间、师生之间的互动合作,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数学综合能力,收到了较好效果。  相似文献   

12.
兴趣是学习最好的老师,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质量,是教育界重要的研究课题;兴趣是学习自觉性的起点,是学生学习的内在动机,当学生对学习产生兴趣时,才能使学生从"要我学"转化为"我想学"、"我要学".兴趣就如燃烧,可谓"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它能使我们主动地去学习新的东西.因此,要使学生能学好数学,关键是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实践证明,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一、营造亲和磁场,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数学教学必须重视情感注入,才能具有无限吸引力和魅力.  相似文献   

13.
邓爱君 《考试周刊》2014,(48):73-73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一种神奇的力量,它能让人从平实中发现瑰丽,从困难中奋然而起,它能赋予人以热情和毅力,它能增强人的勇气和信心。"兴趣"是孩子创造力.求知欲的原动力,只要孩子对某种事物发生兴趣,就会无止境地去追求、去实践、去发展。学习数学也是如此。培养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对于学习活动有重要意义,有浓厚的兴趣才能激发学习动机。只有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得以充分调动,才能使学生自觉、主动地学习。由“要我学”变为“我要学”。从而真正地理解数学、掌握数学。在数学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呢?下面我结合教学实践谈谈看法,与大家共同探讨。  相似文献   

14.
新课程标准指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数学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富有个性的过程。”以下是我在数学课堂教学的体会和思考。  相似文献   

15.
郑爱玲 《小学生》2012,(12):29-29
我一直深深地记得我的一位学生说的话"老师,学习数学真快乐!"这不由引起了我的思考。数学教学中,我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创设有助于学生学习的问题情境,促使学生们在教师指导下生动活泼地、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结合自我的教学经验,我觉得必须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努力,我的学生才会快乐地享受学习数学的乐趣:一、数学是有趣的--创设情境,激  相似文献   

16.
课程标准指出数学学习应是一个活泼的、主动和富有个性的过程,除接受学习外,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同样是学习数学的重要的方式。有效的学习不仅包括课堂上的学习,课外学习活动同样是数学学习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在教学分数乘法的那段时间里,因为忙于自学考试,所以没有时间批改学生的课外作业,我就把批改数学作业的任务交给了我的数学小组长。可是这样我就不能更好的了解学生的计算情况,更没有时间发现学生的错误,从而不能进行有针对性的辅导。为此我经常在课间提醒学生“:同学们有问题的课后或中午来问我。”可是没有一个学生来问,课堂计算却频繁出错,我很生气。每天从原来的一遍提醒变成了两遍提醒,可是学生的头埋的更深了,硬是没人来问我。  相似文献   

17.
吴金根 《广西教育》2006,(5A):45-45
学生之间存在着很大的个体差异,他们对课堂教学的需要与期待都不一样。而《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提出,要“使数学教育面向全体学生,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为了达到课标要求,教师应该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并把它当作一种资源来开发,这样才能调动每个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才能创设有利于学生发挥自己特长,张扬自己个性的学习环境,才能充分挖掘每个学生的学习潜能。  相似文献   

18.
数学教育的一个基本任务就是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探究。重视学法指导,才能使学生形成自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有效的学习策略,才能使学生主动参与认识过程。对初中学生进行数学学法指导的基本目标就在于让学生体会到学习数学的乐趣,使学生变“被逼学习”为“我想学习”。与此同时,通过学法的指导,使学生掌握学习数学的方法,从而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习惯,为学生的学会学习与终身发展创造必要的条件。  相似文献   

19.
数学是一门让懂它的人越学越喜欢,让不了解它的人越学越害怕的学科.职业学校学生一般数学基础较为薄弱,学习起点较低,并且普遍认为数学逻辑性强,而且很抽象,学起来比较枯燥,所以对数学这门学科较为排斥.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有了兴趣,才能产生学习的动力,只有学生心理上完成"要我学"到"我要学"的转变,才能有效地帮助学生走出学习数学的困境,从而有信心有兴趣去学好数学.因此,在职业学校学生学习数学的过程中,如何培养和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就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20.
数学是一门重要的学科.为了让学生学好数学。教师都投入了很大的精力。但是.许多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仍然没有学习的积极性,认为数学难学.枯燥乏味,学习过程如临大敌,提起数学就头疼。这都表明学生没有快乐的学习体验.产生了消极的学习心态.只有真正让学生在愉悦的心境下快乐地学习,才能从根本上让学生喜欢学习.学出效果。我在小学数学的教学实践中.总结了以下体会和大家共同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