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上大佛摩崖造像位于四川省安岳县清流乡长新村,现存20龛,年代涉及唐、北宋、明,各期皆有年代明确的造像记。龛像时代特征明显,个别龛像独具特色,尤其北宋初期造像,多数有造像名称和造像纪年。题材丰富、时间集中,可补充安岳北宋时期造像序列,各类题材和组合显现出信仰体系和佛教造像的民间化。该造像点为研究安岳乃至四川地区摩崖造像发展演变和宗教信仰变化提供了新的重要实物材料。  相似文献   

2.
红莲山摩崖造像位于山西省长治市沁源县王和镇坡底村东约2km的红莲山腰上,现存4龛摩崖造像,均坐东朝西。其中第4龛南侧有东魏武定四年(546)纪年题记,造像题材与风格主要延续了晋东南地区北魏晚期的特点。这处纪年造像为判定北朝佛教造像的年代提供了参考,也为探讨佛教在民间的传播提供了重要资料。  相似文献   

3.
泽州县白洋泉河两岸摩崖造像由于地处偏僻,鲜为人知。对此摩崖造像进行了初步的考古调查,并对造像题材、造像题记、造像风格等进行探讨,为研究晋城地区佛教信仰、佛教组织、佛教艺术等提供资料参考。  相似文献   

4.
四川省通江县千佛岩摩崖造像现存63龛,是一处纯佛教造像点。造像规模较大,题材丰富,其中以释迦说法、阿弥陀佛与五十二菩萨、千佛、密檐式塔等最为突出,且初、盛唐纪年题记较多。结合题记和造像题材推断,千佛岩摩崖造像始凿于唐高宗龙朔年间,终于唐玄宗开元年间。第38龛所造仿木构密檐式塔,保存较好且年代基本明确,是研究唐代建筑和佛塔极为重要的材料。  相似文献   

5.
张敏  杨军 《家教指南》2019,(2):76-84
经详细调查,对延安市志丹县永宁镇新发现的定边渠、冯家河、胡家坬、埝坪、小崖窑、骆驼脖子6处北朝以来的摩崖造像龛群进行详细介绍,并就窟龛时代、造像题材、分期特点等方面展开初步讨论。调查结果显示,胡家坬、埝坪为北魏太和后半期造像;定边渠、冯家河、小崖窑、骆驼脖子为北魏晚期后段至西魏造像;此外,定边渠、冯家河部分造像时代上限可至北周,下限可至初唐。图像组合、造像题材在延续北朝石窟造像特征的基础上,较多地保留了部族造像特征,体现了陕北地区开窟造像的地域特色,同时与陇东、关中地区北朝佛教造像有着密切联系。这6处摩崖造像龛群,作为陕北地区早期佛教石窟造像的重要发现,丰富了该地区北朝佛教遗存,对研究丝绸之路北道——特别是陕北地区佛教石窟的分布、造像艺术及其与佛教中心区域的关系等有着非常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6.
7.
长岭山摩崖造像位于四川省简阳市安乐乡天才村,现存造像18龛,题材主要有观经变、僧伽变、千手观音、千佛、天尊说法、释迦说法、佛道合龛等。据龛窟形制、题记及造像题材、风格等判断,长岭山摩崖造像始凿于盛唐,中唐最盛,延续至晚唐五代,受川西仁寿等地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8.
菩萨湾摩崖造像位于四川省安岳县岳阳镇新村,现存造像19龛,题材丰富,有千佛、西方净土变、千手观音、五十三佛、十方佛等,第5龛发现一则说明造龛原由的题记。依据造像题材、风格及题记等,造像分属唐宋、清至现代两个大的时段,唐宋时期造像数量较多。  相似文献   

9.
10.
孔望山摩崖造像研究总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详细介绍和考证了孔望山摩崖造像 ,确认三大主尊为老子、孔子和东王公 ,并此造像地是仙佛祠祀的场所。  相似文献   

11.
小道士观摩崖造像位于乐山市五通桥区桥沟镇南岷江西岸小道士观渡口 ,法人色伽兰在《中国西部考古记》认为是“四川北周时之造像独存者也” ,笔者认为应为唐代中期以后的  相似文献   

12.
舍身岩摩崖造像位于四川省安岳县林凤镇大月村十组,8世纪中期开凿,现存15龛,题材主要有释迦佛、弥勒说法、佛道合龛等。依龛窟形制及造像题材、风格来看,舍身岩摩崖造像主要受川北巴中、广元等地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一道教及其在四川的活动综述道教是中国土生土长的宗教,是活跃在中国自然区域与悠久历史中的许多族团文化的宗教产物.它具有浓郁的华夏传统及其风俗习惯,是旧中国文化的综合体.道教由各地区各民族的巫师所承传的地方方术综合形成,故初名"方仙道".战国时期方仙道已形成了"服食"、"导引"、"房中"三大  相似文献   

14.
上大佛摩崖造像位于四川省安岳县清流乡长新村,现存20龛,年代涉及唐、北宋、明,各期皆有年代明确的造像记。龛像时代特征明显,个别龛像独具特色,尤其北宋初期造像,多数有造像名称和造像纪年。题材丰富、时间集中,可补充安岳北宋时期造像序列,各类题材和组合显现出信仰体系和佛教造像的民间化。该造像点为研究安岳乃至四川地区摩崖造像发展演变和宗教信仰变化提供了新的重要实物材料。  相似文献   

15.
浙江省杭州市七宝山仁王寺遗址以北的佛教造像,存造像三龛,凡五尊,拥有我国古代已知体量最大的汉传僧人像龛。依据造像造型、题材结合史料分析,推测摩崖造像始凿于附宋之后。10世纪后,两浙地区开始成为全国的佛教中心之一。七宝山造像突破了汉地僧人像的制作规模。宏大的僧人像、西方三圣来迎像的塑造,是南方地区佛教信仰进一步本地化、大众化的重要标志。  相似文献   

16.
位于四川邛崃市大同乡盐水村的夫子岩摩崖造像,开凿于唐宋时期,现存造像18龛,题记4则,主要题材有三佛、七佛、二十五佛、观音、地藏、尊胜经变、文殊、普贤、天王等,虽然残损严重,但造像特征突出,题材又具有典型性,为研究巴蜀唐宋石窟造像提供了重要资料。  相似文献   

17.
唐代四川道教摩崖造像别具特色,丹棱县龙鹄山造像以天尊、老君为其主要内容,折射出当时的社会风貌及四川地区的民间信仰,可以说元始天尊、老子的崇拜加上《道德经》、《本际经》四位一体构成了唐代的道教信仰。天宝九年的松柏铭碑更是透露了丰富的历史信息,为我们研究唐代道教提供了宝贵材料。  相似文献   

18.
在四川摩崖造像中,这种经变只有大足宝顶山大佛湾第20号一龛,系宋代雕凿。笔者经过多次实地考察,并检录有关资料,发现该变相对于中国佛教典籍、佛教美术、中国俗文学的研究,都有着相当高的价值、兹将该龛内容述论于下。  相似文献   

19.
《敦煌研究》1987年第2期刊登了王家祐先生的《四川道教摩崖造像述议》(以下简称《述议》),文中联系道教史、道都神系、巴蜀史等,对四川各时代、各地区的道教摩崖造像作了概括的介绍,象这样比较全面地对四川道教摩崖造像进行述议,可以说是这方面的开篇之作,读后使人获益匪浅。但是文中也有一些值得商榷的问题。根据笔者多次实地考察所获得的第一手资料,并结合有关文献,谈谈笔者的浅见,谨此就教于王家祐先生及其他方家。  相似文献   

20.
摩崖石刻是远古时代文字记事、石刻、造像的一种方式,也是体现当时社会文化、艺术发展的一种艺术行为。摩崖石刻的种类包括山崖石壁上所刻的图案、造像、书法或者岩画,在中国北朝时期开始盛行,以后一直延续到隋、唐以及宋、元、明、清及近代,具有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和艺术考古价值。摩崖石刻许多是依据描摹不同时期文化名人所题的书法艺术所刻,或体现天然之意趣,或体量巨大、气势恢弘,字体包括篆、隶、楷、行、草等;其他的摩崖石刻形式还包括石刻造像、石刻浮雕造像、岩画等,是对当时社会各个方面的文字、图形的一种记录形式,或者是一种具有原始图腾崇拜的礼仪,也成为现代社会研究当时社会历史、文化、艺术考古的一个重要参考资料。对辽宁摩崖石刻的分布状况进行研究,是对辽宁地区摩崖石刻古遗址的一种艺术考察和考古研究,也是对辽宁地区摩崖石刻古遗址文化、艺术、考古研究内容的丰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