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指出了典故的定义与类别,探讨了诗词用典的方式,分析了典故的可译性,归纳了典故英译的基本方法.  相似文献   

2.
阅读文章时,经常会像碰到老朋友一样碰到"典故"。比如台湾作家余光中在《沙田山居》中写道:"日月闲闲,有的是时间与空间……而我在其中俯仰天地,呼吸晨昏,竟已有十八个月了,十八个月,也就是说,重九的陶菊已经两开,中秋的苏月已经圆过  相似文献   

3.
我们了解古诗词中典故的出处,学会鉴赏典故,能够帮助我们准确地理解诗词的内容,从而领略诗词的意境.下面对初中语文教材古诗词中涉及到的典故作归纳和整理,希望能够对初中学生学习古诗词有所指导.  相似文献   

4.
随着社会发展,文化不仅对个人的生活影响越来越大,对一个家庭、一个单位、一个地区、一个民族和国家的影响也越来越大,在国际大家庭中,文化这个角色也越来越引人注目。人类社会生活在沧桑巨变中留下了许多闪烁理性智慧的美言佳句、成语故事,诸如名人名言、诗词歌赋、农谚俗话和洋溢着时代气息启人心智的当今社会流行语等,这些文化元素是我们语文课用之不竭、愈用弥新的  相似文献   

5.
诗词中截取前人语句或使用前人事迹以为文,借以表达特定的意义,就是用典。因此了解一些常用典故,对理解诗词表达的思想感情有一定帮助。折桂——比喻科举及第。温庭筠《春日将欲东归寄新及第苗绅先辈》:犹喜故人先折桂,自怜羁客尚飘蓬。典出《晋书·谷阝诜传》:武  相似文献   

6.
在古典诗歌中,典故的运用非常普遍。我国有悠久的历史,灿烂的古代文明。神话传说、历史故事、历史人物、经典名言等十分丰富,这些是作家进行诗歌创作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宝库。从诗歌创作的效果看,恰当的运用典故较之直言其事或直抒胸臆能带给读者更丰富的想象空间,使诗歌显得委婉曲折,含蓄典雅,富有无穷的韵味。我们在欣赏古典诗词的时候,  相似文献   

7.
在古典诗歌中,典故的运用非常普遍。 我国有悠久的历史,灿烂的古代文明。神话传说、历史故事、历史人物、经典名言等十分丰富,这些是作家进行诗歌创作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宝库。从诗歌创作的效果看,恰当的运用典故较之直言其事或直抒胸臆能带给读者更丰富的想象空间,使诗歌显得委婉曲折,含蓄典雅,富有无穷的韵味。  相似文献   

8.
读李商隐的《锦瑟》:"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还记得这首诗中"庄周梦蝶"、"杜鹃泣血"、"鲛人泣泪"、"蓝田之玉"四个典故的化用吗?读苏轼的《江城子.密州出猎》:"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  相似文献   

9.
<正>"用典"是一种重要的"诗法"。它使诗词内涵丰富,意蕴含蓄,表达精炼。"用典"类别多样,技巧丰富。古诗词用典的手法精彩纷呈,通过探幽发微,复活古诗词的艺术生命,能让学生深入领悟作品的魅力。用典教学不应是单纯地解释源流和含义,典故在教学中可派上多种用途,巧妙设计,典故会有助于使诗词教学趣味横生。一、典故用于教学导入古代诗词教学的导入方式很多,对一些用典突出  相似文献   

10.
讲解词语,重要的是要把词语的含义讲准确,这是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和掌握词语用法的基础。所谓把词语讲准确,就是教师要根据课文内容,讲清讲准词语在具体课文里的真正含义,让学生对这个词语的意义和感情色彩都有正确的理解。在学生的作业中,由于他们对词义理解片面而造成词语运用上的毛病并不是少见的。譬如,我在学生的作业中看到这样的句子:“天汾小学是举世闻名的。”“下课了,老师溜出教室。”显然,句中“举世闻名”、“溜”两词都用错了。“举世闻名”就是名闻全世界,用它来说明—个小学是大词小用;“溜”,是偷偷地跑开的意思,含有贬义,用它来说明老师走出教室就不恰当。学生这种运用词语的毛病,是与教师没有真正讲清楚这些词语的意思有关的。怎样把词语讲解准确呢?我认为,认真备课,教师先弄懂课文里词语的含义,是讲清讲准词语的先决条件。在备课时,教学参考书上的词语解释可以参考,但更重要的是教师要认真钻研教材。因为在一篇课文里,  相似文献   

11.
“大纲”中说:“要重视词汇教学,帮助学生正确理解课文内容,积累词汇并正确地运用词语。”又说,“词语教学很重要。只有讲清学生不理解的词语和对表现中心思想有较大作用的词语,才能深刻地理解课文内容。”这些话都说明了进行词汇教学的重要:第一,它能帮助学生正确地理解课文内容。第二,  相似文献   

12.
<正>古人写诗,就跟我们今天写作文一样,需要用名人事例、名言警句,来让文章显得有深度、有内涵,还能更好地体现中心思想。这种手法大家都不陌生,叫做"用典"。引经据典,一是能够控制诗词的字数,用有限的文字更好地传递诗人的思想。想想五言绝句七言律诗,要在这么少的字数内表达诗人复杂的情绪,不容易啊。用典的另一个作用是委婉表意。臣子给皇帝提建议,说错话很容易就被贬官  相似文献   

13.
今天我们所说的典故是指诗文中引用的古代故事和有来历、出处的词语。用典使事,是中国古代诗人、词人在创作中常用的艺术手法。这些典故,往往经作者的灵心妙手而成为一种既经济又含蓄的表达方式。因此,对典故的理解和把握会直接影响到我们对整首作品的理解把握。但在实际的古诗词教学中,  相似文献   

14.
项昉初 《语文知识》2003,(11):23-24
干将莫邪:古剑名称,见于《吴越春秋·阖闾内传》。吴王阖闾请干将铸名剑,三月不成。干将之妻莫邪乃断发剪爪,投入炉中,遂以成剑。阳曰干将,阴曰莫邪。《战国策·齐策五》:“今虽干将莫邪,非得人力,则不能割刿矣。”后诗词中常引用这个典故来咏宝剑,或借喻爱剑、求剑之心,或用以表达自己的雄心壮志。可用作“干将”或“莫邪”,也可用作“干莫”。如元稹《说剑》:“我闻声响异,疑是干将斗。”李商隐《赠司勋杜十三员外部》:“心铁已从干莫利,鬓丝休叹白霜垂。”  相似文献   

15.
(一)讲解应用題,首先要讀好題目。教师讀題要緩慢、清楚、响亮,逐字逐句,一絲不苟,不能随便增字减字,并且要突出重要的、关鍵的語句,帮助学生正确理解題意。学生读題,同样也要注意上述要求。学生对題目理解得正确,就能讀得正确,听学生讀题就可以知道他們对題目大意是否理解。学生讀題,个别讀比集体读的效果好。个別讀題可以适应个別差異,边讀边想。低年級識字不多,可适当带讀和齐读。中年級以上则应提倡个別读,并培养学生默讀应用題的能力,还要要求学生用自己的話复述題意,多方面养成他們边看边想、  相似文献   

16.
有许多学生对分数除法的演算,只会死记公式——颠倒除数的分子、分母与被除数相乘。一般的只知道生硬搬用,不知道为甚麽要这样演算?为甚麽能这样演算?现在把我的怎样讲解分数除法介绍在下面,供同志们研究参考。Ⅰ.举例: 1.糖菓7斤,分给8个儿童,后来每个儿童又和他的弟弟对分,问各得多少斤? 照题意,每个儿童得7/8斤。7/8就是7个1/8。分母是表明分数的单位,现在再与弟弟对分,每人应是7/8÷2。【解】(一)除法本来也可分子相除,如7/8÷2=7÷2/8,但是因为有时分子给整数不能整除,所以通常不这样演  相似文献   

17.
一、讲解复合应用题应该正确地运用五个解题步骤。算术应用题可以分为简单的和复合的两种。解答简单的应用题是解答复合应用题的基础。指导儿童解答复合应用题,一般应按下面五个步骤进行:1.认识应用题的条件:认识应用题的条件,就是要求儿童了解应用题中已知的是什么,要求的是什么。其方法是多样的,如果题意比较复杂,可由教师读题,并讲清其中带有关键性的词语,然后摘录条件与问题。如:“一只轮船从甲港开到乙港,再从乙港开回甲港,共用了14日8小时。其中在两地装货卸货的时间共是2日18小时,开去用的时间比回来用的时间多4日2小时。开去和回来各用了多少时间?”在教这一题时,教师除了读题外,还应  相似文献   

18.
论古典诗词中典故的运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典故是民族智慧的结晶,可分为事典、语典两类。典故的运用可归纳为正用、反用、明用、暗用等。恰当地运用典故,可以增强作品的语言表现力和艺术感染力。  相似文献   

19.
初中历史教学是学生学习历史知识,形成历史观的重要场所,在初中历史教学中,恰当地引入诗词、成语、典故,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活历史课堂。初中历史教师就要精研历史教材,巧用历史史料,如与历史有关的诗词、成语、典故等,用这些充满历史古典气息又具文学气息的史料,加强学生的理解力和记忆力,让整个课堂生机勃勃,富有活力。  相似文献   

20.
一、从感情层面进行古代诗词中常见的情感有以下几种:忧国伤时(如杜甫的《春望》),建功报国(陆游《书愤》).思乡怀人(如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寄情山水、田园的悠闲(如王维《山居秋瞑》),昔胜今衰的感慨(如刘禹锡《乌衣巷》),长亭送别(如柳永《雨霖铃》)。二、从技巧层面进行古代诗词中常用的技巧有以下几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