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分田到户之后尤其是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以来,随着国家政权建设的深入,市场经济的渗透,我国乡村社会发生了急剧的变化。与这一变迁历程相伴随的是,电视开始进入中国农村并迅速普及,电视下乡对乡村社会的急剧变迁产生了重要影响。从乡村治理、村庄性质以及人际关联等三个方面呈现出的电视与乡村社会变迁的关系,来分析电视与作为一个整体的村庄社会生活的关系,以理读电视与区域性乡村治理和乡村生活的内在关联问题。  相似文献   

2.
目前,看电影、看电视、看录像不仅成为成人生活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也成为多数孩子生活的重要内容。一项全国城市儿童调查表明,小学生平均每天看电视40分钟。随着电视机、录像机、影碟机铺天盖地涌入  相似文献   

3.
电视下乡:大众媒介与乡村社会相关性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田到户之后尤其是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以来,随着国家政权建设的深入,市场经济的渗透,我国乡村社会发生了急剧的变化.与这一变迁历程相伴随的是,电视开始进入中国农村并迅速普及,电视下乡对乡村社会的急剧变迁产生了重要影响.从乡村治理、村庄性质以及人际关联等三个方面呈现出的电视与乡村社会变迁的关系,来分析电视与作为一个整体的村庄社会生活的关系,以理读电视与区域性乡村治理和乡村生活的内在关联问题.  相似文献   

4.
当前,农村公共生活衰落引起社会各界广泛关注,如何建构与农村社会转型相适应的新秩序,探索新形势下农村社会整合的新路径,已成为具有重大现实意义的社会问题。对广东省中山市小榄镇永宁社区的个案考察表明,作为先富阶层,“老板”在乡村社区公共生活复兴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研究显示,当地“老板”通过发起组织、亲身参与和提供资助等方式,积极投身文化娱乐、庆典仪式等社区公共活动,并表现出追求生活乐趣、热心公益、回报社区等公民品质,有力地推动了社区认同和社区凝聚力的加强。更重要的是,在“老板”阶层的带动和示范作用下,公益、互惠和志愿精神等价值观日益在普通民众中传播、扩散,对培育具有参与意识和责任意识的现代公民、建立新的价值导向具有重要意义。笔者指出,在社会分化的背景下,乡村社区的团结依然可以实现。“老板”对社区公共生活的参与,为转型时期乡村公共性的培育提供了新的生长点,同时也为新型乡村秩序的建构提供了富有建设性的选择。  相似文献   

5.
看电视,可以说已成为当代家庭文化生活的重要内容。晚饭后,谁家不围坐在电视机前?一家老小,围坐在电视机前,边看电视,边说话儿,有一种特别的家庭氛围。这是极富诗意的。看电视时,家庭成员之间的种种表现,又特别适合写儿童诗。 记得创作《看电视》这首儿童诗,是上世纪80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辛集市小辛庄乡问卷调查发现,石家庄农村文化建设中,农民有一定程度主动提高自身科技文化素质的意识,但个人文化物品拥有状况和农村文化设施运转状况反差较大,看电视、聊天、逛街等为农民主要的文化娱乐活动。为此,应建设完备的农村文化设施,开展多种多样的群众文化活动,营造农村良好的文化氛围,继续加强农村科学文化知识的普及。  相似文献   

7.
为了不让孩子们总呆在电视机前,美国纽约州库珀斯敦的16所幼儿园开展了一次少看电视的活动。电视机上贴了“不看电视”的标语,孩子们会因不看电视而受到奖励。通过这项活动,孩子们看电视的时间减少了近1/4。幼儿园鼓励孩子们参加看电视以外的有趣活动,包括读书等。  相似文献   

8.
张晓晴 《教育学报》2020,(1):108-119
陕甘宁边区乡村相对落后的自然、经济、社会和文化发展状况,曾严重阻碍了中国共产党对乡村社会的组织动员进程,加剧了为抗击日本侵略者和国民党势力的双重围困而获取政权和民族独立的难度。在综合力量不足的条件约束下,中国共产党探索实施的“民办公助”教育政策,本着实事求是原则和群众路线方针,将乡村教育与政府工作、劳动生产、家庭生活和社会教育相结合,通过牢牢掌握领导权和引导权,充分发挥农民主体的自主性作用,形成了以文字下乡为主要形式的乡村教育。相对土地改革、民主选举、诉苦等组织动员方式,以文字下乡的柔性动员方式改造乡村、建设乡村,使中国共产党的各项方针政策能深入乡土社会,达到组织动员农民的目的。从社会动员的视角阐释“民办公助”教育政策,对全面、客观地理解中国共产党与乡村、农民的关系,乃至对当前“教育扶贫”工作都有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9.
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转型期乡村社会的变迁日益加剧,与此同时,现代性也通过电视这一途径向村庄社区扩散.通过对豫东付村的田野考察,展现了电视在付村的普及过程以及与之同步的村庄公共生活的变迁--这种变迁通过村庄公共空间的退化,公共话题的转移与公共品的短缺等形式表现出来.  相似文献   

10.
电视进村、国家退出与农村伦理变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电视进村与国家从村庄退出几乎同步进行,在这双重变迁的过程中,中国乡村的伦理观念和伦理秩序究竟发生了怎样的变迁?在国家退出、乡村组织全面弱化以及村庄共同体规范趋于瓦解的背景下,电视生产着哪些与村庄传统价值和伦理观念相对抗或悖反的现代性伦理观念,又将怎样重构乡村伦理秩序?本文将以江西、河南、湖北等地农村的调查资料为基础,对当前乡村伦理特别是两性伦理的变迁作一番描述。一在河南、湖北和江西调查了解到,电视入村近30年,农民看电视已经成为一种无意识、无反思性的行为,电视成为乡村生活的一部分。电视入村不像国家权力进村那样鲜明而强硬,能够激起一系列立竿见影的反应,电视所引发的变化是悄无声息或潜移默化的,以致农民认为电视对他们没有什么影响。然而,农民闲谈时总会如是报怨:“现在的电视搞乱两性关系,教坏小孩子。”因为“电视上一会儿跟这个人好,一会儿又与那个人好,结婚了又爱上别人,且总是结婚又离婚,搞婚外情,刚认识不久就同居,这些都是电视上告诉下面的人,教坏人心。”所以,农民认为“电视不是调解夫妻关系,而是教坏、拆散夫妻”。在河南调查时听农民说,没有电视时,每当问起小孩是怎么出来的,大人就告诉说小孩是从地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