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文革”已经结束三十周年,时至今日,人们拒绝忏悔的心理原因有二:一是从休谟的道德论而言,他们认为政府应该承担责任;二是从神话原型批评中“人格面具”原型和精神分析学中“文饰”概念的角度,他们拒绝忏悔是出于对自身愚昧盲从之民族性格的“文饰”。唯有独立地思考才能重建人类的尊严。  相似文献   

2.
巴金忏悔意识的流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巴金忏悔意识的产生,是受卢梭、民粹派和托尔斯泰的影响,他的忏悔意识的流变,可分为三个层面:作品中主人公的忏悔及作家本人的理想与现实的冲突而产生的尾悔,是忏悔的人的忏悔;忏悔意识与忏悔主体的分离理从忏悔的人到忏悔的奴隶的倒退;主体意识的回归,是从忏悔的奴隶回复为忏悔的人,再到人的忏悔的过渡。  相似文献   

3.
小学音乐教学方法的"来路":一是从学生游戏中来;二是从学生的爱好中来,运用"儿歌法"教学法那些平时觉得枯燥无味的乐理知识;三是从学生的生活中来,留心观察捕捉特征;四是从学生的"已知"中来,从"已知"、"先知"入手,引入到"未知"、"后知"中来;五是从学生的思维特点中来,运用他们的形象思维去启发他们的抽象思维;六是从教学难点中来;七是从提高教师自身的素质中来,教师自身素质的高低,是成功地创造和运用教学方法的重要条件之一。  相似文献   

4.
原型范畴理论是20世纪70年代心理学家Eleanor Rosch提出的一种新的概念构建模式,对语言各个层面的研究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从语用学角度来看,拒绝言语行为作为施为性言语行为中重要的一种言语行为之一,同样具有相似的特征或属性,并表现出原型结构。试以原型范畴为理论框架,旨在通过中英文拒绝言语的实例对拒绝言语行为的范畴框架进行分析,进而把握拒绝言语行为的原型特点。  相似文献   

5.
曾卓是"七月诗派"代表诗人之一,在他的诗歌中沉痛的忏悔心绪俯拾即是。诗人在青春时期和沉冤时期所写的诗歌中表现出心灵忏悔的两个基本指向:一是指向自我内心的,即灵魂拷问;二是指向时代社会的,即社会批判。  相似文献   

6.
忏悔意识是巴金和托尔斯泰思想中的重要因素,其形成与发展的轨迹贯穿在两位作家的一些主要作品之中。通过对二人忏悔意识的比较研究,不仅能够在思想的层面分析巴金与托尔斯泰创作之间的关系,而且可以更加清晰地透视他们的道德观念、人生态度和人格特征,并且有助于深刻了解他们各自的创作风貌。  相似文献   

7.
在西方人的观念里,人都是有原罪的,这种罪是由人类始祖亚当夏娃"遗传"而来,他们罪孽深重,所以他们的后代也就理所当然继承了这种罪。既然有罪就应当向上帝忏悔,奥古斯丁是向上帝忏悔并用文字的形式记录下来的第一人,他用《忏悔录》向上帝进行忏悔,也提出问题并试着自己解答。我们要找寻上帝,找寻让上帝降临我们自身的方法,达到对上帝的信仰,使身体与灵魂都成为上帝的宜居之所,实现个人的精神升华。  相似文献   

8.
拒绝是日常交际中有损对方面子的一种言语行为。调查证明母语为英语的英美人士的策略模式为"积极性观点(I'd like to...) 原因 道歉",而母语为汉语的中国人则是"道歉 积极性观点 原因"。不同的拒绝模式反映了不同社会的文化心理。研究发现二语为英语的中国学生在用英语进行拒绝时存在明显的语用迁移现象,即他们在用英语实施拒绝言语行为时受到了汉语思维方式的影响,且随着英语水平的提高语用迁移程度随之减小。  相似文献   

9.
<小狗包弟>是巴金散文巨著<随想录>中的名篇,收在<随想录>第二集<探索集>中,其主旨并非"忏悔"二字了得.  相似文献   

10.
《嘉应学院学报》2016,(1):63-69
忏悔精神一直贯穿在郭小东小说创作中,小说中的人物在忏悔中自我救赎。不管是小说的想象时间艺术,还是叙事的碎片化,郭小东都是在寻找一种契合心灵的文学表述,既能更好地演绎忏悔精神,同时又以忏悔来重构"文革"和知青记忆,阐释了他眼中与别的作家不一样的历史。  相似文献   

11.
鲁迅先生深受俄国作家托尔斯泰的影响,托尔斯泰的作品中表现出强烈的忏悔意识,这一点也深深地影响了鲁迅先生。本文比较了二人作品中忏悔意识的异同。  相似文献   

12.
原型是文学作品中"典型的或反复出现的意象".男性作家与女性作家在原型的选择上有时受到了他们对女性地位的不同认识的影响.夏洛特·勃朗特选择"月亮女神"作为简·爱的神话原型深深打上了生态女性主义的烙印,而安吉尔--苔丝心中的"太阳神"--则是哈代男权话语的代言人.本文试从哈代和勃朗特原型意象的选择看两性作家对女性主义的认知差异.  相似文献   

13.
恶作剧之吻     
关于故事《恶作剧之吻》讲述的是相原琴子与入江直树之间的爱情故事,从高中说起,直到他们结婚。然后继续讲他们结婚之后的夫妻生活。故事是从相原琴子最终鼓起勇气决定通过情书的方式向入江直树表白,但是却被入江直树以向所有人公开这封情书的方式拒绝了开始的。在那个尴尬的时刻之后,她决定放弃追逐入江直树。就在琴子被拒绝的当  相似文献   

14.
初中数学"综合与实践"活动题材,一是从生产生活中开发活动题材,二是从中考问题中开发活动题材,三是从现行教材中开发活动题材。  相似文献   

15.
商贾的忏悔与元明文人的自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元明文学中出现了若干忏悔赎罪的商贾形象,这对于当时文人自悔自赎的心态颇有影响。明代中期李梦阳、何景明、康海、王廷相、徐祯卿等复古派,是从商贾在伦理道德层面的忏悔转到文学艺术的层面的自悔;王世贞、谢榛、吴国伦等复古派后劲的自赎,有利于他们在文学思想和文学创作上由格调转向性灵;袁中道、谭元春等晚明革新派的自悔,也有利于深化晚明文艺启蒙思想。显然,明代中后期文人群体的自省自悔,从特定的层面展示了“真文人”的心态,是明代中后期尤其是晚明文艺启蒙思想的标志之一。  相似文献   

16.
佚名 《高中生》2008,(23):22-22
不能自如地提出要求,同时怕被别人拒绝的心理状态,心理学上称为"被拒敏感"。这种人的人际关系看起来挺好,其实内心很痛苦,是典型的"死要面子活受罪"的一类人。怕说"不"的情结主要缘自以下原因。脆弱的自尊心。他们内心的弱小与不安全感,使他们无力承受"万一被拒绝"的现实。他们潜意识里的"讨好"欲望,  相似文献   

17.
教育的目的在于"成人"。现代教育中,学习往往成了外索利益的功能性存在,使得人闭锁于一己之身。以孔子为原型,阐释论语以"学"为基的教育内涵,有助于还教育以"成人"之本。孔门之"学"是儒家教育的起点,其目的有二:学为君子,是从个人的历时性成长维度的内求;学而为政,教化人心,是公共精神的外发。无论是内求还是外发,二者存在根源上的一致性,即都统一于"成人"的教育目的。  相似文献   

18.
佐拉·尼尔·赫斯顿是美国哈莱姆文艺复兴时期最为重要的女作家。她的代表作《他们眼望上苍》在国内外评论界都受到极大的关注并取得丰硕的研究成果。但是,迄今为止,国内还没有人对《他们眼望上苍》中的埃及神话原型进行分析,本篇论文研究了《他们眼望上苍》中源自古代埃及神话的"伊西斯与奥里西斯"的人物原型,为读者理解这一文本提供了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19.
家长对孩子的非分要求往往会拒绝,这对孩子的健康成长是有益的。但是,孩子却不喜欢遭到拒绝,在听到"不"时,他们可能会表现出恼火、消极、不悦和抵触情绪。为此,家长应当掌握一些拒绝的方法和策略,以下几点可供参考:讲明说"不"的理由家长拒绝孩子的要求时,首先要把拒绝的理由认真坦率地告诉孩  相似文献   

20.
洪科 《华章》2012,(16)
约翰·班扬的代表作《天路历程》巧妙地运用了源自《圣经》的U型叙事结构,即乐园—原罪—受难—忏悔—得救这一情节模式.《天路历程》中的主人公”“基督徒””前往天国的旅程就是一个典型的U型喜剧模式.本文采用文学批评家诺弗洛普·弗莱的原型批评理论,分析《天路历程》中的圣经原型叙事结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