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3 毫秒
1.
关于付费采访必然性和规范性的认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5年2月下旬,《羊城晚报》为采写纪念中国电影百年的文章,向老电影人孙道临提出采访请求时.却遭遇了支付费用才接受采访的要求,这一事件随后被媒体曝光.使得在业界存在的付费采访问题再一次成为议论的焦点。其实,对付费采访现象我们并不陌生。2001年就传出了姜文以1万港元酬劳接受Tom-com网站的专访;2002年,F4到广州拍广告,公开标价“采访半小时付费5万元人民币”;  相似文献   

2.
“付费采访”之弊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很长一段时间内,部分新闻记凭借“无冕之王”的头衔,大搞“有偿新闻”,结果受到了业内外的一致抨击。时至今日,另一种形式的“有偿新闻”走进了人们的生活,只不过这次付费的主体变成了媒体和记:记要想采访,必须先付费,采访金鸡百花电影节交费、采访金鹰电视节交费、采访皇马交费,甚至连采访古墓发掘也得交上钱才成。毫无例外,向新闻来源  相似文献   

3.
付费采访的是与非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范明献 《新闻界》2005,(2):84-85
进入新世纪的中国新闻传媒界,付费采访并不是一种陌生现象。新春伊始的2月下旬,南方的《羊城晚报》为采写纪念中国电影百年的文章,向老电影表演艺术家孙道临提出采访请求时,遭遇了给付费用才接受采访的要求,付费采访问题又一次成为议论的焦点。①其实,每次类似事件的曝光,差不多都引发了舆论关于付费采访的争议。看来,在当今媒介环境下,对传媒业界不同程度存在的付费采访争论,进行系统的总结和探讨,应该是一件有意义的事情。一、付费采访情形种种从所涉及的社会领域来看,付费采访现象集中于体育、娱乐界的媒体采访中,并向其他领域蔓延。近年…  相似文献   

4.
3月24日,某体育报发表题为《千元采访费 美女搞定加扎 付费采访惊现甲B首轮)的报道—— 为了能采访到中国足球联赛中最大牌的球员加斯科因,一家媒体穷追不舍。晚上8点半,赶到了天马队下榻的酒店。由于深知国外付费采访的惯例,在与天马队主教练一番商谈这后,双方以1000元成交,加扎(编者注:加斯科因的昵称)随后下楼接受了该媒体专访。  相似文献   

5.
李瑾 《声屏世界》2006,(7):31-32
2005年5月份“,教授接受采访要收费”一事闹得沸沸扬扬,媒体对此事件的讨论颇多,公众也有自己的看法,甚至许多专家学者、教授本身对这个问题也是莫衷一是。外交学院的宫少朋教授成为这一事件的主角,他那一句“我必须收费,否则我宁愿不接受采访”的“名言”还被各家媒体以各种显著的方式表现出来。事情起源于《中国青年报》一名实习记者陈燕(化名)的采访。据介绍,她联系到外交学院宫少朋教授并提出了采访要求,宫教授先是拒绝接受采访,在她提出可以付费时,宫教授告知了收费标准,两个小时400元。此外,宫教授还建议:报社应该主动拿出一个付费采…  相似文献   

6.
老艺术家孙道临曾在一次会上提出采访需要付费,这则新闻一时成为争议的热点。去年两会期间,社会学博士李银河的接受采访要付费的说法再一次引发人们的争议。笔也凑点热闹,就采访付费谈几点思考。[第一段]  相似文献   

7.
丛容  戴俊杰 《视听界》2006,(3):41-42
为采访而向消息来源付费的做法被称为“支票簿新闻”(check-bookjournalism)。媒体及其从业人员通过付费获得有价值的信息,消息来源依靠自己所掌握的信息得到经济和物质上的回报。在媒体越来越市场化的今天,“支票簿新闻”的产生有其合理性。但是“支票簿新闻”有可能损害新闻的真实性和准确性,败坏信息的品质;有可能对传媒市场正常的竞争秩序造成相当大的破坏;有可能损害公民的知情权;有可能导致行贿罪的发生。为此,我国当前应该出台一些操作性的办法,依靠法律法规使媒体市场走向规范化和合理化。  相似文献   

8.
“付费采访”的是非曲直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访对象向记者提出“采访必须付费”的要求,这样的事情越来越多,有关“付费采访”的是非曲直,成为当前一个值得探究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付费采访"辨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付费采访”在我国的出现可以说是“波澜大惊”,一时“舆论哗然”。对于“付费采访是否可行”这一话题的争论已有多日,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本文从“新闻专业主义”角度对“付费采访”进行一分为二的分析,指出其存在的时代性和不可避免性,并阐述其负面影响及规避原则。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随着新闻市场日趋激烈的竞争,一种带有新含义的“有偿新闻”频频出现——一些媒体通过花钱获取独家新闻采访垄断权,这种竞争手段在体育新闻采访中显得尤其突出。事实上,随着体育新闻竞争的日趋激烈,在国际上付费采访已经相当普遍。尤其是世界杯之类的体育新闻采访,买断某某“明星”球员的采访权是经常有的事情。我国话  相似文献   

11.
侵犯采访权的法律责任--从记者被打谈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3年,曾被媒体称为是“记被打年”,上到新华社中央电视台等国家级媒体下到地区性媒体,引起过较大反响的记被打事件不下数十起。而刚刚过去的2004年记被打也不是什么新闻:1月14日,正在浙江临海市采访的新华社记遭20多人殴打,身上多处受伤;7月1日,另一位新华社记在采访现代汽车长沙经销商时被打伤住院。4月29日,《三秦都市报》《华商报》两记在西安市采访不法销售商时,被打成颅脑轻度损伤,等等。  相似文献   

12.
从孙道临采访收费说起 2005年春节过后,中国各大媒体相继拉开了纪念“中国电影百年”活动的序幕,但活动刚开始就发生了一桩让不少国人颇感新奇的事情:2月23日《羊城晚报》的一篇文章称,在制作“走访老电影人”的系列专题的过程中,他们致电老艺术家孙道临,请求采访,却被告知必须付费才能接受采访。  相似文献   

13.
从孙道临采访收费说起 2005年春节过后,中国各大媒体相继拉开了纪念“中国电影百年”活动的序幕,但活动刚开始就发生了一桩让不少国人颇感新奇的事情:2月23日广州《羊城晚报》的一篇文章称,在制作“走访老电影人”的系列专题过程中,他们致电老艺术家孙道临,请求采访,却被告知必须付费才能接受采访。该记者前后三次接通孙的电话,  相似文献   

14.
周甲禄 《新闻传播》2005,(12):34-36
在媒体的舆论监督中有一种采访方式现在经常用到,这就是记者为了获取公开身份无法采访到的信息,不征得采访对象同意、并隐瞒职业身份或假扮其他身份进行的采访。这种采访方法被称为秘密采访(有的人又称为隐性采访,隐身采访,暗访)。广播电视媒体的一些重要调查采访大量运用的就是秘密采访,如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栏目播出的报道许多都是在秘密状态下拍摄的。一些报纸还开辟了暗访专栏。  相似文献   

15.
通过国内媒体内容付费实践可以发现,不同媒体在打造品牌价值、生产优质内容、灵活收费定价、实现精准连接、平衡新旧媒体等方面具有一定的共性,同时在发挥资源优势,根据自身特性寻求精准用户、制定相适宜的内容付费策略上各有特性.在内容付费如火如荼的今天,我们需要认识到媒体现阶段内容付费的重点或许不在于付费,将其作为倒逼内容生产、维...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随着现场报道的增多,记在广播里“发声”、在电视里“露脸”的机会越来越多。记与听(观)众直接交流,这无疑进一步密切了媒体与受众的关系。但与此同时,记也不可避免地连同新闻主体一起,成为受众评头论足的对象。如何摆正采访与被采访、采访与媒体、采访与受众的位置,处理好上述几方面的关系,是新形势下广播电视记应认真考虑的现实问题。  相似文献   

17.
主流媒体建设付费模式一直是中外报业集团持续探索的方向。本文在主流媒体探索付费新闻内容的背景下,通过道斯矩阵分析模型,对财新传媒的付费产品“财新APP”的创新策略进行分析。研究发现该传媒产品在付费内容转型中,具有扎实的内容生产能力、良好的付费用户画像和使用场景拓宽的优势,但同时核心内容与当前的付费市场不符等产品特点却对其发展形成了制约。从外部条件来看,社会背景下的深度媒体融合等大趋势为财新传媒付费产品的发展提供了更多机会,而侵权行为和激烈竞争也使其发展面临不少障碍。因此,主流媒体应该通过突出自身特点、提高互联网意识、建构社区场景等方式,打造更符合市场需求的产品。  相似文献   

18.
2012年底,国外的纸媒纷纷关掉原有的纸质产品,改向网络数字出版,并开始进行网上的收费阅读。纸质媒体的在线付费阅读被再次提到媒体界的焦点议题上来。中国的纸媒在数字化转型的路上想要有良好的发展,就应当顺应潮流、因势利导,在付费阅读的精细化设置上着手,大力推动创新合作,才能让纸媒的数字化转型之路走的更快、更好。  相似文献   

19.
随着经济的发展,广告已成为信息传播的重要手段和新闻媒体的主要资金来源。就本质上而言,广告是付费形态的传播,只要付费,任何单位或个人都可以通过媒体刊播广告,不少媒体对于广告客户有来者不拒、照单全收的情形,从而忽略了有些广告带给人们的负面影响。台湾文  相似文献   

20.
李蕾 《青年记者》2017,(13):16-17
2016年以来,“内容付费”“知识变现”等词汇被高频次地提出,喜马拉雅FM、知乎、分答等纷纷涉足知识付费领域,布局知识付费产品市场,打造出全新的互联网付费模式.同时,伴随互联网、社交媒体的发展,传统媒体或主动或被动,纷纷寻找转型路径.“内容付费”“知识变现”能否成为专业报刊的新出路?抑或只是看上去很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