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昨日黄花也芳香”;“人们把过去的新闻戏称为‘昨日黄花’”;“……在前线已是昨日黄花了……”;“……传到我们手中时,早已是‘昨日黄花’……”等等。以上几例摘自几家省、市及中央级报刊,其中的“昨日黄花”都用错了,应该用“明日黄花”才正确。  相似文献   

2.
今年1月12日《文摘报》以《北京“四大菜市场”将成昨日黄花?!》为题转摘了1月3日发表在《中国商报》上的一条消息,该标题将“明日黄花”误用为“昨日黄花”.这一错误在其他报刊上也时有出现,因此有必要加以澄清.  相似文献   

3.
凌大同志的“明日黄花”与卢惠民同志的“昨日黄花”之辩,当然,我是赞同前者的观点的。同时,由此使我产生了一些联想,想到了书报杂志上奇离古怪的词语。有人在报道中把改革者或做了突出贡献的人称之为“强人”,然而所有辞书对“强人”的解释均为“强盗”,多见于早期白话,如《水浒》第六回:“俺猜这个撮鸟是个剪径的强人,正在此间等买卖。”以贬代褒,大谬。有人称击剑运动员退出剑坛为“挂剑”。其实“挂剑”是一个对亡友守信义的典故。春秋时,吴国公子季札(封邑延陵),出使晋国,路经徐国。徐君对季札所佩长剑十分欣赏,季札很理解徐君心情,打算完成使命,返回相赠。谁知季札返回时,徐君因抗楚牺牲。季札备了酒食,去徐君坟头献剑。徐人感动,赋诗谱曲,传唱开了《季子歌》:  相似文献   

4.
“昨日黄花”何系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常见不少报刊将成语“明日黄花”错写为“昨日黄花”。 在1999年5月14日《燕赵都市报》第十五版《走出消费的三大误区——家庭影院、数字电视和双频移动电话》一文中,最末一段有“而一旦各地均开通1800兆网。则这款机型早已是昨日黄花”句。读后不禁愕然。 “昨日黄花”若何?应是“明日黄花”之误。 “明日黄花”成语,出自宋代大诗人苏轼的诗和词。苏轼在《九日次韵王巩》一诗中有“相  相似文献   

5.
最近读到一篇文章说,有人把记者分为几种类型,诸如新闻型、学者型、作家型等等。不过我想,当记者的有一个“型”应是统一的,那就是“文字型”。这就带来一个起码的要求:既然要写字,就得准确地用词达意。按这个起码的要求读记者的报道文章,常感不尽如人意。比如“受命于危难之际的徐根宝组建中国奥林匹克队之初,就制定了三个‘坚持’的指导思想,然而,吉隆坡的六强赛上,国奥队的表现,却差强  相似文献   

6.
自进入新闻这一行,总喜欢找来各种报纸研读一番。这样做一方面可以掌握四面八方的信息;一方面也有“取人之长,补己之短”的学习、借鉴之意。不过,读来读去,我发现时下有些报纸上的稿子似乎越来越令人难以卒读了。缺乏文采自不必说,文中还不时出现种种“硬伤”。譬如“明日黄花”这个词吧,《现代汉语词典》里面明明白白地写着:“比喻已失去新闻价值的报道或已失去应时作用的事物。”但我却不止一次地发现有不少报纸的记者竟把它写成了“昨日黄花”。虽是一字之差,却是实实在在的“不通”。再如,有一家报纸的记者写出了“×××更像…  相似文献   

7.
《今传媒》1996,(3)
“昨日黄花”奈尔何文/张书省《陕西日报)1996年4月4日《社会大视角》版用一号字刊出大标题《月票成了昨日黄花》。在此之前,有家刊物还就“昨日黄花”论辩了半年之久,有意思的是,“昨日黄花”得胜回营,凯旋而归。在全国各地的许多报刊上,“昨日黄花”也冠冕...  相似文献   

8.
“昨日黄花也芳香”;“人们把过去的新闻戏称为‘昨日黄花’”;“……在前线已是昨日黄花了……”;“……也还只能算是昨日黄花……”;“……这毕竟已日渐成为昨日黄花……”;“……传到我们手中时,早已是‘昨日黄花’……”;等等。以上6例分别摘自6家市、省及中央级报刊,其中的“昨日黄花”都用错了,应该用“明日黄花”才对。可是,时下“昨日黄花”之说屡见不鲜,仅从以上列举数例足见一斑。何为“明日黄花”?这是句成语。黄花即菊花。原指农历重阳过后逐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在媒体上时常发现一个貌似成语的“四字格”——“昨日黄花”.例如: 1.全国1 5个近年来被考生和家长视为“香饽饽”的专业被亮“红牌”,这些曾经一度风光的本科专业,在不经意间已成昨日黄花.(《永州日报》,2014年10月17日) 2.这样的培训班只能成为官员腐败的载体,注定将在作风建设不断深入的过程中被新陈代谢、沦为昨日黄花.(《解放日报》,2014年7月2日)  相似文献   

10.
《新闻知识》第五期刊登凌大同志短文说:“昨日黄花”应为“明日黄花”,理由是“明日黄花”语出苏轼《九日次韵王巩》诗:“相逢不用忙归去,明日黄花蝶也愁”,以及宋胡继宗《书言故事·花木类:“过时之物,曰明日黄花。”因此,作者认为:把“明日黄花”写成“昨日黄花”是更改为了典故,甚至以讹传讹。  相似文献   

11.
许多新闻工作者由于受新闻是“易碎品”观点的影响,往往把已经报道的新闻看成“明日黄花”,作为过眼云烟忘却了.其实,有许多名篇是从“旧闻”中进一步发掘出来的。有的记者甚至因此而名扬天下。国内外有经验的记者对“从新闻中发掘新闻”都十分重视。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新闻研究院教授、普利策奖金管理人之一——约翰·何汉自在他的《新闻学原理与实践指南》中说“出色的记者知道他必需把接触到的各类新闻题材都掌握住。尽管这些报道题材有些是微不足道的,甚至从  相似文献   

12.
《文汇报》3月27日第1版“观察与思考”栏《规模生产离不开规模销售》一文说:“上海有些产品曾达到相当的规模,‘辉煌’一时,而今不少成了昨日黄花。”其实,汉语中并不存在“昨日黄花”这一词语,有的只是“明日黄花”这条成语。黄花是菊花(秋菊)的另一种称谓。北宋苏轼《九日次韵王巩》诗:“相逢不用忙归去,明日黄花蝶也愁。”原意是说:农历九月初九(重阳节)一过,黄花即将枯萎,也就提不起人们观赏的兴趣了。后用以比喻过时事物。宋代胡继宗《书言故事·花木类》:“过时之物,曰:明日  相似文献   

13.
“明日黄花”是比较容易错用的成语。如1998年12月11日《洛阳日报》《寻找洛阳“废片”》一文和11月27日《良友周报》陈顺亭荐自《现代女报》许人伟的文章《鼾声》都出现了将“明日黄花”误作“昨日黄花”的情况。“明日黄花”语出宋·苏轼《九日次韵王巩》诗:“相逢不用忙归去,明日黄花蝶也愁。”意为重阳节一过,菊花即将枯萎,便没有什么可以玩赏的了。后多用于比喻过时的事物。究其容易错用的原因,主要是时间概念和特定事物的关系,造成了人们的错觉。  相似文献   

14.
朱凌燕 《新闻前哨》2007,(10):62-64
如果说一开始民生新闻是以其平民化的视角,可亲的播报方式,给沉闷的电视新闻界刮进了一阵春风,那么,当原先的新奇被咀嚼殆尽的时候,现在可以说是到了一个十字路口。是固步自封,停滞不前,最终成为明日黄花,还是进一步创新报道形式,避免同质化,低俗化,实现新闻节目的个性化、精品化,从而获得新生,这是摆在每个电视从业人员面前的严峻的问题。  相似文献   

15.
新鲜是新闻的生命,而写新闻要有新闻由头则是最起码的原则.因为,没有新闻由头的"本报讯"与其说它是新闻,倒不如说它是理论文章或工作报告更确切一些.新闻由头多种多样,而笔者则认为,"记者昨日获悉"不是新闻由头.  相似文献   

16.
对于地市报来说,要想增强报纸的生气与活力,增强新闻的时效性和可读性,采发“昨日新闻”,是一种很好的途径.昨日新闻具有极强的时效性.顾名思义,昨日新闻即昨天发生的新闻。对于晚报而言,刊发昨日新闻,并不是什么困难的事情,而对于地市报来说,就不那么容易了.它要求记者能闻风而动,善于发现和抓取新闻,并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采访、写作,发送等任务;要求编辑能及时编发,保证稿件第二天见报.  相似文献   

17.
对于地市报来说,要想增强报纸的生气与活力,增强新闻的时效性和可读性,采发“昨日新闻”,是一种很好的途径。昨日新闻具有极强的时效性。顾名思义,昨日新闻即昨天发生的新闻.对于晚报而言,刊发昨日新闻,并不是什么困难的事情,而对于地市报来说,就不那么容易了。它要求记者能闻风而动、善于发现和抓取新闻,并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采访、写作、发送等任务;要求编辑能及时编发,保证稿件第二天见报。这对地市报记者、编辑、出版等各个环节的工作及其相互之间是否协调,是一个很好的考验。所以,采发昨日新闻,对于提高采编、印刷、发行队伍的业务素质。  相似文献   

18.
《咬文嚼字》杂志社找出春节联欢晚会28处文字差错。但我看到还有一处较常见的没被咬出来,那就是“登陆”“登录”混用。电视屏幕下方经常出现“欢迎登陆央视国际网站参加评选。”“中国移动拜年方式拨打12530或登录www.CCTV.com。”这种混用《人民日报》等报刊也出现了。如:无论是登陆门户网站的邮箱发送邮件,还是……对方就能收到邮件。(《人民日报》2003.07.17)学校党政领导经常登陆BBS论坛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人民日报》2005.5.19)没有安装杀毒软件的朋友可以登陆xxx.com.cn杀毒,或登录xxx.com.cn清除病毒。(《人民日报》2005.…  相似文献   

19.
“树荫”,还是“树阴”?问及这一问题,巩怕人们十之八九要回答:是“树荫”。据统计,1998年以来《人民日报》、《光明日报》两大报纸较多使用“树荫”,而较少使用“树阴”。  相似文献   

20.
国务院办公厅近日发出通知称,今年我国就业形势十分严峻,高校毕业生就业压力加大。通知要求各地区、各有关部门要把高校毕业生就业摆在当前就业工作的"首位",采取切实有效措施,拓宽就业门路,让大学生有事可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