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音乐的形式和内容是音乐研究中一个重要而且复杂的问题。长期以来,这个问题一直困扰着许多哲学家、音乐美学家和音乐家。结合具体的音乐表演实践,在对西方音乐学界有关音乐内容和形式研究进行梳理的基础上,发现音乐作为人类一种特殊的语言不但存在着感性的形式,也存在着情感的内容,且其形式与内容在音乐的呈现中并不是对立而是协调、统一地存在于音乐作品中。  相似文献   

2.
在人们听到一种音乐时,可能出现的一种生理和心理反应和活动,音乐对人的情感、精神产生影响,并可能影响他们的行为方式乃至社会.音乐有认识、教育等功能,并且音乐的认识和教育功能,互相影响,相互渗透,相辅相承.  相似文献   

3.
情感是音乐审美过程中最活跃的心理因素,是音乐审美感受的动力和中介。因此,音乐教学应淡化教育活动中那种赤裸裸的知识传递过程,代之以师生双方主动投入、互相吸引的情感交流活动。一、渐行渐远的风景(一)缺失的情感教学新课程实施已有几年的时间了,但在一些音乐课中,有的教师仍然长时间  相似文献   

4.
在 2 0世纪 ,西方音乐领域在政治、经济及各种新思潮的影响下 ,产生了象征性乐派、新维也纳乐派、新巴洛克乐派、萨蒂和“六人团”等新的音乐流派 ,构成了本世纪音乐复杂而丰富的总体面貌  相似文献   

5.
《考试周刊》2019,(88):167-168
小学生的音乐欣赏与感受能力一直是小学音乐课堂的教学重点,旨在帮助小学生塑造良好的音乐鉴赏能力以及审美情趣。将音乐作为情感传递的载体,通过鉴赏音乐曲目,感受音乐的魅力,以达到与创作者情感方面的共鸣。为了进一步提高学生在小学音乐课堂的欣赏以及感受能力,教师教学期间应当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音乐鉴赏习惯,拓展音乐知识教学范围,以音乐的节奏感,全方位提升学生的音乐欣赏与感受能力,使得学生对音乐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增强小学音乐课堂的教学效率。  相似文献   

6.
在汉斯力克之前,受情感论体系的影响,音乐美学界一直侧重于从人绝对主观的情感角度出发,来审视音乐,从而忽略了对音乐自身音响价值与意义的关注.汉斯力克的自律论音乐美学思想正是将人们的目光从以人为中心、过度关注音乐本身以外的情感作为审美对象,直接拉回到对音乐内部的审美研究,使音乐审美研究朝着更科学的方向前进.  相似文献   

7.
“感人心者莫过于情”,许多美学家认为,音乐是最富有情感的艺术,它是人类表达感情的特殊方式。音乐的本质在于对情感的体验与反映。音乐感知、音乐表现、音乐鉴赏、音乐创造无不与隋感体验与反应过程交织在一起。在教学中,要强调音乐的情感体验。通过各种有效的途径和方式引领学生走进音乐,在亲身参与音乐活动的过程中喜爱音乐,掌握音乐基本知识和技能,逐步养成鉴赏音乐的良好习惯,为终生爱好音乐奠定基础。小学音乐教学只有加强学生情感体验,产生情感共振,用“情”字架起学生心灵与音乐问理解与沟通的桥梁,紧紧抓住情感这条“纽带”才能更好地实施音乐教育的总目标——审美教育。  相似文献   

8.
在器乐教学中,音乐情感的培养一直都是极为重要的部分,只有在充分、合适的音乐情感支持下,学生才有可能真正学好器乐。文章将简单分析器乐教学和音乐情感的内在关系,并就如何在器乐教学中合理培养学生音乐情感展开探讨。  相似文献   

9.
一直以来,情感都是音乐这一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因而在实际的声乐教学过程中,作为音乐教师,应注重对学生情感的培养,并通过情感的推动促使学生逐渐产生学习的兴趣,进而提高声乐的学习效率。严格来讲,声乐教学亦可视之为情感的传达过程,既然是情感的传达过程,那么在整个声乐教学过程中,情感必将贯穿其中,因而情感亦可谓是声乐教学的灵魂。  相似文献   

10.
宗教具有抚慰情感、平衡心态的功能,在人类社会生活中有着巨大的魅力。佛教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佛教音乐的诞生是中华民族传统音乐孕育的结果,而五台山佛教音乐则代表了北派佛教音乐的最高水平。五台山佛教音乐起始于北魏,兴胜于隋唐,宋代走向民间,元、明、清时期得到不断发展和完善,至民国走向衰落。  相似文献   

11.
所谓音乐情感,是指人与音乐交互过程中所产生的包括各种人类感情因素的心理过程,是人类自然情感的升华。器乐作为表现音乐的重要成员,同样需要具备音乐情感的表现力,没有音乐情感的表现,就不可能完成音乐表演和音乐审美体验的全部,因素,“音乐情感”的培养在器乐教学中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2.
在20世纪,西方音乐领域在政治、经济及和种新思潮的影响下,产生了象征性乐派、新维也纳乐派、新巴洛克乐派、萨蒂和“六人团”等新的音乐流派,构成了本世纪音乐复杂而丰富的总体面貌。  相似文献   

13.
音乐作为一种表象性符号,一直被认为是情感的语言。本文在论述音乐是情感符号的基础上,对时间幻象加以说明,阐述"绵延"在时间幻象中的作用,进一步论证音乐作为情感符号,可以唤起人的情感记忆。  相似文献   

14.
音乐与情感的关系,有过自我表现、情感抽象、情感否定等多种学说,都未能全面推确地论述音乐与情感的关系。音乐是人类表现性艺术产生的最早的形式之一,情感是音乐表现的内容,音乐是情感表达的形式,音乐与情感互动说准确地揭示了音乐与情感的关系。  相似文献   

15.
音乐要素是指构成音乐的各种元素,各种元素以不同的形态交织在一起,形成不同的音乐形象,表达不同的音乐情感。学生在初中音乐课中应当学习和掌握音乐要素,了解音乐要素的表现作用,更深入地理解音乐作品,最终达到音乐审美的体验。文章介绍了音乐要素有哪些,每个音乐要素有哪些不同的形态,怎样通过这些要素来赏析音乐作品,从而提高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  相似文献   

16.
音乐课堂情感教学立足于情感这一载体,在教学中融入情感色彩,去引领学生、陶冶学生,使他们在不同的情感经历中,感受音乐、了解音乐,产生一种独特的审美情感体验,从而使我们的教学工作产生更好的效果。不同的学生理解能力不同,对情感的体验能力也是不同的。为了让学生都能够去感受音乐的美好,课题组通过课堂教学和课外交流和沟通来开展实践研究,进行情感激发、情感体验、情感深化、情感表现等方面的探索。  相似文献   

17.
音乐通过有组织的音(主要是乐音)形成艺术形象,表现人们的思想感情,反映社会现实生活。音乐是情感的艺术,它给人们的感受首先是情绪上的反映,如愉快、烦躁、激动等等,而情感又是人们对客观事物所持的某种态度。音乐的音响形式是情感的直接载体。因此,音乐能给人以情感的移入,它能更直接地进入人的情感世界,被誉为“最情感的艺术”、“人类感情的速记”。音乐能引起情感的共鸣,音乐欣赏是音乐情感体验的重要通道。音乐对人的情感作用比较直接,声音刺激于人的感官,唤醒着听觉、感觉、知觉和表象,蔓延到大脑神经系统,引起生理变化,改变了心跳、呼吸、血流及运动神经的活动频率,于是就产生了相应的情绪和情感。音乐可以使对立两极的感情相互转化,如通过积极的感情内涵作用于人的感情,逐步取代人们原有的消极感情并使之转化为积极的感情。优美的音乐中动人的旋律、轻松的节奏、悦耳的和声、丰富的音色,可以使人的兴奋与抑制得到调节,使人身心愉快、精神协调、心境良好,好的音乐可以使人处在积极的情感状态下,从而使人们达到崇高的思想境界。  相似文献   

18.
在音乐鉴赏教学中,要启发学生在积极体验音乐形态与音乐情感时,充分展开联想与想象;要爱护和鼓励学习在音乐体验中的独特见解.  相似文献   

19.
音乐形态是音乐在特定时代条件下的一种整体性的存在方式.本文主要对我国音乐形态的三次重大变化以及产生的四种音乐形态(乐舞形态、歌舞伎乐形态、民间俗乐形态、新音乐形态)中最简单的音乐形态————乐舞形态做一番了解.  相似文献   

20.
随着20世纪现代派音乐对表现空间的不断拓展,音乐的概念、音乐的包容量、音乐与其它姊妹艺术等也发生了变化。它不再只是臣服于传统古典音乐那样,满足于给人们听觉上的快意,而是更具内涵性、科学性。本文就现代音乐作品表现形式与音乐形态进行了系统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