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草根”在社会学领域的涵义是“基层民众”的意思,互联网时代的草根民众显示出了前所未有的力量。2010年8月,浙江卫视对新闻节目进行了全新改版,并借助“基层民众”的力量推出了新闻评论节目《新闻深一度》。这档全国首创的电视和网络视讯实时互动的新闻深度评论节目,  相似文献   

2.
苏斌 《传媒观察》2011,(5):51-52
"草根"一词源于英文词汇(grass roots),始于19世纪的美国,当时美国正处淘金热(Gold Rush)时期,有传说,黄金蕴藏在草根生长旺盛的山脉土壤表层下面。逐渐地"草根"有了"基层民众"的含义。  相似文献   

3.
陈卓宇 《青年记者》2008,(10):20-22
草根新闻契合了当今中国政经发展的趋势,为改革开放之后的多元文化提供了注脚,也为大众狂欢时代的民众提供了一种表达自身利益的方式。对草根新闻的民众思潮根源、表达方式和国家的应对策略进行探讨是有价值的。  相似文献   

4.
2006年,<时代>周刊把全球亿万网民评为年度人物.见证和记录历史的不再仅仅是记者或少数人的特权,成千上万的网民正在书写着历史,改变着世界.只要有互联网,普通民众就可以把身边的新闻即时展示在全球面前.加利福尼亚记者、作家丹·吉尔默把这种现象称为"草根新闻".确切地说,"草根新闻"的来由是因为生产者是普通受众而非传统意义上的媒体专业人员.  相似文献   

5.
陈卓宇 《青年记者》2008,(15):20-22
草根新闻契合了当今中国政经发展的趋势,为改革开放之后的多元文化提供了注脚,也为大众狂欢时代的民众提供了一种表达自身利益的方式.对草根新闻的民众思潮根源,表达方式和国家的应对策略进行探讨是有价值的.  相似文献   

6.
记者首先要确立平民观念新闻工作的"草根情怀"、"平民意识",是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必然要求,是在新闻工作中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也是新闻工作者的使命和良知。基层和群众,是每个新闻工作者的情感之根、报道之根。走进基层,向群众学习,一直是我们党新闻事业的优良传统。  相似文献   

7.
草根新闻评论是相对于主流新闻评论和"公共知识分子"的精英新闻评论而言的,它生于民间、长于民间,没有经过主流意识的疏导和规范,充满着平民气息,蕴涵着丰富的智慧,充满鲜活的生命力。草根新闻评论能在当今社会中兴起并且快速发展,必然有其存在的价值:草根新闻评论促使理性公民形成,同时也有利于整个社会的和谐发展。社会中存在的问题和弊病,不可能一下子全部解决,面对社会生活中存在的各种不合理现象,基于情感的判断会使民众容易发牢骚,愤世嫉俗或灰心丧气,而理性公民会基于理性思考,客观看待问题,形成自己的见解,有利于问题的解决,  相似文献   

8.
正当下,"草根"一词大多指的就是基层民众。草根人物是与主流的或者精英的文化、阶层相对应的平民群体,他们朴素平凡,顽强无畏,拥有纯净的心地,身上充满执着的力量,传递给我们的往往是"正能量",展示给大家的是真、善、美的"最美"形象。近几年来,笔者拍摄创作了20多部电视纪录片,其中有6部是草根人物纪录片,如《世博老太》、《珍珠情缘》、《四季太极》和《退休警察》等。  相似文献   

9.
芮必峰  吴志远 《新闻界》2012,(10):50-53
一个以数字和光导技术支撑的互联网时代已经到来,围绕互联网发展起来的各种新媒体为我们创造了各种新的可能性,也给职业新闻人、一般草根民众提出了新的挑战和要求。从新闻传播看,近年来行内业外,每每传出"去专业化"的呼声。有人  相似文献   

10.
网络媒体的迅猛发展推动了权力扩散,使得民众在网络空间获得了相对赋权,原本由精英长期垄断的社会符号生产格局被打破。但是,网络空间并非与现实世界毫不相干,社会精英凭借在现实社会中的诸多优势,可以实现在网络空间中的霸权再造,相应草根民众在网络空间的优势存在递减趋势。在现实利益表达机制未能有效完善的前提下,草根民众为应对日益严重的"围观疲惫",不断尝试"视觉抗争",以致草根民众的符号生产呈现"奇观化"。"视觉抗争"对草根民众而言,属于"无奈之举",并存在诸多负面效应,特定部门应当给予相当的重视和有效的处置。  相似文献   

11.
"草根"(gmssmots)一词,随着网络的普及化、传播媒介的广泛化,越来越深入人心.有人说,如今已是"草根当道"的时代.搜索互联网两大引擎--百度和GDogle,到2009年5月底,有关草根的搜索结果分别高达980万和786万篇."草根"给新闻界引来了"草根新闻"之说.那么,"草根新闻"的魅力到底何在呢?  相似文献   

12.
欧阳楠 《青年记者》2008,(15):18-20
草根新闻的出现,给传统的新闻生产方式带来了极大的改善,促使新闻传播向着更广、更快、更强的方向发展,也使普通公众由"受众"转为主动的参与者,为他们参与民主决策提供了一条更为便捷的途径.但负面影响也相伴而生,草根作者的素质参差不齐,使草根新闻浮现出了许多虚假信息,并带有搞怪、非理性的取向,给新闻真实性和社会舆论造成了不小的影响,草根新闻在矛盾中发展和成长.  相似文献   

13.
“草根”直译自英文的grass roots,“草根”一说自引入社会学领域,被赋予了“基层民众”的内涵,同样草根一词在当今网络时代拥有了越来越显赫的地位。众多无名之辈通过互联网成了网上的名人。也许有人会说,草根始终是网络媒体中的匆匆过客,他们如流星般璀璨,却迅速消逝于瞬息万变的媒体大潮中。但是,无法否认“流星雨”的美丽与价值,就在不经意问,草根文化破茧而出、跃然眼前,成为这个时代颇具特色的文化现象。  相似文献   

14.
草根典型报道就是立足于人们的实际生活,将生活在基层的典型人物先进事迹以新闻报道的形式展现出来,引起人们思想和情感上的共鸣,弘扬社会主义价值观主旋律。县市报作为最基层的新闻媒体,开展草根典型报道具有独特的优势,但在实践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必须立足于"思想性、社会性、生活性、客观性",不断提升草根典型报道水平,更好地发挥草根典型报道的引导、激励作用。  相似文献   

15.
聚集我国亿万民众乃至世界媒体目光的两会是各媒体时政报道的擂台,今年的两会报道紧扣"走转改",深入基层民众、关注民意民愿、突出反映基层民众和基层代表的声音,综合运用各种报道形式,打通各种媒介平台,为时政报道带来一股清新亲民的新风。两会报道,一直被认为是时政新闻的重要报道内容,也是  相似文献   

16.
零门槛的隐忧:草根新闻与把关人理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新技术的支持下,草根新闻最近几年蓬勃发展尤为惹眼,它相对于传统媒体的新闻采集与发布,新闻传播主体由专业媒体转向一般个人,草根新闻发布的"零门槛"特性带给社会的不仅是狂欢,更多的则是隐忧.草根新闻亟待把关人理论的探讨.  相似文献   

17.
“卖身救母”、“最牛钉子户”、“华南虎”、“反CNN”等等发端于网络的草根新闻,产生了预料之外的影响。从今年1月的雪灾到5月的地震灾难,大量与之相关的草根新闻也呈现在我们眼前。1998年5月,联合国新闻委员会正式提出网络是“第四媒体”,而扎根于网络的草根新闻,已在不知不觉中长大,越来越不容忽视。对于草根新闻,我们有太多的未知和疑问,比如,草根新闻究竟包含哪些形态?草根新闻为何会产生越来越大的影响?网络媒体的真正影响力是否主要来自草根新闻,而不在于对传统媒体新闻资源的整合?草根新闻是点击率至上P-57面对这一新生力量,监管者应如何对待?怎样才有利于其健康成长?是让草根新闻保持混沌自由,还是对其进行管理、约束和引导?在草根新闻不断崛起的情况下,传统新闻是否逐渐沦为草根新闻的跟班?草根新闻和传统新闻是共生共赢的关系,还是草根新闻会逐渐挤压并侵占传统新闻的空间?  相似文献   

18.
"草根"一词一度是人们生活中的人们词汇,广泛的使用,草根化一词反应人基层人们的自我关注,人们喜于接受"草根"话的人、事、物,甚至是文化。如今,我们能够看到电视新闻也逐步的关注人们的视角,显现出"草根化"倾向,本文试解读电视新闻的草根化的原因、表现形式、以及此倾向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9.
正走基层:一头汗两腿泥才能写出好新闻;转作风:俯下身弯下腰才能与百姓心贴心;改文风:短、新、实为新闻报道添魅力。2011年8月由中宣部等五部委发起的"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在中国新闻界产生了深远效应,它的提出,使新闻传媒主体即包括传媒本身及所属的新闻工作者获得重新自我审视、自我沉淀的全新机会。深入基层、聚焦普通百姓、求真务实地进行报道成为我国新闻传媒业一道亮丽的风景。新闻工作者开始转变思维和新闻话语方式,以平等亲和的姿态深入民众生活,倾听民众心声,触摸社会进步最真实的脉搏,在亲身的经历和真实的接触中展现最真实的情感。  相似文献   

20.
"独立调查人"不同于"新闻线人",也不同于媒体记者,是活跃在网络中的民间新生力量.他们不依附于任何机构,有自己的网站或博客,根据自己的意愿从事调查事实的活动,他们充分了解公众知情权的重要性,及时在网络中进行舆论监督."独立调查人"所进行的调查报道活动,属于草根调查报道,它的主体为草根民众,它没有权威媒体的影响力大,但它与公众的喜好更贴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