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问: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新闻工作者怎样才能担当起经济宣传的历史重任? 答:新闻工作者首先应学点经济理论,因为新闻报道的本身,一是要掌握被报道事物的规律;二是要掌握新闻手段的规律,然后把这两个规律结合起来,才能搞好新闻报道。经济工作本身很复杂,记者、编辑如果没有经济理论,往往对一些经济现象看不清楚,看不明白,当然也看不深刻。我们国家经济处在变革时代,整个经济体制、运行机制是在变革的,如果没有理论指导,容易迷失方向,出现差错。目前,我们新闻工作者队伍中,有相当多的同志,没有学过经济理论,也没有做过经济工  相似文献   

2.
艾丰获得了吴玉章奖金。作为一位经常向人们介绍新闻人物的记者,他也成了新闻人物。巳故的吴玉章,是我国著名的革命家、教育学家、学者,深得世人景仰。以他的名字命名的奖金作为一项面向全国哲学社会科学方面的大奖,是高规格的奖励。能获此大奖者,不是德高望重、功力深厚的老将,就是才华横溢、锐意进取的少壮。吴玉章奖金在我国首次设立了新闻学奖,能摘取新闻学奖桂冠的人,无疑是幸福和幸运的。在激动人心的首届吴玉章奖金颁奖会上,宣布了艾丰所著的《新闻采访方法论》一书,荣获吴玉章奖金新闻学优秀奖。当艾丰领奖后轻快地走下主  相似文献   

3.
人民日报去年9月23日第5版发表了山西太原市公安局部分公安干警的来信《我们依法办案受阻》,记者调查汇报《逮捕令发出以后》和编者的话《不许以权势嘲弄法律》,揭露了山西省顾问委员会常委、原太原市委副书记仝云利用职权,包庇犯罪儿子仝霄海,阻挠,干预公安人员执行公务的严重问题。据了解,这组报道在各地产生了很大反响,引起了有关方面的重视,效果也很好。最近,本刊记者就这一事件的报道,访问了人民日报群众工作部负责人和有关编辑、记者。  相似文献   

4.
人民日报去年9月23日第5版发表了山西太原市公安局部分公安干警的来信《我们依法办案受阻》、记者调查汇报《逮捕令发出以后》和编者的话《不许以权势嘲弄法律》,揭露了山西省顾问委员会常委、原太原市委副书记仝云利用职权,包庇犯罪儿子仝(?)海,阻挠、干预公安人员执行公务的严重问题。据了解,这组报道在各地产生了很大反响,引起了有关方面的重视,效果也很好。最近,本刊记者就这一事件的报道,访问了人民日报群众工作部负责人和有关编辑,记者。问:请介绍一下有关仝云一案的报道经过。答:这组报道大致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的报道,着重揭露全云所犯的严重错误。“9.23”报道见报后,群众反应强烈。我们在很短时间内收到各地几百封群众来信,一致要求从严处分仝云,追究徇私枉法者的责任。在太原反应更为强烈,不少群众放起鞭炮,街头巷尾都在议论此案。许多人说,感谢党报为山西人民说了公道话。中央和山西有关方面对此案也很重视。  相似文献   

5.
去年4月,《人民日报》记者艾丰在郑州作了《关于多侧面报道的思考》的学术报告(见本刊1986年第10期,其中提到北京龙潭湖破冰救人的报道是:“多线条,多色彩、多侧面”地反映现实生活的一个先例。艾丰同志认为《人民子弟兵奋力破冰救青年》这篇报道(原载1980年1月19日《人民日报》),有三个优点,一、它报道先进事迹的同时,也报道了落后的一面,是反衬;二、现实生活中并不是处处有雷锋。有“雷锋”,也有不学雷锋的人。这样报道反映了生活的现实,群众感到真实,增加可信性和说服力;三、通过对反面言行的报道,向人们提供了一个更深刻的社会问题——经过十年动乱,社会风气遭到败坏,对青少年的教育十分迫切。这样报道的思想意义就更深刻了。最近,我重读了这篇通  相似文献   

6.
艾丰是名记者吗? 有一次他去讲课,主持人介绍:“这是著名记者艾丰同志。”他马上更正说:“我不是著名记者,只是个有名字的记者。”他觉得,如果真的那么著名,何须别人介绍?  相似文献   

7.
宋晖 《新闻爱好者》2007,(10):58-58
艾丰,上个世纪中国新闻界的领军人物,从20世纪80年代分配到人民日报后,推出了一篇又一篇对中国社会发生重大影响的报道和评论;策划了一个又一个有影响的社会活动。他的人生多姿多彩,他的身份和成就也是多重多样:  相似文献   

8.
程莉 《今传媒》2008,(4):49-50
医疗卫生事业涉及千家万户,与老百姓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特别是在当今时代,在关注人与社会、人与自然和谐的"大健康"前提下,卫生报道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相似文献   

9.
当炸弹在距自己不到一米的地方爆炸后,人民日报驻南斯拉夫记者吕岩松奇迹般地抓起了摄影机、采访包和海事卫星电话,然后才冲出房门。这个动作使他成为向国内报告这一重大事件的第一人。6月18日,他就一个战地记者在重大突发性事件的报道中所应体现出的专业素养等问题接受了本刊记者的采访。 记者:你在爆炸发生后,首先抓起了摄影机、采访包和海事卫星电话,而这三样东西是你后来得以顺利完成报道工作,发回大量新闻的关键。你为什么会在那种危急时刻作出  相似文献   

10.
《今传媒》2010,(6):68-68
徐运平(1962年9月-),人民日报社宁夏分社社长. 祖籍湖南,西南政法大学法学学士,中央党校法学理论专业研究生.1985年8月到人民日报社工作,先后任人民日报国内政治部编辑、记者、主编、主任记者、法制采编室副主任、办公室主任,曾两次被派遣到人民日报香港记者站任常驻记者6年,后任人民日报宁夏记者站站长.  相似文献   

11.
《人民日报》从10月26日开始,在“民族地区纪行”专栏里陆续发表该报记者在新疆采访少数民族的文字和图片报道。今年8、9月间,《人民日报》派出3名记者来新疆,到乌鲁木齐和南北疆的许多地方,采访了维吾尔、哈萨克、柯尔克孜、锡伯、塔吉克、乌孜别  相似文献   

12.
摄影界有句名言:如果你拍得不够好,那是因为你离得不够近.新闻媒体同样如此:如果你报道得不够好,那是因为你扎得不够深.正是因此,在“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中,新闻报道只有真正走进广阔的田野、纷繁的社区、喧嚣的菜场、偏远的山村,从每一个普通人的切身感受进行情感投射,方能打动人们的内心;只有站稳群众立场、贴近群众需求,积极回应百姓关切,从普通人的故事出发,方能令人信服.近一段时间来的《人民日报》“走转改”专栏报道,对其他媒体深入开展“走转改”活动不乏启示.  相似文献   

13.
运用框架理论和内容分析量化方法对2009年《人民日报》"甲流"报道的媒体框架进行研究。研究发现,《人民日报》"甲流"报道媒体框架由多种力量和因素参与建构,具有开放性和动态平衡性特点,凸显了中国政府的权威性、社会制度的优越性,显示了中国融入国际社会、承担国际道义的努力,一改SARS时期被动自闭的形象。同时此框架视角比较狭窄,欠缺批评式和反思性视角,主题较单一,信源较狭隘。  相似文献   

14.
邵锦梅 《青年记者》2017,(20):46-47
女排夺冠:《人民日报》头版“女排梦”报道 2016年8月21日,中国女排夺得里约奥运会女排冠军,重新登上了世界排球的巅峰,这对于中国竞技体育而言具有重要的意义.次日,《人民日报》在头版用大篇幅报道了中国女排夺冠的历史性时刻,本文将《人民日报》头版对中国女排夺冠的报道简称为“女排梦”报道.① “女排梦”报道分为两种形式,一种是适合表现竞技体育特有的图片报道形式,因为竞技体育是展示运动员身体美的比赛形式,视频、图片等报道形式更具有视觉的冲击力,也更能够深化报道的主题.《人民日报》头版以“中国女排王者归来超越金牌不忘初心”为题,对中国女排夺冠的瞬间进行了图片报道,配以简单的消息报道:“当地时间8月20日,在2016年里约奥运会女子排球决赛中,中国队以3∶1战胜塞尔维亚队,夺得冠军.”图文点透了报道主题.  相似文献   

15.
改革时代,新闻写作在不断创新。近几年来,一批新闻工作者的笔下,写出了一批“不伦不类”的新闻力作。这批力作,既非传统新闻学意义上的通讯、述评,也非新闻界近年流行概念所界指的“深度报道”、“立体报道”。以至擅写这类报道的人民日报经济部主任艾丰同志,出于慎重,曾著文表示,对这类报道属什么体裁,“连自己也说不清楚”。本文试图对艾丰同志“说不清楚”的这类报道,进行一些分析和探讨。一、理性报道:不容忽视的新  相似文献   

16.
本研究主要采用内容分析和文本分析的方法,对1949-2007年《人民日报》“两会”报道进行系统探讨,从其内容、形式的基本特征出发,梳理其发展变化的历史脉络,描述其现状,分析《人民日报》“两会”报道的时代特色和变化,并从政治、体制和社会等方面追索其变化缘由。本文力求对《人民日报》“两会”报道做出一个较为全面、客观的评析,并以此为切入点考察党报新闻改革的面貌与效果,从微观角度勾勒我国政治传播的典型图景。  相似文献   

17.
三、理性报道:颇有优势的写作手法理性报道何着很人的写作优势,同时,也有着很强的可读性特色。勿庸讳言,当前的新闻界存在着一种“困境”。这种困境,除了“工农兵学全经商”、“一流记者炒股票”之类的客观干扰外,主要是指主观境遇:报纸难办、报人(含给报纸投稿的非报人)难当。这种“难”一言以蔽之:在成千上万家报纸和千百万报人(含通讯员)的同时竞争中,“我”怎么能发出既符合新闻规律又符合社会主义  相似文献   

18.
三年半前,我从新华社调来人民日报,当天就到总编室各部门去与同志们见面。走到资料室,那里的同志对我说:“我们的‘记者文库’里有你的新闻作品专卷,存了好多年了,你想不想看看?”当时我没在意,又因为事忙,没有查看,不久就忘记了。去年11月,我因事要查阅过去的作品资料,从“记者文库”要来了关于我的卷宗,一查,使我大为惊喜:里面竟有我在50年代写的消息、通讯的剪报,而这些材料连我自己也丢失了,忘记了。感谢人民日报资料室的同志,为我剪贴、装订、保管了几十年。人民日报设立“记者文库”近40年了,几乎为人  相似文献   

19.
两篇分别来自《人民日报》和《纽约时报》的"中国2011两会"的报道有着不同的视角及表述。本文拟使用批评话语分析及积极话语分析的方法对它们进行全面解读。在文本层面,从词汇、人称、情态等方面描述报道的语言特征;在话语实践层面,通过新闻来源、转述形式的分析,说明报道语篇的生成过程;在评价层面,探究两篇报道介入、态度等方面的不同特点;在社会实践层面,结合政治、经济和社会文化背景对文本进行了解释。文章对阅读中美新闻报道、了解中美新闻传播差异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0.
"两会"不仅是中国政治生活的重头戏,也是所有媒体的报道的重头戏。本文以《人民日报》和《光明日报》为例,采用定量分析的方法,分析两报对"两会"报道的异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