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高一物理教材“运动的合成与分解”一节的演示实验在实际操作(具体操作见课本)中存在以下缺点:  相似文献   

2.
波的叠加和穿越是学习波的干涉的必备基础知识 ,学生刚接触波时头脑中存在着很多错误观念 ,对波的叠加和穿越更是难以想象 ,更难以留下深刻的印象 ,因而有必要用清晰的实验现象消除其原有认知结构中的前概念 ,建立新的认知 .下面介绍两种演示波的叠加和穿越现象的方法 .方法一器材 乳胶管 (长度 2 m以上 ) ,细绳 ,刻度板 (长 2 m,高 6 0 cm,每隔 1 0 cm画有横向红色刻度线的白木板 )等 .操作  (1 )将乳胶管中灌满红色的水 ,两端用细绳扎紧 ,放在水平面上成一直线状 ,刻度板垂直放在乳胶管后面作参照 .(2 )两人用手各持乳胶管的一端 ,同时…  相似文献   

3.
邓明富 《物理教师》2002,23(12):24-24
在变压器原理的教学中,为了讲解、分析变压器输入输出的电压、电流、功率之间的关系,一般采用可拆变压器的原、副线圈匝数比来定量的研究各物理量之间的关系。但教学反馈发现:这种定量研究的方法缺乏直观性、生动性,较为死板。笔者对此做了如下改进,使其演示效果“由静变动”具有吸引力,学生易于接受、理解变压器工作原理。  相似文献   

4.
演示实验是与理论课教学紧密结合的物理教学过程,它对学生建立正确的物理图像,纠正错误观念,启发思维、诱发学习兴趣十分重要。在“力的合成”一节中,教材的重点有两个:一是基本概念,合力;一是基本方法,共同力的合成方法———平行四边形法则。而“力的合成的平行四边形法则”是教学大纲要求牢固掌握的内容。目前,我校使用的“力的合成”演示仪如图所示:图1        图2图中,在竖直板面上装有三个定滑轮、一个弹簧秤和调好的平行四边形图样。实验分两步进行。第一步如图1,在两分力的滑轮上分别挂上3个和4个小砝码球,记下弹簧秤的读数…  相似文献   

5.
郑曙辉 《物理教师》2003,24(4):24-25
在高中物理 (试验修订本·必修加选修 )第二册教材第 1 9章“电磁场和电磁波”第三节“电磁场”这节内容中 ,学生对麦克斯韦电磁理论的两条核心内容 :( 1 )变化的磁场产生电场 ;( 2 )变化的电场产生磁场 ,都能接受 ,但缺乏感性、直观的认识 .而通常教师在教学中也只对“变化的磁场产生电场”这个结论用实验验证 .对“变化的电场产生磁场”大多数采用理论分析说明 ,灌输给学生 .教材及教参中也没有演示实验介绍 ,学生无法看到直观的演示现象 ,这样 ,不利于学生能力的培养 .笔者分析原因认为 :教材及教参对“变化的电场产生磁场”没有实验介绍…  相似文献   

6.
人教版高中《物理》第一册(必修加选修)第五章曲线运动第二节"运动的合成和分解"安排了一个演示实验,用这个实验定性说明合运动是分运动合成的结果.笔者在教学中用J2170运动合成演示器实验取得了较好教学效果.现说明如下:  相似文献   

7.
高中《物理》第一册(必修)第一章第五节在研究两个力合成时采用了一个演示实验(详见课本第12面),在教学中笔者对其进行了深入的探究,并和学生、同事进行了探讨,得出两点粗浅体会和看法,提供给同仁参考。  相似文献   

8.
课本上关于运动合成的实验是在玻璃管中注水 ,用放入的红蜡做的小圆柱体(如图 1)的运动来演示分运动与合运动的关系 ,学生不易理解。分析其他的一些类似的方法 ,本人认为其效果不好的原因是借助了实际运动来分析分运动 ,如上例中 ,圆柱体水平方向的运动就借助了玻璃管的水平运动来分析。而实际的分运动应该是一种等效得出来的 ,是运动在某一方向上的投影 ,是实际中看不到的。这使学生在理解时产生困难 ,为此本人设计了一个实验。装置 :如图 2。1、2为木板 ,用来展示两方向上的分运动。为了便于观察 ,木板可适当地外翻。   3为档板 ,运动物…  相似文献   

9.
物理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 .观察和实验是物理知识建立的基础 .物理实验就是创设条件使物理现象再现 ,学生通过观察和实验可以培养他们对物理的兴趣 ,同时 ,有利于学生创造能力的发展 ,有利于学生深刻理解知识 .作为一名中学物理教师应尽可能地多设计现象明显、说明问题的演示实验 .通过实验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和巩固理论知识 .在高中《物理》(试验修订本·必修加选修 )第二册第十九章“电磁场和电磁波”第三节“电磁场”这节内容中 ,学生对麦克斯韦电磁理论的两条核心内容 :变化的磁场产生电场和变化的电场产生磁场虽都能接受 ,但缺…  相似文献   

10.
高中《物理》第三册(必修加选修)第二十章第二节“光的衍射”中有较多的实验插图,阅读材料还有泊松亮斑的介绍.波发生明显衍射的条件是缝、孔的宽度或障碍物的尺寸跟波长相差不多或比波长更小.光也是一种波,在一定条件下也会发生明显的衍射现象.教材上给出单色光通过狭缝和小孔发生衍射的照片,一般学校还可以用2513(GY-1型)激光光学演示仪在课堂上对单缝衍射、三缝衍射、光栅衍射、圆孔衍射和方孔衍射、矩形孔衍射、三角孔衍射等实验进行演示。  相似文献   

11.
在高中《物理》(试验修订本·必修 )第二册有关“电能的输送”一节中 ,其重点是研究在电能的输送中如何减小导线的能量损耗 ,有效地利用电能 .在远程输电时 ,提高输电电压是减小导线能量损耗的一个有效途径 .但是 ,在目前课堂教学中没有理想的演示器 ,所以 ,自制模拟远程输电演示器 ,可以直观地演示提高电压和减少电能损耗这一教学重点和难点 .笔者设计的模拟远程输电演示器原理图如图 1所示 .该演示器设计简单 ,操作方便 ,效果明显 .其中B1、B2 分别为 6V/ 2 2 0V的升压和降压变压器 ;R1、R2 模拟远程输电线路上的电阻R =2 2Ω .使…  相似文献   

12.
何建文 《物理教师》2006,27(5):52-52
1原来的实验高中物理“运动的合成与分解”一节中有一个经典的演示实验(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②.p.35).该实验分2步演示:(1)将玻璃管倒置,可以显示红蜡块能向上作匀速直线运动.(2)再次将玻璃管倒置,在红蜡块上升的同时将玻璃管水平向右匀速移动,观察(合)运动的情况.2实验的不足在  相似文献   

13.
运动合成与分解是解决复杂机械运动的基本方法,是高中物理教学的重要知识点。在教学实践中发现,学生对分运动与合运动的时空关系感到模糊,较难理解,如何突破这一难点?笔者认为要是做好运动的合成与分解的演示实验,让学生通过实验观察,形成感性认识,再经过分析总结,练习训练提升到理性认识,  相似文献   

14.
高一物理(人教版)新教材中,“伯努利方程”是新增的选学内容。中学物理实验室一般没有相应的演示器材,教师动手自制一些演示装置,既可以将教学内容融入实验氛围,增加学生的直观认识,又可丰富学校实验教具,以备后用,何乐而不为! 课本上介绍的吹纸、漏斗下的乒乓球这两个小实验取材方便,容易成功,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精神很有好处。但定常流动中:管径大,流速小;管径小,流速大以及流速小,压强大;流速大,压强小这些重要的流体运动规律,能不能更直观的反映在学生面前呢?  相似文献   

15.
何大江  陈新 《物理教师》2000,21(7):20-21
本平抛运动规律演示实验可以验证: (1)平抛运动的物体在水平方向作匀速直线运动,竖直方向作自由落体运动。 (2)平抛物体任一时刻的即时速度与水平分速度、竖直分速度符合矢量合成的关系。1实验器材与装置介绍1.1器材 (1)出口端水平的斜导轨:利用J2135—1碰撞实验器中的导轨。 (2)光电计时器:J0201—1型数字计时器。 (3)平抛物:小圆柱体(自制)。1.2关于器材的说明 (1)光电计时器中光电门的改造:一般光电门的接收头与发射头的间距约为2cm。考虑到平抛物轨迹是曲线,为使平抛物顺利通过光电门…  相似文献   

16.
力的合成遵循平行四边形定则而不符合代数运算法则.如何使刚上高一的学生相信这一点,做好演示实验是关键.课本上关于这个实验是用橡皮条和钩码来完成, 实验过程如图1所示.为便于演示和作图方便,这个实验的分力F_1和 F_2与合力 F 应为整数,如课本插图中 F_1=3,F_2=4,F=5,这样一来,F_1与 F_2间夹角,及F_1、F_2跟 F 的夹角只能是特定的值.要做好演示,课前必须反复实  相似文献   

17.
董国荣 《物理教师》2002,23(10):29-30
“力的合成”法则在初中和高中物理教学中虽然在内容和理解层次上有所不同,但都是这两个阶段涉及的力学知识中的重点和难点问题。多年的教学经验证明,通过实验为学生提供尽可能精确的事实性实验依据是帮助学生正确理解这一问题的最关键所在。为此,笔者设计了一套制作简单,易操作,且实验现象明显的“力的合成演示器”装置,现介绍如下,供大家参考。  相似文献   

18.
如何有效地将电磁波发射出去,是电磁波发射与传播教学中首先遇到的问题。在物理学教材中常以LC振荡电路和偶极振子为例来进行分析。要有效发射电磁波,一是要采用开放电路,使电磁场尽量向周围空间散开(如图1)。二是要提高发射频率,因为辐射强度与频率的四次方成正比。由于电磁波看不见,摸不着,学生理解起来比较困难。本人在教学中用实验进行了演示,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9.
演示实验应突出课堂教学的直观效果 .高中物理新教材采用水平弹簧振子替代以前用砂摆来演示简谐运动的图象 ,但教学中仍发现存在一些不足 :一是描绘图线的笔和振子会受到纸和金属杆较大的摩擦阻力 ,不利于描绘图象 ;二是课堂演示时绝大多数学生既不能直接观察到图象的形成过程 ,又不易直接看到所得图象 .为此 ,笔者设计了一个较好的实验方案对原实验进行了改进 ,现介绍如下 :一、实验器材幼儿用磁性画写板 (带磁性笔 ) ,废旧铁锁 (或稍重金属块 ) ,轻软弹簧、支架等 .二、实验装置将弹簧、铁锁做成弹簧振子 (把磁性笔头粘附在铁锁上 )并固定…  相似文献   

20.
现行高二物理教材174页,要求演示此实验,本实验属于定性演示,按书上要求:“三块相同的蹄形磁铁并列放置可以认为磁场是均匀的,将一根直导线悬挂在磁铁的两极,有电流通过导体将摆一个角度,通过这个角度我们可以比较安培力的大小。”因这个摆角的大小,学生很难观察,我对此实验作了如下的改进,供同行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