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由中华民国南京临时参议院主持制定,临时大总统孙中山公布施行。《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制定和颁行,是中国制宪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事件,也是整个中国历史上的一件大事。但笔者所见最具权威及影响力的两部《中华民国史》,于其在临时参议院通过的时间或语焉不详,或注释有误;而那部治民国史者案头必备的《中华民国史档案资料汇编》,在收录《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时,却对其通过日期做了不准确的说明,或有必要做一辨正。  相似文献   

2.
孙中山是《临时约法》的倡导者,《临时约法》的主要精神贯穿着孙中山的民权思想。孙中山以《临时约法》作为思想武器、法制武器,和袁世凯的专制、复辟作斗争。此后孙中山又领导了先后6年的"护法运动"。以维护《临时约法》作为斗争形式,是孙中山革命生涯中重要的一部分,是他生平活动中占十多年之久的历史阶段。文章从中国国情角度探讨孙中山维护《临时约法》的动机、主要过程、历史意义和失败原因。孙中山最后认识到"护法"解决不了中国的社会矛盾,在共产国际和中国共产党的帮助下,选择了新的革命道路。  相似文献   

3.
孙中山在寻求中国革命真理的过程中,借鉴并批判西方国家的三权分立制度,独创了五权宪法学说,作为与其三民主义并列的指导思想。但是在辛亥革命期间,以同盟会为主体的中国革命党人,并未了解和接受五权宪法,不但组建了三权分立的南京临时政府,而且制订了与五权宪法相背离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二次革命"失败后,孙中山虽然使中华革命党再次打出了五权宪法的旗帜,但为了反对北洋军阀,却又要继续维护《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以之作为"批判的武器"。随着护法运动的一再失败,孙中山也在对于临时约法进行"武器的批判"的同时,进一步完善了五权宪法学说。孙中山与临时约法的关系,历时10余年。他通过对于临时约法的扬弃而完善起来的五权宪法学说,虽然在理论与实践上难免理想主义的色彩,但对于当时和后世,仍有思想武器之价值。  相似文献   

4.
王雷 《巢湖学院学报》2011,13(2):101-105
1916年袁世凯帝制覆亡后,北洋政局有向和平发展的可能,实力派和非实力派在约法问题上的反复争论,反映了这种走向。国民党、进步党急于分享反帝制果实,一味要求无条件恢复《临时约法》和国会;段琪瑞为实现南北统一而作出让步,《临时约法》再次恢复。  相似文献   

5.
冯一下 《历史学习》2006,(11):40-40
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实行总统制,而由临时参议院制定、孙中山颁布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却规定实行责任内阁制。国家政治体制为什么会发生如此之大的变化?长期以来,我国史学界和中学历史教学界普遍认为.这是为了限制袁世凯的权力。人教版高中《中国近代现代史》上册第87页写道:“革命派企图用《临时约法》来限制袁世凯独裁,以  相似文献   

6.
1920年至1924年的联省自治(简称联治)运动,湖南推行最早,时间较长,在全国引起的反响也较深。本文试就湖南联治运动加以评介,提出自己不成熟的看法。一湖南联治运动的由来民国成立以来,以孙中山为首的资产阶级民主派,通过临时参议院制订的一部具有民主性和革命性的《临时约法》,曾有约束封建专制独裁的作用,遭到袁世凯的反对。他悍然撕毁了《临时约法》,解散了依据《临时约法》所成立的国会和所起草的《天坛宪法草案》,另外召开所谓约法会议,制订一部有利于他专断独裁的《新约法》。并借此由总统登上皇帝的御座,实行封建专制主义的复辟。  相似文献   

7.
《鄂州临时约法》是辛亥革命时期第一个具有根本性的法律文件,是中国法律近代化的崭新篇章。本文拟就《鄂州临时约法》产生的历史背景与指导思想、制定经过、基本内容、意义和局限,作一简要论述。  相似文献   

8.
袁世凯帝制自为闹剧,自开场至败亡,段棋瑞始终是一个对事态发展颇具影响的重要角色。以往学界关注的重心多在段棋瑞于袁死黎继这一转折时刻的态度与作用,而此之前,段祺瑞面对举国上下多方依据《临时约法》解决一切的呼声,曾致电伍廷芳,就废弃袁记《约法》而复行《临时约法》提出数端难行之缘由,询其意见。伍廷芳长电复段,为其详解法理,剖析利害,且直陈具体操作办法。袁世凯败亡后,经过多曰延宕,段褀瑞终宣布复行《临时约法》。这其中除了举国大势的推动种种,此前伍廷芳那一番释疑解惑的思想工作,或亦不应埋没。  相似文献   

9.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是中国第一部资产阶级民主宪法,是中国近代民主化进程中的里程碑。《临时约法》在政体方面的规定是教学的一个重点和难点,教学中横向可联英法美等国的代议制,纵向可比南京临时政府初建时的政体,并可用批判性思维的最新理论成果指导学生进行探究。  相似文献   

10.
辛亥革命被誉为“2 0世纪中国历史的三个伟大转折”之一 (戴逸《从历史展望未来》 ,见《历史教学问题》1997年第 1期第 6~ 11页 ) ,其重大的历史功绩 ,归纳起来包括 :①性质 ,指反帝反封建。②推翻清朝 2 60多年的统治。③结束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④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⑤颁布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⑥给人民带来一些自由和民主的权利。⑦民主共和的观念从此深入人心。⑧促进中国资本主义发展。⑨打击了帝国主义在中国的殖民统治。课本第 89页叙述辛亥革命功绩时 ,漏掉一点 ,即颁布《临时约法》 ,应补充《临时约法》不能忘…  相似文献   

11.
从一九一七至一九二五年,孙中山曾先后三次在广东建立政权,同北洋军阀的北京政府相对抗.这标志着他在辛亥革命和“二次革命”失败后,为坚持民主革命,建立真正的民主共和国而艰苦奋斗和不断前进的三个阶段.本文拟对此进行一些粗浅的探讨和研究.希望得到大家的批评指正.(一)一九一七年夏天,孙中山在上海发起“护法”运动,然后南下广东,建立护法军政府,以反对段祺瑞的北京政府破坏恢复《临时约法》和召开国会的行径.这是孙中山第一次在广东建立政权,同北洋军阀政权相对抗.恢复一九一二年南京临时政府所制订的《临时约法》,和续行召开一九一三年由各党派选举产生的国会,这是一九一六年六月六日窃国大盗袁世凯死后,以孙中山为首的中华革命党人和护国军等讨袁力量,提出作为解决时局和停止军事行动的两项基本主张,得到各方面的赞同,连北洋军阀中的直系首领冯国璋因迫于形势,也于六月十五日电请黎元洪恢复临时约法,续行召集国会,速定宪法.结果,继任北京政府总统黎元洪宣布接受这两项主张,并定于八月一日召开国会,而讨袁派则以承认黎元洪为总统和段祺瑞为国务总理,作为交换条  相似文献   

12.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比较准确和全面地反映了辛亥革命的斗争成果和新建政权的国家性质,是辛亥革命历史作用和历史地位的直接纪录。以往一些评论或者由于划定历史时间的差错,或者把“史”与“论”混淆起来,模糊了辛亥革命在中国社会发展史上的划时代的里程碑地位。  相似文献   

13.
1916年3月“洪宪帝制”取消至7月《临时约法》恢复之间,南方护国军同北洋系围绕中央权力归属问题——袁世凯退位和总统继任、约法恢复,展开了激烈的争斗。护国军在依据约法坚持袁世凯退位的基本立场下,为了尽快恢复秩序,同北洋系领袖进行谈判,在总统人选黎元洪之外又提出了段祺瑞;北洋系段祺瑞、冯国璋等人为了维持自身权威和政府的运作,进行了对内整合和对外斗争、妥协,最终恢复《临时约法》,形成了“黎府段院”的暂时稳定的权力格局。各方势力间的谈判与调整过程,体现了民初军政官员对约法、权力与国家秩序的不同考虑;而在野文人对此问题的态度作为一种社会思想背景,更从另一角度显示着法律与实际政治运作之间的冲突,反映了各界对秩序的普遍追求。  相似文献   

14.
民国初年,在短时间内,中国政体先后经历了总统制、内阁负责制、总统制的急剧变化。与此相适应,围绕总统的产生和地位、总统的权力、总统与立法机构和司法机构的关系等方面的法律规定,也先后经历了由《中华民国临时政府组织大纲》到《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再到《中华民国约法》的变化。三者之间,既有继承和发展,又有否定和倒退。  相似文献   

15.
无产阶级文艺是为什么人的,这是毛泽东同志在《讲话》中做为文艺的第一个问题提出来的。他明确指出:我们的文艺是“为着人民大众的”。“什么是人民大众呢?最广大的人民,占全国人口百分之九十以上的人民,是工人、农民、兵士和城市小资产阶级。所以我们的文艺,第一是为工人的,这是领导革命的阶级。第二是为农民的,他们是革命中最坚决的同盟军。第三是  相似文献   

16.
3多项选择l)中国第一部正式宪法是_。A.钦定宪法大纲B.中华民国临时约法C.曹馄宪法D.中华民国宪法2)世界上第一部成文宪法是_。A.英国宪法B.美国宪法C.法国宪法D.魏玛宪法3)旧中国惟一有进步意义的宪法性文件是_。A.中华民国临时约法B.中华民国约法C.中华民国训政时期约法D.五五宪草4)我国现行宪法是_制定的。A.一九五四年83B.一九七五年C.一九七八年 D.一九八二年 5)国体是指_。 A.国家政治的组织形式 B.国家的阶级本质,各阶级在国家中的地位 C.国家机构 D.国家的民主制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是_。 A.国家政权的组织形式 B.国…  相似文献   

17.
辛亥首义的业绩,足可垂之青史的,除了党人打响推翻专制帝制第一枪,还有建立湖北军政府,制订、颁行鄂州约法(全称《中华民国鄂州临时约法草案》),在中国乃至亚洲率先实践共和宪政。两者一破、一立,堪称双璧,并辉千秋。  相似文献   

18.
读史巧设题教学两得益题型丰富角度新颖开拓思路指点迷津设计1一、单项选择题1.蒋介石在抗日战争时期独裁统治中实行的“保甲制度”最早见于A.中外反动势力正式勾结起来时B.戊戌变法法令C.《中华民国临时约法》D.《中华民国约法》(B)2.“初则学商战于外人...  相似文献   

19.
民国初期地方政府的意识形态基础和政治合法性基础不是压倒一切的翻天覆地的政治革命与社会革命,而是平衡地方势力的行政常规化。民国相对于晚清,虽说结束了帝制,但在实际中未能践行临时约法的立法设计。  相似文献   

20.
在为人教版《中国近代现代史》第三章《中华民国的成立》备课时,笔者查阅了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编《中华民国史档案资料汇编》第二辑中关于《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全文,发现教材的表述与之有几处不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