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隋末天下大乱,歙州汪华起兵据六州保境安民,唐初主动归唐维护一统,具有意在"靖民"的"王之大节";汪华对地方安定、徽州文化的奠基、国家的统一都有重要贡献;由此衍生的汪华文化现象成为徽州学研究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2.
汪华(587-649)是隋末起兵保障歙、宣、杭、睦、婺、饶人州的农民首领,号称吴千,保境安民,积极促成域内入徒氏族和山越土著的融合,在周边战乱烽火之时,域内百姓安居乐业,十年不见兵戈。在唐兴隋灭的朝代更替之时,汪华又顺应历史潮流,主动归附唐王朝,维护大一统,使域内百姓免于刀兵之火。由于汪华保境安民,  相似文献   

3.
汪华(587-649)是隋末起兵保障歙、宣、杭、睦、婺、饶人州的农民首领,号称吴千,保境安民,积极促成域内入徒氏族和山越土著的融合,在周边战乱烽火之时,域内百姓安居乐业,十年不见兵戈。在唐兴隋灭的朝代更替之时,汪华又顺应历史潮流,主动归附唐王朝,维护大一统,使域内百姓免于刀兵之火。由于汪华保境安民,  相似文献   

4.
有关"古徽州第一伟人"汪华的神异传说和神灵崇拜,是在1000多年的历史演变中,民俗文化和官方思想交织而成的矛盾体与复合物,包含丰富、意蕴复杂。应该坚持历史的观点和现代的立场,对古代文献和历史传说进行细心解码、科学解读,从神奇怪异的文化形态中探求出某些积极可取的人文精神,用以丰富正在创建的当代文明。  相似文献   

5.
五原郡作为汉廷与匈奴交战的主阵地之一,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因此太守往往多选当时颇具影响的人物担任。汉代五原太守肩负着抗击匈奴、保境安民、管理罪犯、发展经济、改善民生的重任。  相似文献   

6.
汪华,人称汪公大帝,一直受到徽州百姓的敬爱崇拜.但是在<新安志>问世前,正史记载语焉不详,存有矛盾,并骂其为"贼".罗愿深受徽州百姓敬爱崇拜汪华的感染,在<新安志>中全面深入研究汪华,为新安之神汪华立传,为主动降唐的"王之大节"辩护,并深刻揭示新安之神汪华即靖民之神、安定和谐之神.  相似文献   

7.
走马观光     
悠悠太湖,源在临安。临安不远,位于浙江省版图的西北部。从宁波乘高速,三个小时左右的车程,但我一直没有去过临安。是年初秋时节,一个非常难得的机会,我走马观花看临安。临安具有灿烂辉煌的历史。对临安初浅的印象来自韵味悠长的历史。置身临安,才发现临安拥有更加辉煌的历史。新石器时代人们就在这里繁衍生息,西汉时设县建制。更重要的是省城杭州的缔造者便是临安人,名曰钱镠。钱镠公元852年出生于临安,唐末的时候创立了吴越国,定都杭州。吴越国北起苏州、浙江全境,南至福州,史称"一剑霜寒十四州"。钱镠推行了"善事中国"、"保境安民"等等国策,老百姓安居乐业,后人尊称钱镠为"钱王"。据记载,当年吴越国成为富足天下的经  相似文献   

8.
文章对商纣本人及亡国原因,从各方面予以平说,作者认为商纣亡国原因是多方面的:1.不思改革,固守奴隶制度,敬鬼尊天,生活腐化,此为奴隶阶级的固疾;2.奴隶制经济单一,实力薄弱,综合国力不强,难以抵御周的攻击;3.战略失当,腹背受敌,战术守旧,前徒倒戈、导致失败。但是帝辛本人,文武兼备,为一代雄杰,本人虽恃才傲物,专断独行,造成治国上的不少失误。但他奋一世精力,经略东南,对民族融合,形成中华统一雏型,传播殷商文化,发展东南经济,是有很大贡献,应公允对待,史书应重写一笔。  相似文献   

9.
孔子开创的儒家学派,经孟子及远天近人的思想发展之后,又与礼教相依相存形成了中国的传统文化。汉武帝时董仲舒将其发展至顶点,将天道与君权、“三纲”、“人伦”联系起来,形成“夫为阳,妻为阴”、“三从四德”、“男主内、女主外”、“女不言外”等伦理思想,成为妇女展示自己才能的障碍。  相似文献   

10.
以"追寻童年精神"为总体价值追求,通过价值引领、课程实施、自主创生,培育墨香文化,润泽墨香童年,为高雅而幸福的人生奠基。  相似文献   

11.
清人对《花间集》的接受趋于理性化。清初云间余脉以及西陵、柳洲等派词人所作不脱《花间》风气,扬州词人则对《花间集》作出了合理的定位。浙派鼻祖朱彝尊早年喜《花间集》而晚年有所变化,其他浙派词人大多对其加以肯定。常州词人张惠言、陈延焯推崇温庭筠而批判《花间集》的主张并不合理,故况周颐等人对此作出了修正。  相似文献   

12.
张戒的《岁寒堂诗话》和严羽的《沧浪诗话》一前一后,饱含着作者对杜甫及杜诗的热情称赞之情.但两部诗话颂扬的主要方向是不一样的.它们代表了颂扬杜诗的两种方向:《岁寒堂诗话》重视杜诗的思想性,《沧浪诗话》重视杜诗的艺术性.尽管各有缺失,但在研究杜诗学上,它们都有着不可忽视的意义,是杜诗学上不可跳越的两层阶梯.  相似文献   

13.
相较于传奇小说,轶事琐闻小说注重实录,篇幅短小,与史书的创作方法更为接近。对于这一特点,刘知几在《史通》中有较为详尽的论述。但由于小说作为独立的文体在唐代正逐步成熟起来,故这类小说又表现出力图摆脱史书写作方法束缚的特点。通过与《史通》的比较可以看出《隋唐嘉话》这类唐代轶事琐闻小说对史籍写作的继承与突破。  相似文献   

14.
太原王氏与琅砑王氏均是中古时期著名的大族,在北魏中叶,两个家族先后都有支系流寓于北方,但相同的境遇,却没有相同的归宿,太原王氏北归支在南方主支覆灭的情况下,最终跻身子山东士族顶级门户,而琅砑王氏北归支则在短暂辉煌后,迅速归于寂寥,对于两王氏在北朝的殊途,前贤多有讨论,但在历史的迷雾下,仍有关键的节点值得探索。  相似文献   

15.
唐传奇和宋话本小说中女性形象的嬗变,是贵族文学走向平民文学的过程,创作者的身份在其中起了关键性的作用,而之所以有这样的变化,离不开当时的社会条件。  相似文献   

16.
《荆楚岁时记》成书于魏晋南北朝时期,该书系统地记载了该时期荆楚地区的岁时节庆,是研究该时期该地区民间信仰的重要资料。本文挑选其中四个岁时:正月、端午、盂兰盆节、腊日,对民间信仰进行分析并归纳其特征。  相似文献   

17.
王海现象,即“知假──购假──打假加实惠”。王海不是刁民,他是以“知假──购假”来达到打假的目的。有意识地卖假货的商家,应称为习商。王海不同于索赔的普通消费者,这并不能成为剥夺他向售假商家索取加倍赔偿的权利。王海应该得到“消法”的支持和保护。王海的经济收益与打假是无法分开的,不能要求他的行为动机纯正到排除任何个人利益的追求,同时又希望获得令知假售假者震惊的打假效果。在市场经济中要支持弱者保护自己的权益;王海现象突出地暴露了我们的销售文化的大缺。  相似文献   

18.
唐代继承儒家德主刑辅礼法并用的思想。《文苑英华》所收唐代判文以涉及儒家“五礼”内容判文种类最多,判文涉及继承、孝道、丧礼、官制、军事并民事诸多内容,均被纳入“礼治”范畴,依礼审视甚或依礼判决,“礼”字出现次数不可胜数,行文也显现了司法审判对“礼”的重视和依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