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刘欢 《现代语文》2006,(11):97-97
在与一些教师的交流中,经常会听到这样的言论:“哎,现在的学生真是不懂事,又把好心当作驴肝肺,明明是为他们好,可他们却一点也不领情?”,再去听听一些学生的话:“我们这个老师总是要求我们这,要求我们那的,好象我们是他的奴隶似的,一点都不为我们着想。”师生之间到底怎么了?可以肯定的一点就是,师生追求的目标是一致的。学生是希望自己在学校得到良好的教育,获得全面的发展;老师是希望自己的学生能有出息。既然如此,那么怎么二会有思想上的矛盾呢?我们认为原因很简单,就是老师在教学中没有真正做到爱学生。可有的老师认为自己对学生确实是有爱心但学生不领情的。我们认为对学生的爱不仅仅是表现在行动上,比如要求学生这,要求学生那的,更应明确的说出来。作为老师,对你的学生说出你的“爱”,会更能增进师生间的理解。  相似文献   

2.
消除学生心理障碍的过程,就是师生交流情感的过程。有经验的教师十分重视师生情感的交流,特别是设法寻求契机以融洽与学生的情感。对有心理障碍的学生,一般可采取以下措施:一是经常与这些学生在一起,“逗”他们说话,消除他们的焦虑感;二是作文前,可将作文题目及要求透露给这些学生,并提前对其指导,让他们有心理准备;三是作文课中与课后,多给这些学生个别辅导;四是这些学生的作文草稿或提纲写好后,就提前给他们“初评”;五是允许这些学生写自己熟悉的爱写的东西,不一定硬要按老师出的作文题去写;六是不要用命令的语气要求这…  相似文献   

3.
老师和学生之间的距离太近了,师生之间就像兄弟姐妹,老师似乎没有威慑力;老师和学生之间的距离太远了,老师高高在上,学生不敢和老师亲近,学生的心理话就不会和老师说,老师很难了解学生的所思所想、所作所为。  相似文献   

4.
作文训练一直被认为是中学语文教学中的“瓶颈”。从命题作文到话题作文,老师积极布置,学生只是消极应付。因此评改作文与写作训练成了师生痛苦的经历。其实,作文训练的最终目的是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为这一目的,老师大可不必动辄进行800字的话题作文训练。不妨借助日常语文教学,就地取材,以教材为范例,以评讲为指导.由此引发学生创作的动机;并用课内10到20分钟时间进行课堂小作文训练。  相似文献   

5.
提高学生评教育有效性之对策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学生评教虽在我国高校广泛开展,但存在一定的问题,必须提高有效性。其对策有:提高师生对学生评教的认识,设计科学的学生评教表,严密组织学生评教,科学处理学生评教结果。  相似文献   

6.
传统的作文教学模式可概括为:老师出题(一厢情愿)——学生写作(被动应付)——老师批阅(愚公移山)——老师评讲(孤掌难鸣)。如此低效的循环往复,学生被动应付,谈“写”色变;老师也疲于奔命,成为拼命移“山”的愚公,然而今天移走明天又来,学生对老师的付出大多不屑一顾,结果“两败俱累”,收效甚微。  相似文献   

7.
有些老师不爱写作文评语,认为作文是“写”出来的,而不是“评”出来的,若从学生自主学习的角度而言,不无道理。问题是,没有评语,作文的优劣表现在哪里?学生有那么高的悟性吗?再者,每次是个红分数,学生作文的积极性有无影响?其三,有没有学生会怀疑老师的工作态度,从而产生心理隔膜,影响师生的和谐关系?其四,集体的评讲能完全代替个体的指导吗?因此,作文评语的积极意义不容忽视,那么怎样写好作文评语呢?  相似文献   

8.
在日常教学生活中,教师直接接触的主体是学生,因此,避免不了会发生一些感情上的纠葛。要么是学生犯了错误,教师对其进行批评教育;要么是学生有了成绩,教师对其进行表扬鼓励,要么是教师关心学生日常生活中遇到的各种难题;要么是学生对老师表达不同的尊敬之感。这一切,都需要老师认真对待,慎重处理。稍有不慎,处理不当,便会造成师生之间的不必要的矛盾。  相似文献   

9.
朱红彪老师《门槛》的教学与唐江澎老师《生命的意义》的教学在课型模式与教学结构上比较相近,大致上是:以诵读为教学的起始,将学生引入课文→由诵读而引起评读,在评读中引导学生品析课文→再读再评,进一步深化对课文的理解或作者情感的理解→再将这种深化了的理解通过诵读表达出来。这两节课,课型比较新颖,教学内容开放,学生活动充分,研讨气氛活跃,师生对话平等,有着较为突出的亮点。这两节课突出的亮点是:教师深化教学过程的技巧。在《门槛》的教学中,教师抓住三个关键深化了教学的过程。第一,刚开始评读,教师就敏捷地抓住…  相似文献   

10.
我在近十年的英语教学过程中,常常被这样一种教学情形所困惑,“老师讲,学生听;老师念,学生写;老师写,学生抄;老师布置作业,学生做;老师发考卷,学生答卷”。这种费时较多,收效较低的英语教学方法,教学中极为普遍。老师教学步骤安排过分严密,学生的学习完全进入老师设计好的预定轨道。表面看师生配合默契,但从深层剖析,学生的学习主动性、积极性往往受到压抑,沦为老师完成既定程序的陪衬和随从,这样会逐渐形成一种僵化、呆板的气氛,压制着学生的创新思维的发展。  相似文献   

11.
促进学生思想品德素质的提高是班主任工作的重点,利用情感教育是最有效的方法之一。首先,老师应热爱学生,在教学过程中要加强师生心理沟通,以情育情;其次,应在学生面前树立良好的教师形象,以行育情;再次,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素质的形成,来源于老师的指引熏陶,以导育情;最后,思想品德的教有始终要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中,以教育情。  相似文献   

12.
霍庆 《班主任》2012,(11):22-23
正老师每天都要处理许多学生问题,如果处理得好,不但师生皆大欢喜,还有助于学生进步;处理得不好,轻则导致师生情绪对立,重则引发师生严重冲突。在工作中我发现,其实师生间的许多矛盾往往不是直接由学生的错误或不当行为引起的,而是因老师对学生问题的主观判断所产生的错误认识或情绪化的不良评  相似文献   

13.
手帕     
秦敢 《现代语文》2004,(5):19-19
“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这篇章是重在写师生之间的“爱”,赞美师生之间深挚的情谊的。老师出自对学生的疼爱,用自己新买的手帕为学生擦干净座椅,以自己的行动教育学生;学生出自对老师的敬爱,事隔18年后,又旧事重提,并用一小盒手帕作礼物,表示自己对老师的敬意。章主要是通过这位老师的心理活动的描写,表达出老师对学生的关爱。  相似文献   

14.
师生恳谈会即老师、学生围绕教育教学工作,诚恳地进行谈话、交流的一种会议,交谈的主题主要以管理、学习为主,分两个方面,一是对老师指导的方面,学生有何感受、思考、困惑、建议等;二是对学生成长方面,老师有何要求、指导、设想、调整等,双方在平时教学过程中没有时间或不便于表露的思想、意见等都可  相似文献   

15.
合作型师生关系是指教师和学生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结成的以师生间的合作为核心的新型师生关系。著名教育家魏书生曾经说过,学生足老师的帮手,帮助老师教好书;老师是学生的帮手,帮助学生开动脑筋。师生间合作关系的构建。可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自主意识,达到教师传授与学生自主学习相结合的目的。以下仅从三个方而谈谈自己对在语文教学中构建合作型师生关系的粗浅认识。  相似文献   

16.
交锋     
蒋静雅 《师道》2005,(12):45-45
师生的交锋 学生升入六年级,随着年龄和个头的增长,我明显感受到他们的变化——个性越来越强了,自我意识也越来越明显了,想法也越来越多了。对于低年级学生那种“哄哄骗骗”的一套再拿来应付他们就显得过于幼稚可笑了;中年级学生那种对老师盲目崇拜和言听计从也渐渐淡去,师生间开始有了交锋。  相似文献   

17.
长期以来,旧的教学模式使学生习惯于看现成教材,听教师讲课,照试卷答题,等教师判分,使教师习惯于离开学生备课、授课。这种教学方式累了老师,苦了学生,效果不佳。而师生角色置换教学模式,可以消除师生之间的隔膜,使师生在教学中相互尊重、配合。学生清楚学什么,怎样学;教师知道教什么,怎样教。  相似文献   

18.
班主任在学生面前应以什么形象出现?怎样才能树立起自己的威信?住学校里,这是热门的话题一但在许多同志当中,却存在着一些模糊的认识一有的老师认为,只要对学生狠一点,使学生惧怕,自己在学生面前就有威信;也有的老师认为,只要对学生随和点,多和他们一起玩,师生之间有感情,威信自然就高。这  相似文献   

19.
本文探讨的是话语的人际意义,通过对五场教师与学生的谈话录音及其转写材料进行分析后发现:在课堂外师生互动活动中,师生交际角色不平等;老师处于优势和主导地位;起着影响和决定学生态度和判断的作用。这种地位和作用的不平等是通过老师对会话策略的运用和学生对会话合作原则的遵守来完成和实现的。  相似文献   

20.
一般而言.当师生之间的交往正常而频繁,师生相互信任、相互理解、相互尊重;当教学气氛生动活泼,师生配合默契,教学相长,人际关系融洽和谐时,就达到了师生关系的最高境界,学生就能“亲其师,信其道”。那么怎样才能走近学生呢?为此,我经常留意观察和询问身边那些经验丰富的老师,从他们与学生的交往、接触、接近、沟通中,从他们的内心独白中,找到了部分极有参考价值的答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