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长期的家访实践告诉我,要使每一次家访都能达到预期的效果,一定要讲究家访的技巧。在一次次的家访实践中,我逐渐悟到了一些家访的技巧。一、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应采用不同形式的家访  相似文献   

2.
长期的家访实践告诉我,要使每一次家访都能达到预期的效果,一定要讲究家访的技巧.在一次次的家访实践中,我逐渐悟到了一些家访的技巧.  相似文献   

3.
张远桂 《新课程研究》2012,(11):174-175
镜头一:这几天,同学们都在议论老师家访的事,有的同学说昨天晚上我们班的数学老师去他家家访了,有的说是语文老师去他家的……他们互相打探着,议论着,说着老师在他们家家访的情景。我心里很难过,老师怎么没来我家家访,忘记我了?我家是不是住得  相似文献   

4.
记忆中自己的学生时代,我与我的同学最怕老师家访。在我们的眼中,老师家访与老师上门告状划等号。如今事过境迁,我也成为了一名班主任,家访是班主任工作中不可缺少的一个方面。我常思索:要把平凡的家访搞得更有特色,更有效地达到教育目的。 说起家访,脑海里立刻浮现出一幕幕动人的画面,一张张可爱的面庞,一双双热切的眼睛。思绪回到那年寒假,我计划家访班上一批家住彭浦新村的同学,由于平时工作繁忙,再加上我对彭浦新村地区不太熟悉,所以一直没有成行。那次家访,我事先进行  相似文献   

5.
家访,在我记忆的词典中似乎离我越来越遥远了。直到我现在又重新担起了班主任的工作,才觉得家访又回到了我日常的工作中。作为学生的班主任,家访成为我工作之余的组成部分。不是我的师德有多么高尚,也不是为了赢得别人的赞许,总觉着既然家长把孩子交给我,我就有义务把他们教育好。  相似文献   

6.
正"好新闻!"一眼看到《新华每日电讯》上的《问计于民,江苏教育厅长"家访"》的标题,我就在心里叫了一声。"家访"这个词,引起我的许多回忆。我的父母终身从教,当年不时有对学生进行家访的情况。我当学生时,好多老师是父母的熟人,经常跟我父母讲我的事甚至告状,使我在学校和在家里得到的奖惩完全一致,可以说是另外一种形式的家访。可是到了我儿子求学时代,从上小学到今年研究生毕业,18年间却没有一位老师来我家作过一次家访。回想这18年中,我这个作家长的,也确实多次有过与老师坐下来谈谈儿子而不  相似文献   

7.
家访,这个教师的优良传统,似乎渐渐地被人们遗忘了。可是我对它却情有独钟,而且每次家访,我还特意带上班里的小干部。  “天不怕,地不怕,就怕老师找我爸。”这是同学们编的顺口溜,它表达了同学们的一种心态:怕家访,怕老师告状。我家访从来不告状,因为那样似乎反映了老师的无能。相反,我的学生都希望我去家访。哪位同学进步了,改正了缺点,做了好事,帮助了别人等等,我会去家访,让他的父母了解孩子的变化,同我一起鼓励孩子树立信心,这样做的结果要比告状强得多。  我为什么要带上小干部一起去家访呢?这是让小干部们…  相似文献   

8.
三次家访     
家访是班主任工作的重要环节,能否成功地做好家访,关系到能否教育好学生,能否带好班集体。前不久,我在家访中遇到这样一件事:去年,我班来了个插班的女生。这个学生聪明,语言表达能力强,能投老师所好讲话。但是,她生活散漫,不能按时完成作业,全和同学打架,学习成绩很差。我几次找她交谈,不见效果,于是我决定家访,和家长一起对她进行教育。第一次我采用预约型家访,让这个女生提前一天告诉家里,第二天下午5点左右我去家访。这个学生迟疑了一下答应了。但当我如约而至时,她却在胡同口挡了驾。她告诉我,母亲没在家,家里没人…  相似文献   

9.
家访──班主任的一项基本功九十中黄秀兰我多年担任初中班主任工作,并坚持家访,收到了很好的教育效果。在这里,我想谈谈对家访的几点认识。一、家访仍然是班主任工作的正要环节。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现代化通讯手段的迅速普及,不少人认为教师对学生的家访费时、费力...  相似文献   

10.
正又是一个星期日的早上,上周五就约好了今天上午去学生尹东升家中家访。当时我看到尹东升听我说去他家家访,表情特别紧张,有些不知所措。我看透了他的心思,灵机一动,就说同意平时与他关系要好的三位同学也去。这下尹东升轻松了许多,脸上露出了一丝笑意。9点钟,我踏上了家访的行程。走了10分钟的时间,正好遇到了要陪我一同家访的三位同学,我们一起来到尹东升家的小区门口,尹东升已经在那里等我们了。我们一行来到他家,他的妈妈开门迎上来,满脸喜  相似文献   

11.
我当了二十八年班主任。工作实践使我体会到做好家访工作,争取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密切配合,是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重要环节。而要做好这项工作,不但要注意研究儿童心理,还必须注意研究家长的心理,不断提高家访工作的艺术性,这样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我刚当班主任时,只知道家访工作的重要,根本不去研究家访时学生和家长的心理,更不讲究家访的艺术。如:我班上有个学生,父亲去世了,只剩母子两人,生活确有困难。这孩子成绩不太好,学习也不够认真。我出于一片好心去家访,在家长面前急切地摆出了要解决的问题,谁知他母亲听完,气得连连摇头,没说一句话。第二天这个孩  相似文献   

12.
以前,我总认为家访主要是教养员的事,与自己没有什么关系。参加课题实验后,我认识到,生活活动也同样是一种教育,要做到保教合一,保育员也要家访,走进幼儿家庭。首先,我参与了家访的准备工作。在家访前,对如何走进家庭,怎样做才能让家长了解我们、了解幼儿园,无...  相似文献   

13.
家访是一项费时耗力的工作,但我却乐此不疲,坚持不懈地做了26年,并且总结出了"生进师访"的激励性家访策略,即"学生进步,教师家访;学生再进步,教师再家访"。这样良性循环的办法改变了"老师家访,学生遭殃"的弊端,家访成了教师的乐事和学生的荣耀。  相似文献   

14.
家访如镜     
谢永发 《班主任》2005,(2):46-46
一位电台记者采访我,让我用一句话概括家访感受,我不假思索地脱口而出:"家访如镜".后来我明白,那会儿我之所以能须臾出绝譬,实在是一种潜意识在起作用.是啊,一个多月的家访,已让我深深地感受到自己平时教育中的许多缺陷.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家访又何尝不是一面明教育得失的镜子呢?  相似文献   

15.
家访是学校与家庭、教师与家长沟通的重要手段之一,但部分学生不欢迎教师家访,原因是惟恐教师在家长面前“告状”。由此,在教育实践中,我尝试了“报喜式”家访,受到了学生和家长的欢迎,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我的做法是:第一,出示“安民告示”。在每一学期初,我都告诉学生,老师这一学期会到你们家去家访,反映你们在学校的表现。老师要求你们从现在起为老师准备好家访的“礼物”,比如学习进步、比赛获奖、关心集体、助人为乐等等。学生听后个个精神振奋,积极表现自己。第二,及时上门送“礼”。我在教育过程中随时注意学生的表现,努力寻找学生的…  相似文献   

16.
特别的家访     
我热爱教育工作,也热爱班主任工作,虽然很辛劳,但也有快乐,而班主任工作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家访,更是让我感受深刻,感慨颇多。一、轻松的家访——带学生一起去家访很多时候,周末或晚上,只要有空,我往往会邀上一两个学生,和我一同去家访。  相似文献   

17.
家访·校访     
记得读小学的时候,老师每个学期都要家访一次。那时候的家访,老师和家长都是十分认真的。家长总要打听老师什么时候来,来几个人,一大早就搞好清洁,准备好长板凳在外面等候,用什么东西招待,自己穿什么衣服,家长们都要费一番心思。 老师家访给我的印象很深,我认为这对沟通学校和家庭起了很大的作用。可是,过了不多久,老师的家访渐渐少了,到了后来,几乎没有老师家访了。对此,我多少觉得有点怅然若失。 现在,我当了教师,所见情况却反了过来,老师的家访变成了家长的校访。老师有什么事,总喜欢把家长请到学校,特别是在学生违规之后,或者打电话,或者送纸条,总之是要家长来学校。这也是许多教师用来对  相似文献   

18.
刘敏 《辅导员》2012,(30):21-22
去年,笔者接手了一个新班,之前,我就了解到这个班的学生特别调皮,是学校出名的"乱班",而且这个班的一部分家长对学校、老师的工作不支持也不理解。在了解这一情况后,为了更好地开展学校与班级工作,开学后我就利用双休日的时间适时登门家访,品尝到了家访艺术给我带来的香与甜,以下就是我在做家访工作方面的几点粗浅体会:  相似文献   

19.
开学近两个月了,自我感觉对学生各方面的训练基本到位,对学生的了解也已不少,我便着手进行大面积的家访,了解学生在家情况,以掌握更为丰富的资料。周二的晨会课上,我宣布了自己的决定,并告诉学生许秦:“今天我要到你家家访。”当时我没有在意许秦的反应,因为在我的工作经历中,家访是一件再普通不过的事了。让我吃惊的是,放学后我准备叫上许秦去家访,他竟然掉下了眼泪。我莫名其妙,有学生悄悄告诉我:“为了您要去家访,许秦今天已哭过好几次了。”虽然我不知其中的原因,但我坚守我的教育宗旨:学生不喜欢的事或对学生不利的事…  相似文献   

20.
几年前,我在班上进行过小学班级学生干部家访的尝试,即由班长、学习委员、体育委员、文娱委员、劳动委员组成家访组,利用课余时间家访。为了让这些"小使者"不辱使命,我特意进行了礼仪、访题及口语交际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