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多年来在轻语法、重交际,强化阅读理解能力和作文能力提升的新课标背景下,学生的能力没有得到充分长足的发展。所以,必须正本清源,从学生的基础知识,即词汇教学入手,充分利用早晚读契机,把"读"和"练"结合起来,才能事半功倍,提高教与学的效率。  相似文献   

2.
小学阶段是一个人正式系统接受学校教育的起始阶段,作为基础阶段的教育是学生各科学习奠定基础的阶段。语文作为小学阶段的重要学科,是提升小学生语文素养的关键时期。读与写能力的培养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点,同时也是难点所在。读与写能力的培养对学生今后的表达能力,写作能力,书面展示等都有基础性的作用。因此,作为小学语文教师必须强调学生读与写能力的培养,但是读写能力的培养不能完全分离展开,两者有着紧密的联系,通过"读"能力的培养促进"写"能力的培养或者是通过"写"能力的培养促进"读"能力的培养,所以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读与写能力的培养不能分离展开,应该巧妙地结合起来。本文围绕学生读与写能力的培养展开了深入的探讨,首先明确了小学语文教学特征,然后分析了小学语文教学中读与写能力培养结合的必要性,明确了两者结合培养存在的不足,最后探讨了如何巧妙地将读与写能力培养结合起来,促进学生综合语文素养不断提升。  相似文献   

3.
李丹丹 《快乐阅读》2011,(16):96-96
关于语文的教学,我认为可以分为"语"和"文"两个部分,一是要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即听和说;另一就是要培养学生文字运用能力,即读和写。如果只重视读和写方面的训练,却把听和说方面的训练放在可有可无的位置,结果会  相似文献   

4.
王晓春 《山东教育》2013,(Z2):68-69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中指出:阅读能力就是指学生对语言材料的理解能力以及从语言材料中获取信息的能力。在理解信息的基础上,学生还要能够对信息加以判断、归纳、综合。目前初中英语阅读教学最常见的教学方式有"总—分—总"式阅读法和"PWP"阅读法。前者强调了"怎么读",即读全文,分段读,再读全文,但是没有说清楚读的目的是什么;后  相似文献   

5.
在低年级解决问题教学中通常存在这样的现象:学生一看就懂,一做就错,一点就会。分析原因,在抱怨学生粗心的背后,显露的正是学生审题能力的薄弱和审题习惯及审题技能的欠缺。审题是解决问题的基础和先导,需要有良好的读题习惯和有效的思考方法作保证。因此,读题在解决问题教学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那么,在低年级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学会"读题"?最好的方法是引导学生"读数学",养成"不动笔墨不读题"的习惯。  相似文献   

6.
正读书指看书本,出声地或不出声地读。本篇提到的"读书"是指读课本。学生从小就知道读课本,然而在高年级的学生中"读书"没有受到足够重视,浪费了宝贵资源。生物学科知识点多、零散,需要学生自已获取大量基础知识,读课本显得尤其重要。在此笔者就高中学生读生物课本的现状、如何指导学生读课本、读课本与课堂教学和学生能力培养的关系等方面作粗浅分析。一、学生读课本的现状  相似文献   

7.
语文课堂教学形式多种多样,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听说读写方面的能力,教师在课堂上组织学生开展"新闻广播"活动,发动学生积极参与广播新闻,帮助学生开拓知识面,促进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提高。  相似文献   

8.
谭惠琼 《教师》2020,(9):51-52
培养学生的"语用"能力,"使学生初步学会运用祖国语言文字进行交流沟通"是语文教学的目标之一。自读课是统编版教材"教读—自读—课外阅读""三位一体"阅读教学体系中一个重要的创新点,对培养学生语言文字的运用能力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构建"呈现学习目标—设计自读活动—开展合作交流—指导拓展阅读"的自读课文教学模式,聚焦语言运用,有利于达到不断提高学生"语用"能力和语文综合素养的目的。  相似文献   

9.
高中语文新课标对"培养学生独立阅读能力"提出了明确要求,而当前的语文课堂,学生自主先学情境"不真",独立阅读时间"不足",阅读结果评价"不一",符合学生阅读规律的情境被破坏;我们要通过培养"裸读"习惯、遵循阅读规律、强化博读深读等路径,切实提升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  相似文献   

10.
阅读教学是中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要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使其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就需要在阅读教学中注重"读"字。  相似文献   

11.
从简洁、抽象的数学语言中辨别、选择、整理和组合有效信息,提高解决数学问题的准确性,理解是关键,但理解的基础又是"读"。可见,阅读是数学学习必不可少的能力和手段之一。新课标也明确指出要注重培养学生数学阅读能力、应用能力和探究能力。把阅读引进数学教学,通过理解"读"、质疑"读"、比较"读"、拓展"读"等方法,让学生学会读、读得懂、主动读。  相似文献   

12.
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语文教学要重视引导学生初步掌握学习语文的基本方法,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听""说""读""写"能力,巧妙用好"听""说""读""写",能保护好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有效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听""说""读""写"能力。  相似文献   

13.
李国斌 《教育》2013,(22):47
"读"是语文教学中最重要的素质训练,是学生理解、积累、内化,运用语文知识乃至形成能力的主要途径。学习语文知识和能力的获得,"读"起着重要作用。读的方式多种多样:有表情朗读、小组读、领读、默读、分角色朗读、自由读、齐读等。在教学过程中,每读一次就要确定一次的目的,每读一次就要有一次的收获。只有针对不同"读"的目的,采用不同读的方式,才能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4.
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高学生阅读能力和习作能力的重要途径,其重要性不言而喻。作为教师,我们在阅读教学中必须坚持以读为主的正确导向,以学生为主体,注意"读"和"悟""读"和"疑""读"和"评""读"和"写"等四个结合,以促使学生更有效地读书。  相似文献   

15.
王慧君 《中国教师》2014,(11):79-80
<正>"品读训练"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为基础,以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为核心,以发展学生认知事物的能力为重点,全面提高学生听、说、读、写等方面的实践能力。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强化语言文字训练,优化课堂"听、说、读、思"的组合,以"读"为中心环节,引导学生在阅读中注意咀嚼语言文字,品味蕴含在重点字、词、句、段中的深刻含义,从而理解课文内容,体  相似文献   

16.
初中语文教学要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就听、说、读、写四个方面而言,对于初中学生来说。“读”、“写”能力的培养更为重要。  相似文献   

17.
在阅读教学中,要从语言文字入手,把握文本内容。教师既要让学生体会情感而"得意",更要关注语言形式、表达方法而"得言"。在平时课堂中,教师要咬定"语用"教学不放松,让学生在实践中不断提高读、写、说的能力。  相似文献   

18.
<正>先说"新"。我认为"新"首先要体现为教师的教学"理念新",要培养学生的自学精神、自学习惯、学习能力。这是新课堂教学的核心、要旨,是新时代语文教学的崇高理想,也是语文老师的责任与义务。它要求教师一定要有耐心,在文本教学之前一定要让学生自读、自悟、自解,借助工具书、资料书甚至上网查询,完成"导学案"中的"自读案",并试着经过自己的理解,和同学研讨,完成"探究案",准备好在课堂上发表自己的看  相似文献   

19.
郭艳 《成才之路》2014,(22):96-96
正在诵读经典的过程中,大多数都仅仅局限于朗诵和积累,殊不知在这些经典中还包含了作者独特的创作构思,这是语文教学资源中宝贵的范例。既然如此,能不能将单纯的诵读经典变为"读与写"呢?即将"读经典·学写作"有机结合,提高学生作文能力,让学生学会在理解的基础上再创造。为了落实"读"与"写",教师的教学必须从两方面入手。一、巧诵读"读"是基础。为了有效推进"读与写"的顺利进行,笔者认为在"读"的教学过程中可分四步。  相似文献   

20.
《考试周刊》2017,(22):159-160
语文教学的重点就是培养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然而由于传统教学理念根深蒂固,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更重视自身为学生讲授了多少知识,而忽视对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影响了学生发展。因此本文就重点分析了当前学生"听、说、读、写"能力情况,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四点培养学生能力的教学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