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与你在一起     
尤淼 《同学少年》2011,(5):47-47
奶奶是童养媳,从她进尤家门的那一天起,似乎就意味着她的人生将与这个家庭的荣辱牢牢地捆绑在一起。 爷爷是个屠夫,不要看在今天这个职业不起眼儿,而在上个世纪70年代,却是个相当热门的职业。也许,正是职业的“优越感”,造就了爷爷苛刻、冷漠的性格。在我出生前一年,爷爷便过世了,爷爷在我的记忆里理所当然地没有留下任何印痕。  相似文献   

2.
青春,我懵懂,我清醒,我烦恼,我也快乐。——题记与青春一起走过的日子,充满惊喜与欢乐,也有数不清的烦恼和忧愁。但我依然爱它,这些日子将成为我记忆中感动的片断。青春无忌。我可以在烦恼时大声宣泄,然后面壁思过;我可以在失败之后,继续昂首前行;我可以随时随地憧憬自己的未来;我可以和每个朋友分享自己的快乐……  相似文献   

3.
《今日教育》2007,(6S):32-33
在我读大二的时候.重庆——这个我求学的城市成为了最年轻的直辖市。我一直以为这个改变只是简单的把重庆从四川中划分出来而已.没想到我自己的人生轨迹也开始从此改变。  相似文献   

4.
王珏 《学前教育》2014,(7):51-52
人们常说:教师的人生需要的是生命,是责任,是感动,是成长。两年多的工作经历,已经为我的“教师人生”谱写了精彩序曲!当上幼师,并非我心所愿幼年时期的幼儿园,并没有给我留下什么特别的印象,只是老师的一句话“让我们像小花猫一样,走路静悄悄地”留在我的记忆深处。十六年的求学生涯,幼儿园离我的生活渐行渐远,从来没有想过我会和它再有交集。  相似文献   

5.
和你在一起     
第一次见到笑蝶,我就有种莫名的心痛:这个患有孤独症的孩子,脸上的肌肉都无法自控,一直在淌着口水,却在母亲的鼓励下,努力地笑着,口齿不清地喊我:"老——师——"我难以想象,笑蝶的母亲是如何带着她在上海坚持了两年多的康复训练,我也无法拒绝一个母亲要让孩子正常上幼儿园的想法,但我更清晰地知道,面对这样一个孩子,教师要付出的不止是爱心。  相似文献   

6.
7.
教师专业化理论发展与教师教育模式的演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所谓教师专业化,简而言之,就是教师职业争取成为专业的过程。专业作为一种社会现象,早在17世纪已在欧洲出现,它因在社会中享有优厚的经济待遇,良好的职业声望和较高的政治权利,使得它们的许多特质及其形成方式常常成为其他职业效仿的对象,许多职业把对专业的效仿视为改善职业地位,促进职业群体社会流动的主要手段。而教师作为社会上一种从业人数众多,工作重要性日趋显著的职业,不可避免地会受到这种职业发展潮流的影响。只不过19世纪以前,西方教师职业的专业化趋向,是在不自觉的、被动的、隐性的状态下进行的。到了20世纪,由于受到西方掀起的专业研究热潮以及由此带来的职业专业化潮流的影响,西方教师职业开始了主动的、显性的专业化过程。到了20世纪80年代后,由于教育发展的需要,提高教师社会地位的呼声以及专业化模式的转型,使得教师专业化进入了一个全新的阶段。伴随着这个教师专业化的历史,教师教育模式也大致相应地有三个类型——学徒模式、技能熟练模式与反思性实践模式。下面将分析教师专业化理论的发展是如何促进教师教育模式的演变以及适应当今教师专业化理论的教师教育模式。  相似文献   

8.
朱红戈 《教书育人》2002,(24):36-37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自古以来,教师的角色就已定位在知识的传授者上,教师对学生学习内容的权威和垄断,使得学生的学习方式只有一种———接受式学习,这种传统的学习方式不仅严重挫伤了学生的自主性,也助长了教师的惰性,从某种意义上讲也限制了教师自身的发展。而今课程改革所倡导的新观念,深刻地影响着教学实践的改变,教师将随着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去调整自己的角色,重新建立自己的教学方式,这无疑给教师提出了新的挑战。新形势下教师将如何改变角色,去适应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呢?一、做学习的组织者,为学生撑起一…  相似文献   

9.
方明惠 《早期教育》2006,(10):36-37
幼儿的成长需要同伴,更离不开他所赖以生存的社会。但是以独生子女为主的核心式家庭结构却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幼儿性格孤僻,缺乏解决问题的能力,没有合作意识、分享意识等等。因此,我们必须高度重视幼儿的社会性发展。现以中班平行班社会活动“喜欢和你在一起”为例,谈一谈培养幼儿社会性品质的组织策略。  相似文献   

10.
一、什么是职业枯竭 20世纪60年代,美国作家格林尼出版了一本小说,名为《一个枯竭的案例》,书中描写了一名建筑师因为不堪忍受精神上的痛苦和折磨,放弃自己的工作,逃往非洲原始丛林的故事。从此以后,“枯竭”这个词进入了美国大众的语汇,1974年美国心理学家首次将“枯竭”使用在心理健康领域。用来特指从事助人职业的工作者由于工作所要求的持续情感付出,身心耗竭状态。到了20世纪90年代,对于职业枯竭的研究范围从服务性质的行业逐渐扩展到教师、电脑、工程师、军人、管理人员等行业,并迅速从美国向欧洲乃至亚洲国家辐射。职业枯竭被看做是一种在工作重压之下身心俱疲、厌弃工作的感受,是一种身心能量被工作耗尽的感觉,也称心理枯竭。染上职业枯竭的人犹如失去水的鱼,备受窒息的痛苦。其特点和具体表现有:疲乏、冷漠、丧失成就感。他们感到自己有明显的空虚感,觉得自己的知识被掏空了一样无法满足工作需要;他们注意力不集中。  相似文献   

11.
<正>电影中的教师形象不仅能够让现实生活中的教师反观自己的职业行为,也能够直观地反映公众对教师的角色期待。由著名导演陈凯歌执导的电影《和你在一起》向观众展现了两种不同类型的教师,一种以"离经叛道"的江老师为代表,一种以"威严狡黠"的余教授为代表。这两种类型的教师的教育理念、教学方法、对学生的态度都大相径庭,却又有各自存在的客观原因,给观众留下了无限的思考空间。  相似文献   

12.
杨梅 《学前教育》2008,(10):24-25
目前,中国家庭对子女的期望值日益提高。但一些望子成龙的年轻父母往往花高价把孩子送到所谓的贵族幼儿园后便甩手不管,一句“交给你们,我很放心”的话语解释了其对“优质教育”的全部理解,觉得教育就是幼儿园和老师的事情;再者,由于职业竞争激烈,一些在繁忙工作之余又要进修的年轻父母,往往把教育孩子的任务交给了溺爱孩子的老人和教育水准低下的保姆;此外,随着社会分工的不同.也出现了不少的全职妈妈,但这些全职妈妈更多的是看管好孩子的吃、穿和身体健康,  相似文献   

13.
从20世纪70年代以来.国外的众多调查数据表明。教师职业逐渐成为一个高压力的职业。1995年,戴维德和伊因(David,Eadaoln)曾指出.在过去的10年中,教师压力(Teacher stress)已成为许多国家研究的热门话题。对教师压力的国际性关注可能源于这样一个共识:即教师压力不但会给老师自身带来消极影响.而且还会影响到他们的学生.影响到整个教育事业。不同地区的教师其压力的主要来源也不同.这归因于不同地区教育的独有特征、这取决于教师独特的个性、学校独特的环境和整个社会在总体上对教师和学校所持的最普遍的态度和价值观。  相似文献   

14.
在工作中,每年我都会接触一两例患有精神类疾病的学生.因着这些学生,我与他们的父母产生了联系.这些父母在突然面对孩子的疾病时,会出现接受不能,情绪剧烈变化的情况.对一个家庭来说,孩子是父母的希望和精神寄托.当孩子出现异常状况时,孩子的父母同样需要得到支持和帮助.因为那时的他们,不见得比孩子刚强多少.C便是当中的一个.接下来,我就以C为例,来呈现一个普通的母亲在遭遇孩子患上精神类疾病时的情绪变化过程,以及专业的支持所产生的积极效果.  相似文献   

15.
欣赏初识小莹,我对她的印象就特别深刻。她整个人可以用“小”来形容,小小的个子,在人群中很不起眼;小巧的嘴巴,一笑起来,嘴角边就露出了两个小小的酒窝;说起话来声音也是小小的,不凑近是听不真切的。开学的第一堂语文课,小莹就“崭露头角”,发言积极不说说话时非常自信,不时用  相似文献   

16.
反省是水,浇灌成功之花;反省是灯,照亮人生之路——题记漫漫人生路,带反省一起飞翔,因为它是我一生的呵护;茫茫人海中,带反省一起飞翔,因为它比金钱更宝贵;悠悠求学路,  相似文献   

17.
一、中小学教师在教育研究中地位变化的背景 进入20世纪90年代之后,我国中小学教师在教育研究中的地位就发生了一些变化,而这些变化是在教育研究与教育实践的大背景中发生的。  相似文献   

18.
曾经有人预测,21世纪将是IT和咨询的时代。 这一朝阳产业正在我们身边遍地开花,勾勒出阳光普照的未来。《职业》分别从传统和新兴的咨询业中挑选了几位代表,他们代表了这一行业两极分化的发展趋势一方面,企业管理的外包让以管理咨询为首的传统咨询继续保持良好的发展势头;另一方面,对服务的个性化需求让更多一对一的咨询走进了个人的职业和家庭生活。[编者按]  相似文献   

19.
职业心理领域的研究指导着高效的职业干涉的管理.并且支持着职业发展理论在职业抉择过程中的运用。早在20世纪90年代.职业发展理论就已经存在.那时是Parsons(1909)和Kitson(1925)首次以现在众所周知的性格/因素方法而提出的。但是直到最近三十至四十年关于有效的职业咨询和指导的研究才被报道出来。尽管职业咨询是成功的.但是阐述其成功的具体因素的研究是有限的。确切的说.关于世界其他国家实施职业指导服务的研究更加有限.并且研究只是调查因素在起作用。[第一段]  相似文献   

20.
20世纪60年代.米歇尔·马尔泰利出生于海地首都太子港一个富裕家庭。他从小喜欢音乐。高中毕业后,他进人海地军事学院学习.却因违反校纪被开除。接着,他前往美国淘金,当过售货员,干过建筑工。回国后,他一直没有放弃自己痴迷的音乐事业。直到1988年,他推出了自己的首支单曲《欧拉拉》,步人乐坛多年的他终于一曲成名。后来,他不断创新,佳作不断,逐渐成为海地家喻户晓的流行歌手,被歌迷们称为“甜米基”,被誉为“歌坛总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