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古人根据太阳的出没、天色的变化和日常的生产活动、生活习惯,将一昼夜分成若干时段,并赋予它们以特定的名称,形成了一套固定的称说形式,这就是一日之内的时间词。说到一日之内的时间词,最主要的应该是十二时辰。所谓“时辰”,是古代的计时单位,一个时辰合于现在的两小时。《水浒传·林教头风雪山神庙》“又吃了半个时辰,算还了酒钱”,这“半个时辰”就等于现今的一小时。“时辰”又单称“时”,例如赵翼《陔余丛考》卷34说古人“以一日分十二时,而以干支为纪。”用十二地支来称说十二时辰,始于汉武帝太初年间。到了近代,又将每个时辰细  相似文献   

2.
大家好!上一期,国学宝贝向大家介绍了中国传统历法和节气的小常识。这期我再给大家讲一讲古人是如何计时的。古代的计时单位主要有四个,分别是:时、刻、更、点。"时":指时辰,古时一天分十二个时辰,采用"地支"作为时辰名称,分别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北宋时开始将每  相似文献   

3.
时刻更鼓点     
时、刻、更、鼓、点,都是古代计时单位,常用以表示时间。时:指“时辰”。古代一昼夜分为十二个时辰,每一个时辰合现在的两小时。以十二地支为  相似文献   

4.
我国古代计时单位是时、刻、更、点。时,时辰。古人把一昼夜等分为十二个时辰,用十二地支表示,每个时辰恰好等于现代的两小时。古时与现时对照:从夜间十一点起,十一点到一点为子时,一点到三点为丑时,依此类推,每隔两小时为寅时、卯时、辰时、巳时、午时、未时、申时、酉时、戌时、亥时。  相似文献   

5.
《孔雀东南飞》中的“鸡鸣”、“黄昏”、“人定”如何理解,这应从我国古代的记时方法来考虑。我国古代将一天分为十二个时辰,即夜半,子时;鸡鸣,丑时;平旦,寅时;日出,卯时;食时,辰时;隅牛,已时;日牛,午时;日昳,未时;日入,酉时;黄昏,戍时;人定,亥时。每个时辰又相当于现在的两小时,如夜半子时,就相当于现在前一日的二十三点至次日的一点;日中午时,就相当于十一点到  相似文献   

6.
《孔雀东南飞》中的“黄昏”与“人定”,均为古时记时的名称。据《左传》杜预注,古时一日十二时的名称为:夜半、鸡鸣、平旦、日出、食时、隅中、日中、日■、■时、日入、黄昏、人定。汉太初改朔之后,以十二地支为纪,每个时辰恰好等于现代的两小时。后世又把每个时辰分为“初”和“正”,如子初、子正;“初”即一个时辰的前一小时,“正”即后一小时。  相似文献   

7.
我们现在把60分钟说成一个“小时”,这好像是丝毫不成问题的。但是许多人却从来没有想过:为什么叫“小时”?那有没有“大时”呢? 其实,的确有“大时”,而且我们现在的“小时”就是相对“大时”而言的。中国古代人把一昼夜,即24小时分成12个时辰,用地支12个字,即子丑寅卯辰已午未申酉戍亥来计数12个时辰。而每个时辰就是两个小时。当时没有“小时”的概念,所以只叫“时辰”,简称“时”。后来到了清朝末年,外国的时钟传到中国。外国的一时,并不等于中国古代的一个时辰,而恰好是中国一个时辰的一半。因为他们把24个小时24等分,不像中国是把一昼夜12等分。  相似文献   

8.
正保利艺术博物馆送走了最后一批参观者,展厅里顿时寂静无声。这里正在展出著名的圆明园十二生肖兽首铜像。它们不好好地待在圆明园,怎么跑到这儿来了?呵呵,故事得从100多年前说起。事件回顾说起圆明园,那可是赫赫有名。圆明园是大清朝的一处皇家园林,十二生肖兽首铜像则是园里一道独特的风景。它们呈"八"字形,分列在喷水池两旁的人身石台上。每个兽首就是一个喷泉机关,每到一个时辰,相应的兽首口中就会喷水两个小时。因为古人的一个时辰就是现在的两个小时,十二个时辰正好是二十四小时。到了正午,它们就要一起喷  相似文献   

9.
阅读古代典籍时,常常碰到“午时三刻”这个时间慨念如《水价》第四十回中,就写了江州知府蔡九要于“午时三刻”处决宋江和戴宗,梁山好汉劫法场的故事。那末,‘今时三刻”究竟相当于现代的什么时间?我们都知道,古代的记时活,有一种是用十二地支表示一天十二个时辰的,即把一昼夜分为子、丑、寅、卯、辰、已、午、末、申、酉、戌、亥十二个时辰,每个时辰恰好等于现代的两小时,一昼夜分为二一I一四小时。如“子时”相当于今天的23点至凌晨1点之间,“丑时”相当于1点至3点之间,“午时”相当于11点至13点之间,等等。可是,“午时三…  相似文献   

10.
刘秀兰 《历史学习》2007,(11):30-30
古代一昼夜划为12个时辰,又划为100刻(“刻”原来指的就是计时的滴漏桶上的刻痕。一昼夜滴完一桶,划分为100刻)。“时”和“刻”实际上是两套计时系统单位,换算比较麻烦,平均每个时辰合八又三分之一刻。“午时”一般约合今天的中午11点至13点之间。午时三刻是将近正午12点,太阳挂在天空中央,是地面上阴影最短的时候。  相似文献   

11.
时辰与小时     
《青海教育》2008,(5):63-63
时辰是中国古代的计时方法。古人将一昼夜分为十二等分,每一等分称为一个时辰,简称“时”。一个时辰的长度相当于今天的2小时。时辰不用数字表示,而是使用十二个地支(即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的名称分别代表十二个时辰。古代十二时辰的计时方法,也体现在中国传统的社会生活中。如“子夜”,“中午”等词汇,就是分别从“子时”、“午时”衍生出来的;“晨”字也与辰时有直接的关系。  相似文献   

12.
时间问答ABC     
问:什么是“时辰”?答:中国古代,把一昼夜分为12个时辰,1个时辰就相当于现在的两小时。问:“小时”是怎么来的?有没有“大时”呢?答:钟表从欧洲传入中国后,人们把1个钟点叫做“小时”,又把1个时辰叫做“大时”。现在,我们习惯用小时来计算时间,“大时”的叫法已经自然消失了。  相似文献   

13.
时、刻、更、鼓、点,都是古代计时单位。时,即时辰。古代一昼夜分为十二时辰,以十二地支为序,从夜间十一点算起,十一点到一点是子时,一点到三点是丑时,依此类推。古代用漏壶计时,一昼夜共一百刻,一刻合现在十四分二十四秒,因此“倾刻”指很短的时间。古人将一夜分为五更,从晚上七点开始起更,一更约两小时,三更就是半夜十一点到一点。古人一更又分五点,一点  相似文献   

14.
在中学语文的文言文里,常常见到古人的一些记时名词,它们不是一般的时间名词,而是一些约定俗成的记时专名。这些名词所表示的时间不是模糊的而是确定的。 古人把一昼夜等分为十二时,它们的名称依次为夜半、鸡鸣、平旦、日出、食时、隅中、日中、日昳、哺时、日入、黄昏、人定。到了汉代,把一昼夜分为十二时辰,以十二地支为纪,即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戍、亥。现将古代的时、时辰与现代时段的对应关系,列表如下:  相似文献   

15.
天文历法是我国古代天文学的重要内容,是古人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不少成语就是从中演化出来的。昼夜时辰。古人根据天色把一昼夜分为十二个时段,夜半三更指深夜时光。鸡鸣  相似文献   

16.
子鼠何时交丑牛子鼠何时交岁?丑牛何时接春?中科院南京紫金山天文台历算研究所专家何玉囡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曾经指出,来朝以后把十二时辰中的每个时辰平分为两段,前一小时称为“初”,后一小时称为“正”,并规定子时的正中为夜半,相当于现在的零时(或二十四时整)。...  相似文献   

17.
马是十二生肖中,位居第七、与十二地支配属"午",故一天十二时辰中的"午时"——中午十一点至午后一点又称"马时"。  相似文献   

18.
《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19年修订版)》(以下简称《课标》)在"课程设计思路"中指出:在每个板块之前以"通论"的方式概述该时段历史的基本线索及主要特征.每个板块的学习内容采用"点—线"结合的呈现方式."点"是具体、生动的历史事实;"线"是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和时代特征. 由此可见,新课讲授要用"点—线"方式,复习课也要"点—线"方式,考试也要体现"点—线"方式.2021年苏州市中考历史试题呈现的提炼主线,是中外历史研究常用的方法之一,也是教材的基本思路,中考历史试题呈现的主线是对《课标》规定的"点—线"方式的应用.  相似文献   

19.
成长,是一个时辰一个时辰熬出来的。同学的签名档上,赫然写着:"成为更好的人。"这句不疾不徐却又溢满坚定的话,曾无数次给我力量。但现在,却又嫌弃这句话充斥着"更高、更快、更强"的进步论腔调。我们是前所未有的一代,仍然青春,"你爱谈天我爱笑"的时光竟成了一代人的成长障碍,我们拼命地想要向前奔跑,想要稳定、无虑的生活,想要拥抱住某种确定感。焦虑着,想要  相似文献   

20.
羊在十二生肖中居第八位,与十二地支配属"未",故一天十二时辰中的"未时"——午后一点至三点又称"羊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