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制作材料木板若干、电池、导线若干、金属条1条、金属片2片、蜂鸣器1只、酒精灯、发光二极管1个等(设计草图及装置实物图如图l所示)。  相似文献   

2.
教科书中的固体热胀冷缩实验存在操作性差且成功率低等一系列不足,致使学生不能很好地完成实验,从而影响课堂教学的开展。结合生活中的电学基本知识,对实验进行改进,学生易于操作,实验现象明显。  相似文献   

3.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第21面演示1:在室温下,吹鼓两个气球,分别把它们放在冰箱的冷藏室和炉火附近,过一会,你会发现什么现象?根据实验可以看到,气体受热体积膨胀,遇冷体积收缩,从而说明质量一定的物体其密度与温度的一般关系.这个实验存在的问题是课堂上不方便操作,  相似文献   

4.
教科版《科学》三(下)第6单元第2课是《热胀冷缩》。教材第一课时设计的实验只是让学生探究液体受热体积增大.受冷体积缩小。若按照教材设计的实验开展教学,学生虽然了解了液体受热后体积增大、受冷后体积缩小这一科学现象,但也有许多学生普遍认为水受热后体积膨胀了。就是水多了,重量会增加;受冷后,体积缩小了,就是水少了,重量也会变轻。也就是说,通过围绕“热胀冷缩”这个“具体概念”展开教学,在学生的头脑中容易形成“热多冷少”和“热重冷轻”的模糊观念。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本着求真务实的态度,大胆地处理教材.对实验作了改进,把这节课定位成探究“液体受热或受冷时,体积变化.重量不变”的真正的“热胀冷缩”课。[第一段]  相似文献   

5.
焰色反应实验的改进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从燃烧理论出了,阐述了蓝色火焰产生的原理,并试验成功了用坩埚盛酒精溶液或酒精灯、煤油灯、蜡烛等来做焰色反应,为师生实验提供了简单易行的方法。  相似文献   

6.
《中学科技》2013,(8):43-43
大多数的物体都具备热胀冷缩的特点,空气也是如此。我们可以做一个简单的小实验来验证空气的这一性质。准备两个可密封的袋子,然后对其吹气,使其像气球一样鼓起来,最后将其密封。尽量将袋子吹满绷紧。  相似文献   

7.
液体的热胀冷缩实验实验材料 :三只带盖青霉素药瓶、三支带胶管的输液针头 ,二只小水杯 ,红、兰墨水及墨汁 ,煤油 ,酒精 ,冷水 ,热水 ,胶带 ,一次性筷子等。实验方法 :先将青霉素药瓶及输液针管冲洗多次待用 (防过敏事故发生 ) ,在三只小药瓶中分别加入冷水、煤油、酒精 ,依次分别滴入一滴红、兰墨水及墨汁 ,加盖后分别轻轻震荡数次 ,然后分别插上带细胶管的输液针头 ,将一次性筷子一端用胶带固定在小药瓶上 ,另一端固定输液针头上的细胶管 ,用软笔分别将细胶管中液柱高度作一标记 ,然后将三只小药瓶同时放入盛热水的杯中 ,1分钟左右 ,药瓶…  相似文献   

8.
9.
固体热胀冷缩实验一般都要做铜球穿铁环的实验,如图1所示:做这个实验时,假如铜球加热的火候掌握不好,往往会出现实验失败,而且即使实验成功,也只做了一种材料的热胀冷缩实验,比较单一,不能很好地反映出各种物体都有热胀冷缩的性质。甚至会让学生误以为只有温度剧烈变化时,物体才有热胀冷缩的现象。我制作的指针式固体热胀冷缩教具,利用杠杆的多级放大原理,  相似文献   

10.
1器材大试管和小试管各一支、试管夹、橡皮圈、碘、冷水、火柴等。2操作①将少量碘放人大试管内,见图1。②小试管中装入适量的水,管口扎一橡皮圈,见图2。③将装水的小试管插入大试管中,见图3。④用试管夹夹住大试管,用酒精灯给大试管中的碘加热,观察加热过程中和停止加热后碘的状态的变化.见图4。  相似文献   

11.
雨的形成实验教材中的做法是:用酒精灯给烧瓶中的水加热,使其变成水蒸汽,在瓶口上方附近用一表面皿挡住从烧瓶口冒出的水蒸汽,由于冷的表面皿和热的水蒸汽之间存在较大的温差,所以热的水蒸汽遇到冷的表面皿时,就在表面皿上凝结成小水珠,许多小水珠聚集在一起,就形成较大的水珠,  相似文献   

12.
介绍了测量金属线胀系数实验仪的工作原理,对误差产生的原因进行分析,对J-FG3-D型金属线胀系数测量仪进行改进.比较了改进前后的测量结果,发现改进后实验误差降低、精确度提高、改进简单、成本较低,适宜推广.  相似文献   

13.
1.1把铝箔剪成较细的铝丝,紧密缠绕在火柴梗的中上部,用坩埚钳夹住火柴梗这一端,在酒精灯上点燃火柴头,待要燃烧到铝箔丝的时候,迅速伸入盛满氧气的集气瓶中,可以观察到铝燃烧发出的耀眼白光。  相似文献   

14.
焰色反应是指某些金属或它们的化合物在灼烧时呈现特殊颜色的反应.教材中元素的焰色反应试验采用将铂丝(或洁净铁丝)蘸取少量待测液在酒精灯火焰上灼烧的方法.该方法存在以下缺点:铂丝蘸取的待测液量少,灼烧时元素的特征颜色持续的时间短;观察钾元素的紫色火焰时需透过蓝色钴玻璃,而且观察视线需调整到一定角度;实验操作较复杂,试验前后铂丝需要反复清洗,做课堂演示实验时用时较多.为了克服以上缺点,笔者对本实验做了以下两种改进.  相似文献   

15.
制取乙酸乙酯课堂演示实验的改进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引言: 乙酸乙酯的制取实验是中学化学的几个经典实验之一,实验本身的原理和方法都很清晰,在中学化学教材中较多以演示实验的形式出现。最近,笔者发现人教版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必修加选修)和上科版高级中学课本(实验本)中,这个实验的装置有所不同,全国教材采用的是直接加热的方式,而上海教材使用水浴加热。笔者通过多次比较实验,发现两种教材的实验方法,或多或少存在一些问题,实验现象均不明显,有些还不符合课堂演示实验的要求。笔者提出了改进方案,使得实验操作更安全,更符合课堂演示实验的要求。  相似文献   

16.
物质的密度与温度有关,大多数物质在温度升高时,体积膨胀,密度变小;在温度降低时,体积缩小,密度变大,即热胀冷缩,为了揭示这一物理规律,人教版教材设计了这样一个实验:在室温下吹鼓两个气球,分别把它们放在冰箱的冷藏室和炉火附近,过一会儿,你会发现什么现象?笔者实验后发现,把气球放在炉火旁和冷藏室几乎看不出什么变化,且不便于课堂演示,以下是笔者设计的实验,效果很好。  相似文献   

17.
有关比热容的知识是教学的重点内容。比热容的概念比较抽象,它与质量、温度的变化量、吸收或放出的热量3个量有关,学生理解起来比较困难,因此,它又是教学难点。人教版教材第131页安排了一个比较水和植物油的比热容实验,以突破教学重点和难点。但该实验还存在一些不足,笔者试对其进行改进。一、原实验不足1.实验时要用两盏相同的酒精灯火焰加热,但酒精灯火焰常常大小不同,也难以调节灯外焰和石棉网之间的距离,从而难以保证用相同的热源加热。2.如图1所示,安装实验装置的操作繁杂,用烧杯来装水和植物油(食用油)进行加热,为保证温度计玻璃泡完全浸没其中,并且大致放在液体中间,需  相似文献   

18.
在所有版本的初中物理教材中,"升华与凝华"一节中的典型实验都采用了碘这种物质来演示升华与凝华实验。在初中物理教学过程中,笔者对碘的升华与凝华实验进行了多次改进尝试,以使这个实验可见度更大,对人体的影响更小。第一种方法是在锥形瓶中放入一根棉线,接着加入碘,塞上塞子,然后用酒精灯对其微微加热,  相似文献   

19.
柏海宵 《考试周刊》2012,(62):154-155
中学物理教学对演示实验要求具有可见度大、清晰度高、简易方便等方面的要求。本文探讨了"固体金属受热膨胀实验"中利用杠杆原理对金属棒受热伸长量的一次、两次等多次放大,提高其可视化程度,以此探讨放大原理在中学物理教学演示实验中所起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0.
弯曲试管一支,大试管一支,带塞导管,酒精灯二支,铁架台和铁夹,长滴管二支(18cm长),10mL量筒,药匙,纸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