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下面是安庆市依泽小学廖文英老师在六年级所教的一节周会课纪要。一教师:今天这一节周会课,我们来共同研究这样一个问题:在旧社会里谁养活谁?〔板书课题。接着教师叙述了前一阶段学校组织学生参观阶级教育展览,听老工人、老贫农的报告,看《燎原》电影等一系列阶级教育活动,并引导学生作了回想。〕  相似文献   

2.
“食物链与食物网”是各个版本《科学》教材共有的内容,也是广大科学教师多年研究的内容。在借鉴以前的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我们借助鄂教版《科学》教材中《谁吃谁》一课,重点对“食物链与食物网”这一内容进行了新的探索。  相似文献   

3.
姚伟峰 《科学课》2009,(9):18-22
《碘酒与淀粉》是著名特级教师章鼎儿1988年9月21日在山西太原召开的全国自然优秀课观摩会借班上的研究课,可以说是章鼎儿老师长期自然教学探索的一次“亮剑”,是代表当时全国小学自然改革方向的一课。《小学自然教学》(本刊前身)1989年第5期不仅刊出课堂实录,而且还刊登了著名特级教师刘宗起、路培琦的评析文章《科学与艺术的结晶》。这一课深深地影响着全国的自然教师。而今,青年教师姚伟峰在章老师的经典课例的引领下,依托教科版《科学》教材的有关内容,深入领会和整合教材,试图不作简单的重复,再现“科学与艺术结合”的精神。  相似文献   

4.
中国教育学会小学科学教育专业委员会2007年年会中,我省泉州第二实验小学陈华珠老师现场执教的《运动与健康》一课得到现场评委和与会老师的基本肯定。回顾教学设计的整个过程,我们主要考虑了两个方面:一是根据会议的要求选择不好教的生命科学单元的课,作为攻关内容,力图将不好教的课上成有趣的、学生乐学的课;二是让年青教师展示科学教师应有的素质并得到锻炼。  相似文献   

5.
中国教育学会小学科学教育专业委员会2007年年会中,我省泉州第二实验小学陈华珠老师现场执教的《运动与健康》一课得到现场评委和与会老师的基本肯定。回顾教学设计的整个过程,我们主要考虑了两个方面:一是根据会议的要求选择不好教的生命科学单元的课,作为攻关内容,力图将不好教的课上成有趣的、学生乐学的课;二是让年青教师展示科学教师应有的素质并得到锻炼。  相似文献   

6.
苏教版《科学》五年级《电磁铁》一课,是本单元中也是小学阶段研究和认识电和磁之间联系的唯一的一课,意义举足轻重。教材在呈现时,给我们留下了一个被很多科学老师称为“有争议”的问题——铁芯粗细对电磁铁磁性大小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1999年4月,我有幸和其他3位广州的老师共赴武汉参加由《小学自然教学》编辑部举办的为期一个月的自然教学研讨班。班上还有来自武汉和恩施市、建始县的自然老师,连同我们总共9位年青人。编辑部请来了武汉二师、水一小、水二小的自然教师和我们9人共同研究了4个课例,包括《凸透镜》、《昆虫》、《保护牙齿》、《热空气》。而这4个课例的研究都向着同一个方向,就是如何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实现科学过程、教学过程、认知过程的统一。 在整个研讨过程中,我与武汉市的樊军老师,建始的张爱民老师在各位专家的指导下共同研究《热空气》一课,令我获益良多。其中最深刻的应该是在自然教学中指导学生收集事实这一教学环节,下面我想谈谈我对此的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8.
朗读课文是小学阅读教学最经常使用的手段,在阅读教学中,经常可以听到老师用“谁来读一读”引导学生读书。其实,在许多情况下,给“谁来读一读”换个说法,可以收到更好的效果。 案例(一):教学《我们爱你啊,中国!》(苏教版六年级上册)  相似文献   

9.
近日,我有幸观摩了几节小学科学现场赛课。赛场上,各位老师展现的精湛教学技艺让我钦佩不已,也引起了我的深深反思。下面就以《周围的空气》一课为例,浅谈我在本课教学目标定位上的一点思考。《周围的空气》是湘版《科学》教材三年级上册《空气》单元的第一课。执教老师的教学流程大体如下:  相似文献   

10.
教学内容:《导体和绝缘体》(苏教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教学时间:2011年11月10日教学场合:"理解儿童与儿童理解"名校课堂巡礼(锡山站)活动教学地点:无锡市港下实验小学教学班级:五年级4班一、情境导入师:(出示实物:断开的简单电路和铜钥匙)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简单电路,老师这里就有一个简单电路,如果把这个铜钥匙接入电路中会怎样?谁愿意来试一试?  相似文献   

11.
谁来帮助她     
读罢2003年7、8月第19、20期《山东教育》,我被淄博市临淄区教研室于春祥老师撰写的《反思与课改同行——新课改经典案例10则评析》一文深深吸引。记不清读了几遍,已是烂熟于心了,不禁为于老师的细心发现与精彩评析拍手叫好。我知道,是案例的魅力,让我如此倾迷。文不厌读。百读之中,也不免生发出自己的几点思索与感想来。例如,于老师在案例1“谁来帮助她”中写道:“一天,我到一所小学听语文课改实验课,课上突然有一个女生破了鼻子,血不停地流着。只见她一手捂着鼻子,不知所措。面对这一突发事件,老师停下了与学生交谈。‘快,谁来帮帮她?’‘…  相似文献   

12.
[情境描述]在不久前的阅读教学比赛中,作为参赛选手的我(上课内容为《黄河的主人》)课前与学生有这样一段对话:师:孩子们,能给“主人”找一个相对的词吗?生1:客人。师:(指着学生,包括笔者本人)我们和(指向听课老师)周围听课老师比,谁是主人?生(异口同声):我们!师:(指着学生)你们和(指着自己)郑老师比,主人是谁?生2:是郑老师,因为今天是您参加教学比赛。师:认为“郑老师是主人”的请举手。(几乎所有学生都举手了,听课老师一片哗然)[症结与策略]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小学语文课堂发生了许多可喜的变化:我们关注的焦点从“老师的教”转向了…  相似文献   

13.
去年底,我们在湖北省荆门市观摩了徐州市特级教师于永正的语文讲读课,教学古诗《草》。在将要结课的“巩固知识”这一环节,于老师别出心裁地设计了一段表演,至今记忆犹新。现实录这一教学片断:  相似文献   

14.
笔者前不久参加了本市一次小学科学教学研讨活动,观摩了《燃烧的蜡烛》一课。执教老师教学的基本思路是:首先用法国科学家拉瓦锡研究燃烧现象的史实提出问题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以一年级上册《它是谁》一课的教学案例说开去,阐述了语言教学在小学低年级中的运用,进一步强调了阅读在教学中的基础地位和作用。  相似文献   

16.
上学期,我市铃铛阁小学朱瑞祥老师教了一节研究课,课题为《电流》。朱老师对这课教学的设计做了大胆尝试。教学效果良好,学生所获得的知识与能力超出了教学的  相似文献   

17.
夏文艺 《贵州教育》2010,(17):47-47
我是一名小学科学教师,2000年从师专进修回来担任科学教学已十载,经历了《自然》逐渐演变为《科学》的全过程。《自然》课注重老师如何把书本知识传授给学生,《科学》课则不是这样。《小学科学新课标》明确提出:小学科学课程注重小学生对周围世界与生俱来的探究兴趣和需要,强调用符合小学生年龄特点的方式学习科学,提倡科学课程贴近小学生的生活。  相似文献   

18.
我们学校有一个传统——每个学期每位老师要上一节研究课,目的是帮助教师提高教育教学水平。 我是刚上岗的新老师,我的第一次研究课。是上三年级科学《蚂蚁》的研究课。 下面是我经历这次研究课的心得,我把它们记录下来与大家分享。  相似文献   

19.
我们学校有一个传统——每个学期每位老师要上一节研究课,目的是帮助教师提高教育教学水平。 我是刚上岗的新老师,我的第一次研究课。是上三年级科学《蚂蚁》的研究课。 下面是我经历这次研究课的心得,我把它们记录下来与大家分享。  相似文献   

20.
朱佳发 《师道》2013,(5):14
"他是谁?写下你想说的话。"南京市鼓楼区小学五年级"语言"期末考试卷上,一道以"莫言照片"为题的拓展题曾成为网络热门话题。原来,网上贴出的考生答案令不少人感到意外,比如"他是邓小平爷爷"、"他是人"等。(见《南方都市报》)笔者想说的是,这道题出得不错,从孩子们的答案足见一斑:面对莫言的照片,有人答邓小平爷爷,有人答周立波,有人答赵本山,最绝的是答"他是人"。鼓楼区的一位老师透露,五年级语文第21课是《诺贝尔》,正好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大多数老师也讲过莫言。从这个角度看,我们不该嘲讽出题老师,让孩子们了解首位获诺贝尔文学奖的中国作家是谁是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