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当前,语文课堂教学现状不能令人满意,原因有很多,但未能进入文化层面是主要原因之一.从某种程度上讲,不少语文老师的课堂枯燥乏味是因为课堂缺少应有的文化品味造成的.学生不喜欢语文,对语文课不感兴趣,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没有处在一个具有较高文化品位的课堂中,以致让学生失去了学习母语的兴趣和情致.  相似文献   

2.
语文课堂是充满独特韵味的所在,语文教学也有其特有的"语文味"。然而放眼当下的语文课堂,哗众取宠,舍本逐末,流于形式的语文课堂仍占据一定的市场,这不仅背离了课堂改革的初衷,更偏离了语文教学的方向,弱化了语文教学的效率。因此,返璞归真,让"语文味"回归语文课堂应是我们广大语文教师首要的任务。  相似文献   

3.
面对目前的高三语文教学,笔者不禁感慨万千:我们的语文教育丢失了传统文化和民族情感而让莘莘学子漠视和厌弃语文,我们的课堂教学迷失在应试的泥潭中而忽视了语文的厚重与美丽;我们有让孩子拥抱语文、回归母语的重任,我们呼唤高中教育"绿色语文"的到来,我们的高三语文课堂教学亟需蹈行趣法.  相似文献   

4.
新课标下的语文课堂应该是充满师生活力的课堂。近几年,我们曾经为上语文课头疼过,每上语文课,一种沉闷气氛充满课堂。我唱的"独角戏",很难唤起学生学习语文的热情和欲望。是什么原因造成语文课堂如此"安静"呢?为了寻找这个答案,我们学习有关新理论,经常去听课,反复看课例的光盘,对照先进教师的语文教学,反思了自己的语文教学,找出了如下几个原因。  相似文献   

5.
语文课堂教学文化构建的理论与实践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语文教育是文化精神建构过程。语文课堂教学是一种最基本、最广泛、最普通的文化体现形式。新型的语文课堂教学应充满生命活力。语文课堂教学应努力构建"体验"文化、"融合"文化、"对话"文化、"质疑"文化,让语文课堂充盈文化精神,显示文化特质,发挥文化功能。  相似文献   

6.
<正>语文教育是学习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渠道。语文课程作为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课程,要引导学生与语言文字打交道,和语言文字亲密接触,与语言文字构成的文本对话,让学生在汉语言文本的字里行间穿行,品味语言,体味文字。由此,我们在语文课堂学语文、用语文的过程中,能够深切感受和体悟民族文化内涵和意蕴。汉语文具有形象性、情感性、审美性、诗意性等文化特质,语文课堂教学的  相似文献   

7.
随着我国不断深化小学语文教学新的课程实验标准改革,如何打造小学语文高效课堂,增强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素质教育就成了小学教育专家和小学语文教师的重点研究问题。在新一轮的小学语文教学改革中针对以往小学语文教学的不足之处提出了要努力培养小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增强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和语文知识水平,塑造有文化、有道德、有担当的人。那么,笔者将结合自身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经验,具体谈谈如何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贯彻落实好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的要求,从而打造小学语文教学高效课堂。  相似文献   

8.
<正>当今语文课堂的教学理念精彩纷呈,薛法根老师认为语文课要有"简约之美",王崧舟老师认为语文课要有"语文味",崔峦老师要我们"简简单单教语文,完完全全为学生,扎扎实实求发展"……看来,无论语文教学被注入什么样的新元素,有一点应该是不变的,那就是语文课堂教学应该是务实高效的,是简简单单、实实在在的。这也和南京市教研室最近几年提出的"清晰目标、精选内容、有效设问"语文课堂教学理念不谋而合。"目标"是语文教学的方向,"内  相似文献   

9.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弘扬中华传统优秀文化是时代发展的需要,是语文新课程改革的需要。目前我国中华传统优秀文化教育的现状不尽如人意,作为语文教师,我们有义务引领学生继承和发扬传统优秀文化。就此,我提出"趣读"入手——"乐读"引路——"广读"铺路——"多读"成就四步法,旨在立足语文课堂教学,弘扬传统优秀文化。  相似文献   

10.
在推进新课程改革中,语文的文化气息越来越凸显出来,而作为传承这种文化的课堂所形成的语文课堂文化,也应为我们所关注和思考。这种文化表现为语文课堂教学中形成的师生共同遵循的一种课堂精神、教学理念及规范,它是一种动态、生成的文化,关注语文课堂文化,可以使我们进一步去研究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如何传承语文这种文化。  相似文献   

11.
正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工具性和人文性是语文课程的显著特点。小学语文课堂一定要把培养学生的主体地位,树立学生良好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作为语文教学的主要任务。让语文课堂充满"三味",即把语文课上得有"情"味、"趣"味和"新"味,真正把语文课上成充满生命激情的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一、有"情"味审视我们的语文课堂,不难发现,我们的许多教师语文教学缺乏"情"味,没有把"人"放在教学的核心上。我们  相似文献   

12.
课堂教学是语文教学的中心环节。如何提高课堂效率、减轻学生负担一直是语文新课程改革必须回答的一个重要问题。要提高语文课堂效率首先要解决几个问题:一是什么样的语文课堂教学才算"高效"?二是现在的语文教学"高耗低效"的原因何在?三是我们应该怎样按新课程改革的要求来改进语文课堂教学?作为一名中学语文教师,下面我就结合自己的实践来谈这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13.
潘文生 《新疆教育》2012,(12):47-48
构建文化型语文课堂,提高高中生文化品味,是当代学生发展的需要,是语文教学的需要,是当代课程改革的必然趋势。“文化,语文诗意的栖息”,这是我们的教育教学实践应当拥有的文化的视野和高度。笔者在文化型语文课堂构建方面做了一些研究和探索,本文从理论研究角度对文化型语文课堂的内涵和促进文化型语文课堂生成的基本要求做了一些初浅的阐述,以提高语文教师的文化育人意识。  相似文献   

14.
黄群华 《文教资料》2012,(25):48-49
语文学科不是简单的语言文字科目,而是一门重要的人文学科,肩负着传承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的历史责任,语文教学的本质应该是传统文化教育。但是,长期以来,我国中学语文教学的文化功能已经被应试教育所消解。因此,我们必须利用课堂教学的素材提升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的体验与吸收,以"大语文"观将文化熏陶置于语文课堂教学的内外,将语文教学与乡土文化充分结合,培育良好的语文课堂教学文化。通过这些途径,重塑中学语文教学的文化向度。  相似文献   

15.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实施建议中又指出:"理解和尊重多元文化,有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这就告诉我们语文是工具,也是文化,它负载着文化,传承着文化。因此,语文教学应该挖掘文本的文化价值,从文化的角度来设计教学,构建文化语文,在课堂中理解和感受人类文化、传承和发展人类文化。下面我就以《月光启蒙》为例,谈谈基于文化的语文课堂教学的实  相似文献   

16.
<正>俗话说:"文以载道。"语文教学担负着传承祖国文化与民族精神的任务,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有这样的要求: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要积极构建开放式语文课堂。可是,由于受传统教学思想的影响,我们的课堂仍然存在"一言堂"现象,学生毫无生机与活力。作为一名一线教师,应该在教学过程中运用新颖的教学方法构建开放语文课堂,彰显学生个性。下面是我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几点尝试,仅与大家共勉。一、树立开放教学理念  相似文献   

17.
王毅 《现代语文》2004,(6):36-36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鼓励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当代社会对语文教学提出的一个新课题,我们要大胆地去探索和研究.但是,强调"创新"并不是要完全否定"传统".中国传统的语文教育观念中有许多符合语文教学规律的思想和做法,象重视诵读教学,重视语感的培养,重视对意境的欣赏、领悟,重视传统文化的教育等等,这些都是我们在新时期语文教学中要继承和发扬的精华.笔者把重视古诗文教学、学习传统语文教学中的成功经验叫做"传统回归".  相似文献   

18.
<正>语文课堂教学离不开语言,语言是语文教师传授知识、传递信息的主要载体之一。语文教学语言艺术与语文课堂教学效果有密切的关系。苏霍姆林斯基说:"教师的语言修养在极大的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的脑力劳动的效率。我们深信,高度的语言修养是合理利用时间的重要条件。"因而从某种意义上说,语文课堂教学艺术首先是语文教学语言艺术。而所谓语文教学语言艺术,就是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遵循语文教学规律和审美性原则,正确处理教学中的各种关系,把语文知识和信息正确有效地传递给学生的语言技能活动。那么,语文课堂教学在运用语言时,有哪些艺术技巧呢?  相似文献   

19.
要想语文课堂更加有效,教师首先要了解语文教学低效的原因,是在于我们选择教学内容存在误区,主要表现在:揠苗助长,高估学生的阅读能力;一成不变,小看学生的阅读基础;本末倒置,模糊语文教学的本质;脱离主旨,教师文本解读不到位。在此基础上,教师要对症下药,找对合理选择教学内容的策略:基于年段特点与目标、语文本体特征、学生发展需要等合理选择教学内容、文本的正确解读,合理选择教学内容。与此同时,我们还需要明白合理选择教学内容的意义在于:给教师"教什么"有了明确的方向;学生"学什么"有了明确的方向;教材"写什么"有了明确的方向。总而言之,语文课堂都应该"以生为本"去选择教学内容。只有这样,我们的语文教学才能步步为营,扎实有效。  相似文献   

20.
"把语文还给语文",这是著名语文教育家顾黄初教授在《科学与人文的语文教育》座谈会上讲过的一句话,是顾老对课堂教学层面语文脱离本位现象的忧虑及拷问,提醒我们应回归语文的本真,用学语文的视角去解读文本,创设种种教学情境,用"语文"的方式教出浓浓的语文味儿来。那么,我们应该给学生一个什么样的语文课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