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国教育投资的“怪圈”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怪圈之一:投入不足与严重浪费并存 进入90年代以来,虽然我国教育投资总量大幅度增加,但教育投入水平依然较低,经费短缺的矛盾仍很突出。这主要表现在:一是教育投入占GDP的比重显著低于世界平均水平。据国家统计局的报告分析,1991—1995年间我国教育投入占GDP的比重为3.2%。而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公布的资料,1985年世界各国教育投入占GDP的比重平均为5.7%,其中发达国家为6.1%,发展中国家为4%,均高于我国目前的水平。二是生均教育投入水平低。以生均教育经费与GDP的比重计算的、生均教育经费指数,近几年也徘徊不前。1991—1995年我国的平均生均经费指数为0.181,低于1990年的0.202:1995年人均GDP比1994年增长27%,而生均教育经费比上年只增长21%。尽管90年代以来教育投入  相似文献   

2.
一、影响地方院校教学质量的主要因素 (一)教育经费投入不足 由于扩招。生均教育经费实际在下降。我国教育经费的投入自1994年以来一直在2.5%左右徘徊,而且主要投资在中央部委院校,地方院校投入的经费仅占很小一部分。为了改变这一状况,各省市积极采取行动,加强教学基础设施建设,但扩招速度超过了经费投入速度,生均教育经费在不断下降。教育经费投入的不足已严重地制约着地方院校的改革、发展和质量的提高。  相似文献   

3.
当前我国教育财政的主要问题是投入上的不平衡.本文选取预算内教育经费占地方财政与地方GDP的比例、预算内事业费拨款与基建经费占预算内教育经费的比例、生均预算内教育支出占生均支出的比例等财政投入与支出指标,从经费总量、结构、生均支出三方面分析我国31个省(市)地方高等教育财政的区域差异,以期为各省级区域地方高等教育财政政策的调整与完善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2000-2003年我国教育经费投入进展与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0-2003年我国教育经费状况明显改善:教育经费总量、财政性教育经费、财政预算内教育经费快速增长,高于"九五"期间的年增长率;教育经费总投入中,政府财政投入所占份额回升,政府教育投入更多向义务教育倾斜;义务教育总投入中,政府拨款所占比例上升;义务教育生均预算内经费的增长率高于非义务教育阶段;义务教育与普通高校生均预算内事业费拨款的比例及差距正在缩小;社会团体和公民个人办学经费快速增长,占教育总经费的比例迅速提高;非义务教育成本分担机制促进了高中和普通高校规模的扩大,入学率迅速提高。但同时也存在以下问题:政府拨款在义务教育总投入中的比例偏低;中西部省份人均预算内教育经费偏低,政府拨款占农村义务教育公用经费比例严重偏低。2003年,'中央和地方政府教育拨款低于财政经常性收入增长,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较上年略有下降,财政预算内教育经费占财政支出比例较上年有所减少。本文通过对我国"十五"计划前三年(2000ee2003年)教育经费投入总体状况、教育经费来源构成、各级教育生均经费、财政教育资源的生均配置以及人均预算内教育经费的地区差异等方面的分析(本文数据均来自各年度《中国教育经费统计年鉴》及《中国统计年鉴一004》),描述了近年来我国教育经费刁免入的进展并揭示了其中存在的问题,供大家参考。  相似文献   

5.
台湾高等教育的现状与特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教育经费投入多 在台湾,教育已成为一种社会公益事业,教育经费支出和在国民生产总值中的比率均较大,并且逐年增长。2000年,全岛教育事业支出已达5343亿元台币,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率为5.5%。各级政府教育经费支出占政府支出的比例从1950年的8.57%增长到2001年的18.04%,教育经费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率从1951年的1.73%增长到2001年的5.5%。其中,高等教育在教育经费支出中也占较大比例,1999年高达31.29%(含高职)。 政府各级公立大学的投入较大,嘉义大学、屏东师范学院等公立大学年政府拨款经费都在10亿元台币以上,义守大学…  相似文献   

6.
我国教育投资的进展与问题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沈百福 《教育科学》2003,19(2):11-15
我国教育投资的进展:一是教育经费持续快速增长,增长速度超前于经济增长速度,教育经费占GDP比例不断上升;人均教育经费逐年增长。二是初步建立以政府财政拨款为主,多渠道筹措教育经费的体制,形成了非义务教育阶段个人分担教育成本的机制,办学体制改革逐步推进,社会团体和公民个人办学经费大幅度增长。三是中央和地方各级政府加大对教育的投入力度,实施教育财政重大系列工程,最大程度发挥教育财政的杜杆作用。各级教育的生均预算内教育经费差异逐步缩小,财政教育拨款在各级教育的分配正在向更为合理转变。但我国教育投资仍存在很多问题,如我国教育经费总量、公共教育支出占GDP比例仍然偏低;我国义务教育经费的政府承担比例偏低;中小学生均教育经费指数较低,城乡中小学生均预算内教育经费的差距较大;中等发达地区个人分担教育经费的比例偏高等。  相似文献   

7.
2000-2003年我国教育经费投入进展与问题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2000-2003年我国教育经费状况明显改善:教育经费总量、财政性教育经费、财政预算内教育经费快速增长,高于"九五"期间的年增长率;教育经费总投入中,政府财政投入所占份额回升,政府教育投入更多向义务教育倾斜;义务教育总投入中,政府拨款所占比例上升;义务教育生均预算内经费的增长率高于非义务教育阶段;义务教育与普通高校生均预算内事业费拨款的比例及差距正在缩小;社会团体和公民个人办学经费快速增长,占教育总经费的比例迅速提高;非义务教育成本分担机制促进了高中和普通高校规模的扩大,入学率迅速提高.  相似文献   

8.
我国教育经费结构:回顾与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我国教育经费的增长,经费分配的公平和使用效率等结构性问题将引起更多重视。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总结我国的历史数据,比较他国的有关数据资料,对我国教育经费的来源结构、分配结构和使用结构进行了回顾与展望。研究认为:1、在可以预见的未来,主要由于预算内教育经费的增加,我国教育经费来源结构总体上将呈现财政性教育经费占比缓慢提高的趋势;未来更长时期的变化,将主要受政府政策选择的影响。2、在分配结构方面,短期内初等教育经费占全国教育经费的比例会因为政策支持而有所提升,但从长远来看,中等教育和高等教育将由于规模的扩大而在总经费中占据更大比重。3、在生均经费方面,以绝对货币单位表示的三级教育生均成本将会继续提高,但以生均成本指数(生均成本占人均GDP的比例)来看,未来我国初等教育生均成本指数会继续提高,高等教育的长期趋势有可能是继续下降。3、在教育经费使用结构方面,本文以地方小学的数据验证了人员经费占事业经费比重与事业经费充足程度之间的关系,证明经费的内部结构可以作为监测教育经费充足程度的指标,认为未来随着总体经费紧张程度的缓解,总体上看,教育经费中人员经费在事业经费中的比例将继续降低。  相似文献   

9.
2004年全国民办教育经费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4年,我国各级各类民办教育经费都比上一年有所增长,尤其是高等教育阶段的增长幅度最大.2004年,从民办教育经费来源结构看,学费仍是民办学校的主要收入来源(占70%左右);在普通基础教育阶段,举办者投入所占的比例有不同程度的下降;中等职业和高等教育阶段,举办者投入所占比例则有不同程度的增加.从民办教育经费支出结构及其与公办教育经费支出结构比较看,生均基建支出所占比例明显高于同级公办教育,尤其是在高中和高等教育阶段;义务教育阶段,民办学校学生均总经费、生均事业费、生均公用经费都高于公办普通学校,但两者的差距比上一年有所缩小;普通高中阶段,除生均人员经费支出外,其他各项生均经费支出民办都高于公办;中等职业教育阶段,除生均基建支出外,其他各项生均支出民办职业中学都明显低于公办学校;高等教育阶段,民办普通高校的生均事业费明显低于公办普通高校,且生均人员经费支出所占比例很小,仅占总生均支出的16.75%.  相似文献   

10.
建立职业教育经费投入的长效机制,以确保职业教育的经费投入等同于普通教育甚至超过普通教育。这似乎是一个“老生常谈”却一直没有很好解决的问题。为保障职业教育的经费投入,必须建立“刚柔并举”的机制。所谓“刚”,指的是必保的经费投入,为此必须设定一些刚性的指标。例如,职业教育经费占整个教育经费的比例、职业院校生均经费数额(应高于普通院校生均经费)、教育附加费中必须用于职业教育的比例、  相似文献   

11.
本研究依据《河南教育年鉴》所公布的官方数据对河南省农村义务教育阶段的经费投入、生均事业费、生均公用经费等进行了分析,发现财政性教育投入占GDP的比例远远低于4%标准;财政性教育经费增长比例低于全省财政收入的增长比例;生均事业费虽有所增长,但主要用于教师工资发放;生均公用经费连年低于全国平均水平。有限的教育投入仅仅能维持农村义务教育的基本运行,教育发展步履维艰。  相似文献   

12.
基于2007-2014年全国数据和省级数据,采用描述性统计和面板数据回归方法,分析了普通高校经费收入结构对生均经费的影响,并进行了相关的国际比较,结果发现:第一,2007-2014年我国普通高校生均经费增长缓慢,生均经费指数不断下降,教育经费总收入中财政性教育经费的比例呈上升趋势;第二,普通高校教育经费收入结构对生均经费水平存在显著影响,表现为财政性教育经费比例的提高有助于生均经费的增长,而事业收入比例和学费收入比例的提高阻碍了生均经费的增长;第三,除了北京和上海等少数地区,我国高等教育生均经费的绝对水平远低于发达国家,而且政府投入比例低于发达国家。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我国学者针对“教育投资”问题的争论一直没有停止过。学者们普遍认为,我国的教育投资存在严重的问题,主要表现为教育经费的严重不足。虽然生均教育经费有了大幅度的提高,但直到2000年,我国各级各类学校生均经费与北美地区1985年的水平相比,仍然有很大差距。所以,我国的教育经费不仅是不足,而且是严重的不足。此外,教育投资的结构不合理。学者们普遍认为这是导致我国城乡差距、地区差距、重点学校与非重点学校之间的差距等教育不公平现象出现的最主要的原因,也是迫切需要改革的重点问题。在争论教育投资结构问题的过程中,许多学者认…  相似文献   

14.
基于2009-2014年《中国教育经费统计年鉴》和2008-2013年《江西省教育经费统计年鉴》的数据,文章对江西省学前教育成本分担现状进行了分析。结果发现,2008-2013年江西省生均投入、生均财政拨款、生均学杂费三个指标均低于全国水平,学前教育生均投入占人均GDP比值均低于全国水平;2008-2013年江西省政府分担比一直低于全国水平,政府对学前教育的重视程度(以财政性学前教育经费占财政性教育经费的比例测量)以及对学前教育的财政投入努力程度(以幼儿园生均预算内经费支出占人均财政支出的比例测量)均低于全国水平。政策建议提高江西省生均学前教育经费投入,进一步优化成本分担机制,支持社会力量办园。  相似文献   

15.
京津冀协同发展是缩小区域发展差距,实现资源配置均衡性与效率性的有效途径。生均教育事业费是衡量教育投入的重要指标,基于2006-2016年《中国教育经费统计年鉴》的数据,分析了京津冀三地中职教育生均经费支出差距及其与地区人均国民生产总值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京津冀中职教育生均经费支出存在严重失衡现象,且呈逐步扩大趋势,影响了区域职业教育公平的实现。区域人均国民生产总值与生均中职教育经费支出水平存在稳定的协整关系,河北省中职教育生均经费支出弹性高于京津两市。为了推进京津冀中职教育的协同发展,应优化京津冀教育经费投入制度;建立京津冀中职教育财政法规体系;努力拓展中职教育办学经费来源;建立中职教育经费财政转移支付制度;强化中职教育财政支出绩效考评与监管。  相似文献   

16.
我国教育经费十分短缺,其主要原因是政府教育经费支出或投入水平太低。因此,党和国家各级领导应该充分认识提高政府教育经费支出水平的重大意义,力争使我国政府支出的教育经费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例在2010年之前达到5%左右,在2010年以后稳定在5.5%甚至更高水平。  相似文献   

17.
浙江、江苏义务教育经费差异比较及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属于我国经济发展第一方阵的江浙两省义务教育发展也存在不均衡现象,这种不均衡反映在经费上就是教育经费总投入、义务教育经费占教育经费的比例、生均预算内教育经费、生均预算内公用经费和资源配置等方面.可见,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关键在于:政府负担义务教育经费投入责任;重点建设省级政府的转移支付制度.  相似文献   

18.
国家财政预算内拨款仍是我国高等教育经费的主要来源,但正在逐年下降。与此同时,非财政性教育经费占总经费的比例越来越大。在非财政性经费来源中,事业收入是主要渠道。1999年普通高校开始的大规模扩招没带来充足的教育经费供给,加之财政不堪重负,导致了生均预算内事业费明显下降。从高校生均事业费指数可以看出,我国近些年来为提高资源使用效率而采取的一系列举措,取得了显著成效。  相似文献   

19.
沈有禄 《职教通讯》2012,(13):25-36
中等职业学校生均教育经费至2009年达到近8000元,低于普通高职高专而高于普通高中,近一半的地区的生均经费值要高于全国平均水平。生均经费"中部塌陷"现象比较明显,京津沪地区要远高于东部地区,东部又高于西部,西部又高于中部,在2007-2009的三年里,中部河南、安徽、湖北、江西四省几乎总是处于全国最后5位,而北京、上海、海南、浙江、天津、西藏、新疆都是在全国位列前位的地区。青海、上海、广西、重庆、云南、陕西、浙江、四川、新疆这些地区的生均预算内事业经费中公用经费所占的比例是较为合适的,其人员经费与公用经费的比例大致在7:3左右。生均预算内经费全国各地区间的离差程度较大,达0.5以上,全国总的离差水平要大于京津沪、东、中、西部地区的;而生均基建经费的地区间的离差水平要明显高于生均教育经费、生均事业经费、生均人员经费和生均公用经费的该值。  相似文献   

20.
中共中央、国务院在1993年2月发布的《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以下简称《纲要》)中作出决定,采取多种措施,增加国家对教育的投入,包括(1)逐步提高国家财政性教育支出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例,本世纪末达到百分之四。(2)中央和地方政府教育拨款要做到“三个增长”、即:教育拨款的增长要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的增长;并使在校学生平均的教育经费逐步增长;还要切实保证教师工资和生均公用经费逐年有所增长。(3)提高各级财政支出中教育经费所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