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一、让教材首先感动我们自己现在人教版教材更开放,更具有灵活性,更注重体现编者的关注人文性和让学生直接感知文章的原滋原味儿的理念。例如,《月迹》、《三月桃花水》、《忆读书》、《新月集》等。这些课文,是采用散文形式构篇来表现主题的。有的课文  相似文献   

2.
这一单元主要是学习散文,(另加唐宋诗5首)散文也是密切反映生活的,有的托物言志,如《白杨礼赞》;有的借景抒情,如《听潮》;有的边叙边议,如《钓胜于鱼》。这一单元的教学目的及重点应放在:一是初步理解托物言志和借景抒情,二是学习从文眼(线索)入手阅读散文,三是挖掘美育教育因素,同时加强朗读训练。  相似文献   

3.
本单元包括散文《“论语”六则》、《扁鹊见蔡桓公》、《周处》、《口技》、《观巴黎油画记》五篇和诗八首,体裁分为散文与诗两类,体裁不同教法也相应有异,故分别讲述.(一)散文部分一、本单元智能训练的基本点在字词句上下功夫,应成为这一单元教学的首要任务。但这些又都是脍炙人口的名篇,其中有的含意隽永,有的表现手法高明,值得我们学习借鉴,而充分讲述这些,又可激起学生对文言文学习的兴  相似文献   

4.
中国古代先秦的散文包括诸子散文和历史散文。历史散文是记载历史事实的史书,它要求如实地记载真实的历史事件,一般不用文学创作的方法进行虚构。在我国古代,史籍非常发达,其中有许多著名的史书,如《史记》、《资治通鉴》等。这些史籍,有的记载的年代跨度大,有的记载的内容庞杂,因此在编写的过  相似文献   

5.
“托物言志”的散文大致有两种写法:一种是致力挖掘“物”本身所蕴含的意义,多用象征、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另一种是以“物”为线索,通过描述与“物”有关的故事来表达作者的某种思考。以写“树”的散文来看,茅盾的名篇《白杨礼赞》属于前一种写法;刘耀仑的《白果树湾的回忆》(载《少年世界》91年2期)属于第二种写法。《白杨礼赞》众所周知,对前一种写法的论述也多;本文主要刘耀仑的以《白果湾的回忆》为例谈谈第二种写法。  相似文献   

6.
“积贮”析     
高中语文第三册所选的贾谊《论积贮疏》一文,编者在题注中点明这篇文章的主旨是“劝文帝重视农业,提倡积粮”。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古代散文选》及其他一些选本、注家也多持此说。更有甚者是把“积贮”译为“贮备粮食”。我认为这些都失之偏颇。《论积贮疏》选自《汉书·食货志》,《食货志》有这样一段说明:“洪范八政,一曰食,二曰货。食,谓农殖嘉谷可食之物;  相似文献   

7.
<正>写好借物明理散文有四招,下面以《草有德》《稻草人》《萤火虫》《人间草绿》为例,逐一"解密"。一、亦物亦人。借物明理散文中,物的性状特征须与人的品质融合为一,实现物与人"属性"的自然统一,收到"亦物亦人"的表达效果。具体方法有寓人于物和由物及人。如《草有德》一文,文中将草原有的"随处而生""青葱常在"等特点,赋予了"无欲""不屈""坚守"等美德,赞之曰:"真正的乐天派、天生的快乐神""青青草色生生不息""坚守的根,不移;坚守的志,不变"  相似文献   

8.
何洋 《天津教育》2012,(8):53-54
散文一直被人们称为"美文",人教版初中《语文》选入大量文质兼美的散文。这些散文有的意境优美,有的清新隽永,有的朴实无华。学生通过阅读散文,可以丰富自己的知识,开阔自己的眼界,培养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在阅读散文的同时,学生还可以从中学习选材立意、谋篇布局和遣词造句的技巧,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语文课程标准对初中生阅读提出了明确要求:学生欣赏文学作品,能有  相似文献   

9.
朱自清散文的“源头意识”江苏射阳县二中王连高《绿》、《荷塘月色》、《背影》等三篇散文创作背景不同,却有一个共同的创作思想贯穿着,那就是先生的“源头意识”。“源头意识”指作者写人叙事、绘景状物时,摹写景物周边的环境,“景语”之外的“情语”,交代人物形象...  相似文献   

10.
散文要写得“形散神凝”,就得学会“聚焦”。所谓“聚焦”,就是选择一人、一事、一景、一物作为’焦点”,用以凝聚散乱的题材。如果我们将所写的题材聚焦于一物,这个物就成了叙事或抒情的中心,所有的材料都向它辐凑过来,这种手法就叫“物脉”。我们学过的散文,如冰心的《一只木屐》、茅盾的《白杨礼赞》、巴金  相似文献   

11.
托物抒情,是散文写作的重要手法。托物为什么能够抒情呢?原因就在于“物”与“情”之间存在着内在联系。如果不存在这种联系,那么便会——要么有情而无寄托,无从抒发;要么有物而无真情,物成虚设。《又闻蛙鸣》这篇文章就采用了托物抒  相似文献   

12.
谈到散文写作,人们常用“散文贵有眼”这样的话以概括散文写作的特点和规律。“文眼”一词,查《中华大字典》《康熙字典》《辞海》《辞源》《现代汉语词典》《中文大辞典》以及《佩文韵府》等书,均未见收此条目。人们的通说,是以晋人陆机语“立片言以居要,乃一篇之警策”作解。  相似文献   

13.
大凡优秀的散文,往往同诗词一样,致力于意境的创造与追求。“有境界则自成高格”(王国维《人间词话》)。所谓意境,是指文艺作品中意蕴与境象的统一,亦即作品表达的思想感情与所描绘的生活图景融成的一种艺术境界。散文意境创造的手段多种多样,或因物寄情,或托物言志,或运用一、二细节画龙点睛而神情全出,或化用诗歌意境而另呈异彩……老舍的散文《草原》,则用富有特色的风景画与风俗  相似文献   

14.
<正>从《乡愁》的深情忧郁,到《念李白》的豪气干云,再到《听听那冷雨》的奇崛浪漫,左手散文右手诗的余光中先生,用他的万钧笔力向我们展现了汉语之美的无数可能。事实上,除了抒情散文和文化散文,余光中也写了很多议论性散文,这些文章里的余光中言辞辛辣,十分“毒舌”,显得这位老人家格外直率、可爱、接地气。《朋友四型》里有吐槽、有点赞、有感慨、有疑惑,这些我们熟悉的操作本质上都是议论。  相似文献   

15.
<正>“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老骥伏枥,志在千里”……吟咏起这样的句子,我们每每被“物”中之“志”感怀。托物言志不是古诗文表达哲思的专属,现代散文也常常用到这种手法,我们学习过的《紫藤萝瀑布》《一棵小桃树》《白杨礼赞》都是托物言志的名篇。  相似文献   

16.
管纳 《英语广场》2022,(31):3-6
散文,素有“美文”之称,往往构思美,语言美,意境美。然而散文英译,素来是件棘手的事。本文选取扬州大学周领顺教授的散文《走雪》《下雪的季节》中“雪”及《盆栽》《竹》《文竹》中“竹”的刻画片段及其英译文,旨在论述散文翻译求取真与美的可行性与实用性。  相似文献   

17.
在初中语文教材中,托物寄意散文比较多,如《白杨礼赞》、《荔枝蜜》、《茶花赋》、《井冈翠竹》、《松树的风格》等。这类散文有个共同的特点,这就是通过大自然中的某一具体事物的细腻的描述和刻画,引伸出深刻的哲理,表达出浓郁的思想感情,寄理于物,借物抒情,托物言志,简言之,就是“托物”以“寄意”。要搞好这类散文的教学,就  相似文献   

18.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从寻常景、平常物中感悟人生,是散文《拔稗子》与这些千古名句的共同处。《拔稗子》托物言志,借“稗  相似文献   

19.
《秦晋殽之战》是我国先秦历史散文名著《左传》里的名篇,历来受到人们的称道,被奉为古典散文的典范,选人许多古代散文选集和现行的大、中学语文课本。这篇文章无论是记叙战争、刻划人物,还是描写辞令以及谋篇布局等各个方面都鲜明地体现了《左传》的艺术风格,而在辞令方面尤其突出。古代评论家对比赞不绝口。考察这些辞令,大多是作者根据原始记载,经过适当的润饰和加工熔铸而成的,写得颇有特色。有的委婉,有的激切,有的幽默,有的谦卑,显示出春秋时代外交辞令的高度技巧。但是,目前,对其中几段辞令的注释与讲析尚存疑窦。经过仔细推敲,愿将一管之见,略陈如下。  相似文献   

20.
迄今为止,当代散文史著作已经出版了7部,同样冠名为《中国当代散文史》的有5部,作者分别是张振金、徐治平、邓星雨、卢启元、王尧;还有沈义贞的《中国当代散文艺术演变史》,佘树森和程旭光合著的《中国当代散文、报告文学发展史》。这7部史书都是由大学教授撰写完成的,有的侧重作家作品的解读,有的侧重散文思潮的论述,有的侧重分析社会文化与散文创作的关系演变,互为照映,各有所长,基本勾勒出当代散文创作的全貌,为当代散文研究打下了厚实的基础。散文的理论专著也从无到有,越出越多,从散文的本文研究到理论建构,从分类论说到发展趋向的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