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教学模式是职业院校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有效途径。必须深入探索校企深层次合作、工学有机结合的融合之路,形成稳定、长远、可持续发展的途径和机制。本文通过回顾、总结巴音学院的校企合作的改革实践,提出了进一步实施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几点思考。  相似文献   

2.
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发展模式已经成为当今职业教育发展的主流。经过多年探索,高职院校形成了“校中厂”“职业教育集团”“订单班”“企业校区”等多种灵活多样的校企合作模式。通过这些模式,校企双方在制定人才培养方案、课程体系建设等多方面取得了不俗的成绩,但作为学校三大基本建设之一的教材建设发展却相对滞后。分析校企合作视角下校本教材开发的现状,探讨校企合作开发校本教材的思路。  相似文献   

3.
“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已经得到认可,但“校企文化对接”的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性还没有大范围地被人们所认识和实践。本文试图从教育者、学生、社会三方面论述校企文化对接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基于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模式的双主体、交互式特点,针对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绩效评价问题,构建由目标层、准则层、指标层、分指标层四层结构组成的多级评价指标体系.应用模糊综合评价的方法建立综合评价数学模型,结合校企合作实例,对该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应用予以说明,为评价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绩效提供较为科学的量化测评方法.  相似文献   

5.
工学结合、校企合作是高职院校培养技术技能型人才的根本途径。但当前高职院校校企合作却存在着企业合作不积极、合作稳定性差、缺乏长效机制、合作形式单一、深度融合少、合作缺乏有效的沟通管理等问题。通过分析校企合作难以深入的原因,提出了高职院校校企合作的八种实现途径。  相似文献   

6.
从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开始阐述,通过对两所高职院校建筑装饰专业施行的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分析对比,肯定了这种教学模式,并希望进一步推进这种模式。  相似文献   

7.
高等职业教育是我国教育体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与生产、实践联系紧密,多采取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教学策略,直指职业教育本质。在当前高职院校"五年一贯制"的大背景下,要构建工学结合、校企合作模式,需要高职院校深入把握职业教育发展改革趋势,调整、改善自身发展方向,重塑职业教育发展目标和教学体系。本文阐述了"五年一贯制""工学结合,校企结合"的内涵,指出了构建"五年一贯制""工学结合,校企结合"的作用,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构建"五年一贯制""工学结合,校企结合"模式的对策,以期更好地促进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深入推进高职教育改革,培养更多社会需要的高级技能型人才。  相似文献   

8.
现代学徒制是高职院校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推进工学结合的有效途径,是高职教育探索人才培养模式的重点。宠医在“现代学徒制”视角下探索形成“2223”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重点推行“半年互换365天不间断”轮岗实习,对宠医专业人才三大能力培养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工学结合作为职业教育的一种人才培养模式,极大地提升了职业教育的生命力。其目的在于通过提高学生的综合职业素质和专门技能水平来实现学生的就业率与就业质量。校企合作开辟了多种办学途径,促进特色课程体系的构建。工学结合和校企合作的融合以及运作在目前的高等职业中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0.
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是我国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要切入点,本文在理解工学结合内涵的基础上,分析了目前高职教育中工学结合的根本障碍,探索了工学结合的动力机制、激励机制和约束机制,提出了能够兼顾校企生三方利益的市场驱动型和政府驱动型的工学结合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