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初中地理中“时区和日界线”一节的教学一直是一个难点,老师不易讲清楚,学生难于理解和掌握,笔者在讲授师专地理系的地球概论这门课时,也遇到了这一难题。经过调查研究和反复推敲,对初一地理中“时区和日界线”一节的教学提出以下建议,以供广大地理同仁参考。 笔者经过调查分析,认为初中学生难于掌握“时区和日界线”一节的内容的原因有五个:  相似文献   

2.
中国地理教材中的“时区和日界线”一节,被普遍认为是教学中的难点,时差的计算部分难度更大些;日界线,无非是越过日界线时应增加或减少一天而已,学生似乎较易掌握。  相似文献   

3.
“时区和日界线”这一节,学生最感头痛的是时区的换算。为了解决学习上的难题,我将其换算方法归纳为两大类:1.越线计算法;2.不越线计算法。所谓“线”,是指日界线而言。我将  相似文献   

4.
初中课本《中国地理》上册第一章第一节“时区和日界线”,一直是中学地理教学中的难点,特别是“区时的计算”,更是问题的关键所在。有很多初一的学生,正因为没有真正弄懂这一部分知识而挫伤了学习地理的积极性。因此,探讨这一部分教材的不同教法,从而选择一种比较切合实际的教法,甚为必要。 有关“区时计算”的不同教法,总结起来,不外乎如下几种:  相似文献   

5.
在中学地理教学中,“时区和日界线”是个新的课题,也是一个难点。为此,现就教材涉及的几个问题,谈一点体会。  相似文献   

6.
“时区和日界线”是地理教材中的难点之一,我们在课堂上,常用地球仪来进行演示,用挂图来帮助学生理解。实际上这就是根据地理学科本身的特点,遵循直观性、形象原性则来进行教学,所以效果较好。可是,学生在做作业时接触的却是:时区序号的计算;时区差、区时差的计算;世界各地标准时的换算等一系列的数学式子。在缺乏感性知识的情况下,只是进行抽象逻辑运算,很容易把题目做错。那么,能否让学生运用直观、形象的手段做好作业呢?当然可以。  相似文献   

7.
中专化学教材中第五章第一节“化学反应速度”,讲解了化学反应速度的概念和表示方法,以及影响化学反应速度的因素。在教学过程中,我发现学生对影响化学反应速度的因素,尤其是有效碰撞理论感到难理解。因此我尝试用比喻的方法来说明这一问题,触类旁通,帮助学生理解。  相似文献   

8.
黄传启老师在1996年《生物学教学》第4期的文章中提出现行高中《生物》统编教材“繁琐、过重”,应该删去大量内容,“教学时数应从现在的每周三节改为每周二节……”。我认为,如果这样删下去,学生在高中学到的生物科学知识将是支离破碎、很不完整的知识,这对学生以后升入高一级学校或从事工作都是十分不利的。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和认真思考,我感到高中《生物》教材不但不能删掉大量章节,而且还应增加一些新的内容,才能适应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飞速发展的需要。我认为,新编高中《生物》教材应该大胆增加以下一些内容:互、充实、…  相似文献   

9.
教学“分数的初步认识”(人教版小数九义教材7册75页)这一小节教材时,应如何推动学生主动求知的心理动因,促使学生充分感到探索数学知识的乐趣?笔者建议如下。一、教学的起点要低,让学生感到“我能学”引入分数,是数概念的一次扩展。分数概念比较抽象,所以教材分两个阶段来讲。“分数的初步认识”是学生第一次接触分数。教学这部分内容要用图形和一些学生熟悉的具体事例,使他们对简单的分数有个初步的认识,为今后学习小数和系统学习分数打好基础。“教学的起点要低”,就是说教学要充分考虑儿童的认知特点,教学设计要尽量便于学生学习。学生…  相似文献   

10.
这段时间我一直在思考“备课怎么备”、“教学设计如何设计”、“写教案如何写”之类的问题。在大学读书时,教《教育学》的老师在讲到“如何备课”这一节时,苦口婆心地强调要“备教材”、“备学生”,以教材的“知识结构”和学生的“学情”作为选择教学方法和教学工具的依据。记得期末考试时出的考题就是“怎样备课”。自己做了教师之后,我一直按“备教材”和“备学生”这两个要求来设计我的教学。后来我发现,“备教材”与“备学生”其实是合而为一的事情而并非分开的两个要求或两个程序。我将它理解为“根据学生的学情梳理教材的知识结…  相似文献   

11.
一、导入设计引进学生熟悉的生活内容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数学教学用学生生活中熟悉的事例来开头,既能成功地导入新课,又能使学生感到亲切产生兴趣,还能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如开始教学“相遇问题”时,我先请两名学生分别站在讲台的左侧和右侧,听教师喊“走”之后,两名学生同时相向而行,当两人相遇时喊“停”。问:“这两名同学怎么了?”同学回答:“相遇了。”老师说:“对了,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有关相遇问题的应用题。”又如在教学“分数大小的比较”我让一名学生上来给前面三名学生分苹果,先给一个学生切二分之…  相似文献   

12.
阅读教学中要重视“读”的作用 ,这已经是许多老师的共识。但在课堂教学中到底应该怎样引导学生开展对课文的阅读 ,一直都是我们所苦苦探究的问题。日前有幸观摩了特级教师薛法根执教苏教版语文第六册《我应该感到自豪才对》一课 ,对我启发很大。薛老师在教学中坚持以读为主线 ,以语感训练为核心 ,使学生从读对、读懂逐步走向“读活”和读、用结合 ,从而实现了“读出意思”、“读出内涵”和“读出智慧”的教学构想。片断一 :师 :(指名读课题 :“我应该感到自豪才对”)哪一个字念得重一点才好?生 :我应该感到自豪才对。生 :我应该感到自豪…  相似文献   

13.
“植物生长素的发现”是课程改革后依然保留的一节教材。它虽不是学生生物知识体系中的重点内容,但却很适宜于学生的研究性学习以培养学生生物科学素养,因此这一节课受到了许多教师的重视。在这节课的教学中,采用问题教学模式教学,辅以小组合作学习,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以问题教学模式上好这节课,问题的设计自然十分关键。问题的设计应充分利用教材提供的素材。我在多次教学中,不断改进,设计了以下一组问题,启迪学生的思考。  相似文献   

14.
初中物理第一册中的“液体压强的公式”一节,如果按照教材上的方法进行教学,学生对在液体中设想一个液柱,来推导液体压强的公式感到很难理解。因为要在液体中想象出一个液柱,就要求学生具有一定的想象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而初中二年级学生的绝大多数想能力干和抽象思维能力都还比较弱,加之学生还未遇到过这种抽象问题,也没有日常生活的经验作依托,另外教材中分析的思路,由具体到抽象过渡得较快,也是使学生产生这种困难的原因。我认  相似文献   

15.
当我翻开二年级上册的音乐教材时,《咚咚仓》这一单元主题马上映入了我的眼帘。这是一节典型的引导学生体验、探索的表现创造课。课的教学内容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敲一敲”是演奏打击乐器,侧重在表现;而第二部分是创编音乐故事“风雨雷电的故事”,侧重在创造。目的是让学生探索打击乐器的声响,并且在探索的过程中对乐器的声响产生兴趣。在实际教学中,怎样引导学生用探究性的学习方式来达到这节课的教学目标呢?第一步:“感受、体验”。这一步是通过“听”和“看”来实现的。“听”是指先不给出画面只听“风雨雷电”的声响,要求学生认真…  相似文献   

16.
新课程倡导教师“用教材教”,而不是简单地“教教材”。创造性地运用教材是指教师根据学生的生活实际情况来处理教材,对教材进行教学重组和整合,有效地激活教材知识,让学生有效地参与教学的全过程,形成有利于学生个性发展的知识体系。在“利息”一节教学中,我联系学生现实生活,充实相关学习资源,收到了意想不到的学习效果。  相似文献   

17.
一、导入设计引进学生熟悉的生活内容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数学教学用学生生活中熟悉的事例来开头,既能成功地导入新课,又能使学生感到亲切产生兴趣,还能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如开始教学“相遇问题”时,我先请两名学生分别站在讲台的左侧和右侧,听教师喊“走”之后,两名学生同时相向而行,当两人相遇时喊“停”。问:“这两名同学怎么了?”同学回答:“相遇了。”老师说:“对了,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有关相遇问题的应  相似文献   

18.
有幸听了中年级组教师的一节数学课,对我很有启示,现就这节课的教学节奏来谈谈我的感受。这位老师所授的是“三步计算应用题”,这节课教学内容只有一道例题和三道“做一做”的练习题。但老师在授课时,开始松,中间紧,最后就急了,使结尾的教学几乎处于急奔竞走的状态。这也让我想起几年前在一次小学数学教学交流研讨会上所听的一节课,这节课老师说话如放机关枪,整堂课像一场答辩会,逼得好学生也只能望板兴叹。这些经历不禁让我产生了对这样一个问题的思考:小学中年级课堂教学节奏应如何掌握呢?要回答这个问题,首先应该清楚小学中年级学生的生…  相似文献   

19.
《工人代表》这课有51个自然节,二千多字,在小学语文教材里这样长的课文不多。作为阅读课文,怎样在两节课的时间内,让学生体会出当时才二十来岁的少奇同志,为了工人阶级的利益而果敢坚决地跟反动统治阶级进行正义斗争的革命精神,这在教学中是一个值得考虑的问题。我在反复阅读课文中感到,这篇课文围绕着“谈判斗争”这一重点,通过少奇同志在不同环境  相似文献   

20.
旧版的高级中学《中国古代史》课文“明末农民战争”一节第200页 ,印有两枚农民政权发行的钱币 :一枚“永昌通宝” ,一枚“大顺通宝”。见附图 :大顺政权货币大西政权货币在教学过程中 ,不少学生对教材附图中注解这两枚钱币的归属感到困惑。其主要是源于教材中的两段话 :“1643年 ,李自成占领西安。第二年初 ,农民军建立政权 ,国号大顺。”“张献忠的农民军长期在长江中游作战 ,后来占领成都 ,建立了大西政权。”然而 ,从教材附图中 ,学生感到难解的是 :李自成分明建立的是大顺政权 ,而“大顺通宝”却是张献忠建立的大西政权货币。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