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吴亚珠 《成才之路》2009,(27):68-68
一些父母常常抱怨说现在的孩子太难教育,他们尤其感到为难的是不了解现在的孩子在想些什么。在父母们的眼里。孩子的小脑袋瓜儿就好像一个神秘的世界,让父母们费尽心思也捉摸不透。还有的父母抱怨孩子与自己没有共同语言,无法与孩子做到真正的交流。在这里,我给父母们讲一个我自己的故事。  相似文献   

2.
陆妍蓉 《考试周刊》2014,(68):172-174
通过对沉迷于网络的初一学生的问卷和访谈,本研究了解其使用网络的情况,对其网络成瘾进行相关评估。研究发现:网络成瘾对青少年的危害体现在青少年成长的多个方面;青少年的心理健康问题必须被关注和重视;父母是否参与赌博、家庭氛围是否和睦、家庭交流是否及时、家庭教养方式是否得当等都是影响青少年网络成瘾的重要因素;父母的文化水平、班级氛围、同伴关系、老师关注等是重要影响因素。建议政府和学校把心理健康教育作为青少年教育的长久之计;父母要关注孩子的身心发展,为孩子营造良好的成长环境;老师们要做青少年健康网络使用的引导者。  相似文献   

3.
网络成瘾     
E时代,“触网”成为许多中学生生活的一部分,不会上网的人被同学们称为“网盲”,同学们通过网络获取知识、交友、娱乐……当网络成为互不相识的人相互联系的纽带时,在许多家庭里,网络却成了家长和孩子难以沟通的屏障。不少同学在上网问题上经常与父母发生冲突,尤其在假期,大多数家长白天忙着工作,有些同学就着了魔似的迷恋着电脑和网络,有的家长无不忧心忡忡“:咱们家的孩子是不是染上了网瘾?假期过去大半了,都没有办法让他从网络中走出来!“”电脑和网络难道比爸爸妈妈还亲?”关于青少年网络成瘾,按照国际上标准的说法,叫做“互联网成瘾综合症”(英文简称IAD)。美国匹兹堡大学的Kimberly.Young教授设计的问卷,可以让你了解自己的上网形态:Young的网络成瘾量表Young的网络成瘾量表,一共有20个问题,每个问题有5个选项。每个问题都问你某件事发生的经常性程度,选项1 ̄5表示经常性程度的高低,选项1表示经常性程度最低,选项5表示经常性程度最高。请根据你的实际情况如实填写:1.你觉得上网的时间比你预期的要长吗?几乎没有1偶尔2有时3经常4总是52.你会因为上网忽略自己要做的事情吗?几乎没有1偶尔2有时3经常4总是53.你更愿意...  相似文献   

4.
爱需要体会,更需要传承。现在的孩子大多都是独生子女,独享着亲人们的爱,认为什么都是应该的。得不到或满足不了自己的愿望就会埋怨父母,甚至于有些孩子会赌气离家出走。问题出在哪里?究其原因,亲人们给予了孩子爱,而没有让孩子体会到爱。如何让孩子感受爱?只有通过教育,才能让孩子感受爱的存在,感受到身边有爱的存在,是多么的美好。  相似文献   

5.
<正>无论岁月如何变迁,爱总是永恒不变的主题。当前社会,孩子那稚嫩的眼神已渐迷茫,公交车上的你推我搡,犯错后的义正词严,不称心时的无理取闹……让人不禁感慨,我们的孩子怎么啦?这种情况下,我又该怎样引导他们去感悟父母之爱呢?也就在此时,同年级组两位老师的课让我深受启发。一、走进爱,发现爱爱由心生,不亲身经历,再华丽的辞藻都无法书写内心的真情。父母的爱是什么呢?有同学说了,父母的爱是冬天里的一把火,  相似文献   

6.
“网络成瘾”是病吗?看到家长把爱上网的孩子送到“艰苦学校”的报道,我就知道要戒除这“网瘾”不是太容易。什么人容易上网成瘾?为什么会网络成瘾?如何干预网络成瘾?哪些孩子属于网络成瘾?看了下面的报道,相信您会得出自己的结论。什么人容易上网成瘾?为什么会网络成瘾?如何干预网络成瘾?——近日“,北京市青少年网络依赖戒除‘虹’计划项目科研成果新闻发布会”举行,正式对外公布“虹”计划科研成果以及推广模式,揭秘网络成瘾的基本原理。  相似文献   

7.
作为一个独生子女的父亲,当我写下这个标题,心中不由得一阵惶恐。试想,哪个独生子女的父母不担心孩子出事?而且凡是出事往往与某个秘密有关。所以,绝大多数父母和教师都不希望孩子有秘密。据我们在全国城市做的调查发现,近30%的中小学生的日记和信件,被父母偷看过。有些父母甚至理直气壮:“我们是你的爸爸妈妈,还是监护人,看看你的日记和信件算什么?”可以说,父母们包括教师们大都希望孩子是“水晶人”,能让人看得明明白白,不存在丝毫秘密。早已具有权利意识的当代青少年,自然无法容忍父母对自己隐私的侵犯。他们用各种方式表示强烈的抗议。…  相似文献   

8.
《父母必读》2013,(11):20-20
孩子不是父母的私有财产,我们要让孩子成为自己的原创,而不是父母的“复印件”!让孩子成为独立的人,是每一位家长的必修课。如何把孩子温柔地推开?如何培养孩子的独立性?@父母必读杂志特邀知名亲子教育专家@付小平V和大家分享“把孩子温柔地推开”微访谈。  相似文献   

9.
您了解现在的孩子吗?您知道劳动对孩子的未来意味着什么吗?您知道运动的好习惯是在哪个年龄段养成的吗?您知道《家长教育行为规范》的内容有哪些吗?您知道怎样让孩子成为学习的主人吗?您知道怎么对孩子说话吗?您知道什么样的孩子才是心理健康的孩子吗?您知道儿童有哪些权利吗?…… ……以上这些问题想来是每个父母都关心的,但是有些父母却并不能很好的回答。有这样一本书能帮您解答这些问题,它就是《成功父母必读》。这本书介绍了大量的方法,汇集了专家的研究成果、父母的教育实践经验,具有科学性、可读性和实用性。下面是我们从中摘录的部分内容和观点。  相似文献   

10.
假期里,几个亲戚因为加班的缘故,把孩子托付给我,让我给他们照看些时日。我真有些为难:别人的孩子好教育,自家的孩子难看管,尤其又是亲戚家的小孩,轻重难担,搞不好连大人都弄得不愉快。几个孩子,一个是我妹妹家的世毫,一个是妻妹家的聪聪,另一个是妻弟家的拍拍。三个孩子在一起  相似文献   

11.
<正>孩子为什么会网络成瘾呢?在孩子告别网瘾的路上,父母应该做些什么呢?孩子迷恋网络,很多时候源于父母的影响作用。一些父母本身就是网络控,在孩子还小的时候,妈妈不停地刷朋友圈,网上购物;爸爸玩游戏,关注各种讯息,以致敷衍着孩子的各种诉求。一位三年级就被老师贴上"网络成瘾"标签的小伙子来我这里咨询,他上课精神涣散,总是走神,回家不写作业,过度地玩游戏,只要  相似文献   

12.
据调查,近30%的中小学生的日记和信件,被父母偷看过。有些父母甚至理直气壮:“我们是你的爸爸妈妈,还是监护人,看看你的日记和信件算什么?”可以说,父母们包括老师们大都希望孩子是“水晶人”,能让人看得明明白白,不存在丝毫秘密。早已具有权利意识的当代青少年,自然无法容忍父母对自己隐私的侵犯,他们用各种方式表示强烈的抗议。有位女中学生在日记中悲哀地写道:我知道爸爸妈妈很爱我,可他们爱得我想去死,因为我一点点自由都没有了!矛盾如此尖锐,于是,一个值得讨论的话题出现了:是否允许孩子拥有自己的秘  相似文献   

13.
家教信息     
家长不要“逼”孩子进网吧《青少年网络成瘾的心理分析及矫正》课题组经过一年多的调查研究发现,不良的家庭模式已成为青少年网络成瘾的重要导火线之一。并且有一个奇怪的现像,母亲文化程度高低与孩子网络成瘾的发生率高低成正比,高知母亲给孩子带来的心理压力太大,导致孩子网络成瘾的发生率偏高。如父母千方百计把孩子转入重点学校,却没有考虑到孩子一方面要承担过重的学习压力,另一方面还要承担父母的过高期望;孩子在学校被批评或者没有处理好师生和同学关系,回家后向父母“诉苦”,反而经常被父母误解和训斥,造成孩子的逆反心理并开始厌学…  相似文献   

14.
我梦想,在新的世纪里,每个孩子都能生长出一对翅膀,一只是自由的翅膀,另一只是快乐的翅膀。什么是自由?自由就是身与心的解放,而教育的真正本质恰恰是人的解放,不是人的枷锁。冰心先生告诉我,让孩子像野花一样自然生长。我想,这正是成长的真谛,即依照人的身心发展规律,在自然的阳光与空气中自由生长。什么是快乐?快乐就是心灵的舒畅,而舒畅与幸福一样,是一种真实的个性化的体验。快乐是人生的目标,更是人生的动力。新的世纪应当是快乐的世纪,每个快乐的孩子就是一粒快乐的种子,就像天使一样,让快乐之花在世界的每个角落绽放。我深深地知道,自由往往来自束缚,快乐往往来自痛苦。今天,有太多太多的孩子在束缚与痛苦中挣扎,甚至成为应试教育的祭品。九年义务教育本是国民素质教育,是合格教育,是成功教育,却被应试教育异化为选拔教育、淘汰教育,让大多数学生成为失败者。这是20世纪中国教育的最大悲剧。21世纪的父母与教师也许要问问自己:我有教育孩子的执照吗?当一个人  相似文献   

15.
马老师:您好!有一个问题让我很苦恼,就是孩子学会了说谎。孩子今年已经上学了,我们发现他会说谎了。我们知道,说谎是孩子不诚实的表现,不好好管教怎么行?于是,每当发现孩子说谎时,我们总是严厉地斥责,有次还狠狠地打了孩子一顿。可是,效果并不是很好。有时孩子还是说谎,甚至说一些根本没影儿的事儿。您说这是怎么回事?我们该怎样对待孩子的说谎?卢丽娜2005.6.15卢丽娜朋友:您好!我很理解您的心情。孩子说谎,似乎是做父母的最不能容忍的事,也是家庭教育应该重视的问题。因为弄得不好,说谎确实容易成为孩子变得不诚实的开端。但是,孩子说谎并…  相似文献   

16.
信息之窗     
《新作文》2006,(12)
1网瘾为何偏找上中国孩子当许多家长控诉“网络害了孩子”时,高文斌博士对国内外网络成瘾现象所做的比较却不得不让我们思考:为什么这么多中国孩子会迷恋网络?为什么网瘾会找上中国孩子?帮助网络成瘾的孩子该从哪里下手?三大缺失,使网络成为替代品。第一是“父亲功能”的缺失父亲对于青春期的男孩来说是很重要的,父亲往往代表着规则和秩序,孩子自控能力的形成与父亲的作用有很大关系。但是现在很多家庭中,父亲的功能是缺失的,比如一些孩子父母离异了,孩子跟着妈妈生活;有的家庭虽然表面完整,但父亲很少在家,他们总是在外面忙自己的事;还有的…  相似文献   

17.
王智泉 《湖南教育》2005,(16):33-33
前两年,有一本名为《倾听孩子内心的风暴》的书在很多母亲的手中迅速流传,我一次逛书摊时,在一个母亲“就是它!”的惊呼声中,拿起了这本就凭书名便能激起阅读欲望的书。这些“来自非常心理工作室的真实故事”读来确实让人心惊,让我们做父母的不得不警醒和深思:我们该怎样对待孩子?母爱什么时候成了孩子的地狱?怎样开启孩子的心智之门?家庭教育的金钥匙在哪儿……“我想要天蓝色的妈妈”江西一个五年级的女孩在作文中写到:“妈妈,您是个万花筒,可以变出许多种图案,五颜六色。不过女儿想让您转到天蓝色的那一边。妈妈,首先把那些令人讨厌的颜…  相似文献   

18.
当前,家长们都愿为自己的孩子争取"最好的……"他们给"最好的"赋予多种含义:有些家长把孩子进入教学等条件优越的托儿所视为"最好的";有些家长把给孩子提供最好的衣服、玩具及经验等视为"最好的";有些家长则认为"最好的"意味着"我的孩子应拥有我不曾拥有的一切".总之,不管家长们如何理解"最好的",他们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找到某些将影响他们为孩子们所确立的短期或长期目标的因素,那么,在当今不断变化着的社会中,家长们所面临的问题是什么呢?孩子们如何受其父母解决这些问题的方式所影响呢?家长们应该认识到,家庭成员之间的相互作用确实在影响着他们的孩子.  相似文献   

19.
“叫你家长明天来学校”——这是不少教师以往联系家长的一种常规方式。这种做法,虽然可以让学校、家庭“面对面”地协商孩子的教育问题,但同时也存在着影响家长工作、增加孩子心理压力等负面影响。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网络技术已经渗透到了我们日常学习生活的各个领域。我灵感顿生:为什么我们的家校联系不能通过网络来进行呢?Internert功能这样强大,如果我把与家长之间交流沟通的平台创设到这里来,让家校联系披上网络及时高效、互动自由的外衣,我们的交流岂不比以往任何一种传统的方式都快捷而实效吗?我决定通过网络搭建一个与家长们…  相似文献   

20.
读到一篇文章,说华人的孩子在日本不但“不听话、没礼貌”,连学习成绩都在中下。又说这些孩子被父母送回读书后,“变得比在日本时有礼貌、懂事”了,可见中国的教育之好。我一向对日本人腹诽有加,但对这个民族的教育还是甚为赞赏的。不过,这倒提醒我思考一个问题,中国的父母们究竟要把孩子培植成什么样才算是功德圆满?报载这样一件事,在哈尔滨市少儿活动中心,老师让学生们大胆发挥想象,画出自己眼中的苹果。结果孩子们把苹果画成五颜六色的,连形状都是五花八门的。老师正要为孩子们丰富的想象而高兴时,家长们却愤怒了:这不是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