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网络语言对青少年语言习惯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网络诞生之日起,就随之产生了网络语言。网络语言作为一种带有明显标志的"社区"语言,有着与传统语言截然不同的随意性、混合性等特点,大多数语言形式有悖于语言规范化的原则,对我们的语言习惯有着极大的冲击。在中国数亿网民中,青少年占了绝大多数,特殊的生理和心理特点  相似文献   

2.
网络语言,有时也称为“网络媒体语言”或“网语”。 广义的网络语言由三种成分构成:一是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专业术语。  相似文献   

3.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中国进入了高速发展的网络时代,网络语言借助了互联网以极其迅猛的传播速度席卷了人们的生活,而网络语言暴力现象也随之产生,影响着社会的方方面面。网络语言暴力的产生不是偶然的,其成因由多种因素造成,只有多角度地对其成因进行探究,才能对网络语言暴力有一个完整的认识。  相似文献   

4.
解迎春 《今传媒》2013,(11):35-36
网络语言腐败是一种在网络社会中滥用话语权、玩弄文字游戏、不当图谋个人或集团利益的腐败现象。传统话语权的消解、网络围观以及网民素养的提升,对网络语言腐败产生巨大冲击和威慑作用。  相似文献   

5.
王晓辉 《传媒》2023,(18):69-71
智媒时代,新闻传播过程中“合理”价值观引导失位可能导致“技术理性”与“价值理性”的失衡,引发新闻失实、伦理失范、侵权抗辩失当等乱象。对此,本文提出在重整新闻传播“合理性”内涵,提高“合理”作为新闻传播价值全程引导力、全效辐射力的基础上,经由伦理、规范、技术三维路径,优化智媒时代的新闻传播生态。  相似文献   

6.
武英江 《新闻世界》2008,(12):119-120
网络语言有它诸如生动形象、经济简练的优点,但它运用各种不标准汉语、英文、拼音缩写、数字、符号等形式杂糅在一起,这使有些语言学家、教育工作者认为网络语言犹如洪水猛兽,对汉语纯洁性构成巨大的威胁。而有些人强烈支持使用网络语言,说它是对汉语有益的补充。究竞网络语言对汉语来说是福是祸,本文给出了自己的观点。  相似文献   

7.
随着我国网络的逐步成熟,各类交流平台的发展,网络语言已成为了网络上一道独特的文化景观。本文尝试分析网络语言区别于日常用语的独特性及其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8.
网络语言作为新兴的社会"方言",不可避免地具有明显的两面性。网络语言丰富了汉语语言文字表达形式,为网民们带来了一定便利,为社会生活增添了许多乐趣。但与此同时,怪异化、粗俗化、错讹化的网络语言也造成了语言污染,对社会生活产生了危害。本文分析网络语言的两面性及其成因,探讨语言污染的表现及其危害,在此基础上寻求防范和控制网络语言污染的应对措施,提出端正网络语言规范态度、保护有益的语言创新和汉语的纯净性等观点。  相似文献   

9.
张小军  李炜 《新闻世界》2003,(12):42-43
近来,一个笔名叫木子美的25岁女子,在网上发表自己的性爱日记.成为继卫慧、棉棉、九丹等之后新的美女作家。和前人不同的是,木子美完全依靠网络而成名。本并不是要对木子美小姐写出的作品评头论足,而是想通过这件事情,来说明作为媒体的网络相对于传统媒体有着明显的优势.同时也必须承担必要的社会责任。  相似文献   

10.
电视媒体语言的失范现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滕丽 《新闻记者》2007,(3):65-66
语言文明是精神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精神文明的体现。本文中电视媒体语言主要是指播音员主持人的语言。播音员主持人语言因了电视媒体无可比拟的覆盖面和影响力,在社会上、在群众中有相当大的影响。遗憾的是,电视媒体语言中,违背语言文明规范的现象却屡屡发生:  相似文献   

11.
随着国际互联网在世界的普及,一场以网络化、数字化为特征的信息革命已深入社会各个领域,以国际互联网为媒介的人际交流也越来越普遍。网络作为新的媒体,影响着人们许多方面的生活,也对人们的语言生活产生了影响。语言是一种社会现象,是人类的交际工具,是传递信息、表达思想的媒介。语言产生于社会生活,一旦形成就在传承中体现出一定的稳定性,尤其表现在语音和语法方面;  相似文献   

12.
衡中青  张红 《图书馆论坛》2005,25(4):29-30,90
讨论了网络社会伦理失范的表现及根源,以及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试图从中国传统文化的道德理想主义、天下和谐的科学理念、以人为本的人文传统和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的开放精神四个方面来构建网络社会伦理规范的框架。  相似文献   

13.
网络词语是迅猛发展的一种全新的语码系统,与传统的语符有着根本的区别。网络语言由四种符号体系组成:数字、字母、汉语和键盘符号等,主要表现为形象性、游戏性和杂糅性等语言特征,它对传统的编辑活动提出了严峻的挑战,必须从网络语言搜集整理、网络语言规范化和网络语言辞书编辑等方面作出积极应对。  相似文献   

14.
网络语言作为虚拟自由空间的文化表达方式,承载着新时代的媒体精神。本文分析了网络语言的传播效果,即与思维、亲情友情、政治和社会参与之间的关系,并对公共事件下的网络语言暴力特征进行解读,以期给网络媒体把关人及网络语言的应用研究带来一些新的启示。  相似文献   

15.
在数字化、超时空、虚拟的网络空间,人类社会传统的伦理道德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以致出现了网络伦理道德失范问题。随着网络的普及,网络伦理道德的失范不断地触及现实社会的伦理道德底线,网络伦理道德失范问题逐步升级。①当前,网络伦理道德失范问题已经成为一个重要的理论问题和现实问题。本文分析网络伦理道德失范的表现形式,剖析网络伦理道德失范的原  相似文献   

16.
《新闻界》2014,(16):39-44
媒体出于对社会规范功能的坚守,长期以来将失序新闻作为其内容生产的重要类型之一。但颇具悖论的是,随着转型时期中国社会多元主体日益介入新闻生产,众多原本出于对现实批判的失序新闻在媒体与消息来源的竞合博弈中被不同程度地失范性生产,反而造成社会和道德秩序的进一步恶化,也导致媒体公信力的严重下滑。本文认为,若要对当今社会转型背景下的新闻失范性生产进行有效制约,亟需主体性日益彰显的社会公众积极监督责问,还要整个传媒业主动打破沉默潜规、相互批评,进而形成一个有效的新闻生产制衡机制。  相似文献   

17.
近日,冯小刚发布微博炮轰媒体滥用"丝"一词,引起争议。年初,也有政协委员对媒体滥用"丝"等网络语言提出了质疑。那么",丝"一词适合在大众媒体上出现吗?对于类似"丝"的网络语言该如何看待?近年来,随着网络热词、外来词以及方言词的逐渐增多,许多新闻媒体工作者为了迎合观众的需求,也经常在新闻媒体运用一些所谓的网络热词、英文单词及外来词汇等,这就产生了新闻媒体语言文字规范化问题。在传播学专家看来,媒体应该自律,应注重媒体伦理和媒体道德,使用网络词语时须有一定范围和条件。  相似文献   

18.
一、网络语言运用中的"网络文体" 网络时代的到来,不仅仅实现了无纸办公和换笔革命等工具性的变化,由电脑催生出来的:写作实践,更从根本上改变了我们传统的思维习惯以及语用规范.在人类语言发展史上,尚没有哪种语言的社会变体像网络语言这样引起社会各界如此高度的重视.网络文体作为网络语言的一种运用方式,在网络媒体的交流与传播实践中同样被赋予了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通过网络与电视两大媒体语言在受众、语体、新词热词、时尚性及渗透性等传播模式方面的考查,凸显了网络语言的特点,同时明确了网络语言渗透到电视语言的正确态度。  相似文献   

20.
张瑨 《大观周刊》2012,(24):315-316
网络语言是信息社会迅速发展下的产物,它和社会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本文着眼于社会语言学的理论,从以下三个方面(词汇、语法、影响)详细论述网络语言的社会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