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大学的重要使命:传承与发展中华优秀文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具有特定的内涵,是全世界华人共同的精神家园.大学有良好的条件传承和发展中华文化,应在实际工作中加强研究与推广中华文化,培养高素质人才,提高中国大学的文化品位.  相似文献   

2.
中华文明灿若星河、源远流长,中华文化博大精深、叹为观止。.追溯中华文化的根源,我们的目光总会落到年代久远的先秦时期。先秦文化是中华文化的光辉起点。为后世的中华文化奠定了基础。所以说,只有了解熟悉先秦文化才能从更深的意义上解读中华文化,才能更进一步挖掘中华文化的深厚底蕴。学好先秦文化不仅有助于对后来文化史的学习,还有益于体会历史发展的继承和渊源关系,从而把握历史规律。  相似文献   

3.
渗透逻辑是形式化的辩证逻辑.它的内容包括辩证思维形式及其规律渗透集合论及三个公理系统;模糊渗透集合论及辩证逻辑的量化.渗透逻辑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对中华文化的现代化也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中国当前社会处于转型期,文化多元化倾向日益突出,各种社会思潮对大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中华文化元典是中华文明的正式发端,反映了中华民族的智慧、性格和优势,昭示了中华民族精神的发展进程.将中华文化元典引入大学课堂、融入大学生德育教育体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影视创作也进入了繁荣期,优秀的影视作品不断出现,但其中也不乏一些低俗的作品.鉴于此,从宏观的角度对影视作品创作规律提出相关的见解,以期通过高质量的影视作品持续弘扬中华文化.  相似文献   

6.
弘扬中华文化,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这是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重大课题.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基础.<周易>作为孕育中华一切文化的文化,充分挖掘、开发利用其中蕴涵的中和、守正、自强科学人生哲学观,对于构建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文章谨就此问题作粗浅的探讨.  相似文献   

7.
抗战时期,大量高校、科研机构及文化人士内迁贵州.在这一过程中,贵州文化与中华主流文化得到直接接触、交流、融合的机会,对贵州文化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与此同时,中华主流文化也受到极大震动和激荡,贵州文化对内迁高校、文化学者、现代文学的发展都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影响,丰富和发展了中华文化,同时也显示了贵州文化的独特魅力,是贵州对中华文化发展所作出的重大贡献.  相似文献   

8.
侯晓莉 《教师》2022,(8):111-113
近年来,"讲好中国故事,传承中华文化"成为时代新的声音,中华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教育是国之根本,语文课程与中华文化的融合非常重要.文章着重探讨了传承中华文化的重要性,并探索语文课程传承中华文化的有效路径,旨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加快文化强国战略目标的实现.  相似文献   

9.
言子在中华文化发展史上具有独特而重要的地位.言子为儒家学派的创立、孔子思想的传承发挥过积极作用,子游、子思、孟子一脉相承,是早期儒学的嫡系和中坚.言子传承孔子的礼乐文化,在彰显人文的教化功能、开启文学的审美源流方面作出了重要贡献,推动了我国文化传统的形成和发展.言子佩道南归,传播儒家思想和文化,文开吴会,道启东南,成为江南文化具有创辟之功的始祖,其深远影响关系中华文化基本格局的建构.  相似文献   

10.
中华文化历经五千年的发展历程,在发展中不断融合,最终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强烈民族性特征的、多元的中国文化。声乐作为中华文化的一部分,是中华文化传播的重要载体。本文将以《蝶恋花·答李淑一》为例,从诗词、曲调、方言等方面看20世纪声乐创作中中华文化的传播。  相似文献   

11.
中华文化符号是中华文化的直观表现形式,是形成中华民族认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文化纽带。纵向看,从“符号表象”、“符号意象”和“符号意指”三个层次剖析中华文化符号体系的内部构成,全面完整理解中华文化符号的内涵和表现形式;横向看,在中华文化符号与中华文化、各民族文化符号、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符号组成的关系结构中提炼中华文化符号的直观性与标识性合一,共创性、共通性与共享性契合,传承性与生长性统一特征,凸显中华文化符号的独特价值和地位。梳理新时代中华文化的传播路向,基于历史传统、立足时代发展、面向世界场域进行传播,把握传播规律、创新传播形式,提升中华文化符号的视觉表现力和传播感染力,一方面,对内增强我国各族人民的中华民族文化认同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另一方面,对外向世界展现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  相似文献   

12.
“多元碰撞→价值澄清→新模建构→整体提升”是道德自我发展的规律,既可从中华文化(道德)发展史中得到证实,又可从理论推导中得出结论。周期性、开放性、实践性是这一规律运作的特点。  相似文献   

13.
课堂提问作为课堂教学中连接师生的桥梁,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教师经常采用的教学手段。教师如何有效组织课堂提问,对提升思想政治教学质量、推行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全面而富有个性地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本文以"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遵循规律利用规律"微课为例,探索课堂教学有效提问的策略,以期提高思想政治课堂教学的效益。  相似文献   

14.
<正>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倾心人生观问题,具有浓郁的人文关怀意蕴,是古圣先贤几千年经验智慧的结晶,具有强大的生命力。要在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建设中华民族不朽的精神家园。一、传承中华文化,民族发展根基所在1.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乃发展之源中华文化在数千年的历史发展中,文献典籍浩如烟海,文学艺术精彩纷呈,语言文字独具特色,哲学伦理睿智深刻,科学发展长期领先,生产技艺巧夺天工,成为世界文化宝库中一笔极为珍贵的遗产,对世界其他文化产生过巨大影响。中华传统文化在其绵延不绝、亘古常新的历史发展中,以人为本、天人合一的人文取向,和而不同、和谐包容的文化胸怀,自强不息、  相似文献   

15.
中华文化不仅是我国独有的文化标识,也是中华民族经久不衰、愈发强盛的精神支撑.家校协同育人机制将传承中华文化视为时代发展的内在需求,将研学实践作为增强学生文化自觉的有效措施.通过家校间的密切协作,统一教学目标,扩大合作空间,从而有效引导广大中小学生传承发扬中华文化,推动中华文明的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16.
中医,中华文化的璀璨明珠,承载着中国数千年的文明史、光辉史.作为一门具有5000多年发展历史的中医,有其完整的理论体系、成熟的技术水平.  相似文献   

17.
刘蓓 《机械职业教育》2021,(6):39-41,46
职业教育文化育人体系建设是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基础,是形成中国特色职业教育理论体系的核心.职业教育文化育人体系建设将促进形成具有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中华文化特征的职业教育思想体系、理论体系和价值体系.新时代职业教育文化育人体系建设要体现"四个服务",要基于中华文化和"产教融合",建设具有中国职业教育特色的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和行为文化,形成中国特色的现代职业教育文化育人体系,服务于"教育强国"和"文化强国"建设.  相似文献   

18.
中华文化是由各民族文化构成的,民族文化以各地方文化为载体,地方文化、民族文化构成了多元一体的悠久历史灿烂的中华文化.闽南文化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伴随着中华民族文明进程而形成的,具有浓厚的民族性和鲜明的地域性.闽南文化是闽南人的文化符号,是闽南人的文化收藏,是维系海峡两岸人民亲情的共同文化因素.品社学科教师要抓住教材的空白点、课程的成长点、时代的切入点和儿童的关注点,把闽南文化融人学科教学中,保护、传承、发展闽南文化.  相似文献   

19.
“多元碰撞→价值澄清→新模建构→整体提升”是道德自我发展的规律,既可从中华文化(道德)发展史中得到证实,又可从理论推导中得出结论。周期性、开放性、实践性是这一规律运作的特点。  相似文献   

20.
汉字作为语言的基本构成部分,在汉语发展的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汉字在记录中华文化中也具有不可小觑的作用。主要探讨小学语文教学中汉字教学的意义,结合汉字与汉语的关系、汉字与中华文化的关系以及学生应该如何学习汉字,说明汉字的重要地位与作用,并提出对于汉字与中华文化的展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