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神秘主义者通过自身非理性、神秘的感性经验来证明上帝的存在。基督教畀教诺斯替教、犹太神秘教派喀巴拉及伊斯兰教中的神秘主义派别苏菲教派对博尔赫斯小说创作产生了重大影响,加之博尔赫斯本人善于运用玄幻的方式来建构自己特殊的小说形式,其作品映射出神秘主义的芬芳与温静。  相似文献   

2.
基于德国功能派的翻译目的论,以理雅各的《礼记》英译本为研究案例,分析了理雅各对中国神秘文化的译介。为了襄助其传教事业,理雅各采取了归化的译法来翻译某些蕴涵中国神秘文化的词,体现出了他的宗教融合倾向,同时,当某些中国神秘文化现象在西方文化中找不到类似的文化意象时,他又采取了异化的翻译方法,以便划清中国宗教和基督教之间的界限。  相似文献   

3.
李安电影中的东方主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后殖民理论的全球影响主要包含西方与非西方两方面,在西方,就是如何真实地去认识非西方世界,即如何在知识与权力这一矛盾统一的动态系统中去认识非西方。导演李安的东方主义情结不仅表现在东方题材电影中,他所拍摄其它所谓主流化片《冰风暴》等影片也体现了东方主义。本倡导不同地域、不同民族的化之间应打破各自的中心状态,最大限度地向异族化汲取可利用因素,扩大不同化之间的共同性实现跨化的交流,以达到世界范围内的一种化整合。  相似文献   

4.
在东西方民族文化中,东方藏族英雄史诗《格萨尔王传》中的格萨尔与西方基督教《圣经》中的耶稣,有许多相似性,渗透着不同民族的某种共同的文化心理,显示出在一些相似的民族境遇中一些相通的民族心态。同时,这两位人物在"神性"与"人性"的各自展现上又存在着明显的不同,这些不同却能映射出许多有价值的东西,而这些异同点对于研究不同民族的文化心理与民族美学思想等具有宝贵的价值和意义。  相似文献   

5.
侨易学的主要追问在于人的重要观念的形成总是与其物质位移、精神位移息息相关,尤其是异质性(文化)的启迪和刺激提供了创造性思想产生的可能。以此理论观照澳大利亚作家伦道夫·斯托的创作,可以看到作家是在西方基督教和东方道教这两种异质文化思想的激荡和启迪下完成了他文学创作的侨易流变过程。他的小说和诗歌反映出作家在白人身份难以确立,与新大陆格格不入而陷入迷茫之际,将目光投向独具魅力的东方道教汲取灵感,以弥补基督教文化的不足,其思想流变和作品体现出侨易学之“大道侨易,精神位移”的思想。斯托是一位独特的当代澳大利亚作家,他的道家思想是对强势基督教文化的反拨,是对困惑中的澳大利亚人探寻与陌生土地和解的一种有益尝试。  相似文献   

6.
1980年代以来,当代许多作家写梦、写幻觉、写直觉,写民间神秘文化,写人生如迷宫的感悟,体现出了“东方神秘主义”的风采,同时也昭示了当代作家世界观、人生观的变迁——人们开始从神秘文化中探寻生命之谜、文化之谜以及信仰之谜。  相似文献   

7.
萨义德认为西方的东方学设定了西方先进与东方贫弱的对比模式以及神秘、肉欲、感性、落后的东方特征,因此他把这样的研究命名为"东方主义"。萨义德在《东方学》中论证西方对东方的误读是殖民话语体系的构建,其目的是要与统治权力共谋。但是他对待东方学研究的态度过于激进以至于产生了以偏概全的错误,将该学科描述整体误读为扭曲东方真实面貌、固化东方人刻板印象的内容。正因为萨义德后殖民批评的犀利与对待巴勒斯坦建国问题的激进,人们把他的理论拓展到一切边缘与中心的对立思考中。但是他的政治立场只关于中东民族矛盾中的巴勒斯坦问题,而不是要进行反帝国主义斗争。《东方学》中的"东方"是指伊斯兰世界,并不是当今文化批评中所理解的整个东方。萨义德著书立说去梳理西方的东方主义误读,而自己在论述"共谋"问题时就存在误读,也引发了人们在运用后殖民理论时对他的误读。  相似文献   

8.
威廉·萨默塞特·毛姆是一位风格独特的英国现代作家。他站在传统与现代的历史交叉口上,其小说创作体现出现实主义与现代主义的双重特征,对于东方文明的描绘是毛姆书中的亮点之一。在西方殖民者统治下,东方民众生活表面上似乎生活在西方人的阴影之下。但是,那些在西方文化的土地上成长起来的西方人也在潜移默化中接受着东方文化的影响和渗透。渗透之后所导致的结果有两种:一是被东方文明所异化,另一种是借助东方文明以寻求精神解脱。毛姆小说中所呈现的东方文明恰恰证明了这一点。  相似文献   

9.
在19世纪后半期,哈代以艺术的形式探讨了对传统基督教进行改造的问题,认为基督教应该别除对上帝的神秘主义阐释,重视理性在宗教信仰中不可忽视的地位,上帝即爱,此与西方启蒙运动哲学中的自然宗教思想暗合。哈代的宗教观是一种倡导人性完美的哲学,体现了其作为理想主义者的社会进化思想。  相似文献   

10.
在19世纪后半期,哈代以艺术的形式探讨了对传统基督教进行改造的问题,认为基督教应该别除对上帝的神秘主义阐释,重视理性在宗教信仰中不可忽视的地位,上帝即爱,此与西方启蒙运动哲学中的自然宗教思想暗合。哈代的宗教观是一种倡导人性完美的哲学,体现了其作为理想主义者的社会进化思想。  相似文献   

11.
西方作家笔下的上海是一个神秘而恐怖的东方都市.在西方殖民帝国对中国的认知网络上,中国往往被看作是一个沉溺于鸦片梦幻中的最具有东方性的非现实的国度.关于中国的一般知识,也是一种话语权力结构,构成了西方帝国殖民体系的认识论基础.通过那种虚幻的中国叙事,有意识维护着西方殖民帝国的认知网络,任何一种危害帝国安全的因素,都被想象夸大在各式各样的中国叙事之中,形成坚固的防火墙,阻挡来自异域的危及帝国认知网络安全的"病毒".萨克斯·罗默创造的傅满楚形象,典型地展现出西方关于东方中国的神秘而恐怖的心理状态,而这一形象的多元化传播也体现出西方殖民心态下关于中国的认知网络的运行轨迹.在全球一体化的国际文化语境中,这道"防火墙"成了阻碍东西方跨文化交往的障碍.  相似文献   

12.
文学翻译与"东方形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西方的叙事话语里,东方被塑造成了一个相对西方而存在的神秘落后的可供驯服的异国他乡.翻译,尤其是文学翻译一方面要受制于这一虚构的神话,另一方面又强化了不平等的东西方文化关系,这为后殖民时代的文学翻译提出了新的思考和挑战.  相似文献   

13.
每天早晨太阳从东方升起,傍晚从西方落下;黑夜来临时,月亮又从东方走来,黎明又抹落在西边的尽头。日月星辰,循环往复,成年累月,习以为常。究竟是地球绕着太阳转,还是太阳围着地球跑?这就是天文学上的“日心说”与“地心说”之争。古希腊天文学家托勒密创立日动地心说,他主张地球处于宇宙的中心,且是静止不动的,日、月、行星和恒星均环绕地球而运行。这种看法与圣经上所谓地球居宇宙之中恒静不动的观点相吻合,被信奉上帝创造世界的基督教神学所接受。教会利用它作为维护教会黑暗统治的理论基石。从根本上动摇基督教神学理论支柱…  相似文献   

14.
人类或许永远也无法摆脱这个与生俱有的困惑:“我从哪里来?又到哪里去?”千百年来,有多少先哲圣贤试图寻求答案,但它至今仍在困扰着一代又一代的思想者。上帝创造的人类世界,充满了诸多罪恶和不平等,但有一点是绝对公正无倚的,即不论何人,他可以享有人世间所有的特权,却绝对无法享有永生的特权;他可以抗拒一切却绝对无法抗拒死亡。死亡,对每一个生者来说,是神秘而不可知的存在,但又是无法逾越的必然归宿。每个生存者在这之前都无法超验地感知它,它对活着的人永远是不可知的迷团。  相似文献   

15.
秦鹏钧 《海外英语》2023,(5):201-206
“:中国”这一古老的东方国家对于西方人来说一直是一种比较复杂的存在。受到交通条件等诸多要素的影响,西方人对于中国的认知和探索往往都受到一定的局限“,中国”也成为西方人心中遥远而神秘的东方国度。到了近代,随着西方实力的不断增强以及殖民范围的不断扩大,欧美国家开始对中国这一东方国家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和更为具体的描述。中国形象也在西方中心主义、殖民主义等思潮的影响下逐渐被西方社会所鄙视和批判。文章主要探讨美国记者、旅行家托马斯·华莱士·诺克斯(Thomas Wallace Knox)所写的《少年旅行家的远东游记》(The boy travellers in the Far East)中所呈现的晚清中国形象。诺克斯明确表示这本书旨在为美国的年轻读者展示一个真实的中国,他本人也确实详细记载了中国的风土人情。然而,他的描述同样受到了其所在西方大环境的影响。这也就意味着诺克斯无论怎样在内容或形式上去试图强调这种真实性,这部作品中的“晚清中国”也都会不可避免地成为西方语境下被“刻板化”和“他者化”的形象。  相似文献   

16.
该文认为奥尼尔的剧作中包含有浓郁的神秘主义色彩。西方现代非理性哲学思想与基督教是奥尼尔神秘主义思想的哲学与宗教基础。古希腊悲剧和莎士比亚戏剧是奥尼尔剧作神秘主义的一个重要来源。该文从奥尼尔剧作的悲剧主题﹑鬼魂以及直觉与预感的运用等方面分析了其剧作中的神秘主义。  相似文献   

17.
在尼采和萨特之间存在一些明显的总体上的一致性,尼采和萨特都是激烈的无神论,他们直面宇宙没有内在意义或目的的事实,而不像其他一些思想家试图用谈论绝对精神或绝对存在来代替基督教神学死了的上帝。然而,萨特与尼采相比却是一位既不那么彻底也对生活更少肯定的思想家;更令人啼笑皆非的是,他是那么地强调自由。却拒绝给予意识以能力去克服成为自在自为这一不能满足的渴望,并不对自己反对自然和生成的柏拉图武的偏见提出疑问。当萨特说意识是虚无或一种缺失,是存在中不能填满的黑洞时,尼采却把人的存在与积极性和富足联系在一起,并且他完全抛弃了柏拉图的世界观和一切形而上学形武的悲观主义。  相似文献   

18.
夸父追日     
小髅图 《顽皮娃娃》2008,(12):22-25
从前, 在北方的一座大山上,住着一群巨人,那儿的冬天又长又冷,夏天却非常短暂。每天太阳从东方升起来,可没等山上的冰雪融化一点点,就又匆匆忙忙地从西方落下去了,没有阳光的照耀,庄稼长不出来,树上也结不出果实,巨人们的日子过得好艰苦呀!于是,他们就推举出一位勇敢的族人,让他去把太阳追回来。这个人叫“夸父”。  相似文献   

19.
主要对老舍在中西文化碰撞与交融下所形成的婚姻观进行了分析,在中国的传统儒家文化思想和西方基督教文化的影响下,老舍形成了既保守又叛逆的婚姻观。这不仅体现在其自身经历上,也体现在了他的作品中。本文以其两部代表作品《离婚》和《四世同堂》为例解析其婚姻观。  相似文献   

20.
从人的社会性来看“形式”和“意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克莱夫·贝尔将“有意味的形式”中的“意味”界定为“神秘意味”,并不能视为贬义色彩上的神秘主义。因为不但人的存在需要神圣之维,而且审美也需要这一维度。贝尔的神秘主义的贡献就在于,他始终强调这一维度,并坚持真正的审美情感必然包含着对“纯粹形式”中的“神秘意味”的领会。也许正是贝尔所强调的东西,构成了人的审美和动物“审美”的一个区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