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们要构建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中国共产党领导全体人民共同建设、共同享有的和谐社会。必须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经验,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按照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总要求,以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为重点,着力发展社会事业、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建设和谐文化、完善社会管理、增强社会创造活力,走共同富裕道路,推动社会建设…  相似文献   

2.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科学发展和社会和谐是内在统一的,没有科学发展就没有社会和谐,没有社会和谐也难以实现科学发展。要通过发展增加社会物质财富,不断改善人民生活,又要通过发展保障社会公平正义,不断促进社会和谐。要着力解决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努力形成全体人民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局面,  相似文献   

3.
常征 《吉林教育》2005,(5):16-17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将“坚持最广泛最充分地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不断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确定为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形成全体人民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社会,不仅是党执政的社会基础和实现党执政的历史任务的必然要求,而且是全国人民的共同事业和共同任务。  相似文献   

4.
高军 《华章》2012,(24)
实现社会和谐,建设美好社会,始终是人类孜孜以求的,也是包括中国共产党在内的马克思主义政党不懈追求的一个奋目标.在新世纪、新阶段,根据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新要求和出现的新趋势、新特点,为了适应改革发展进入关键时期的客观要求,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局而的新发展,要求我们扎扎实实做好建设一个既体现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共同愿望.又推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共同发展的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5.
跨越发展,是指在一定历史条件下,落后者对先行者走过的某个发展阶段的跨越。和谐发展即社会系统内各个子系统、各个主体、各个要素之间稳定有序、相互协调、和谐相处、共同发展。协调、均衡和有序是其最核心的思想。跨越发展与和谐发展统一于科学发展观。  相似文献   

6.
十六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工作原则和重大举措,强调按照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盘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总要求.以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为重点,着力发展社会事业、  相似文献   

7.
红柯的《乌尔禾》是西部生态小说的代表作品.在这部长篇小说中,红柯构建了人与自然相和谐的乌托邦.所有生命平等相处,保持着最原始、最纯净和最美丽的形态.敬畏自然,向往原始的自然生命,呼唤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态意识贯穿整部小说. 《乌尔禾》中所构建的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发展理念,对现代社会的绿色、协调和可持续发展有着一定的借鉴意义.只有尊重自然规律,正视人与自然的关系,努力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才能真正实现人类社会的绿色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8.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作出了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没的决议,并提出了构建和谐社会的任务。企业是社会的细胞,构建全体人民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社会,必须要求构建全体职上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企业、和谐的劳动关系。加强协调好劳动关系,改进创新思想政治工作,对于调动职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增强企业的亲和力、凝聚力和向心力,激发职工爱岗敬业的内在动力,进一步推进企业和谐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党的十七大报告强调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当前,建设和谐教育既是建设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建设和谐社会的重要途径,更是广大人民群众的共同心声.那么如何推进教育公平、奏响"教育和谐之音"?我认为,这必须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在统筹中构建和谐教育.  相似文献   

10.
职业教育是弱势群体实现利益诉求的主要途径,是政府和社会各界实现共同救助的合作平台,是综合解决社会问题的长效机制,因而在保障弱势群体权益,提高就业率和人民收入,逐步扭转城乡、区域发展差距扩大的趋势,追求社会公平,形成人与人、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良性关系等和谐社会的主要内容中具有重要的社会意义.  相似文献   

11.
构建和谐高校是实现高校又好又快发展的必然选择,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从"和谐"的文化内涵和基本要求来看,和谐的高校,应该是民主法治的高校、公平正义的高校、诚信友爱的高校、充满活力的高校、安定有序的高校、与外部和谐相处的高校.  相似文献   

12.
和谐是全面小康社会的基本目标,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特征。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进一步从巩固党执政的社会基础、实现党执政的历史任务的高度,强调“形成全体人民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社会”。在建设和谐社会过程中,立足以人为本是建设和谐社会的根本要求;实现各尽所能是建设和谐社会的内在要求;实现各得其所,提升生活质量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客观需要;达到和谐相处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突出特征。  相似文献   

13.
党提出了构建“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和谐社会总要求。这个总要求也是加强和改进成人教育之逻辑必然,一方面说明了加强和发展成人教育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另一方面也对成人教育的改革和创新提出了更高要求。我们要实现成人教育目标的重点转移,积极开展成人教育内容、对象和模式的改革和创新,推动全体人民共同建设、共同享有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实现。  相似文献   

14.
和谐是全面小康社会的基本目标,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特征。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进一步从巩固党执政的社会基础、实现党执政的历史任务的高度,强调“形成全体人民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社会”。在建设和谐社会过程中,立足以人为本是建设和谐社会的根本要求;实现各尽所能是建设和谐社会的内在要求;实现各得其所,提升生活质量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客观需要;达到和谐相处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突出特征。  相似文献   

15.
和谐社会是指社会系统中的各组成部分内部及各组成部分之间处于一种相互依存、相互协调、相互促进的理想状态.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指中国特色的和谐社会,是由中国共产党领导,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为出发点的,经济和社会、城市和乡村、东中西部不同区域、人和自然、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等关系良性互动和协调发展,全体人民各尽其能、各得其所又和谐相处的社会.和谐校园建设理念的提出是在和谐社会大背景下,对高校今后一个时期发展方向的总体要求,目前我国高校在快速发展的背后还存在一些与和谐校园建设不相符的地方,主要表现在学校发展、学校管理和学校教育等方面.解决这些问题、去除这些不和谐因素有许多途径,本文试图将"以人为本"作为创新高校党建工作理念的基础,将"科学发展"作为创新高校党建工作理念的核心,探索党建工作的创新做法.  相似文献   

16.
[文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在2010年3月召开的全国"两会"上,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说:"我们所做的一切都是要让人民生活得更加幸福、更有尊严,让社会更加公正、更加和谐."这句话赢得全场代表委员最热烈、最持久的掌声."让人民活得有尊严"拨动了我们时代脉搏中最柔软、最庄重的那根弦.  相似文献   

17.
“和谐世界”是一个内容十分丰富的范畴,它包括政治、经济、安全、文化、生态等方面。从广义的角度看,“和谐世界”应是“和谐社会”题中应有之义。中国之所以要提出建设和谐世界,是因为当今世界还远不够和谐;“和谐世界”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是世界各国人民共同愿望的反映;也是为创造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利外部条件之必需。倡导建设和谐世界是把中国传统的“和合”思想推向世界,必将推动全球多元文化的共同发展;“和谐世界”是我国外交思想在继承中的发展和创新;高举“和谐世界”旗帜回应了“中国威胁论”,表明了中国负起自己的国际责任。  相似文献   

18.
陶渊明作为我国古代最著名的田园诗人,他笔下的《桃花源记》描绘了一个风景优美、恬静和谐、民风纯朴、极富人情味的美好社会。在这个理想的社会中,人们共同劳动和谐相处,悠然自得,享受着宁静幸福之乐。班级软文化建设就是需要将这“世外桃源”变成“校内桃源”。  相似文献   

19.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提出,有着深刻的历史背景和时代背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说到底是在社会主义制度下人与自然的和谐、人与人的和谐。解决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问题,既要反对在自然面前无所作为的态度,又要反对人类中心主义的做法,最根本的是要在与自然作斗争的过程中积极地尊重、顺应、利用自然规律。人与人和谐相处是人之为人的一种内在的必然需求。人们在长期的共同社会生活中,彼此通过语言、行为或其他方式化解各种矛盾,逐渐积累共识,最终达到相互理解而和谐相处。  相似文献   

20.
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理论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热点综述]中国共产党第十六届中央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于2006年10月8日至11日在北京举行。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我们构建的和谐社会,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中国共产党领导全体人民共同建设、共同享有的和谐社会。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是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重要保证,是我们党不懈奋斗的目标。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总要求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