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什么要深化教材呢?历史本来是丰富多彩的,但现行历史教材由于受教时的限制,教材本身无论对历史人物、历史事件都不可能进行全面的细致的分析探讨,只能是点到为止。教材犹如压缩饼干,教师如果照本宣科,教起来必然枯燥无味,学生学起来也是兴趣索然。不少学校的学生认为:“我们最喜欢历史,最怕上历史课,最恨历史考试”。这反映了历史本身的丰富性和历史教材的枯燥性已经成为历史教学上的一对尖锐矛盾。如何解决这对矛盾呢?深化教材是解决这对矛盾的有力武器,教材深化了,历史课教学才会有“味”,学生才有兴趣学好历史,能力也会随之提高。  相似文献   

2.
当语文教师最怕于什么事?如果搞一次专题调查,可以肯定地说,大部分语文教师会回答——“改作文”。语文教师最怕改作文,其主要原因是处于“两难境地”。所谓处于“两难境地”,实际上就是处于选择两种作文批改方法的矛盾之中。  相似文献   

3.
语文教师备课需要解决的主要矛盾有两个:其一是教师与教材之间的矛盾,这矛盾已基本得到了解决。其二是教师与学生之间的矛盾,这一矛盾至今常为许多语文教师所忽视,主要存在着以下几方面的弊端: 一是教师备课时过低地估量学生的知识基础和语文水平。因而,备课肤浅粗糙,只是在教材的表面上做文章,作一些简单的文字游戏,设计的课堂提问只是诸如“该文共有几个小节”、“文章的作者是谁”等明知故问或根本无需要问的枯燥、乏味、无聊的问题。既无知  相似文献   

4.
张根荣 《中学教育》2002,(9):37-37,30
在体育教学中,常常存在学生“吃不饱”、“吃不消”的矛盾。如何解决这一矛盾,让学生愉快运动?我认为,必须树立人本化教育观念,贯彻实施“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在实践中应做到以下三个“和谐”:  相似文献   

5.
学校是培养人的阵地,教师和学生是学校矛盾的主要方面,不解决好这两个方面的问题就不能把学校办好.要解决好这两个方面的问题,管理上就必须更新观念,改变长期束缚管理“以不变应万变”的原则,树立以变应变的思想,在“活”字上下功夫,积极探索.  相似文献   

6.
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有这样一个事实 :学生最怕写作文 ,老师最怕批作文。两周一大作 ,一百来本作文本 ,老师批得头昏眼花 ,筋疲力尽。批后发下去 ,学生的反映如何呢 ?绝大部分学生大概用不了一分钟 ,只看了个分数 ,就把老师的辛苦消化了 ,这大概就是“精批细改”的结果。如何改革这种传统的作文批改模式 ,这是摆在语文老师面前的亟待解决的一个问题。多年来 ,笔者有意识地在作文批改方面进行了一些探索 ,试图采用一种“互批、自批、复批”的新方法 ,并有所收获。一、以叶圣陶的教育理论来指导叶老在语文教学论著中反复强调 ,“作文教学要着重培…  相似文献   

7.
最近一项在全国范围内进行的调查显示,有七成以上的中小学生害怕与老师主动交谈。专家认为,这可能是影响学生学习效果的重要原因。这项调查显示,32%的孩子觉得“和老师没有什么好说的”,而其余68%的学生是因其他原因没与老师主动交流。这些原因包括“怕同学们说我拍马屁”等等。该项调查还显示,学生最怕和老师交谈以下几个话题:一是学生最怕老师对自己说“学习不好,考试成绩下降了”,这一比例达46%;其次是怕“老师批评自己的错误”占14%;怕老师“说自己的作业不认真”占13%;怕“了解自己的家庭情况”和“请自己的家长来学校”分别占11%和10%…  相似文献   

8.
处理好“教”与“学”这对矛盾甘肃富兰教学活动的三个基本要素是教师、学生和教学技体(教材、教学仪器、教学手段等),其中,教师和学生这两个要素尤其重要。本文所谈的就是与教师、学生紧密相关的.“教”与“学”。教与学是一对矛盾,同任何其他矛盾一样,教与学这对...  相似文献   

9.
梁好 《辽宁教育》2014,(9):77-77
记者在武汉市2014年体育中考调查中发现,八成考生最怕中长跑.不过,几位负责监考的老师说“体育中考差不多90%的考生都能拿高分.”他们认为,只要提前进行有针对性的训练,体育中考拿满分并非难事.近几年来,体育中考的“满分率”有逐年上升的趋势. 八成考生最怕中长跑,但是却差不多90%的考生能拿高分,这不能不说是一对矛盾,而只要提前进行有针对性的训练,体育中考拿满分并非难事的释疑却更让人感到一丝惊异.原来,学生中考体育“满分率”逐年上升只不过是一种假象罢了,学生的身体素质并没有得到根本性的改变,而只是应试化的产物.  相似文献   

10.
周应喜 《江西教育》2007,(12):16-16
抓住契机。设置矛盾,激活思维。教师应当深入钻研教材,抓住突破口,有意地给学生设置问题的“障碍”,形成他们心理上的一种“冲突”。当学生急于解决这些“冲突”(问题1时,也就意味着进行了思维训练,对课文重点、难点的理解自然也就水到渠成。如《死海不死》一文,一开篇可让学生思考:题目中的两个“死”是什么意思?“死”与“不死”矛盾吗?  相似文献   

11.
数学概念具有高度的抽象性和严密的逻辑性,而小学生的思维则是以具体形象为主,要解决这一矛盾,行之有效的方法就是让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并与积极的思维活动紧密结合,展开操作活动。在教学中应突出让学生“想一想”、“说一说”、“比一比”、“理一理”、“用一用”五个环节,以促使学生内化概念。  相似文献   

12.
学习语文,学生最怕的就是阅读与作文了,这两大项成了学生语文能力的“试金石”.在阅读中,经常会遇到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一个来自提供的短文中的词语,有的是与学生第一次“见面”,要求写出它的意思.很多同学束手无策,不少学生写出来的答案风马牛不相及.不用词典,我们怎么才能写出词语的准确含义呢?“得法于课内,受益于课外”,这需要我们教师在平时给予有效的指导与训练.以下就如何有效地指导与训练浅谈自己的见解.  相似文献   

13.
冷秋华 《考试周刊》2012,(64):11-12
批改作业是数学教学的一项常规工作,它对于学生获得学习指导,弥补学习缺漏和知识缺漏,对于教师检查教学效果.调整教学方法和方案,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新课程改革实验对教师的要求越来越多,越来越严,关键要解决两个矛盾:一是解决教师如何参与新课程改革实验与教学任务繁重的矛盾.二是解决如何提高教师的工作效率与提高教学效率之间的矛盾。只有遵循教育教学规律和针对学生身心发展特点才能解决这两个矛盾,主要看是否遵循了教育教学规律,是否遵循了提高教学水平的要求,是否遵循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规律。由此可见,要解决这两个矛盾,广大教师既要给学生减负,又要研究作业批改的实效性。我想作业批改不应该是教师的专利.只要符合三个是否遵循的要求,就可以尝试着让学生参与到作业批改中来。一、作业批改。教师的专利  相似文献   

14.
矛盾普遍性,一是指“存在”的普遍性。矛盾“存在”的普遍性揭示了矛盾的客观性和绝对性。要解决这一理论问题,就要指导学生运用马克思主义的时空观以及分析与综合相结合的思维方法,从宏观到微观,从自然界到人类社会,概括出矛盾普遍“存在”的内涵——事事有矛盾,时时有矛盾。使学生明确,矛盾无处不在,任何事物都充满着矛盾,矛盾无时不有任何事物自始至终都存在着矛盾。矛盾只有  相似文献   

15.
农职业高中新生入学开始,化学教师即面临着两个矛盾:一是社会偏见造成的所录新生智力低下,化学细胞尤其贫乏——素质与教材抽象的矛盾;二是起点高,难度大,化学知识渗透其间的农牧专业课与现有职高化学教材“用水无渠”,难以接轨的矛盾。 如何解决这两个矛盾,使学生的化学素质与化学教材接轨,使急需的化学知识与专业课教材接轨?我们曾经作了艰苦的尝试。现将我们的构思和做法冒昧于职教同行,以求指  相似文献   

16.
对成人高等教育"工学矛盾"的思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职成人学生的学习中普遍存在着“工学矛盾”;解决“工学矛盾”是个社会系统工程,我们应当通过法律、制度、政策等途径,推动“工学矛盾”向“工学协调”的转变。  相似文献   

17.
学校政治课教学实施素质教育 ,面临着学生厌学这一难题。要解决这一难题 ,必须遵循政治课教学过程特有的规律 ,抓住其矛盾的特殊性 ,实施针对性教学 ,增强教学的吸引力和实效性 ,实现学生由“厌学”向“乐学”的转化。  相似文献   

18.
在大学定位的问题上,存在着“应然”与“实然”的错位矛盾,这一矛盾突出表现在学术自由与社会干预的冲突之中,而这一冲突又是缘于对大学外在社会性与内在学术性这样两得属性缺乏深刻理解所致。解决这一矛盾的出路在于给大学科学定位,这就是在大学两得属性的基础上,使之既适应社会又引导社会,达到“介入”与“超然”最佳平衡。  相似文献   

19.
1 引发矛盾 ,激发兴趣 ,初步感知矛盾能够激发学生思维的兴趣。因此 ,我在讲授这课前就有意识地给学生制造了矛盾 ,引导他们发现矛盾 ,尔后针对矛盾 ,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让他们初步感知空气占据空间。我先拿出三个预先准备好了的玻璃茶杯 ,第一个里面装满米 ,第二个装满水 ,第三个装满空气。这时 ,我让学生认真观察后 ,说出这三个茶杯里分别装着什么。前两个茶杯 ,学生们异口同声说出 :第一个是米 ,第二个是水 ,唯有第三个茶杯 ,学生们众说纷云 ,有的说 :“空的 ,没装什么 ;”有的说 :“装有空气。”两部分学生争论不休 ,达到了我设想的…  相似文献   

20.
高校学生干部“三自”机制的建立与实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学生干部“三自”机制的建立与运行,不仅是培养学生干部的途径,而且是解决当前学生工作人员短缺与学生人数猛增这一矛盾的突破口。真正落实“三自”机制。必须充分发挥学生干部的积极主动性,培养一支“能干”的学生干部队伍,指导学生干部独立有效地开展工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