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我国教师教育课程的突出问题是理论与实践的割裂,为促进信息技术教育专业的师范生实践性知识的发展,作者尝试在高师信息技术教学法课程中实施全新的课程设计,将"真实问题"、"可操作的"项目、"大学-中小学合作"的学习环境和"反思性行动"四要素融入课程教学,完成信息技术教育专业师范生实践性知识的发展。  相似文献   

2.
肖燕 《池州师专学报》2001,15(4):121-122
学习英语教学法是提高师范生理论水平和英语教学水平的重要手段。本针对师专中学英语教学法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应在实践的基础上对该课程的教学进行改革,师范生教育教学能力的培养,应贯穿于师专三年的教育当中。  相似文献   

3.
师范生的教育实践能力是衡量师范生是否具备良好素质的标志,是教师职后专业发展的重要基础,是影响基础教育质量的重要因素。在师范生教育实践能力的培养中主要存在三个层面的问题:一是社会层面,二是学校层面,三是师范生个体层面。可以从调整师范生教育实践能力培养中的理论知识和实践锻炼之间的比例;丰富和创新师范生教育实践能力培养的方式;健全学校实习制度;严格课程实施,加强课程与实际生活的联系;严格师范生教育实践能力的考查和考核;强化师范生自身教育实践能力培养的主体意识,提高师范生自身教育实践能力培养的主动性六个方面解决学校和师范生自身层面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针对职前特教教师教育课程实践性强的特点,在国家特殊教育教师专业标准的框架指导下,以提高特殊教育专业师范生专业热忱、自主学习能力、特殊教育实践能力、团队协作能力为目标,以服务学习教育模式为导向,通过整体规划特殊教育专业实践课程、开发服务学习课程、优化实践教学队伍组织机制构建特殊教育专业师范生实践能力培养体系。经过实践,取得了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5.
具备良好的课程理解能力是师范生专业发展的基础,也是其今后从事教育教学工作的关键能力之一.师范生课程理解能力内在地包含理解课程内涵的能力、理解学科的能力、理解课程文本的能力、理解课程实践活动主体的能力四个方面.师范生课程理解能力的培养具有重要的价值:凸显与提升师范生的专业品性,帮助师范生形成科学的课程观,塑造师范生的课程思维以提升课程实践能力,促进师范生对课程行动的积极反思.促进师范生课程理解能力生成的可能路径有:优化专业理论课程设置,夯实师范生课程理论基础;强化专业实践教学,在实践中提升师范生课程理解能力;创设学校课程文化,增进师范院校对师范生课程理解能力培养的关注度.  相似文献   

6.
新时期教师教育课程体系重建刍议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针对我国高等师范教育课程所存在的问题,从教师教学心理结构出发,提出了若干个建议:(一)教育学课程:以“教育事实”为依据,采用学生自主学习方式,发展师范生的认知结构;(二)教学法课程:采用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发展师范生的情境认知,形成和整合师范生的缄默知识;(三)教育实践课程:增加教育实习时间,规范师范生的教学行为,丰富师范生个人实践知识,从而提高师范生的教育实践能力,促进教育教学活动的有效性开展。  相似文献   

7.
师范生的实践智慧是师范生个人教育理论、解决教育实践问题的能力及其教育专业情感的合金.师范生实践智慧是可以通过专业理论课程的学习、实践教学课程的实施、“双导师制”的落实、舆论的引领等途径生成的.  相似文献   

8.
生物学教师教育专业实践教学体系与平台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师范教育是师范院校的办学特色,也是国家扶植专业。为提高师范生培养质量,包括师范生实验教学水平,教学技能和专业实践技能、课程设计能力与创新意识,进一步完善实践教学条件与环境,建设有特色的生物学教育专业实验课程,打造生物教育专业实践教学平台,保障师范生能顺利适应教师教育的工作岗位。  相似文献   

9.
针对我国高等师范教育课程所存在的问题,从教师教学心里结构出发,提出了若干个建议:1.教育学课程:以"教育事实"为依据,采用学生自主学习方式,发展师范生的认知结构:2.教学法课程:采用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发展师范生的情境认知,形成和整合师范生的缄默知识:3.教育实践课程:增加教育实习时间,规范师范生的教学行为,丰富师范生个人实践知识,从而提高师范生的教育实践能力,促进教育教学活动的有效性开展.  相似文献   

10.
本文主要探讨了《现代教育技术》课程中项目教学法的应用。《现代教育技术》担负着培养师范生面向21世纪教育教学的实践能力,掌握基本的现代教育技术理论、方法和手段的使命。由于传统的教学方法过于陈旧,不能适应和满足教育发展与社会发展的需求,因此项目教学法在课程教学中的应用,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残疾人职业教育根本目的是帮助其能够自食其立,更好地适应与融入社会生活,基于不同的观察视角,残疾人职业教育模式莫衷一是。文章从生活教育的理论视野,运用系统整体的思维方法,提出残疾人职业教育"三因"模式理论构架,并以四川省三所有代表性特殊教育学校的残疾人职业教育作为观察分析对象,进一步归纳出"三因"模式的"适当、适宜、适用"三大实践取向,以期丰富残疾人职业教育模式的研究。  相似文献   

12.
古典诗词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的瑰宝,也是推行素质教育的重要素材,在高职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将古典诗词恰当地运用于思想政治教育中,有利于培养高职生的爱国情操,有利于塑造高职生的健全人格,有利于引导高职生正确的婚恋观念,有利于高职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  相似文献   

13.
学分制的实施使高职院校的教学运作机制、教育管理机制、学生管理机制都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一些传统的育人载体、途径和平台的作用不同程度地受到了削弱,对高职院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出了挑战。在对上海市6所高职院校学生调查的基础上,分析了学分制条件下高职院校思想政治工作的现状和特点,以及改革思路,提出构建适应高职学生特点的思想政治工作体制、工作机制、队伍结构模式、活动内容、工作方法和评价方法,以形成高职院校全方位育人、全员育人、事事处处育人和教育双方双向互动育人的合力。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我国的高职教育改革在多方面已取得了突破性成果,但大多数高职院校在学生考核和评价方面,依然沿用传统的知识型考核体系,这严重影响了职业教育的深入发展。《高等数学》是工科学生的一门基础必修课,它的考核目的是检查学生对数学知识掌握、数学思维训练的情况,并激励和引导学生去应用数学知识及方法。数学的考核内容和方法,也必须适应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从知识型考核过渡到能力型考核。  相似文献   

15.
当前高职大学生人文素质不高已成为高职教育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是高职院校人文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它可以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和和谐意识,有利于高职大学生修身养性,形成正确的价值观。高职院校应通过加强传统文化课程建设、改进教学方式方法和手段、开展以传统文化为主题的校园文化活动、建立健全传统文化教育各项规章制度等路径,加强对高职大学生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教育,提升他们的人文素质。  相似文献   

16.
徐玉 《天津电大学报》2012,16(1):66-68,72
传统的会计教学方法,忽视了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作用和个性发展,制约了高职人才的培养。因此,采用新型教学方式势在必行,任务驱动教学法是一种以学生为主体、以能力为本位的新的教学理念和模式,在高职会计专业课程教学中具有很强的适用性,能极大地挖掘学生的潜能,培养学生的社会能力。克服传统教学方法的弊端,发挥任务驱动教学法在高职教育中的优势,有利于在会计专业课程教学中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相似文献   

17.
针对目前高职生面临的精神困境进行了分析,指出造成高职生道德危机的根本原因在于传统文化的缺失。加强传统文化教育是一种现实需要,能为化解高职生精神困境提供有力的文化资源、合理的指导思想、有效的操作设想和有益的方法启迪,同时就如何加强高职院校传统文化教育教学机制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8.
职业性体育引入高职体育课堂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职院校传统体育课程教学内容和授课方法,已不能适应社会分工对高职学生身体素质的要求,对高职生体育课堂教学内容进行改革势在必行.职业性体育教育在提高高职学生身体素质的同时贯彻"终身体育"思想,让高职学生走上工作岗位后继续进行身体锻炼,以适应工作岗位的需求,同时对职业性体育进行解析和内容探索,完善职业性体育的内涵,剖析高职院校开展职业性体育教育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9.
高职教育目标是培养大批一线技能型专业人才。而如今高职韩国语课程设计还是以传统的学科中心设计为主,缺乏对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因此,以教学专题工作坊形式的问题中心设计范式作为辅助,能够弥补其不足,有助于培养学生主动解决相关职业领域问题的能力,并提高其职业素养和技能。  相似文献   

20.
开展革命传统教育,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是加强和改进学生德育课程教学的重要方式。以连云港中医药高等职业技术学校五年制高职三年级学生调查问卷结果为依据,进行分析后发现,五年制高职学生对革命传统文化认知度不高、对革命传统文化的认知途径较单一、学校对革命传统文化的宣传力度不足等多方面问题。由此提出了加强高职德育课程教学平台建设、开展高职学生社团和团组织活动、发挥学校领导和党员教师的表率作用等相应的对策,从而找到一条适合教材和学生实际的教学方法,将本地革命传统文化资源融入其中,启发学生积极探索,提高学生思想觉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