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漳州月港是明代重要的海外交通贸易港口。月港海舶抵达东、西洋的40多个港口,进口商品达110多种,我国的丝织、瓷器等物产也畅销东南亚并转销欧、美。左右月港海外交通贸易的是地主阶级的豪门巨室,但市民阶层中的富商也是一股重要力量,而众多的散商则是月港海外交通贸易的基础。  相似文献   

2.
长期以来,我国的一些教科书在阐述明代中后期的对外贸易主要港口时总是列举广州、宁波,泉州和福州。如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现行中学课本《中国历史》第二册就是这样提的。其它诸如部分大专院校的教科书和一些历史知识普及读物也只是提及以上四个港口,而忽略了明代中后期我国东南地区的另一个海外交通贸易中心——漳州月港。其实,在我国海外交通史贸易史上,明代漳州月港的地位是十分突出的,甚至比泉州港、福州港还来得重要。为说明这一问题,有必要对广州、宁波、泉州、福州和漳州等港口  相似文献   

3.
当历史进入到大航海时代,福建漳州月港发展成为国际性的贸易港口。漳州窑瓷器对外贸易也随之繁荣发展起来。漳州窑艺人在瓷盘上详细记录下内河及浅海沿岸的小船形象、中式海运大帆船的形象和西洋式大帆船的形象、以及漳州窑生产的克拉克(kraak)瓷风靡世界的史实,并辅以同一时代的历史事件为背景,阐述了东西方海洋文化的碰撞与交流。  相似文献   

4.
明代,中国古代对外贸易由开放走向封闭。在这大背景下,福建的海外贸易港口发展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明初,福建市舶司所在地泉州掌管对琉球等国的朝贡贸易,在海外贸易中占有重要地位,而同时期的福州港却默默无闻。到了成化年间,福建市舶司由泉州迁往福州,“东方第一大港”的泉州开始走向衰落,福州港取而代之在中琉贸易中的地位,成为明代海外贸易的最重要港口。本文拟对两个港口地位的转化做一个比较研究。一、泉州港与福州港地位转化的社会历史背景明朝建国之初,由于朱元璋在统一全国过程中有不少敌对势力逃到沿海岛屿及海外诸国,同时期倭患四起,这两股势力不断骚扰东南沿海地区,为巩固明王朝的统治,明太祖的统治,明太祖下令禁海。据史籍记载“洪武初,设(市舶司)于太仓黄渡,寻罢。复  相似文献   

5.
浅析明末清初福建漳州窑青花瓷异军突起的原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明朝万历年间,漳州窑青花瓷在远离江西景德镇异军突起,究其因有四点.第一,漳州地区便捷的交通输纽和月港成为国际性的贸易港口.有利于漳州窑青花瓷的运输和出口贸易.第二,原有的技术力量已具有相当高的水平和江西景德镇人才与技术的引进,促进了漳州窑青花瓷的发展.第三,明朝政府开放海禁政策,青花瓷出口贸易从走私走向合法化.第四,国际市场对青花瓷的需求,导致漳州窑青花瓷迅猛发展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6.
贸易港管理制度研究在我国处于不可忽视的重要阶段。推动丝绸之路发展,需要了解宋代贸易港的设立、管理机构的设置及港口管理事务等一系列立法内容,总结出宋代贸易港制度在港口的安全性、有序性及推动海外交流、促进贸易繁荣等方面所发挥的巨大成效。但是,对于法律漏洞导致的缺乏稳定性、官员的廉洁性以及商人法律意识淡薄等严重问题也不能忽略。  相似文献   

7.
泉州地扼晋江下游,位于碧波浩瀚的东海之滨,是福建东南沿海一座历史悠久的文化古城,也是我国古代海外交通和对外贸易的重要港口。宋元时,泉州海外交通,与亚非国家的经济和文化交流达到鼎盛时期。南宋到元代,泉州港是我国对外友好往来的最大港口,被誉为与埃及亚历山大港齐名的世界东方大港。随着通商贸易的蓬勃开展,东亚、东南亚、中亚、西亚、北非诸国人民,特别是阿拉伯人民远涉  相似文献   

8.
月港介于泉州港和厦门港之间,曾是我国古代对外贸易的著名港口。它的兴衰与泉州港的衰落、厦门港的兴起,有着直接的关系。搞清楚月港兴衰的原因,是研究我国和福建对外贸易史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本文拟对月港海外贸易兴衰的原因,谈几点粗浅的看法。明朝中后期,月港“贾舶鳞次”,“夷艘鳞集”,中外商船“数以百计”,日月穿梭奔_忙。沿岸“贾肆星列”,“商贾辐接”,“居民数万家”。“方物之珍,家贮户以“其民无不曳绣蹑珠者”②。市场上“水岸火烧之珍,沈脾(泊)龙涎之异,香尘载道,玉屑盈行③”。东南亚各地的物产,全国各地的手工业品,琳琅满目。a五方之贾”云集,终日熙熙攘攘,  相似文献   

9.
从北宋末期到南宋一代,明州港迅速发展成为中国三大海外交通港口之一。明州港的兴盛繁荣主要源于区位因素和市场因素。明州港具有海航行程短,可近距离辐射中国近海海域的国家和地区,有便捷的内陆运河和陆路交通连接长江黄金水道,靠近南宋都城杭州这一巨大消费市场等区位优势,这些区位优势决定了明州港处于连接海洋经济和内陆经济、国内市场和海外市场的交接点,为明州港海外交通贸易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条件。与此同时,南宋以长江三角洲为核心的江南商品经济的快速发展,形成了强劲的市场拓展力,极力面向近海市场扩张,明州港因而成为南宋商品经济从内陆向海洋,从区域市场向近海市场扩张的桥头堡。可以说,是南宋商品经济向海外扩张的动力机制推动了明州港走向繁荣。  相似文献   

10.
大鼓凉伞是流行于闽台的民间舞蹈,产生于明代中叶。明嘉靖年间,漳州月港(今龙海市海澄镇)已是我国东南沿海地区海外交通和海外贸易的中心。月港的繁华、富庶,引起了倭寇经常前来搔扰和抢掠。相传,嘉靖四十三年(1564年),数千名倭寇乘百姓过年之际偷袭月港。百姓扶老携幼四处逃散。抗倭英雄戚继光率军进入闽南,封锁九龙江口,烧毁倭寇数十艘进犯艨艟,切断了敌人退路,  相似文献   

11.
清末蒙自海关对外贸易体现出极强的转港贸易特色。凭借区位优势和便利的交通,转港贸易使云南与世界市场联为一体,蒙自迅速发展成为云南对外贸易的中心和物资集散地。到了20世纪初,随着滇越铁路和个碧石铁路的相继通车,引起了云南交通格局的变化和外贸中心北移昆明,使蒙自转港贸易的地位逐渐旁落,城市迅速衰落。  相似文献   

12.
从泉州华侨看泉州港在海上丝路的历史地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通过分析泉州侨乡族谱中的华侨史料,即泉州华侨宋代出国安南、南宋至元代前往海外贸易、明代以后为侨居地的开发和建设所作出的努力、以及进行中外化交流等情况,说明泉州华侨为海上丝绸之路的形成和发展做出了很大的贡献。由于泉州港是泉州华侨出国的一个主要港口,因而泉州港在海上丝绸之路具有重要的历史地位。  相似文献   

13.
温州港已有一千多年历史。早在春秋战国时期,温州就出现了原始港口的雏形;唐代以来与日本有贸易往来;南宋一元时期设立市舶司,海上贸易兴起;明清时期受“海禁”政策影响,温州港闭关,直至1876年签订《烟台条约》,温州港再次被迫开放;抗日战争时期温州港曾出现过畸形繁荣。新中国成立以后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一系列事件给温州港带来了新的历史发展机遇,温州港逐渐发展成为一个现代化港口。  相似文献   

14.
宁波地处全国海岸线的中段。远在七千年前,古宁波就集居了不少部落。东周时置“鄞”及“句章”,春秋战国时,句章已成为全国九个主要海港之一。港口腹地广阔,对外经济贸易也随之萌发。所以宁波港的历史悠久,自古以来不仅是浙东地区政治、经济、文化、交通的中心,也是闻名中外的港口城市。本文试图就宁波对外经济贸易情况划分四个历史阶段,初展探讨。一、汉至五代是宁波对外贸易的开拓、发展时期我国通过港口开展对外经济贸易,自汉代始才有明确记载。古宁波的海外航行与贸易,据《后汉书》载,也始于秦汉时期。汉至五代,即西汉,东汉、吴、晋、宋、齐、梁、陈、隋、唐、五代十国。是宁波对外贸易的开拓、发展时期。这一时期主要的特点有: 1、民间私人贸易的兴起,为对外贸易的发展提供了市场和渠道。由于航海事业的发  相似文献   

15.
唐代海外贸易繁荣,为管理对外贸易,朝廷在广州等港口设立了市舶使,这是我国古代最早的对外贸易官署。其职责为:检查出入海港的外商船舶,征收关税,收购政府专卖品等。  相似文献   

16.
港脚贸易,即亚洲内部贸易,17世纪英国在亚洲兴起了港脚贸易.虽然有葡萄牙、荷兰等外部因素的刺激,但更为重要的是英国东印度公司的内部原因促使它积极开展港脚贸易.  相似文献   

17.
明海洋管理制度化进程中的朝廷与地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月港地方的走私贸易由来已久,但一直没有引起统治者的注意,嘉靖年间严重的倭乱才使其进入明王朝的统治视野之中,中央朝廷开始在这个地方设置军事机构,力图稳住东南海疆。为了加强对地方社会的控制,朝廷一方面采取中原体制的做法——设县直接统治;另一方面,经过反复权衡,被动地、有限度地选择月港开海贸易,由此海澄(月港)开始了合法发展海外贸易的新时代,商税制度亦逐渐建立起来。从海澄设县、隆庆开海乃至商税制度建设,中央与地方的慢慢磨合,官方与民间长期以来所形成的自然默契昭然可见。  相似文献   

18.
根据珠江三角洲丰富的港口资源和经济发展前景,提出如下港口布局的设想:广州港建设成为南方大港;开发崖门水道,建设三角洲西部中心港和专用港;三角洲两侧的大鹏湾、大亚湾及上、下川岛建设地方中心深水港和专用深水港;三角洲内的水道建设一系列中小港口。  相似文献   

19.
印度洋地区商业和文明在10世纪之后由于中国海上贸易的崛起和伊斯兰世界海上贸易的持续扩张而进入了新的发展时期。宋元时期,作为联系中国东南沿海与印度洋贸易的泉州港在与印度洋地区的贸易联系中,发展为印度洋贸易体系的重要港口。  相似文献   

20.
明代建立了一套完备的朝贡贸易体系。隆庆元年,漳州月港的开放标志着朝贡贸易体系解体,朝贡贸易也随着衰败,其解体的经济原因主要是贡品对国内经济发展价值不大;朝贡贸易违背了等价交换原则;朝贡贸易程序复杂费用高,使明政府在贸易中得不偿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