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戚鸣 《兰台内外》2012,(3):14-14
“飒爽英姿五尺枪,曙光初照演兵场。中华儿女多奇志,不爱红装爱武装。”这首脍炙人口的诗歌,20世纪六七十年代唱红了大江南北。毛泽东这首诗究竟是为谁所题?当年曾在中共中央办公厅机要秘书处工作、毛泽东《为女民兵题照》真实的原型人物李原慧老人,揭开了尘封近50年的秘密:那是1960年,我做毛泽东主席机要员不久的一个早上,我送一些文件到主席的菊香书屋,看到他正站在窗前沉思。  相似文献   

2.
<正>2011年,是中国医科大学建校80周年,毛泽东主席为中国医科大学题词"救死扶伤,实行革命的人道主义"70周年,中国医科大学举行了隆重的庆祝活动。其中,纪念毛泽东同志题词70周年座谈会特请当年中国医科大学校友、毛泽东主席的保健医王  相似文献   

3.
读了文摘报2001年11月1日第1897期第六版《一枚罕见的毛泽东印章》一文,大惑不解,对文中所提:“中华第一章”不知从何说起? 据载:1959年国画家傅抱石为毛泽东主席刻制了一枚“5厘米”见方的名章,拟在毛主席为《江山如此多娇》画面题书落款后盖上,但未被本人认可,主席说自己从不用章。这一意见也得到周恩来总理的支持。后来傅先生“想将此印赠送给主席”,毛主席就此请人带了口信,说自己“一生没有用过私章,还是劳请先生代为保存”。当年年底,毛主席与先生见面,谈及此章:“如果我当皇帝,此印赚小。如果我是普…  相似文献   

4.
2014年10月13日,一位名叫高露的姑娘来到门头沟区档案馆,把一本名为《我的回忆——难忘的岁月》的书捐赠给区档案馆.她说:"这是我父亲的回忆录."笔者翻开书,两张照片立刻吸引了我的注意力.姑娘指着一张单人证件照说:"这就是我的父亲鲁鸣,原名谭潾,土生土长的斋堂人."接着又指着一张与毛主席合影的照片说:"这是我父亲1964年与领导人的合影,毛泽东身后的这个人就是我父亲."接着高露讲起了她父亲鲁鸣的故事.  相似文献   

5.
这个“第一”带给我的所有影响,我都愿意承受现在,在公共场合仍有很多人能认出许海峰,他们会走上前要求签名合影,不过基本是20岁以上的人。时隔22年,听许海峰再次讲述当年的经历,他的口气就像一位食堂的大师傅在向你说今天的菜谱一样稀松平常,也许是时间已经淡去了当年梦境般的际遇与激动。  相似文献   

6.
<正>1944年9月16日,毛泽东在重庆会见了三位美国大兵:爱德华·贝尔、霍华德·海曼、杰克·艾德尔曼,他们在红岩村历史性的合影,作为中美人民友谊的象征,悬挂在北京中国人民历史博物馆。这三位美国大兵是我的好朋友,我为他们牵线见到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人毛泽东、周恩来而感到非常荣幸;回想往日我们在一起时的情景,人生有这样弥足珍贵的情谊,真是刻骨铭心啊!  相似文献   

7.
新闻摄影的优势在于凝聚最新的瞬间形象。充分发挥这一优势是记者为之追求的目标。1995年4月15日(傣历新年),在美丽的西双版纳,我成功地拍摄了“李讷欢度泼水节”的一级新闻照片,《都市周末》、《云南日报》周末版、《东陆时报》、《中国妇女报》等多家报刊采用(转载)后反映较好,成为我这个文字记者发挥新闻摄影优势的一次有益尝试。这次采访是必然中的偶然。4月15日上午,正在西双版纳军分区采访的我,获悉毛泽东主席女儿李讷和她的丈夫王景清以及毛泽东主席当年的秘书张玉凤,将于下午来军分区(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庆祝傣历新年主…  相似文献   

8.
我在整理旧物时,翻到了二十多年前三次参加高考的准考证、大学录取通知书、上大学后同母亲、弟弟的合影,顿时泪眼迷濛,思绪滚滚……当年,那交织着辛酸与血泪、羞辱与孤傲的三次高考,有如惊涛拍岸的激浪,撞击着我的心扉——  相似文献   

9.
名下没有任何实业的卢俊卿,从普通公务员,最后成为世界杰出华商之“领袖”,重要手段之一是众多“世界”“国际”级组织的主席,以及与海内外政要的“合影”,从某种程度来讲,因“合影”成名成家,也是一种中国特色  相似文献   

10.
手边保存着一张1947年12月1日在上海拍摄的长幅照片。这是当年开明书店股份有限公司的同仁合影。  相似文献   

11.
~~1938年毛泽东与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干部合影$宜兴市档案馆 @崔志忠  相似文献   

12.
(一)43年前侯波拍摄的毛主席在韶山和少先队员们合影的那张照片早已为国人所熟悉。毛主席脖子上系着一条红领巾,主席身后簇拥着一群笑得合不拢嘴的学生。在这一幅照片中,偎依在主席身边的男孩、女孩若干年后结成夫妻的佳话(见图一)尚鲜为人知。我当时在一家女性杂志社任专职记者。得知这个消息无论从政治角度,或是趣味性、传奇性,都是极好的线索,我如获至宝,脑海里思索怎样联系采访。几经询问,才得知主席身边的男  相似文献   

13.
20世纪90年代初,在影像媒体自然衰变的调查中,发现和收到3起20多张气泡网皱底片。有硝酸片,也有醋酸片;有毛泽东主席和周恩来总理在建国初期访问前苏联时签订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的历史性底片,也有50年代初上海市领导人陪同前苏联贵宾及著名京剧大师梅兰芳先生的琴师姜凤山先生收徒的合影。这些都是十分珍贵的底片,保存时间都不长,毛泽东主席和周恩来总理是1949年12月至1950年2月访苏时的,库房管理人员是1969年8月发现气泡网皱致毁,前后不到20年。1991年再看到该底片时,几乎没有新的变化。其余的底片也都是50年代拍摄的,只保存了30-40年,气泡网皱十分严重,没有受潮的迹象,无法用来制作照片而损毁。  相似文献   

14.
《浙江档案》2003,(12):14-14
早在1945年春,郭沫若就跟一位与他亲近的青年说,他最崇拜的人是毛泽东,这不仅因为毛泽东已是中国共产党的主席,更因为他对毛泽东的才华和人格力量的“崇拜”。开国大典时,他在天安门城楼上代表无党派人士给毛泽东献锦旗,锦旗上大书:“我们永远跟你走”。当年重庆谈判,郭沫若见毛泽东的怀表已经很旧,立即将自己的瑞士名表相赠。毛泽东对郭沫若的这一赠品十分珍视,曾多次对身边的工作人员谈起这块表的来历。毛泽东对郭沫若的史学著作,历来十分重视。1944年,郭沫若写了一篇长篇史论《甲申三百年祭》。很快得到了毛泽东的肯定。毛泽东亲笔复信郭…  相似文献   

15.
<正>1972年1月6日,陈毅元帅突然逝世,校园大喇叭传出哀乐而得知噩耗,我虽然只是个中学生,竟然怔了一会儿,不愿相信它是真的。毛泽东主席戴上黑纱参加了陈毅追悼会,神情肃穆,眉目含悲,与陈毅夫人张茜握手时说,“陈毅是个好人”。这一场景温暖了千千万万人的心。当年,我从报纸上剪下这张新闻图片和陈毅遗像,此后虽历经下乡当知青、回城当工人、婚后两次搬家,至今整整50年不曾丢失。  相似文献   

16.
别瞧我这个“土记者”,我还有一张在天安门城楼上的彩照呢?1989年初夏时节,我应北京《农民日报》的邀请,赴京参加首届优秀通讯员表彰大会。坐上北去的列车……列车在齐鲁大地上奔驰。我这个半百老头的心早已飞到了天安门! 那天,报社领导作导游。我们从西侧登阶梯而上,看到:大型宫灯垂吊飞檐,鲜艳红旗迎风飘扬,汉白玉的栏杆精致华贵,我们禁不住用手去抚摸、欣赏。当我站到当年毛泽东主席一九四九年开国大典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地方时,情不自禁地把右手也扬了起来。我停在国庆35周年邓小平主席检阅陆海空三军站立的地方,回首往事使我欣慰。改革开放10年来,共和国的变化多么大呀。  相似文献   

17.
陈世高 《湖北档案》2014,(12):32-33
在大跃进的1958年和1959年,我担任共青团应城县委书记,两次见到毛泽东主席.1958年11月中旬赴武汉参加共青团湖北省委召开的工作会议.团省委书记陈扶生,请来时任团中央第一书记的胡耀邦,在湖北省医学院会议室连续两天给我们作报告,他一开始就说:“我来武汉参加中央在此召开的会议,下飞机后,我去看望毛泽东,我说毛泽东好,主席说:耀邦同志好.”这样,我们始知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和党中央八届六中全会在武昌召开,毛泽东在武汉.我们立即写条子和口头向胡耀邦提议,要求见毛泽东.胡耀邦说:“我去向主席回报.”  相似文献   

18.
正2016年12月1日,基辛格博士在时隔三年之后再次访问我馆。吕章申馆长在西门外迎候93岁高龄的基辛格博士,对他的再次到访表示由衷欢迎。国务院副总理刘延东在我馆接待了基辛格博士。基辛格博士深情地回忆了他与毛泽东主席、周恩来总理交往的情景。他说,毛泽东主席四次会见他,每一次都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  相似文献   

19.
资讯时空     
(记者陈向荣陈锡树)11月15日,是罗荣桓元帅故乡——衡东县建县40周年。湖南的毛泽东主席的特型演员——易晓健以特邀嘉宾身份来到衡东县,以感动人心的精彩表演献艺衡东人民,与父老乡亲共度这个喜庆的节日。一位老红军看过他的演出后,情不自禁地说:“年轻人呐,你的表演如此逼真,仿佛让我回到了当年在延安见到毛主席时的情景。”所到之处,易晓健受到了广大观众的关注和交口称赞。易晓健现任衡阳市工商局  相似文献   

20.
吴连登,毛泽东最后的管家。从1964年开始,他陪伴毛泽东度过了最后的12个春秋。 1961年在中南海颐年堂,作为一名普通服务人员,吴连登第一次见到了毛泽东。那时他19岁,是个刚刚从乡下进城的毛头小伙。“我当时只是个普通的工作人员,主席为什么会挑我去给他管家,我到现在也不很清楚,我也没问过。”吴连登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