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孙娜 《山东教育》2011,(13):9-10
近年来,我们看了不少优秀教师的教学设计文案和上课的录像光盘,也听了不少的观摩课,尤其是有幸直接聆听了支玉恒等名师的研讨课。这一切不仅让我真切地感受到教育的无穷魅力,也让我深切地感受到自己与名师的差距;更是不止一次地让我思考:与名师相比,我们缺少的是什么呢?我们怎样才能干好自己的工作呢?怎样才能缩短与名师之间的差距呢?经过一段时间的认真对比和反思,我觉得在备课、授课、教后反思等教学的基本环节上,我们与名师的做法还有  相似文献   

2.
不久前,我有幸观摩了华应龙、贲友林等名师带来的6节研讨课,还聆听了张兴华老师《重提教育教学心理》的精彩报告。两天的学习活动,既让我真切地感受到教育的无穷魅力,也让我真切地感受到自己与名师的差距。  相似文献   

3.
周洪芬 《河北教育》2005,(17):29-29
和着暖暖的春风结束了短短5日北京之行,在与名师零距离的接触中,我身临其境地感受到名师的风范。无论是才华横溢的王菘舟,激情课堂的王文丽,还是简约朴实的李卫东,都给我留下了极其深刻的印象,我再一次审视我和我的课堂,陷入了深深地思索之中。  相似文献   

4.
红地毯     
《神州学人》2014,(3):32-33
一转眼在欧洲求学已逾5个年头。异乡生活十分枯燥,然有幸承教于名师.专注于学术,也算是小有收获。点滴收获能够得到肯定,让我深深感受到,  相似文献   

5.
陈会文 《中国教师》2009,(Z1):496-496
<正>我非常幸运地参加了骨干教师培训学习,在学习中,聆听了专家与名师的报告,每一天都能感受到思想火花的冲击,也开阔了眼界,让我对我们的教育与新课程又有了一个新的认识,现将我的心得小结如下:  相似文献   

6.
于洪光 《课外阅读》2011,(2):114-114
9月17至19日我有幸在日照参加了中国教育学会小学教育专业委员会主办的小学名师优质课堂教学经验交流活动,听了三节特级教师的课和他们的报告,确实令我们眼界大开。也带给自己很多的思考与启发。老师们的教育语言幽默、风趣自然。让我们深切感受到“听一堂好课是一种享受”。名师身上似乎有股魔力,能调动起全体学生的活力。他们通过随意的交谈让孩子在无意识中打开话匣子,拭去师生初次相见的陌生、恐惧感,让孩子感到老师是一位极为亲切、容易靠近之人。  相似文献   

7.
《四川教育》2005,(7):46-48
于永正、靳家彦、支玉恒三位名师做课成都,给四川小语界吹来了一股清新的风,让我们感受到了名师的丰采。“走近名师”。我们关注的是名师之名“名”在哪里?他们给了我们什么启迪?我们更期望广大教师以名师为镜。不懈地学习、实践、反思。自觉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一步步“走向名师”。这,就是我部与乐山市实验小学、乐山市实验外国语学校联合举办“走近名师”座谈会的初衷。  相似文献   

8.
“真是让我大开眼界,原来语文课还可以这么上!”在青岛胶州市日前举行的全国小学语文名师教学观摩会上,该市胶西鲁戈庄小学语文教师孙美娟高兴地说,“与名师近距离接触,让我受益匪浅!”  相似文献   

9.
张翼 《湖北教育》2008,(5):20-21
名师的课堂,总让人耳目一新,深感钦佩。一位位名师或幽默诙谐,或娓娓道来,或慷慨激昂,向我们展示了他们丰厚的文化底蕴、开阔的课程视野、高超的教育智慧和过硬的专业素质。走进他们的课堂,我深深地感受到他们的魅力与光彩。  相似文献   

10.
正大家都知道合作能够双赢,2005年我也尝到了合作带给我的甜蜜,与我所在的浙江省临海市临海小学的傅崇军老师、特级教师王金兰老师合作,成功地评上了临海市的名师。一、取经我想让更多的老师像我一样感受到合作的魅力,于是,我这个教科室主任就以"合作研修"为平台研究了起来。有一次,我在网上浏览,无意中发现了上海市宝山区团结小学的艺友式活动学习搞得很成功,那是以孩  相似文献   

11.
和着暖暖的春风结束了短短5日北京之行,在与名师零距离的接触中,我身临其境地感受到名师的风范.无论是才华横溢的王菘舟,激情课堂的王文丽,还是简约朴实的李卫东,都给我留下了极其深刻的印象,我再一次审视我和我的课堂,陷入了深深地思索之中.  相似文献   

12.
高静 《内蒙古教育》2012,(15):59-60
教师这一职业一直以来被誉为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教师被称为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头衔上的诸多光环不经意间让人们对教师生出许多幻想和期待,抱着这份期待,我光荣地走向了这个职业——人民教师。在岗前培训课上,7位名师的故事让我真切感受到了教师工作的任重道远,也受到了许多有益的启发,带着这份激动和对教师职业的憧憬,我迈向了这一新的起点。  相似文献   

13.
山水     
张栩越 《新读写》2011,(3):33-33
我没有游览过很多山水,最多也就看过不少描写山水的文章。我发现,不少文入墨客都喜欢寄情于山水,仿佛山水也会随着自己的情感而或喜或悲。难道就能够随便赋予山水感情吗?我认为,山水的存在,就是让人类感受到自己的渺小,克制自己的欲望。  相似文献   

14.
道不远人 《师道》2008,(9):60-61
开班仪式上,华南师大的刘副校长发言,他提及赴江苏考察教育时说道:“我以为,广东在名师培养上,无论在质量和数量上,都远比江苏落后。让人感触尤深的是,江苏的名师说起教学时,滔滔不绝,头头是道,而我们广东的不少名师,虽然做了大量的实践探索工作,但在整理总结上比不上人家,在语言表达上也说不出所以然来,就像茶壶煮饺子——有货道(倒)不蚀。”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中学音乐新课程标准的培训和学习,听了多位名师的经典课例,给了我很深的启示,使我感受到了“柳岸花明又一村”。我反复审视,认真揣摩自己过去的教育教学行为,发现与新教学理念还是有一定差距。如何营造轻松快乐的音乐课堂氛围,让学生在自主、合作、探求中感受音乐,在不知不觉中完成教学任务,这是新课标的精髓。  相似文献   

16.
一、通过模仿,感受名师的教学艺术 我觉得学习书法的一些方法值得我们借鉴。在学习书法的初始阶段,大多要描红与仿写,我觉得模仿课就类似于描红与仿写。基于这样的认识,我认为这种模仿还是需要的。通过对名师课堂的模仿,我们能切身感受到名师的教学艺术。当然,我们不能一味地模仿名师的课堂,站在技术层面上演练名师的经典手法,简单移植和照搬名师的教学技巧与方法,而应该不断地去感悟思索名师的教育思想和教学理念,因为教学情境是在不断变化着的。如果我们脱离了具体的教学对象,把名师的一些具体“招式”从整个教学情境中剥离出来,生搬硬套,其效果自然不理想。  相似文献   

17.
在淮北市第十一届小学语文全国名师课堂教学观摩研讨会上,我有幸观摩了于永正老师的阅读教学课《林冲棒打洪教头》。课上,于老师的三次范读带来良好的教学效果,直接让学生感受到朗读的魅力,帮助学生理解了课文,激发了学生的朗读欲望,也为学生的朗读提供了模仿实例。可见,老师的范读仍不过时,依然必要。  相似文献   

18.
在日常教学中,我们常常会发现这样的情况,同样的一节课,不同的老师执教却能产生不一样的教学氛围与效果,其原因就在于每个老师自身不同的教学组织能力。在胜利油田开展的“名师送课”活动中,我由一节名师授课的科学教育活动“吹泡泡”,感受到了名师的风采。  相似文献   

19.
在北京师范大学举办的"小学语文创新教学研修班"上,我聆听了北京市光明小学特级教师武琼老师的示范课《黄河象》。听名师的课多了,深切地感受到一个共同的特点:每一个名师的每一  相似文献   

20.
在2011年江苏省"舜湖杯·教海探航"征文颁奖大会暨苏派与京、浙派名师教学观摩活动中,我醉心于激情与梦想的幽会,情感与文化的碰撞,理论与实践的交汇。特别是苏、京、浙三地名师带来的三节同题异构形式的小学英语展示课,视角独特,风格鲜明,让我们感受到了在精彩的教学设计后独到的、先进的教学理念。这三堂课都教出了"英语味",达成了语言的两项功能,即"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