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 毫秒
1.
历代文人发出过许多类似苏氏的“骷髅’何样的感慨,唐朝的李华就是其中一个。在一个萧瑟的秋天,他来到昔日杀声四起的古战场,凭吊那些叱咤风云的骁勇战将,可是只见黄沙漠漠,裸露着一具一具风干在荒家野岭中的白骨,分辨不出哪一具是战将的忠骨。那指点江山运筹帷幄之中风度翩翩的谋臣呢?那当年披着战袍攻守兼备的一代名将呢?那趟过易水一去不复返的荆何一类的壮士呢?那踏着鼓点击节而进的长长的军阵呢?山河依旧,人去不返,一声声呐喊换成了呜咽的寒风,好像感叹绵长的岁月逝去的过于匆迫,不再有牵肠挂肚,不再有幽恨绵绵,不再有…  相似文献   

2.
读史札记     
王文杰 《军事记者》2005,(11):48-49
人生短不了交际来往。人与人之间,有了交往,出了感情,成了朋友,有幸事为你助兴,有忧愁为你分忧,有疑难为你排释,有烦恼为你化解。于是,漫长人生的路途上,或在交叉路口上有为你指点迷津的,上陡坡时有助你一臂之力的,或遇风浪时有为你遮蔽风雨的,一帆风顺时有提醒你别忘乎所以栽跟头的。于是,芸芸众生中总会遇到三三两两知音,可披肝沥胆,推心置腹,穿一条裤子还嫌肥,一日不见如三秋兮,可谓物以类聚,人以群分。人像一根孤单的青藤,交上了好友,犹如青藤与青藤相遇,纠缠一起,同去攀援,互相呵护,开始枝叶伸长,吮吸阳光雨露,渐渐茂密葱茏,最后拢聚成一片人生的热带雨林……  相似文献   

3.
人生短不了交际来往。人与人之间,有了交往,出了感情,成了朋友,有幸事为你助兴,有忧愁为你分忧,有疑难为你排释,有烦恼为你化解。于是,漫长人生的路途上,芸芸众生中多数是擦肩而过,只有少数人成为挚友:或在交叉路口上有为你指点津迷的,上陡坡时有助你一臂之力的,或遇风浪时有为你遮蔽风雨的,一帆风顺时有提醒你别忘乎所以栽跟头的。茫茫人海中难觅三两知音,可披肝沥胆.穿一条裤子还嫌肥,  相似文献   

4.
人生短不了交际来往。人与人之间,有了交往,出了感情,成了朋友,有幸事为你助兴,有忧愁为你分忧,有疑难为你排释,有烦恼为你化解。于是,漫长人生的路途上,芸芸众生中多数是擦肩而过,只有少数人成为挚友:或在交叉路口上有为你指点津迷的,上陡坡时有助你一臂之力的,或遇风浪时有为你遮蔽风雨的,一帆风顺时有提醒你别忘乎所以栽跟头的。茫茫人海中难觅三两知音,可披肝沥胆.穿一条裤子还嫌肥,  相似文献   

5.
(一)第一次听说第二炮兵有位硕士连长,很兴奋。这几年虽然部队干部的文化结构发生很大变化,但是硕士当连长,还很新鲜。前些年,关于院校毕业干部到部队是否受欢迎的问题,还展开了一阵争论,经过几年的实践检验,结论已经不言而喻。现在又冒出个硕士连长,人们思考的层次似乎也应该比过去提高了。不久,第二炮兵举行优秀基层主官表彰大会,这位名叫沈方泉的硕士连长到北京出席会议,被第二炮兵授予“矢志基层建功立业优秀连长”荣誉称号。我见缝插针地和他谈了两个多小时,的确有一种全新的感觉。部队的现代化,人是关键,当年军报曾在…  相似文献   

6.
说话、作文,最忌嗲味和无病呻吟。鲁迅把无故拉人闲扯,浪费别人的时间,说成“图财害命”;毛泽东把言之无物的长文章,比作懒婆娘的缠脚布“又臭又长”。谴责可谓严厉,挖苦入木三分。要说整治写长而空文章的作者,朱元津的办法真是高人一筹。朱元津,这个要过饭、当过和尚的明朝开国之君,大字不识,但为人精明。他登上皇帝的宝座后,经过一段实践,深怕大权旁落,就废除了丞相职务,由皇帝直接领导六部和其他中央政权机构。他事必躬亲,日理万机,有时一天要处理四百件事,要看二百个报告,也真够累的。当时有的官员觉得对这个没有念过…  相似文献   

7.
<正>吏部尚书、侍郎作为吏部的正副长官,自然对本部门的工作具有领导监督的责任,对本部门的工作亦有责任进行调整,如需进行改革,则要根据具体情况,向上级部门或宰相机构汇报,并提出适当的修改意见。如《旧唐书》卷一一二《李暠传》:"李暠,淮安王神通玄孙,清河王孝节孙也……以暠奉使称职,转吏部尚书。时吏部告身印与曹印文同,行用掺杂,难  相似文献   

8.
摇笔杆,做学问的人,不论是初习文者,还是文章大家,往往会以自己的作品,广泛听取批评,以求改进。有的还以特殊的、引人泞目的方法,广求意见。但其效果,有时却截然不同。这是值得深思的。唐宋八大家之一的欧阳修,因直谏被贬,出知滁州,即今安徽省滁县,写下传世之作《醉翁事记),而其营句“环滁皆山也”,更被誉为千古佳句。而此句所成,却得益于砍柴人的提示。原来欧阳修将文章写完,抄写多份,贴于城门上,亲临现场,请过往行人修改。一天,一位砍柴人听了读到:““滁州四面皆山也。东有乌龙山,西有大丰山…··”便说.“文章…  相似文献   

9.
10.
慎用概括新闻作品是事实的客观反映,所写其人其事,都应有准确的事实根据。但在一些新闻稿件中,却经常可以看到主观臆断色彩很强的概括性字句。诸如:“几年来,他一贯兢兢业业地工作,从不迟到、早退。“他走到哪里,哪里都是一片赞扬声。”“十多年来,他寝室的灯都是亮到是晚十二点以后……”看到这些概括,读者倘若马虎一点,也就默认了(但决不会留下深刻的印象);倘若认真一点,这些概括就经不起推敲了:难道他“几年来”从未迟到、早退过一次?难道“他走到哪里”,都只听到赞扬没听到一点非议?“一片赞扬声”又是个什么概念?“…  相似文献   

11.
读史笔记     
历史上最早用纸写信的例证根据迄今查到的资料,最早用纸写信的事,见《后汉书》卷二十三注所引马融《与窦伯向书》:孟陵奴来,赐书,见手迹,欢喜何量,见于面也。书虽两纸,纸八行,行七字。为《后汉书》作注的是唐代章怀太子李贤,所引资料多为史家重视。这里的受信人窦伯向,姓窦名章,字伯向,东汉名臣窦融的五代孙;《后汉书》卷二十三有传。写信人马融,在汉著名经学家,《后汉书》卷六十(上)有传。马融在  相似文献   

12.
我在北京有不少亦师亦友的老哥们儿,傅惟慈并非他们中资格最老、名气最大,但却是与我关系最深、最密切因而也对我最重要的一位。已经记不确切是什么时候开始来往,只知道上大学时就读过他译的书,对这位前辈同行早已怀着敬意。读研究生进了京城,一大收获是结交了不少高级别的文化人,傅惟慈怎么也算其中的一个。不过此级别非彼级别,不是由上头任命或曰恩赐,也非经什么什么委员会评审,而完全为自身的人格、学养和生活品位所标注,所展现,所表明。  相似文献   

13.
独自在说话──说说一个编辑的责任感韩小蕙经常会有年轻的同行来找我,请我帮他们去向名家约稿。逢到这种情况,一向乐意助人的我,却每每断然拒绝。不是因为别的,而是这里面有着一份责任──比如,你知道别家报刊的口味、需求吗?你知道人家是怎么审稿、用稿的?你知道...  相似文献   

14.
涉及股市的文章不好写,这不光是我,也是我认识的几位经常撰写股市文章的作者的共同感慨。爱看上海报纸的读者也许还记得,1992年,当上海的股票热向全国范围蔓延时,上海几张主要报纸均辟了“一周股市述评”这样的栏目,其用意无非在于参与社会热点,引导广大股民投资。但股市毕竟有其自身的市场行为,尤其对于我们这样一个稚嫩脆弱的股市,一条“利多”或“利空”消息,往往可以使股指一下跳空高开几十点,也可以一棍子将其打下一百多个点。所以,当1992年夏末秋初股市进入新一轮大调整期,部分对股市现状不满,以及个别将投资损…  相似文献   

15.
我采访伽师地震的日子虽已过去,但伽师感受引发的思绪却久久难以平静,使我不能不拿起笔,把难忘新几个片断告诉关心伽师地后的朋友们。记者赶巴扎4月14月,是和夏瓦接乡的巴扎,这是我来伽师后碰到的第一个巴扎天。当天中午,我就搭便车赶到了沂夏瓦提乡。巴扎上人很多,要女老少足有三四千人,细一打听,大都是来自本乡和队近乡村的农民,他们有的买生产资料,有的实重建家庄的苇席、木头,有的买急需护生活用品,还有的是纯粹予巴扎凑凑热闹。这天的巴利和以往没什么两样。走在巴扎的人流星,此起彼伏的叫卖声,牛羊马驴的嘶鸣声,构成…  相似文献   

16.
庄子曰:“井蛙不可以语于海者,拘于虚也;夏虫不可以语于冰者,笃于时也;曲士不可以语于道者,束于教也。”这说明,受时间、地点、知识的限制,就难以明理。同样的环境,同样的条件,当我们看不到它的作用、认识不到它的价值时,那么,你将只会叹息:“山也还是那座山,梁也还是那道梁……”然而,一旦你用新的眼光打量这个世界时,你就会产生全新的感觉。“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人的认识如同登高赏景一样,只有突破了以往的局限性,站立在一个新的“制高点”上,才能眼界大开,胸襟豁然。奥地利著名作家茨威格说过:“观察的场面…  相似文献   

17.
“闪光点”上找光源无情未必真豪杰“草萤有耀终非火,荷露虽团艺是珠”。“闪光”的东西固然光彩夺目,但毕竟不等于“火”,也不都是真正的“光源”。这如同镜子可以闪光,冲亮可以发亮,但它们自身并没有燃烧。所以,抓典型不能不看“闪光点”,又决不能被“闪光点”所迷惑。托尔斯泰曾把诗歌比喻为“在人的灵魂里燃烧局一团火”,并说,“这火燃烧着,发热发光。”一个令人感奋、催人奋进的先进典型,不也是“在人的灵魂里燃烧的一团火”吗?那么,这发热发光的“光源”在哪里?赖以燃烧的“能源”何在?常识告诉我们:“热”是“光”的…  相似文献   

18.
读史的季节     
读史的季节张建星1没有想到在北京过这个冬天。更没有想到,年近四十,又有了一年读书时间;而且是守着京西中央党校空气和月色都很清鲜,智慧和树木都很葱茏的校园。有书可读,有时间可读,难道这还不是福份吗?阅读和写作,对于我是一种永远的快乐。2于是便端到《中国...  相似文献   

19.
读史以修身     
林文斌 《大观周刊》2012,(32):I0001-I0001
历史是对过去的记载。“前车之覆。后车之鉴”.历史的每一页都储蓄着极为丰富的经验教训,它于个人有教化之功效,于国家则有资政之作用.所以人们常说:学习历史可以汲取智慧,借鉴历史能够获取力量。美国著名未来学家阿尔温·托夫勒甚至断言:“如果我们不向历史学习。我们就将被迫重演历史。”的确,教化个人是修身,  相似文献   

20.
王毓 《档案管理》1998,(6):44-45
灯下偷闲,时常翻阅一些省内新版的县志.新版的县志内容详尽,工业、农业、文化、教育、交通、地质、山脉、河流……应有尽有,真可谓是一部小百科全书.我曾用"十年得来终非浅,字斟句酌小百科"为题在史志杂志上发表了一篇评论文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