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一、案例 一天上数学课,教学内容是第四册的<角的初步认识>,采用的是分小组学习的方式.我发给各小组很多学具,主要是大大小小颜色不一的角.  相似文献   

2.
徐世秀 《甘肃教育》2004,(11):35-35
著名数学家波利亚说过:“学习任何知识最佳的途径是由自己去发现。因为这种发现,理解最深,也容易掌握其中的内在规律和联系”。小组合作学习是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把小组中不同的思想进行优化整合,把个人独立思考的成果转化为小组共有的成果,以群体智慧来解决问题。它是数学学习的一种主要形式,但在很多时候,我们所采用的“小组合作”学习都是由老师事先安排好讨论人员、讨论时间、讨论内容。这样,原本体现学生自主学习的小组合作学习,变成了“摆样子”、“走过场”的形式主义。如何改变这一现象,使孩子们自觉地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呢?我校有一节“统计的认识”教学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下面就这一案例谈谈自己的看壮  相似文献   

3.
何谓“体验学习”?我们是否可以这样理解:学生坐在教室里听老师讲1千米有多长、1吨有多重,这是间接学习;而让学生走出课堂去估一估、走一走、看一看、称一称、算一算,实际体验1千米有多长、1吨有多重,这便是体验学习。两种学习的效果,后者肯定优于前者。这说明:“体验学习”就是要让学生在实际生活情境中去感受,去体验,去应用实践,从而发现知识,理解知识,掌握知识,解决问题。笔者曾有幸在宁波市万里学校听过金莹老师执教的《角的初步认识》一课,感受很深。这节课,金老师在先分类揭示课题,用三角尺示范画角,让学生初步直观感…  相似文献   

4.
一、案例简介下面是小学六年级第二学期的一节课“利息”的教学片断。下面请将你们搜集的与储蓄、利息有关的信息和大家共同交流,交流时要  相似文献   

5.
6.
课题名称PEP PRIMARY ENGLISH BOOK 4 Unit 3 Part A。学生情况说明小学四年级的学生活泼好动、争强好胜、表现欲强,能在教师的指导下很好地完成活动,达到既定的目标。但是他们还不能很好地控制情绪,集中注意力,这就需要教师在活动过程中作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学习知识的指导者、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学习过程的评价者、问题情境的创设者,运用呈现、操练、交际等活动,发展学生的综合语言技能。  相似文献   

7.
把课上好,把课上活,是我一辈子的追求,现在退休了,对课堂还依依不舍。最近,我到小学听青年老师的课,有些还是公开课,真是开了眼界,数学课上做游戏、演小品,花样百出,煞是热闹。执教者确实在新理念上动足了脑筋,想让课堂活起来。我和一些专家听课后喜忧参半,颇有疑虑,总觉得缺了点什么。怎样才称得上教师教得活、学生学得活呢?下面以三个教学个案为例,谈谈我  相似文献   

8.
教学片断:师:除了看书、现场采集,收集信息的方式还有很多种,比如上网查找,现在我们就一起到网上去查找一下。瞧!开开和欣欣正在“蓝猫对话室”对话呢,我们一起来看看。(课件显示:欣欣,今天我认识了角,你知道下面的图形,哪些是角,哪些不是角吗)生1:我知道(1)、(4)是角,(2)、(3)、(5)不是角。生2:我认为(1)、(4)、(5)是角,(2)、(3)不是角。生3:我也认为(5)是角,因为它有一个顶点和两条边。师:那你们同意谁的意见呢?想一想。生4:我不同意后面两个同学的意见,虽然(5)看上去有一个顶点和两条边,但上面那条边不是笔直的,而是弯的,所以(5)不是角。…  相似文献   

9.
“角的初步认识”是苏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第四册教材中的一课.本课的目标是让学生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会用不同的方法做出角,且知道角有  相似文献   

10.
片断一、在实物中找角师 :(手举三角板)哪位小朋友能说说它的角在哪儿呢?你来告诉大家 ,好吗?(亲切地)生 :这是它的一个角 ,这也是 ,这也是。(边指边说)师 :好极了!(手拿红领巾)它是什么形状的?(热情地)生 :三角形。(异口同声地)师 :谁能跑上来指指它的角藏在哪儿呢?生 :这个角 ,这个角 ,还有这个角。(边指边说)(迫不急待地)师 :这位小朋友指的真不错!现在请小朋友们从你的学具袋和周围找找角 ,比比谁找得又快又准确。好了 ,开始吧!(和蔼地)学生离开座位 ,边指边说自己找的角。(自言自语地)生 :这是地图上的4个…  相似文献   

11.
12.
顾青山 《江苏教育》2001,(17):44-46
师:老师这儿有4块饼,现在要平均分给2个小朋友,每个小朋友可以分得几块?我们一起用掌声表示分的结果。  相似文献   

13.
以教师教学方式的转变来促使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从而更好地促进学生主体的发展,是本次课堂教学改革的重点。几年来,我在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方面进行了一些教学实验。下面就“长方体的初步认识”一课的教学中学生两种不同学习方式的比较,谈谈自己对转变学生学习方式的实践与思考。  相似文献   

14.
李雪菲 《云南教育》2004,(16):39-40
在听课和对学生的检测中,我对小学数学教学与生活的关系产生了一些困惑。我们知道.“生活离不开数学,数学离不开生活。数学知识源于生活而最终服务于生活。”但在实际教学中,学生所能感受到的数学却只是机械、重复的运算,枯燥、冰冷的数字,似乎学生学习数学的目的仅只是为了完成老师交给的学习任务,参加数学考试罢了。鉴于这种状况,我一直在思考:在教学活动中如何拉近数学与学生生活的关系,  相似文献   

15.
本文通过对当前课堂教学现象的反思,以及对案例《容积与容积单位》课堂教学的具体描述,提出了自己的观点——课.堂理应是“动态的教学场”,“场”中洋溢的是需要(动力源)、沟通(均衡器)、互动(加速轮)、参与(催化剂),是由这四大活性因子支撑着课堂教学的整个过程的,同时还从理论层面对其价值进行了相关的阐述。  相似文献   

16.
17.
在教学苏教版教材二年级下册第84—85页的例1、例2的过程中,使学生在掌握角的相关概念的基础上,获得一定的观察力和空间想象力,并且能够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形成团队协作精神。  相似文献   

18.
课堂上,当学生回答出现差错时,教师发出权威性的话语,以一言而改之。用这样的方式来传授知识,学生能接受吗?如教学数学第九册《三角形的认识》学生已经知道“由三条线段围成的封闭图形叫三角形”,老师提出问题:“如果给你任意的三条线段,你一定能搭出一个三角形吗?”全班同学用  相似文献   

19.
20.
“千克的初步认识”是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第四册第四单元的教学内容。教材要求学生初步认识重量单位克与千克,初步建立1克、1千克的重量概念,知道1千克=1000克。由于这一节是学习重量的开始,加上重量单位比较抽象,为了使学生建立正确的重量观念,在教学这部分内容时,应以《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精神作指导,做好与“课改”衔接的过渡,着力加强学生的动手操作实践活动,关注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感知体验,切实让学生建立重量概念。为此,提出如下教学建议。一、组织感知体验活动,让学生建立重量观念“千克的初步认识”这一单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