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有文采”是在“语言通顺”的基础上提出的更高一层的语言标准:在作文中,如果写景状物,绘形绘色;写人叙事,生动传神;议事言理,生动风趣;在语言上广采博学.遣词造句力求神韵,广用修辞,文笔飞扬多姿,那么通篇就会文采洋溢,处处精彩:  相似文献   

2.
考测点导航作文发展等级的“有文采”主要是就语言方面而说的。“有文采”在这里特指语言方面的“词语生动,句式灵活,善于运用修辞手法,  相似文献   

3.
甲练前导引怎样才能“有文采”一、“有文采”解读作文发展等级的“有文采”主要是就语言方面而说的。“有文采”在这里特指语言方面的“词语生动,句式灵活,善于运用修辞手法,文句有意蕴”。即要求文章词语生动,句子灵活富于变化,能够熟练地恰当地采用修辞手法丰富句子的表现力,写出一些耐人寻味的有一定意蕴的句子。炎热的夏季,在疲倦的阅读中,有时,阅卷老师的眼睛会突然一亮——一篇高质量的作文,美的创造物,它在成堆的同题作文中,显得异常耀眼,熠熠生辉!文章的思想  相似文献   

4.
近几年来,高考作文阅卷都十分重视语言的表达,2000年高考说职又对写作项作了修改,把语言“有文采”、要“生动形象”作为“发展等级”中的两项明确提了出来,因此写作中我们更应重视语言的表达。孔子云:“言之无文,行而不远。”这个“文”就是文采,也就是讲求语言的艺术性。在考场作文中,语言如无文采。是不会打动人心的。纵观历年高考中的失败之作,多为词语贫乏,文句滞涩,缺乏感人的文采,将之归入低档作文,理固宜然。那么,怎样才能在作文中以自己优美的语言使人为之陶醉呢?一、积累:为有源头活水来。积累,是我  相似文献   

5.
俗话说得好:“三分人才.七分打扮。”可见外表美的重要性。文章也是一样。语言就是文学的外衣,文学家不重视语言.正如音乐家不重视音符,画家不重视色彩.而我们平时作文则往往苦于语言平淡无奇而使文章缺乏生动感人的魅力:那么.如何才能使文章的语言生动、文采飞扬呢?笔者在多年的作文教学中,总结出几种方法,与大家共勉。  相似文献   

6.
这里所说的“亮”,是指语言的鲜活生动,富有文采。中学生在写记叙文和散文时,还能有意识地注意到这些,而对议论文,则认为只要把道理说明白就行了,没必要去“粉饰”,结果语言常失于枯燥单调、苍白无力。孔子日:“言之无文,行而不远。”议论文要想以理服人,同样需要文采情趣。文中有几处鲜活生动富有文采的妙语,可使全篇生色。  相似文献   

7.
方锦松 《学语文》2005,(3):4-34
语言是思维的外壳,古人早就说过“言之无文。行而不远”,“文”就是文采。那么,怎样才能使作文语言有文采呢?  相似文献   

8.
俗话说得好:“三分人才,七分打扮。”可见外表美的重要性。文章也是一样。语言就是文学的外衣,文学家不重视语言,正如音乐家不重视音符,画家不重视色彩,而我们平时作文则往往苦于语言平淡无奇而使文章缺乏生动感人的魅力。那么,如何才能使文章的语言生动、文采飞扬呢?笔者在多年的作文教学中,总结出几种方法,与大家共勉。一、巧引诗句作点缀。古代诗文中有许多传诵至今的名言佳句,它们都是语言浓缩的精华,极富表现力。在我们的作文中巧妙地将其运用在恰当的语境中,能起到“万绿丛中一点红”的点缀作用,使文章语言平中见奇,增添几分文采。如…  相似文献   

9.
今年,广西玉林市中考作文题为话题作文“一切皆有可能”。近7万篇考场作文中,语言缺乏文采的现象相当普遍。要使语言文采飞扬,可从以下方面去追求:一、疏密相间,注重描写一篇叙事性文章,要想写得感人,生动传神的描写是必不可少的。描写,能使各种人物在举手投足、一颦一笑间传出  相似文献   

10.
针对学生习作常出现的动作描写笼统、人物形象难以“立”起来等问题,教师可以借用电影拍摄“慢镜头”的手法,将“慢镜头”的拍摄手法迁移到写作中,通过“慢中分解,化大为小写具体;慢描细绘,添修饰词写生动;拉大间隙,增加联想呈文采”,让学生掌握逐级而上的写作技法,清晰地还原场景,细致地描写动作,生动地刻画形象,进而让人物形象丰满起来。  相似文献   

11.
“有文采”是高考语文《考试说明》对作文“发展等级”的要求之一,即讲究作文语言的艺术性。它要求考生作文用词生动,句式灵活,善于运用修辞手法,文句有意  相似文献   

12.
【解读考纲】 《高考考试大纲》对作文语言有明确要求,“基础等级”提出文章要“感情真挚,语言通顺”;“发展等级”则强调,要“深刻,透过现象深入本质,揭示问题产生的原因,观点具有启发性”、“有文采”、“词语生动,句式灵活,善于运用修辞手法,文句有意蕴”、“有个性特征”。  相似文献   

13.
江宋奇 《初中生》2007,(3):34-35
文言文的翻译遵循“信、达、雅”的要求。“信”指译文要忠实于原文,准确地反映原文的内容;“达”指译文要通顺畅达,符合我们今天的语言习惯;“雅”指译文要优美生动,有文采。“信”和“达”是文言文翻译的基本要求,而“雅”是最高要求。  相似文献   

14.
议论文语言要有文采,实际上是指议论文语言达到形象生动、活泼有味的要求,即形象化的议论。这往往是议论性散文(或者称为说理性散文)的语言特色。议论文语言形象化的方法主要采用由抽象化思维向形象化思维转化的方式。古人言:“言之无文,行而不远。”对任何文章都适用啊!如果说理是议论文的灵魂,那么文采则是其血肉,灵肉不可分也。在一篇议论文中,我们如果插入或运用一些形象化的语句是很可以实现加强文采的要求的。下面介绍几种增强议论文文采的实用万、夫。  相似文献   

15.
林雪晖 《课外阅读》2010,(11):197-197
写文章,要求“语言准确,形象生动”。孔子曰:“言之无文,行而不远。”意思是文章要讲究文采,讲究美,没有文采的文章,就难以传播。在教学中发现,大部分学生的作文语言枯涩、词汇贫乏,读来让人感觉味同嚼蜡,更谈不上有感染力。怎样才能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去表达,让文章的语言光彩夺目,摇曳多姿呢?  相似文献   

16.
孔子说 :“言之无文 ,行而不远。”文采对于文章的重要性由此可见一斑。高考作文“发展等级”明确提出“有文采”的标准 ,这应该是一个很好的导向 ,长此以往 ,可以使广大的中学师生在平时的作文训练中注重语言的锤炼 ,尽早消除“语言无味 ,像个瘪三”的现象 ,使中学生运用语言的面貌焕然一新。所谓语言有文采 ,就是指语言富于变化 ,用语精美流畅。那么 ,如何才能使高考作文有文采呢 ?一、要善于运用变化的句式以增添文采。整句和散句、长句和短句的恰当运用 ,就会使行文摇曳多姿 ,语言活泼流畅 ,表达效果得以加强。如《走进四季》的一段 :“…  相似文献   

17.
中考优秀作文除了在立意、内容、感情、结构等方面有严格要求外,在用词准确的前提下,语言也要求生动而富有文采。孔子云:“言之无文,行而不远。”这是关于文采意义的最好概括。语言有文采主要是指用词生动,词语丰富,句式灵活,善于使用修辞手法,文句有意蕴。好  相似文献   

18.
但丁说:“语言作为工具,对于我们之重要,正如骏马对骑士的重要。最好的骏马适合最好的骑士,最好的语言适合最好的思想。”什么是最好的语言呢?好的语言如同一袭艺术的华袍,穿在思想内容的身上很合体、很美观,有利于思想内容的展现。在高考作文等级评分标准中,概括为“有文采”。这一袭艺术的华袍是指生动、优美、鲜活、新颖、句式灵活,错落变化、文句富有内涵的语言。那么怎样才能使话题作文的语言获得文采呢?  相似文献   

19.
语言是文章的第一要素,语言与文章其他要素之间的关系犹如“皮”与“毛”的关系,若语言不过关,其他要素的追求也就失去了依托和意义——皮之不存,毛将焉附?总观近年来高考作文满分卷,多是在语言上颇富文采,首先受到评卷老师的青睐。高考作文“评分标准”的“发展等级”中就有“语言富有文采”这项要求。那如何使作文语言富有文采呢?一、语言力求:准确、流畅;简洁、生动。1.准确,是对语言最基本的要求,是语言一切魅力的根源。没有准确,谈不上简洁生动。一篇文章的优劣,不在于用没用、用多少华丽的词藻,关键是表情达意、遣词造句是否贴切、精…  相似文献   

20.
怎样使议论文生动起来江苏省兴化市大营中学王大智长期以来,我们写议论文习惯于枯燥他说教,板着面孔训人,语言平淡,缺乏文采,生动不足,死板有余,令人不太容易接受。孔子曰:“言之无文,行而不远。”为了把议论文写得富有文采,生动活泼,提高可读性,增强说服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