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斑点叉尾鮰     
张海龙 《钓鱼》2014,(12):22-22
斑点叉尾鮰,又称“八须鲶”(北京)、“大白鲨”(台湾)、沟鲶、钳鱼等,属于鲶形目、鲥科鱼类,淡水可钓鱼种之一。体形长,头尖,前部宽肥,后部细长。有触须4对。腹平直,体深灰色,体表无鳞,黏液丰富。  相似文献   

2.
鱼类的皮肤     
鱼类的皮肤其实和其他脊椎动 物的皮肤一样,有两大层:外面一层薄膜叫表皮,里面一层较厚的叫真皮。此外,鱼类的皮肤还有一种特别的腺体,能分泌出大量的黏液,使皮肤富有黏滑性。黏液随鱼的种类不同,在数量及组成成分上也有所不同:例如将一尾百鳗放在一只水桶里,水很快会变成乳白色的胶状液,其他的鱼类就没有这种现象。 鱼类的皮肤外面包围着不同的鳞片,这些鳞片是依靠身体组织中的钙质渐次沉积于真皮中形成的。鱼鳞起到了保护皮肤的作用。 一般来说,鱼的鳞片可分为四种;盾鳞、圆鳞、栉鳞和硬鳞。 盾鳞:是埋在皮肤内的骨质基板,…  相似文献   

3.
鱼类是终生营水生生活的低等脊椎动物,能在水中自由自在地沉浮邀游。其出色的游泳本领,来自于身体诸多方面的特殊结构和功能。1.特殊的体形和体表粘液:鱼的体形可谓多种多样,但多为纺锤形、流线形和扁形。这些体形很符合流体力学原理,在水中运动阻力小,运动快。这也是鱼类长期生活在水中,为了更有利于个体生存和种族延续,逐渐进化的结果。在鱼的体表还附着有大量粘液,这是由皮肤分泌而来的,其作用之一就是填充体表间隙,润滑身体,减小与水的摩擦力,让鱼类的游泳更加迅速快捷。2.特有的感觉器官——侧线:我们看见的侧线实际上…  相似文献   

4.
严悟  陈志武 《中国钓鱼》2023,(10):47-48
<正>求生是所有动物的本能,鱼类也不例外,钓鱼爱好者们千万要注意鱼类的一些逃生技巧,做好有效的防范工作,才能确保钓获的效率。一、黏液的功能不容忽视钓鱼人摘鱼之后要洗手,这一点千万不要忘记,不然会影响到后续的钓获率。很多鱼类被钓上来后身上会分泌黏液,通过黏液能够提醒同类有危险并尽早逃避,这是生物为了保护种群繁衍所进化出的一种“通风报信”般的技能,是有科学依据的。这就要求钓友们尽量避免跑鱼,在摘鱼后要及时洗手擦手,然后再去触碰钩饵,以防饵料沾到了黏液,否则接下来就很难再钓到鱼了。  相似文献   

5.
刘浩 《钓鱼》2004,(8):40-40
如果您到美洲或是欧洲旅行,也许能够偶然遇到一位满载而归的钓鱼者。当您询问他是如何钓到这么多鱼时,他会很有耐心地告诉您:“这些鱼不是我钓到的,而是我射到的。”对这种看似古怪的回答,您根本无须感到惊  相似文献   

6.
去年岁末,高健做得一幅鱼拓,请他的好友,美术大师关林评骘。把玩片刻,大师赞叹:“这幅作品,够进体育博物馆的资格。”听评,高健莞尔,这是他的新做。 高健做鱼柘很细致,每次获得一尾品相好的鱼,便将鱼摊在桌子上,顺着鱼鳞的走向,用心地擦净鱼身上的黏液。遇到背尾胸腹臀的鳍,他便用细麻线,一头拴在鳍上,一头系在椅子上,鳍便全部打开,方便擦拭。高健做出的鱼拓,画面洁净,脉络清晰,水准不亚于专业,用心、细致是原因之一。 高健所做的鱼拓上的鱼,都是他自己钓的。钓鱼、养鱼、赏鱼、做鱼拓,是他休闲时的首选活动,他说:“我和鱼有缘分。”  相似文献   

7.
喜欢用海竿钓鱼的朋友多数都 会碰到这样的情况:在密密麻麻的海竿阵中,往往只有一支竿连续不断地上鱼,其余钓竿则毫无动静。如鱼不受到较大的惊扰,这种现象就能持续相当一段时间。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笔者现就其特点、成因,怎样抓住这一机遇,延长其持续时间的问题,谈谈自己的一孔之见。 一、一竿上鱼现象的特点 1.间隔短。打下竿去,时间不长就有鱼咬钩。 2.鱼种较固定。开始上钩的是什么鱼,后继者也大都是什么鱼。 3.多发生在太阳高照的中午前后,不出现在早、晚觅食高峰时段。 4.个体较大的鱼,如大鲤,一般不凑这个…  相似文献   

8.
徐永清 《钓鱼》2011,(20):65-65
泥鳅是生活在水中、栖息泥底的鱼类。它头尖嘴小,浑身是黏液,长得黑不溜秋的。论模样,实在是丑陋。在水族之中,泥鳅顶多属于中下等鱼,上桌率远远不及鲫鱼、鳝鱼那样高。可其营养价值,却远远高于上述二鱼,有赛人参之美誉。  相似文献   

9.
严悟  刘军 《中国钓鱼》2020,(4):50-51
泥鳅又叫作鳅鱼、缅鳅,是小型温水性淡水鱼类,适宜生活的水温约在15℃-30℃之间。其骨硬体细长,前部圆筒形后部侧扁,成熟个体长约10厘米,大个体重可达100多克。头尖眼小有须5对。其体表鳞细小几乎看不出来,体表有黏液。背部黑褐色有黑色小斑,腹部为淡黄色或白色。其生存能力很强,常栖息在稻田、池沼等静水底层以及河沟等流水底层或多腐殖质的淤泥之中,水不多时喜欢钻入淤泥中躲藏起来。  相似文献   

10.
海洋鱼类中的大部分深海大洋鱼类的体表的不同部位具有形状各异的发光器。看上去,好像镶在鱼体上的美丽的宝石和珍珠,光怪陆离。当我们走进深海鱼类的世界,条条披戴串串珠光钻环的鱼,如同流动的彩虹,放眼望去,彩色荧光像珠宝在周围闪烁。这些将会驱散深海的黑暗和寒意。我国深海鱼类的  相似文献   

11.
这里所说的秆子是长在自然水域中的蒲草、茭草、芦苇等水生植物。这些植物在水中的部位,往往会长有嫩芽且常有其他生物在这些植物上逗留、爬行,鱼类见有可食之物便纷至沓来品尝。它们在啄食过程中,这些秆子便会不可避免地晃动起来。那么如何钓取此类"晃秆子鱼"和怎样在这些水  相似文献   

12.
笔者所处的单位附近有好几条河,因而给我提供了钓鱼的机会和条件,时间长了,我对这些溪河的水情鱼情也就特别熟悉:哪里是沱,哪里是滩,哪里藏鱼,哪里不藏鱼,基本摸着了规律,每次走钓,都颇有所获。这些溪河不是上连水库,就是与人工渠交叉,不仅为溪河补充了鱼源,还丰富了种类,可以说,江河里有什么鱼,人工渠里就有什么鱼。原本走钓溪河擒小鲫鱼的,猝不及防地遭遇大鱼,结果是:一阵惊喜、一阵紧张、以后便扼腕长叹。自从今年使用改装的国际钓法竿配细线小钩钓水库池塘,尝到了一些甜头以后,突发奇想,配传统钓组,走钓溪河,能否解除屡遭大鱼而断线的苦…  相似文献   

13.
杨卓 《中国钓鱼》2000,(7):53-53
十几年前,我曾在锦江边用手竿钓起一条从未见过也不知其名的鱼。 此鱼一出水便拼命挣扎,猛烈蹦跳。我见此鱼色泽乌黑,浑身棘刺怒张,身小力大,其态极像蛇类,不敢贸然取钩。我左手举竿,右手抓住离钩两尺远处的钓线,将其拿近观看。这条长约尺许的鱼挣扎半晌已近力竭,却还倒立身躯蛇一般缠绕在钓线上扭动不已。待此鱼瘫软无力垂吊在钩上不动时,我才放在地上用网袋缠住取下鱼钩。细看之下,此鱼很像黑鱼,但身躯稍细长,无鳞有黏液。背鳍全是梳齿形尖刺,自脑后直到尾端。其他鳍端均有利刺。观此鱼绝非黑鱼也非鳅鳗。当时数人围观无一…  相似文献   

14.
我在水库钓鲤鱼时,喜欢用玉米粒撒窝诱鱼,熟玉米粒挂串钩。这种方法劳逸结合,窝点一天续一次,钓饵不上鱼基本不用换。但在实践中,发现这种钓组有  相似文献   

15.
雀鲷科鱼是以热带浅海为分布中心的小型鱼种,日本出产91种,大部分群生于岩礁、珊瑚礁海域,主食动物性浮游生物,但也有主食藻类,并以此划势力范围的鱼。所有的雀鲷科鱼都产附着卵,雄鱼或雌雄共同保护这些卵。虽然这种鱼食用价值并不高,但是色彩美丽的鱼作为观赏鱼很受人们的喜爱。  相似文献   

16.
柏名荣 《钓鱼》2004,(11):17-17
春夏过渡时期,钓鱼时常遇到钓点鱼星很多而鱼不咬钩的现象。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很多,有时原因出在气候上、温度上、鱼饵上或是钓法上。然而这种不正常的现象却被很多钓鱼人误认为正常的,是不可能有办法咬钩的,但笔者根据多年的垂钓实践认为,在这个时候,钓者如果能够变被动为主动,将死饵变活饵,鱼还是会咬钩的。  相似文献   

17.
多宁 《中国钓鱼》2003,(3):47-48
西藏自治区位于青藏高原上,而青藏高原正是我国两大内陆河黄河和长江的发源地,水资源十分丰富。藏南有雅鲁藏布江,藏北内流区有大小湖泊1500多个。有水的地方就会有鱼,而藏北的河流湖泊里,不仅鱼的密度大,而且鱼的个体也大得惊人。每逢夏天,数十千克重的高寒鱼成群结队地争相回溯到上游去交配产卵,它们像接受检阅的军队,逆流而上,浩浩荡荡,场面十分壮观。冰水中长大的冷水鱼始终饥肠辘辘,使我们这些钓迷过足了钓瘾,也才有了四季钓鱼的奇观。  相似文献   

18.
泰山赤鳞鱼     
泰山赤鳞鱼是稀有名贵鱼种,又名五鳞鱼、时鳞鱼,因季节和环境的变化其颜色也不同,有金赤鳞、银赤鳞、铜赤鳞、铁赤鳞之别。赤鳞鱼只能生活在泰山的山涧、溪水和湾潭中,至今尚未发现别的地方有。有人曾在鱼缸中放养,结果不到一天就死了。非泰山水不能养活,有"东不过麻塔(泰山东5公里),西不过麻套(泰山西4公里)"之说。赤鳞鱼最长、最大的只有14~15厘米,最重13克左右。此鱼喜静怕惊,一有动静便迅速钻进五缝、树枝、树叶中藏起来,半天不露面。来泰山的游人要观赏到赤鳞鱼,必须静悄悄地蹲上一两个小时才能见到。这种鱼鱼鳞很细,…  相似文献   

19.
丁柏禄 《中国钓鱼》2006,(10):30-30
黄颡鱼因其肉质细嫩、味道鲜美、营养丰富,深受人们的喜爱。但是由于在它的胸背部长有三根锯齿状锋利有毒鳍刺,而且全身还附有一层黏液,不易抓取。为此,不少人望而生畏,不敢碰它。那么钓获黄颡鱼后如何摘钩和剖洗,怎样预防毒刺刺入呢?我有一法供钓友们借鉴。  相似文献   

20.
张仲斌 《钓鱼》2012,(4):40-41
河流电触鱼在上海市郊还是非常的普遍,尤其是那些直通上海黄浦江的小河流,由于这些河流之中有野生鱼,所以吸引了一些人利用直流高压电进行非法捕鱼。这种野蛮的方式捕鱼方便,且能较快的有所收获,所以有些人经常到上海市郊的通潮河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